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6,(1)
于光远研究范围广泛,研究内容涉及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休闲学等等,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于光远作为中国自然辩证法学派的创始人,提出"社会的自然"、"人工的自然"、"第一义的自然"、"第二义的自然"的思想,重视自然辨证研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研究其自然辩证法思想,特别是其有关"自然"的思想,对于当代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生态导向”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强调与自然生态融合的"生态导向"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是目前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热点。本文以"生态"为基本线索,将国内外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历史划分为"生态自发"、"生态失落"、"生态回归"、"生态革命"四个阶段,并回顾了各个阶段城市空间结构研究中的经典理论与方法。旨在理清城市空间结构研究中的"生态脉络",从而为把握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一些线索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1,(1):32-36
"双高计划"已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实践重点。为了探究我国"双高计划"研究现状与热点,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间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681篇以"双高计划"为主题的论文,利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 Space对其进行处理分析,通过可视化的知识图谱探寻研究作者、机构、关键词等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近三年来对于"双高计划"研究热度处于持续增长的态势,研究机构以各大职业院校为主,研究主题主要聚焦于"双高计划"政策、专业群、"双师型"教师、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等五大方面,未来可以在研究主体、研究方法、研究导向、研究主题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3):139-140
南方少数民族手工艺种类繁多,学界对南方少数民族手工艺的研究从其不同属性入手,主要有5种研究范式,即"艺术—审美"研究范式、"艺术—历史"研究范式、"民族—艺术"研究范式、"民族—经济"研究范式、"科学—技术"研究范式等,分别体现南方少数民族手工艺的审美性、历时性、民族性、时代性、技术性特点。不同范式内囊括独立性、交叉性等不同层面的理论与方法。在具体的研究中,不同范式之间也存在交叉与融合。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3):198-200
学术界对于"一五"计划的研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可大体分为五大类:"一五"计划编制的研究;苏联对中国"一五"计划的援助研究;"一五"计划的成就、问题及启示的研究;从"十一"五到"一五"计划的回顾和比较的研究;当时中央领导人周恩来、陈云和李富春等人对"一五"计划的贡献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28)
为了厘清尚"和"心理研究的发展趋势,本文从概念上阐述了尚"和"与心理和谐、人际和谐等概念的关系,从研究方法上介绍了目前研究尚"和"心理常用的研究工具,总结了尚"和"心理的研究领现状,进而提出了尚"和"心理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黄德明 《石材》2014,(2):28-29
<正>我们说的量化管理,源于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的"时间研究"和弗兰克·吉尔布雷斯的"动作研究"。"时间研究"、"动作研究"构成了今天的工程心理学、人体工效学。我们做石材护理的,严格地说还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在这个产业中研究运用时间,劳动就显得尤为必要。虽然机器设备的更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4)
幼儿教师成为"研究者",要从幼教的专业特性需要、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现实工作环境出发明确研究的起点,以专业特性需要确定研究的向度,以自身研究条件确定研究的高度,以工作环境特点确定研究的宽度。通过正确定位,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找到适宜的研究方式,并形成多元化的研究环境、团队合作研究方式、"教研合一"的教育生活方式,开展真正属于幼儿教师的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9.
《上海建材》2014,(4):1-6
<正>(接上期内容)第三部分技术篇十、科研成果在推进上海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科研工作方面,上海市依托科研院校、企业单位、协会等力量,形成研发合力,围绕建筑节能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积极开展大量课题研究,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运营评估研究"、"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平台管理与信息披露制度研究"、"基于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软件研究与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用于绿色建筑的建材评价方法研究"、"用于绿色建筑的建材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等。  相似文献   

10.
自2016年,中美两国研究团队在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建筑节能联盟的合作框架下,围绕实现"净零能耗建筑"目标,以示范工程为载体,在"一体化设计、施工和装配式建筑"、"建筑调适和数据挖掘"、"直流建筑和智能微网"、"室内环境质量"、"综合性政策和市场机制"、"工程示范"等六个合作领域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和工程示范,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将总体介绍中美合作研究取得的成效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8,(7)
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文献分析法对国内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二十年成果进行内外维度的专题式梳理,发现:该领域发展态势好、研究水平较高,基本理论框架和研究范式不断走向成熟,但同时也存在概念"含混"而不"明晰",本土化研究讲"移植"而非"借鉴",研究主体多在"高校"而非"一线",研究成果重"解释"而轻"应用",研究目的在于"回应"而非"引领"等问题。今后的研究应厘清基本概念,加强本土化建设,开发教育实践工作者作为研究主体的巨大潜力,提升理论的实践关注度,注重研究的前瞻性。  相似文献   

12.
征稿启事     
《Planning》2014,(3)
<正>《云南开放大学学报》是云南开放大学主办、云南开放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季刊。每年出版4期,每季度末出版。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开放教育研究"、"开放大学建设研究"、"教育理论研究"、"民族文化研究"、"政治理论研究"等栏目,本刊实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10)
"科教兴国,科研兴教"这句话高度概括了教育科研的地位。从一定意义上讲,每位学科(如语文、物理、化学、生物等)教师都有可能成为教育专家。"教育家"与"教书匠"只有一"墙"之隔,这堵"墙"就是教育教学研究及其论著的撰写。本论文将从课题研究的选择、设计、实施、评价、收获等方面,对语文学科课题研究的若干问题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4.
金珊  姚雅慧  徐带领  成刚蕊 《住区》2022,(1):104-110
本文以空间叙事理论为研究视角,选取深圳大学粤海校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城市意象理论"、 "城市故事论"和"空间句法理论"等叙事空间研究方法,基于叙事空间三要素"物"、"场"、"事"所对应的叙事特性,对深圳大学校园的叙事空间进行分析与诠释,以期对大学校园空间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29)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归纳法对中国期刊网近十年来以"隐性逃课"为关键词所搜索到的五十余篇相关文献进行了分类综述,指出了"隐性逃课"研究的必要性,分析了"隐性逃课"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等,并对"隐性逃课"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景观研究的文化转向与景观人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桐 《风景园林》2021,28(3):10-15
"景观"起源于地表形态研究,并作为地理学基本研究视野,经历了"区域特性""人地关系""文化史"等研究主旨的转换,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文化转向"。存在主义视角下的景观的文化认知,需要以理解性方法解析其地方情感和意义维度,以获取"知觉知识"作为新的研究范式。而几乎同时,文化人类学研究领域的"空间转向"呼应了景观研究的新视野与新方法论需求。由此,在20世纪90年代诞生了景观人类学的研究领域。基于地理学景观研究主旨历史脉络梳理,进一步厘清现象学视角下"景观"的文化现象本质;并由景观"知觉认知"的研究主旨、范式需要,阐释"景观人类学"作为交叉研究领域的研究范畴,以及未来其应用于景观研究实践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前期研究"是规划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初步提出解决方案,确立研究框架的重要环节。结合南召县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自身的特点,从"与现有规划的衔接"、"产业分析"、"研究框架的确定"等方面入手,进行"前期研究"的探索。希望能在"前期研究"的重点、框架和方法上,给大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5)
本文简述"三化"工作的意义,分析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的研究内容,提出"三化"资源数据库的建立方法和研制阶段"三化"文件的编制,并研究开展"三化"工作的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2)
从比较研究的方法入手,运用比较研究的研究方法,对崔昊"蓝色时期"和毕加索"蓝色时期"的异同进行分析和阐释,揭示艺术家对艺术的热爱。有关两位艺术家"蓝色时期"的比较研究大体可分为从色彩、内容、情感等三方面去把握。对二位艺术家各自"蓝色时期"比较研究不仅有中西方艺术交流碰撞方面的意义,更具有创新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1)
教育研究方式的变革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得以持续深入、硕果累累的动因之一。"新基础教育"研究二十余年历程中探索出了"主动深度介入"式的教育研究方式,是以实现理论创生、实践变革、主体发展三重目标,将研究教育实践与创生新型教育实践融为一体的研究过程,具有"成事成人"作为核心价值、研究主体的主动性参与、理论的适度先行和持续浸入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