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海北部自营深水天然气勘探重大突破及其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14年9月15日中海油宣布,该公司在南海北部LS17-2-1井测试获得160×104 m3/d的高产油气流,这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个自营勘探的深水高产气田。该区的勘探经历了3个阶段:1在普查勘探阶段(2002年以前)受技术的限制主要勘探工作集中在浅水区;2对外合作勘探阶段(2002年—2012年),由于勘探发现储量规模小、开发无经济性,合作伙伴相继放弃了南海西部深水勘探权益,但证实了南海深水区发育优质烃源岩和储层,揭开了南海深水区油气勘探的面纱;3自营勘探阶段(2013年至今),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自身生产科研能力,先后开展了深水地震资料采集和处理、深水优质储层分布、深水区油气成藏关键因素等多项科研攻关,优选并确定了钻探的首选目标——陵水17-2构造,取得了天然气勘探的重大突破。陵水17-2构造位于中央峡谷乐东—陵水段内,主要目的层新近系上中新统黄流组总厚度超过150m,砂岩占比为75.4%,单层最大厚度可达52m,孔隙度介于30.0%~33.7%,平均为31.5%,渗透率介于293~2 512mD,平均为633mD,为特高孔、高—特高渗储层。陵水17-2气田的勘探突破,展现了该深水区域油气勘探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2.
深水区勘探钻完井作业面临着海水深温度低、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窄、井控风险高、海底地质灾害、台风等诸多挑战。中海油作为深水区勘探作业者,首次组织深水区勘探作业,成功发现了陵水17-2大型深水气田,推动了深水区油气勘探开发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为实现中海油"二次跨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为此简要地回顾了南海西部深水区自营勘探及钻完井项目管理经验和作业实践,并对我国南海深水区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发展愿景提出展望,以期为深水区油气开发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海南岛东南方向150公里处,是陵水17-2气田所在。自2014年9月15日被证实为大型气田,它以中国自营深水勘探第一个重大油气发现的身份被历史铭记。2019年12月13日,随着钻头转动,又一个日子被载入中国油气勘探开发史——陵水17-2气田开钻,中国深海史上第一个“国产”深水气田拉开了开发序幕。  相似文献   

4.
薛洋 《海洋石油》2022,42(4):71-75
陵水17-2气田群为我国南海西部海域首次自营开发的深水高产大型气田,平均作业水深为1500 m。深水油气开发不仅需要克服恶劣的海上环境条件,而且面临浅部地层成岩性差、隔水导管及钻柱力学机制复杂、井控要求高等诸多技术难题。针对这些难题,采取周密的钻井技术措施,包括钻机能力评估、高精度水下定位系统、安全避让距离设计及定向井轨迹设计等,并重点应用隔水导管及水下井口稳定性分析、表层导管入泥深度校核、喷射钻进下表层导管等关键技术,安全高效地完成了钻井作业。陵水17-2项目顺利开发,进一步固化海上深水钻井安全高效的作业模式,为后续深水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陵水17-2气田是中国海油在南海自主勘探发现的第一个自营深水气田,该气田所在海域水深1 220~1 560 m。针对陵水17-2气田气藏的分布状况,提出了回接至浅水导管架平台开发和回接至深水浮式平台开发2种工程方案。基于中国现有海洋工程工业技术水平及南海的适应性,确定了适用于陵水17-2气田的深水浮式平台方案;基于该方案及南海现有油气管网的分布现状,首次提出了凝析油储存在深水半潜式浮式平台的创新方案;在确定了水下生产系统及深水半潜式浮式平台方案的基础上,对回接浅水导管架平台开发和回接深水浮式平台开发2种工程方案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到了气田采收率、技术和经济性等多方面的对比结果,最终选择采用深水浮式平台方案对陵水17-2气田进行开发,并对深水浮式平台特殊技术进行了研究。本文研究思路和方法有效支持了陵水17-2气田开发工程方案的科学决策,对于南海深水油气田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复杂油气藏》2014,(3):27-27
正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2014年9月15日,宣布"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日前在南海北部深水区测试获得高产油气流。据测算,这是中国海域自营深水勘探的第一个重大油气发现。此次发现的陵水17-2气田距海南岛150公里,其构造位于南海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的陵水凹陷,平均作业水深1500米,为超深水气田。中海油南海西部石油管理局局长谢玉洪介绍说,陵水17-2测试日产天然气5 650万立方英尺,相当于9400桶油当量。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15日宣布,"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日前在南海北部深水区测试获得高产油气流。据测算,这是中国海域自营深水勘探的第一个重大油气发现。此次发现的陵水17-2气田距海南岛150 km,其构造位于南海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的陵水凹陷,平均作业水深1 500 m,为超深水气田。中海油南海西部石油管理局局长谢玉洪介绍说,陵水17-2测试日产天然气5 650万立方英尺,相当于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2014年9月15日宣布,"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日前在南海北部深水区测试获得高产油气流。据测算,这是中国海域自营深水勘探的第一个重大油气发现。此次发现的陵水17-2气田距海南岛150km,其构造位于南海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的陵水凹陷,平均作业水深1 500m,为超深水气田。陵水17-2气田测试日产天然气5 650万立方英尺(约合160×104 m3),相当于9 400桶油当量,创造了中海油自营气井测试  相似文献   

9.
正2月25日从中海油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获悉:国土资源部油气储量评审办公室已确认,中海油湛江分公司去年12月在南海西部1 688 m超深水海域勘探发现的陵水18-1气田,为我国首个超深水天然气田。这表明,我国海洋石油工业正式进入超深水时代。业内将500 m以上水深海域称为深水,超过1 500 m称为超深水。超深水油气勘探是世界石油工业的热点和前沿。陵水18-1的勘探发现,表明我国已具备钻井、测试等一整套超深水勘探能力,对深入开发南海油气意义重大。中国因此成为继美国、挪威之后具备南海超深水勘探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中央峡谷是勘探成熟区,已发现陵水17-2、陵水25-1等多个气田,但气田开发存在经济门槛高、部分气田储量动用难度大的问题,必须围绕气田内部及周边开展潜力目标搜索。本文借鉴海上勘探开发一体化目标搜索技术,补充地球物理预测技术,建立了琼东南盆地深水勘探成熟区目标搜索技术体系,包括区带潜力目标搜索、随钻跟踪过程目标搜索和评价过程目标搜索等3项技术,其中区带潜力目标搜索是分析成熟区地质成藏条件,应用地球物理预测技术,指导开展目标搜索。随钻跟踪过程目标搜索是与开发井进行钻前、随钻及钻后相结合,在其周边搜索目标,并与待开发气层兼探评价,达到快速建产。评价过程目标搜索是在成熟区周边开展老井复查,探寻油气"蛛丝马迹"。在上述技术体系指导下,围绕陵水17-2、陵水25-1气田内部及周边搜索多个潜力目标。优选陵水25-1W构造并部署评价井LS25-1W-1井,取得了很好的实施效果,有效促进了后续气田开发调整。  相似文献   

11.
<正>中海油有限公司近日宣布,在我国南海海域自营勘探再获中型以上深水天然气发现。新发现的陵水25-1构造位于南海琼东南盆地乐东凹陷东北部,平均水深约980 m。发现井陵水25-1-1共钻遇约73 m厚的油气层,完钻井深约4 000 m。经测试,该井平均日产天然气约3 560万立方英尺,日产原油约395桶。陵水25-1是中海油有限公司继陵水17-2后获得的又一个自营深水中型以上天然气发现。这一发现不仅开辟了南海北部深水区油气勘探新领域,而且进一步展示了琼东南盆地深水区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深水西区天然气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证实深水区具备良好的烃源和油气成藏条件。但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烃源岩规模及生烃潜力、油气成藏机制及分布规律、下一步勘探突破领域依然不是很清楚。针对上述关键问题,本研究综合运用地球化学与地质分析方法,开展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烃源条件与油气成藏机制研究,进而指出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下一步有利的油气勘探突破领域。研究认为:琼东南盆地中央坳陷深水区发育始新统湖相、渐新统崖城组海陆过渡相及半封闭浅海相2套3种类型的烃源岩,其规模大、热演化程度高,生烃潜力巨大,为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天然气勘探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油气成藏条件优越,但深水西区与深水东区油气成藏机制存在一定差异。深水西区乐东_陵水凹陷中央峡谷周缘上中新统轴向水道、海底扇岩性圈闭带和陵水凹陷南部斜坡古近系/潜山圈闭带以及深水东区的宝岛凹陷宝南断阶带、长昌凹陷西部环A洼圈闭带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要突破领域。上述成果对于解决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天然气勘探瓶颈问题、指明下一步勘探突破方向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勘探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11月12日,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海油)对外宣布,中国首个深水自营大气田——陵水17-2气田正式进入实质性开发建设阶段。此举表明中国已成功掌握适应南海深水复杂海域的半潜式生产平台设计、建造和安装技术,这将有力推动南海深水油气资源开发,对南海大气区建设、保障中国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意义。陵水17-2气田于2014年9月被成功发现,距海南岛  相似文献   

14.
<正>中海油日前宣布,中国"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在南海北部深水区发现的首个自营深水气田"陵水17-2"号,已通过国土部门评审办公室专家组审核,探明储量规模超千亿立方米,定为大型气田。与此同时,在南海开发油气田所面临的高温、高压和深水这三大世界级难题也被攻克。此次发现的陵水17-2气田距海南岛150 km,其构造位于南海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的陵水凹陷,平均作业水深1 500 m,为超深水气田。位于南海西北部的莺琼盆地是典型的高温、高压盆地,盆地3 000 m中深层天然气资源丰富,之前我国没有在海上成功开  相似文献   

15.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重力流沉积体系及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深水油气勘探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深水沉积重力流理论的研究亟待加强。为此,利用地震、新钻井岩心、壁心、岩屑化验分析及测井等资料,综合分析了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重力流发育条件、沉积特征,并围绕烃源、储层、运移等制约深水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对深水区中央坳陷重力流领域成藏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深水区大型储集体发育,主要发育了中央峡谷黄流组浊积水道砂沉积体系、乐东陵水凹陷梅山组莺歌海组海底扇沉积体系和长昌宝岛凹陷陵水组、三亚组海底扇沉积体系等三大重力流沉积体系;②该盆地早渐新统崖城组海陆过渡相煤系地层和半封闭浅海相泥岩地层是深水区重要的烃源岩,渐新统上新统深水区发育的陵水组海底扇、三亚组海底扇、梅山组海底扇、黄流组峡谷水道、莺歌海组海底扇砂岩与上覆半深海、深海泥岩形成了5套区域性储盖组合,近源底辟、近源断裂是深水区两种垂向高效通源模式;③中央峡谷陵水17-2气田的勘探成功,揭示了以中央峡谷为代表的琼东南盆地中央坳陷重力流领域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结论认为,乐东一陵水凹陷和宝岛一长昌凹陷海底扇领域同样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和勘探潜力,是深水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突破方向。  相似文献   

16.
水下采油树是海洋油气开发的重要设备,在油气田开发中得到广泛应用,水下采油树系统的正确选型对于降低深水油气开发的初期成本和采油树的安全工作有重要意义。国外在水下采油树方面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在充分调研国外知名公司采油树的产品及其参数资料的基础上,在针对国内第1个自营深水气田陵水17-2的水下采油树选型中,从钻、修、产、弃、应急、开发模式等方面综合对比了立式采油树和卧式采油树的优劣,针对陵水17-2气田环境给出材料等级、压力等级和温度等级等工作等级,选出了不同公司适合陵水17-2气田环境的水下卧式采油树产品。最后,对包括油管悬挂器、采油树帽、阀门等在内的关键部件的选型和设计考虑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对陵水17-2气田水下采油树的选型以及相应构件的设计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近海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勘探挑战倍增,成效日趋降低。中国海油立足价值勘探理念,致力于地质理论认识创新和海上勘探关键瓶颈技术突破,形成了一系列勘探技术体系,为中国近海油气勘探向新区新领域、深水深层、高温高压(简称"双新双深双高")领域拓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通过勘探管理创新提高勘探效率,破解海洋石油勘探高成本的困局,近年来在深层、深水、高温高压勘探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实践证明,地质理论认识创新与勘探实践互动是中国海油近海油气勘探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未来勘探突破方向的确定需要新的地质理论突破、勘探技术创新及管理模式变革。  相似文献   

18.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中央峡谷是勘探成熟区,已发现陵水17-2、陵水25-1等多个气田,但气田开发存在经济门槛高、部分气田储量动用难度大的问题,必须围绕气田内部及周边开展潜力目标搜索。本文借鉴海上勘探开发一体化目标搜索技术,补充地球物理预测技术,建立了琼东南盆地深水勘探成熟区目标搜索技术体系,包括区带潜力目标搜索、随钻跟踪过程目标搜索和评价过程目标搜索等3项技术,其中区带潜力目标搜索是分析成熟区地质成藏条件,应用地球物理预测技术,指导开展目标搜索。随钻跟踪过程目标搜索是与开发井进行钻前、随钻及钻后相结合,在其周边搜索目标,并与待开发气层兼探评价,达到快速建产。评价过程目标搜索是在成熟区周边开展老井复查,探寻油气“蛛丝马迹”。在上述技术体系指导下,围绕陵水17-2、陵水25-1气田内部及周边搜索多个潜力目标。优选陵水25-1W构造并部署评价井LS 25-1W-1井,取得了很好的实施效果,有效促进了后续气田开发调整。  相似文献   

19.
深水油气资源丰富,是近年全球油气勘探热点及增储上产的主力来源。快速发展的海洋科技与工程装备极大提高了深水油气勘探开发能力,政策支持和引导加快了深水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进程。我国南海深水区油气勘探开发程度低,资源潜力巨大,是未来寻找大油气田的有利目标区,目前在南海北部已累计发现14个大中型深水油气田。针对我国深水油气勘探开发中存在的资源、技术和成本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公益性海洋油气地质调查与评价,研发成套深水勘探开发工程技术装备,加强国际油气资源合作,以自主开发促进合作、共同开发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深海一号"能源站是部署在陵水17-2气田之上的深吃水半潜式生产平台,为世界首个深水半潜式立柱储油生产平台。与常规半潜式生产平台不同,该平台需要在立柱内储存最多2×10~4m~3的凝析油,给平台立柱结构设计、平台在位性能、凝析油储卸安全控制等方面带来前所未有的技术挑战。本文基于半潜式生产平台立柱储油面临的技术难题,对立柱凝析油舱的舱容计算及布置方案、装载变化对平台在位性能的影响、平台立柱结构设计与防碰撞分析以及凝析油储卸安全控制措施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相关成果为"深海一号"能源站的成功研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有效解决了中国南海天然气开发凝析油管网依托设施缺乏的难题。目前该平台已建造完成,即将用于陵水17-2气田的开发。本文所涉及的深水油气开发高端装备技术,为深水油气田开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