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场区红黏土地基处理是工程建设必须解决的主要岩土工程问题之一,为了确定合理的红黏土地基处理方法,针对机场场地的特点,进行红黏土地基处理方法及处理效果验证试验;通过碎石桩红黏土复合地基的现场验证试验,研究分析了碎石桩法处理昆明新机场红黏土地基的可行性和处理效果。结果表明:采用碎石桩工法进行处理红黏土地基是适宜的;碎石桩红黏土复合地基能够满足设计对地基承载力和工后沉降的要求。对场区内红黏土分布厚度小于20.0m、上部填土厚度约30.0m的红黏土地基,建议采用桩间距(梅花形布桩)为1.8m、桩径为500mm的碎石桩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2.
赵龙  穆鹏华 《建筑施工》2022,44(1):37-41
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工程建造中,红黏土地基工程难以避免.为确保工程质量,基于具体工程,对红黏土地基工程的勘察及地基处理进行了研究,总结了红黏土地基的勘察重点和地基处理要点,以期为红黏土地基工程的实施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昆明新机场红黏土冲压地基处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昆明机场原状红黏土工程特性以及冲压地基处理原理,采用冲击压实技术对原状红黏土地基进行冲击碾压处理实验,通过现场地基沉降量观测和密实度、轻型圆锥动力触探、静力触探测试以及连续冲压反应测试系统(CIR)监测,对冲击压实处理效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得到了冲击压实方法对原状红黏土地基适宜,可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土密度的影响深度以及经处理后红黏土地基密实度和承载力等与冲击碾压遍数的关系,为昆明机场大面积红黏土地基处理提供设计依据和施工工艺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红黏土隧道地基的长期变形,保证施工安全和进度,结合某大断面红黏土隧道实测数据和数值模拟,探讨红黏土隧道地基固结机制。结果表明,红黏土由于其特殊的微观结构,游离氧化物带来的强大结构连接力导致在实际工程性质中表现出超固结性,在隧道开挖过程中,根据红黏土压缩沉降特性进行地基加固,经高压旋喷桩加固后,30m沉降范围内,地基中心最大沉降为7.83mm,未出现较大不均匀沉降,研究结果可为红黏土隧道地基处理方式的优化及长期变形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利用有限元软件PLAXIS对机场高填方地基处理工程中碎石桩处理的红黏土地基及未处理红黏土地基在上覆填筑体荷载下的变形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数值计算中考虑了红黏土硬壳层的非饱和特性、红黏土地基的排水固结以及此过程中碎石桩的涂抹效应和井阻效应等,通过计算对比并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对桩长、桩径、置换率、桩身刚度等主要因素对加固效果的影响给予讨论,结果表明:增加桩长,采用小桩径、小桩距可有效加快地基固结沉降。还特别对目前工程界关心的带硬壳层红黏土地基是否适用碎石桩处理进行分析,给出了碎石桩处理带硬壳层红黏土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6.
郭素兰 《山西建筑》2009,35(23):124-125
通过对韶关市周边红黏土发育特征及其主要工程特性的论述,总结了本区红黏土的特点,为红黏土地基处理提出了一些较为适用的技术措施,以避免裂缝、不均匀沉降及土洞对建筑地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红黏土地区不良地质现象,并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红黏土地区天然地基的验槽工作。  相似文献   

8.
袁维顺  朱鸿 《四川建材》2014,(1):112-113,121
红黏土是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土质。含有红黏土的地基往往具有上硬下软的特性,为天然地基软弱下卧层。采用深层搅拌法的处理方式进行处理,能够充分发挥上部硬塑红黏土的效果,使得复合地基形成。本文通过试验最终得出了水泥红黏土的基本力学参数。在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以后,给出了水泥土强度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强度的关系,以及不同湿土质量的百分比、龄期水泥土之间的强度推算公式。  相似文献   

9.
结合工程实例,简述了在机场领域碎石桩+CFG桩处理红黏土地基的设计,介绍了碎石桩+CFG桩的施工与检测,通过经济分析,证明该碎石桩+CFG桩处理红黏土地基施工方便、工程造价低,可在类似地基情况的建筑工程建设中应用。  相似文献   

10.
水泥和粉煤灰加固红黏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单纯用水泥加固某些红黏土地基会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考虑采用水泥外加粉煤灰加固红黏土。通过室内试验,测试了具有不同水泥及粉煤灰掺入比、不同龄期的红黏土试块的抗压强度,分析并探讨了水泥和粉煤灰加固红黏土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固化土试块强度随水泥、粉煤灰掺入比的增大、龄期的延长而提高,并且粉煤灰和水泥对试块早期、中期和后期强度的影响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常规土工试验开展了一系列理论、试验等方面的研究,得到该类红粘土的常规土工指标参数,研究表明红粘土具有较大的特殊性,另外对比分析了一般黏性土与红粘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并结合现场取样和室内试验数据的情况可以分析出红粘土具有高液限、高含水率、高孔隙比、低压缩性、假粉性及高粘粒含量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2.
红粘土微观结构模型及其工程力学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物质系统的结构功能原理,探讨了红粘土微观结构模型的构建方法,提出红粘土微观"集粒"结构模型。采用该模型对红粘土在含水量、含铁量、剖面位置等影响因素的变化和外荷载作用下的工程物理力学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解释和推测。通过剖面分层控制取样进行室内三轴压缩试验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由拟合曲线得到红粘土的相对最佳含水量、临界含水量和临界含铁量,并与相关模型试验、数值模拟结果和工程经验进行对比分析。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红粘土力学特性与含水量、含铁量相关程度高,模型能够从微观角度合理解释红粘土的宏观工程力学性质,较好地反映红粘土宏观工程力学效应的微观物理力学机理。  相似文献   

13.
红黏土在不同应力路径下的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应力-应变控制式三轴仪对贵阳市某基坑内的原状和重塑红黏土进行了等压固结和K0固结条件下的增p剪切、减p剪切、等p剪切应力路径室内试验,以研究在不同应力路径下红黏土的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应力路径下红黏土的力学特性有较大的差异,红黏土对应力路径的敏感性与其自身的结构性有很大关系,初始固结条件和应力路径对红黏土抗剪强度指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粘聚力的影响上,而对内摩擦角的影响较小。应力路径是孔隙水压力变化特征的决定因素之一。排水条件对红黏土的变形影响较小,对其强度值影响明显。对等压固结和K0固结剪切结果进行比较,认为其在两种固结条件下的变形和强度上均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贵州红黏土路基工程中由水稳性差、强度不足、变形较大以及胀缩性明显等引起的一系列公路病害问题,本文以贵州某公路路基原状红黏土作为试验原料,通过在天然红黏土中掺入不同含量的固化剂开展室内试验,研究了改性红黏土的水理性质与力学强度特性,并结合现场试验路段的施工和检测,对红黏土复合材料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固化剂的增...  相似文献   

15.
杨雪强  刘攀  朱海平  张雪娇  隋军 《工程勘察》2021,49(2):14-18,40
针对甘肃省庆阳市海绵城市建设情况,对庆阳黄土和红粘土进行了一系列室内基本土工试验、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得到了庆阳黄土和红粘土的基本物理性质与化学成分.在变水头渗透试验中发现,黄土和红粘土的饱和渗透系数均会随着孔隙比的增大而逐渐增大,随着干密度增大而逐渐减小.再分别以不同厚度的红粘土和高密度黄土作为抹面,进行防渗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6.
有机质污染红黏土地基加固效果的力学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某工程场地水泥搅拌桩桩体质量抽芯检测中,发现某些桩体的质量存在问题。现场开挖检查,发现"问题桩"呈带状分布。通过对场地的进一步勘查,得知该场地局部地段由于化粪池处理不当,造成红黏土被有机质污染,导致水泥搅拌桩加固的红黏土地基的桩体质量出现问题。通过选取代表性的土样进行室内有机质污染红黏土相关指标的测试,并对勘察资料及室内试验资料的统计、分析,得到该场地有机质污染红黏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结合现场抽芯和开挖观察以及对微观结构的分析,探讨有机质污染红黏土对水泥搅拌桩力学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该场地红黏土被有机质污染的程度,随着距化粪池的渐远而减弱,红黏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变幅的程度逐渐减小,力学软化效应的显著性依次减弱,致使"问题桩"呈带状分布。  相似文献   

17.
不同应力路径下红粘土的力学特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红粘土的力学特性与土体中应力变化过程、应力状态有关,常规的直剪试验、三轴试验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天然土层的初始应力状态、应力-应变和强度规律。采用不同应力路径试验以模拟土体在实际受荷过程中的应力.应变过程,结合试验结果分析了红粘土的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说明,在工程实践中应根据实际的受力情况、应力状态来确定相应的应力路径,以正确、合理地测定红粘土的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8.
利用SLB-1型应力应变控制式三轴剪切渗透试验仪对中石油云南石化铁路专用线高填方路基的压实红黏土进行了一系列三轴蠕变试验,着重研究了压实红黏土在不同围压、不同应力水平以及不同排水条件下的蠕变特性。结果表明:围压、应力水平和排水条件对压实红黏土的蠕变特性均有显著影响;压实红黏土总体呈现衰减蠕变特征;不排水情况下得到的应力-应变等时曲线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且曲线成一曲线簇,具有“归一化”现象,而在排水情况下则呈一定线性关系;并根据应力-应变曲线确定了压实红黏土的长期强度为瞬时强度的0.54~0.72倍。基于不排水蠕变试验数据,建立适合该地区压实红黏土的经验蠕变模型,通过与Burgers模型对比发现,该模型参数少、易获取,且对试验数据拟合效果优于Burgers蠕变模型。  相似文献   

19.
基于红黏土不排水三轴剪切试验,采用人工制备2种不同压实度红黏土试样,分别测定其变形特性,研究不同应变类型红黏土的应力应变曲线归一化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过程中出现应变弱塑性与应变强塑性这2种应变类型曲线,压实度对红黏土应变类型存在较大影响;2种应变关系曲线皆可用双曲线函数模型进行拟合;利用主应力差渐近值对不同应变类型的红黏土进行归一化分析均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对应变强塑性红黏土的曲线拟合效果优于应变弱塑性红黏土;本次试验用红黏土在重塑过程中损失了部分结构性,宜继续对比原状红黏土即结构性红黏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构建结构性土本构模型。  相似文献   

20.
刘振英 《建材地质》2010,(4):17-18,25
以粘土熟料为主要原料,同时加入纳米级SiO2、铝酸钙水泥、钾长石、瓷粉等制备耐碱浇注料,研究了纳米级SiO2加入量对水泥窑用耐碱浇注料的抗折强度、抗压强度、线变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5%的硅微粉,能明显改善耐碱浇注料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