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临盘油田高含水期改善注水开发效果的途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盘复杂断块油田,通过20多年的注水开发,已进入高含水期,如何改善油田的注水开发效果,提高注水采收率是油工发工作者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在分析该油田注水开发中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途径,阐述了方法和措施,对临盘油田今后的开发,提高注水采收率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模拟油田开发历程的方法,以油田整体开发历程为研究对象,采用物理模拟手段进行了室内研究.对弹性和注水开发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评价,以胜利油区胜坨油田沙二段为对象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弹性开发阶段,地层压力下降了0.5MPa,采收率仅为3%;注水开发阶段的采收率为25%左右,该阶段每采出1%的原油,含水率就上升5%.物理模拟结果与油藏实际开发动态较为一致,能够较好地再现油藏不同开发阶段的动态变化,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及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3.
注水油田高含水后期开发技术方针的调整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1  
总结了中国陆上油田的地质特点以及由此决定的开采特征.中国油田开发的基本方式和开采方针是早期内部注水、逐步强化开采.随着开采过程的延伸,在油田高含水后期开发(综合含水率大于80%)中采用强化开采方式是低效的,不利于提高油田开采的经济效益和技术效果.提出了以降低含水率和提高注水波及体积为目标,建立以不稳定注水为中心的高效二次采油方式,从而改善了油田开发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尕斯库勒油田周期注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尕斯库勒油田为典型的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差异大,层间、层内非均质严重.针对该油藏的地质特征和开采现状,利用周期注水技术改善开发效果.现场试验表明:周期注水技术在该油田矿场试验中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为油田进行大规模周期注水展示了良好的前景.同时,该技术在尕斯库勒油田的成功应用,也为低渗透砂岩油藏周期注水开发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实例.  相似文献   

5.
海外河稠油油田高含水中后期改善注水效果的做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海外河油田是普通稠油注水开发油田,地质条件异常复杂.随着油田进入高含水中后期开采阶段,水驱油效果越来越差.近年来,以全面加强注水开发管理为中心,不断深化油藏描述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采取多种有效手段优化调整注采结构,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开发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6.
文明寨油田是一个极复杂的断块油田,对其快速高效注水开发,主要是根据油藏特点,选择合理的注水方式,坚持以深化油藏认识为基础和注水效益为中心,不断调整注水结构,以提高水驱动用程度从而开创了油田注水开发的新水平。  相似文献   

7.
注水油田开发指标优选体系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水油田开发需要确定多个指标以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油田实际开发效果只受到与注水油田开发密切相关的少数指标的影响,这样就要解决油田开发过程中的指标优选问题。该文从多元回归分析理论和复相关原理出发,并根据注水油田开发指标与采收率的依存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来优选注水油田开发过程的重要指标。最终,选出了依存性好、相关性弱(独立性强)的指标作为优选指标。  相似文献   

8.
对温吉桑油田注水开发特征进行了分析 ,给出了注水开发方案部署的要点。  相似文献   

9.
柳赞油田柳中区块Es3^2+3油藏注水开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中区块是柳赞油田的主力区块之一,以开发Es32+3油藏为主.早期主要利用地层天然能量开发,适时进行注水.随着滚动开发深入,逐渐暴露出平面、层间矛盾突出,注入水单层突进,原油产量递减加速,含水率上升快等问题.自2002年起,柳中区块深化地质认识,转变注水工作思路,全面研究注水效率,以完善井网和注采系统为重点,以建立注采平衡为目标,加强注水管理,采取水井分注、调剖、聚合物驱油以及油井提液、卡堵水等一系列措施,逐步恢复地层能量,控制含水率,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成为冀东油田注水示范区.  相似文献   

10.
根据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基本原理,确定了评判油田开发状况的步骤和计算方法.实验应用与分析表明,通过模糊变换计算,可明确影响油田注水开发状况的主要因素,得出具有一定量程度的评价结果,为油藏今后的开发调整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港172断块是一个气顶边水构造油气藏,通过对其气顶和边水能量的研究分析,确定了该断块的开发程序。首先充分利用气顶和边水能量,开发动用纯油区;此后边外注水补充地层能量开发动用缓冲区;最后在开发过程中深化认识油藏,合理调整开发方案。投入开发以来,该油藏获得了连续7年的高速高效开发。从采油速度、稳产年限、采收率等油藏开发主要指标分析,港172断块属于一类开发水平,预计最终油藏水驱采收率可达40.8%。开发实践表明,这套开发方式不仅使该类油藏有较高的开采速度,而且确保达到了良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2.
大王庄油田大古67块是一个深层、特低渗透、断块油藏,平均空气渗透率9.6×10-3μm2,主要含油层系是二叠系石盒子组,从试油至今经历了天然能量开采、注水开发稳产、加密调整增产三个开发阶段.开发上具有油井投产初期产能差异大、天然能量不足产量递减快、储层物性差注水井吸水能力差等特点.经过多年的开发探索总结出应用井网井距优...  相似文献   

13.
海拉尔盆地贝301区块注水开采室内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海拉尔盆地贝301区块为中.低孔渗储层,储层敏感性矿物含量高。通过大量的静态与动态模拟实验,对储层的伤害机理与防治措施进行了室内实验研究,考虑在注水过程中控制粘土矿物的水化膨胀和分散运移,稳定注水井的注入能力。通过室内实验对现场即将使用的多种粘土稳定剂进行评价,优选出了与贝301区块油藏配伍的粘土稳定剂,形成了由室内实验到现场应用的注水开采技术。  相似文献   

14.
针对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试注阶段出现见效井组少、有效期短和含水率上升快等问题,在系统分析前期现场注水试验并结合室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多井缝洞单元注水开发模式,即保压、多阶段、立体注水开发.保压开发是指保持地层压力开发,减缓由于能量衰减而造成的递减或抑制底水锥进;多阶段开发是指在不同注水开发阶段,采用不同的注水方式、注采参数及配套技术进行开发,注水受效前适当大排量试注验证连通性并建立注采关系,受效后至效果变差前期采用温和注水,后期则适当提高排量周期注水,并考虑换向注水及注水调剖;立体注水开发是指根据缝洞发育规律、剩余油分布以及连通状况,建立立体开发的注采井网,实行双向或多向注水、分段注水、低注高采、缝注洞采等注水开发方式及配套技术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15.
魏岗高凝油田常规污水回注开发模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岗油田位于南阳凹陷,为一断鼻断块圈闭油藏,具有典型的同凝油藏特点,进行热水驱固然不可以提高驱油效率,对提高开发效果有利,但对于中小油田,开发成本投入较大。通过开发前期的常温水驱数字模拟研究,对魏岗油田这样的地层温度与地层析蜡温度高,地热梯度大,地层温度变化补偿快的高凝油藏,投入开发10年后油井井底温度仍然保持在原始温度,注冷水泽开发效果的影响,也主要表现在注水水井氏地带,对生产井乃至整个油藏的影响并不在大。现场采用污水回注开采,既提高了注水温度,也保护了生态环境,保证了油田长期高效的可持续开发。  相似文献   

16.
滨里海盆地K区块稠油油藏储层类型独特,目的油藏埋深较浅.针对哈萨克斯坦K区块开发后期含水上升快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研究区开发后期水淹层测井响应特征,建立符合盐上稠油油藏的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及水淹级别划分标准.结果表明,K区块为注入水水淹,水淹程度为中水淹,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含水饱和度在水淹后均增大,泥质含量没有明显...  相似文献   

17.
沙埝油田沙20东断块油藏是典型的窄条状边水油藏,整体含水率较高,局部井区水淹严重,导致油藏持续稳产较为困难,且剩余油分布复杂。应用多因素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以及电容模型原理,对区块水驱优势渗流通道进行识别,并对发生窜流的砂体及水窜方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造成水驱优势渗流通道的原因包括注水井的持续注入和边水的长期水侵,在后续注水结构调整中,应以水驱优势渗流通道识别结果为基础,进行有效注水策略研究。结合储层平面及纵向剩余油分布特征,对储层进行封层、补孔、油井加密及油井转注等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发生不同程度窜流的区域进行注采系统优化调整。油藏采用最优方案开采15 a,采出程度提高了2.71%,且初期含水率下降了25%,提高和改善了窄条状油藏的水驱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综合评价了大港孔店二断块南部稠油注水开发油藏的水淹特征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经研究认为,该油藏水淹特征在平面上受沉积环境的影响,在纵向上受油层非均质程度的控制,稠油注水开发具有水驱油效率低、特高含水期油层含油饱和度仍很高的特点;剩余油分布与流体性质、注采井网及水淹波及程度有关,按剩余储量、剩余可采储量等指标评价,剩余油在平面展布上可分为三类区域,各区域应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才能达到改善其开发效果之目的。  相似文献   

19.
阿北安山岩油藏裂缝发育特征对开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阿北安山岩油藏位于二连盆地阿南凹陷阿尔善构造带中部,是具有双重介质特征的特殊岩性油藏,该油藏1989年6月全面投入开发,初期弹性开采,1990年8月开始边,底部注水开发,1991年进行内部和边,底部相结合的注水开发,注水开发后,部分油井受效较快,产量回升幅度大,但随之含水上升快,产量下降严重,也有部分油井投产初期产量主,但压力下降快,注水不受效,注水开发于1992年产量达到最高峰,1993年初就开始快速递减。  相似文献   

20.
洼16块非均质油藏泡沫复合驱油技术试验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改善洼16块注水开发稀油油藏的开发效果,提高油藏采收率,结合区块的地层条件及流体性质,开展了非均质油藏泡沫复合驱油室内研究及矿场试验,验证了该技术应用于普通稀油油藏区块的可行性。试验证明,该复合驱油体系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及配伍性,室内驱油实验测定较常规水驱可提高驱油效率15%以上,且体系成本相对低廉,增产效果明显,为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提供了新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