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湘东南拗陷是中国南方古生代~新生代叠合盆地之一,古生代~中生代地层普遍裸露,该拗陷油气勘探程度较低.在野外剖面观测、室内薄片鉴定等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了湘东南拗陷上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成岩作用类型,包括:泥晶化作用、胶结作用、压溶作用、白云石化作用、重结晶作用、裂缝化作用、溶蚀作用等,以及经历的海底-大陆(淡水和混合水)-浅埋藏-深埋藏-表生等成岩环境.对储层孔隙发育起建设性的成岩作用主要有裂缝化作用、压溶作用、溶蚀作用和白云石化作用.裂缝化作用及压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储层的储集性能.白云石化作用形成的白云石晶间孔为重要的孔隙类型,并成为工区最为有利的勘探目的层.  相似文献   

2.
元坝地区须家河组须二段下亚段Ⅰ砂组、Ⅱ砂组具有较好的含气潜力.通过岩心观察、岩矿成分分析、压汞实验、岩石薄片分析、铸体薄片分析等方法,分析元坝地区须家河组须二段下亚段储层特征.结果表明:元坝地区须家河组须二段下亚段岩性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的岩屑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及滨浅湖砂坝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具有复杂的孔喉结构,其中石英砂岩孔喉结构较好.基质储集空间类型以次生溶蚀孔为主,裂缝以水平缝和低角度缝为主,缝宽较小.储层特征受沉积和成岩作用的控制,不同的沉积微相控制储层碎屑颗粒成分及结构,从而影响强烈的成岩作用下原生孔隙的保存及次生孔隙的发育.压实作用是破坏原生孔隙的主要因素,胶结作用主要形成于中晚成岩阶段,主要对孔隙空间起破坏作用,部分黏土胶结作用有保持孔隙空间的作用,溶蚀作用是形成次生孔隙,改善储集空间,形成优质储层最主要的控制因素.该研究为气藏的开发和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德惠断陷下白垩统登娄库组、营城组、沙河子组储层物性差,勘探风险大.利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黏土X线衍射分析等方法,分析储层基本特征、储层成岩作用和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德惠断陷下白垩统碎屑岩储层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较低,储层孔隙类型主要有残余原生孔、次生孔和混合孔,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较差;压实作用是导致储层物性变差的主要原因,溶蚀作用改善储层物性;纵向上发育2个次生孔隙带,主要形成于中成岩期,次生孔隙带的形成与有机质生烃排酸和断裂有关.研究结果为德惠断陷下白垩统进一步油田勘探提供地质依据,对其他地区类似储层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利用岩心、薄片资料,结合碳氧同位素地化数据,分析四川盆地南部寒武系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类型并探讨储渗空间的意义.结果表明:研究区成岩作用类型主要为海底胶结作用、白云石化作用、溶蚀作用、压实压溶作用、破裂作用和充填作用等.白云石化作用是优质储层形成的基础,溶蚀作用是关键.埋藏期白云石化形成晶间孔,表生期溶蚀发育膏模孔、晶间溶孔.热液溶蚀形成的热液溶蚀缝洞及热液破裂作用为储层提供有效储渗空间,多期次的白云石化及溶蚀作用为研究区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5.
本文着重探讨天府地区上二叠统生物礁群的成岩作用特征,本区主要有:泥晶化作用、填积作用、胶结作用、白云石化作用、去白云石化作用、硅化作用、溶解作用、新生变形作用、压实作用和压溶作用。 根据生物礁群成岩历史过程中的成岩作用特征,可以识别出四种主要成岩环境,海底成岩环境:大气渗流和潜流成岩环境,浅埋藏和深埋藏成岩环境,表生成岩环境。 结合四川盆地的地质发展史与碳酸盐岩的成岩特征讨论了孔隙的演化。  相似文献   

6.
为深化对细粒混积岩储层发育特征与控制因素的认识,以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孔店组二段为例,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低温气体吸附、纳米CT与聚焦离子束-场发射扫描电镜等方法,在总结细粒混合沉积样式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不同混积样式储集空间类型、孔隙结构特征、储集空间展布与连通性的差异,认为组分型细粒混积岩的总孔隙体积、总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均大于组构型细粒混积岩,储集空间的连通性也好,储层的发育和演化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和有机质热演化的共同控制.研究结果表明:孔店组二段细粒混积岩可分为组分混合与组构混合两类,主要的储集空间包括宏观裂缝和微观孔隙,其中裂缝分为构造缝、层理缝、成岩收缩缝和异常高压缝等4类,孔隙分为无机质孔隙、有机质孔隙和微裂缝3类;组分型细粒混积岩的总孔隙体积平均为0.013cm3/g,总比表面积平均为9.058m2/g,平均孔径为4.05nm,易于形成良好的立体孔缝网络;组构型细粒混积岩的总孔隙体积平均为0.004cm3/g,总比表面积平均为3.611m2/g,平均孔径为3.75nm,储集空间连通性较差;沉积环境决定了岩石的物质组成与混积样式,提供储集空间发育的物质基础;成岩作用控制储集空间的类型与特征;有机质热演化与无机成岩作用相互协同,影响储集空间的形成与演化.  相似文献   

7.
四川盆地二叠系茅口组是主要的天然气产层,控制储层性能的因素较多且复杂。本文通过对川弥87井成岩后生作用的研究,认识该组气层的储集规律。 通过岩芯和簿片研究认识到,胶结、压实、压溶、破坏性重结晶、硅化等作用对储层起破坏性作用;溶解、白云石化、后期重结晶等作用及构造裂隙的形成对储层起建设性作用。作者建议,在研究区茅口组地层勘探过程中,应把注意力放在孔隙—裂隙型储层气藏上。  相似文献   

8.
根据孔隙度、渗透率等资料,利用薄片观察、阴极发光和电镜扫描等技术,研究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克下组冲积扇砾岩储层成岩作用类型、阶段及成岩演化序列,划分成岩储集相.结果表明: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交代作用为研究区主要的成岩作用类型,其中溶蚀作用为改善储层性能的关键因素;研究区地层经历早成岩阶段A期、早成岩阶段B期,目前正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末,为原油生成阶段;储层孔隙空间演化与多种成岩作用关系密切,经过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后保留下来的残余粒间孔,以及溶蚀作用形成的粒内溶蚀孔、粒间溶蚀孔为主要油气储存类型,微裂缝、裂隙为主要运移通道,储集性能主要受沉积和成岩作用控制.该研究结果为预测研究区剩余油分布、改善储层开发效果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研究碎屑岩成岩作用对石油形成和分布的影响与控制,本文以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地区为例,基于有机质热演化过程中的物质平衡原理、石油有机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与碎屑岩成岩演化规律,依据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镜质组反射率、孢粉颜色、泥岩热解、色质、X-衍射、扫描电镜、电子探针、薄片和铸体薄片镜下鉴定等资料,提出了碎屑岩中成岩阶段A期的细分方案,并进行了成岩作用数值模拟,预测了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研究结果表明:以R_o等于0.6%,0.7%,1.0%为界,碎屑岩的中成岩阶段A期可进一步细分为A_1~1,A_1~2,A_2~1和A_2~2这4个成岩微期;成岩作用对齐家—古龙地区高台子油层(K_2qn~(2+3))油气的形成与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工业油气层(常规油气层和致密油气层)分布在中成岩阶段A_1~1-A_2~2微期,且在中成岩阶段A_2~1微期富集.高Ⅳ油组成岩阶段和成岩微期的预测结果表明,从研究区的边部到中央,成岩强度逐渐增强,A_1~1,A_1~2,A_2~1和A_2~2这4个成岩微期依次展布,但大部分地区处于A_2~1成岩微期.总之,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地区高台子油层(K_2qn~(2+3))的生、储油层发育良好,成藏条件优越,有利于油气的聚集.  相似文献   

10.
针对渤海南部海域M油田低渗透储层成岩作用以及孔隙演化规律进行理论及实践研究.利用薄片、储集层物性分析等资料,进行成岩作用和成岩过程中孔隙演化的定量分析.研究表明,M油田沙河街组三段以低渗储层为主,长石含量高、埋藏深度大及孔隙结构复杂等是导致储集层物性变差的重要因素;沙三段储层经过了压实、胶结、溶蚀及交代等成岩作用改造,目前已处于中成岩阶段A2、B亚期,其中压实作用造成原生孔隙大量丧失,是储集层物性变差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