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拓展三氟杀线酯作用靶标和应用作物,初步分析三氟杀线酯的抗性风险。[方法]采用离体浸虫法、田间药效试验、酶活性测定等方法筛选三氟杀线酯作用靶标和应用作物,分析三氟杀线酯的抗性风险。[结果]拓展应用方面,20 mg/L三氟杀线酯对南方根结线虫、拟禾本科根结线虫、大豆孢囊线虫、小麦孢囊线虫室内杀线活性达到100%,明显优于20 mg/L噻唑膦处理;田间有效成分用量为2250 g a.i./hm2时,三氟杀线酯对黄瓜、番茄、大姜、火龙果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也显著高于噻唑膦,防效均超过80%。抗性风险分析方面,三氟杀线酯对乙酰胆碱酯酶抑制作用较弱,作用机理与噻唑膦不同;在噻唑膦高抗性区域,三氟杀线酯对黄瓜根结线虫依然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防效超过80%;三氟杀线酯和噻唑膦处理南方根结线虫后的中毒状态明显不同。[结论]三氟杀线酯是一种应用范围广,且与噻唑膦不存在交互抗性风险的新型杀线虫剂。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对南方根结线虫高效低毒的药剂。[方法]采用浸泡杀线虫法测定9种药剂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毒力,选活性较高的单剂进行交互复配,测定其联合毒力。[结果]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2龄幼虫和卵囊的毒力最强,LC50值分别为2.51、10.50 mg/L;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与噻唑膦复配的共毒系数为141.59,阿维菌素与噻唑膦复配的共毒系数为159.37。[结论]单剂以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活性最高,复配剂以噻唑膦与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复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出且并对甘薯腐烂茎线虫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方法]采用浸渍法测定了9种药剂在3个不同质量浓度下对甘薯腐烂茎线虫的生物活性,在此基础上选择5种触杀活性较好的药剂进行盆栽防治试验。[结果]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45%三氟吡啶胺SC、5%阿维菌素EC、5%噻唑膦WG、42%威百亩SC和4.5%寡糖·噻唑膦GR对甘薯腐烂茎线虫的触杀效果较好,72 h校正防效均超过了50%;盆栽试验结果表明:45%三氟吡啶胺SC 150 mg/L处理45 d虫口减退率最高,达68.23%,其次是5%噻唑磷WG 1500 mg/L处理45 d,虫口减退率为60.03%,42%威百亩SC6250 mg/L处理虫口减退率最低,仅为16.36%。[结论]45%三氟吡啶胺SC和5%噻唑磷WG对甘薯腐烂茎线虫的触杀活性和盆栽防治效果较好,具备良好的田间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开发氧化偶氮类的新型杀线虫农药。[方法]以戒台霉素为母体结构,保留氧化偶氮和端链乙烯基结构,合成了10个结构新颖的戒台霉素衍生物。[结果]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均经过了1H NMR、红外和质谱的验证。经过初步生物活性测试表明,在500mg/L质量浓度下,化合物JTCD-05、JTCD-06对松材线虫、根结线虫、甘薯茎线虫具有良好的杀虫活性。其中化合物JTCD-05松材线虫的LC_(50)值为0.066 mg/L,优于对照药剂阿维菌素(LC_(50)值为0.511 mg/L)。[结论]戒台霉素衍生物对线虫具有较好的毒杀效果,此类化合物作为新型杀线虫剂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5.
橡胶盔蚧高效低毒防治剂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玻片浸渍法测定了9种毒性较低的农药对橡胶盔蚧Parasaissetia nigra(Nietner)1龄若虫(初孵)的毒力.结果表明:1.2%苦参碱·煳碱乳油的毒力最高,LC50值为0.65 mg/L,3%苯氧威乳油的毒力次之,LC50值为0.75 mg/L,2.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的LC50值为8.19 mg/L,三者均高于对照40%机油·杀扑磷乳油和40%杀扑磷乳油的毒力;20%敌百虫·乙酰甲胺磷乳油、40%乐果乳油、25%喹硫磷乳油和48%毒死蜱乳油的毒力也较高,LC50值均小于100 mg/L;30%乙酰甲胺磷乳油和80%敌敌畏乳油的毒力最差,LC50值分别为124.67、288.93 mg/L.3种毒力高的药剂(对水)对2年生橡胶苗上的试验结果表明:2.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对已固着在枝条上的橡胶盔蚧1龄若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与对照药剂40%机油·杀扑磷乳油的防效相当,优于1.2%苦参碱·烟碱乳油和3%苯氧威乳油.3种杀蚧剂配制的热雾剂对橡胶盔蚧1、2龄若虫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苦参碱·烟碱和苯氧威的防效较好,药后16 d防效均在80%以上,与对照杀扑磷的防效相当.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新的水稻种子处理剂配方。[方法]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联合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当咪鲜胺和戊唑醇复配比例为2∶1时,抑制水稻恶苗病菌菌丝生长表现为增效作用。噻唑膦对水稻干尖线虫的LC_(50)值为50.3513 mg/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0%咪鲜胺·噻唑膦·戊唑醇悬浮剂400~100 mg/L浸种或1∶250药种比拌种,对水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具有良好的防效。[结论]20%咪鲜胺·噻唑膦·戊唑醇悬浮剂可作为新型种子处理剂防治水稻种传病害。  相似文献   

7.
阿维菌素对南方根结线虫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直接触杀法测定了阿维菌素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杀线活性。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EC对南方根结线虫具有很强的杀线活性,其LC50为1.48mg/L,而10%噻唑膦GR的LC50为13.90mg/L,表明1.8%阿维菌素EC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杀线活性明显高于对照药剂10%噻唑膦GR,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8.
具有杀线虫活性的三氟丁烯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氟原子的结构特点,农药中引入氟其活性增强.新型含氟农药三氟丁烯类化合物是近年开发的为杀线虫剂,同时具有一定的杀虫杀螨作用;其杀线活性高,环境兼容性好,具有广 阔的开发前景.本文分为酯类、噻二唑类、嘧啶类、噁唑类、噻唑类五大类介绍了三氟丁烯类化合物作为杀线虫剂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杀线效果及合成方法作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9.
由于氟原于的结构特点,农药中引入氟其活性增强。新型含氟农药三氟丁烯类化合物是近年开发的为杀线虫剂,同时具有一定的杀虫杀螨作用;其杀线活性高,环境兼容性好,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本文分为酯类、噻二唑类、嘧啶类、嗯唑类、噻唑类五大类介绍了三氟丁烯类化合物作为杀线虫剂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杀线效果及合成方法作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磷酰胺酯衍生物结构与活性之间关系的研究,人们发现了一种新型的杀虫剂和杀线虫剂噻唑硫磷(IKI-1145),即(RS)-S-仲丁基-O-乙基-2—氧代-1,3-噻唑烷-3基-硫逐磷酸酯。该剂具有明显的杀线虫作用,并对各种害虫具有内吸活性。用制备高效液相色谱仪对噻唑硫磷作光学鉴定,由离体试验表明:噻唑硫磷的两种异构体均对乙酰基胆碱酯酶缺乏抑制能力;另一方面,对各种害虫的抑制能力噻唑硫磷的左旋异构体比右旋异构体来得强,左旋异构体的抑制能力大约比右旋异构体抑制能力大20~30倍。根据害虫试验,说  相似文献   

11.
《农药》2016,(3)
[目的]筛选防治水稻干尖线虫病有效药剂。[方法]选择13种农药进行种子处理——稻种播前浸种48 h,室内调查各种药剂对干尖线虫的毒力,计算相应校正防效。同时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进一步确定对干尖线虫病有效防治药剂。[结果]10%噻唑膦EC 100 mg/L和98%杀螟丹SP 196 mg/L防效最好,其防效分别为92.63%和90.71%,5%阿维菌素B2 EC 100 mg/L防效次之,防效为71.31%,其他药剂防效较差。[结论]10%噻唑膦EC可替代杀螟丹成为下一代防治水稻干尖线虫病的新药剂。  相似文献   

12.
张玉粉  尤江  郝凤霞  杨敏丽 《农药》2013,(12):911-913,920
[目的]以小菜蛾为试虫,研究伏毛铁棒锤生物碱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室内联合毒力。[方法]采用Bliss法、三坐标法和Sun法对联合毒力效果进行评价,优选最佳的复配比例。[结果]伏毛铁棒锤生物碱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复配后有增效作用,最佳配比为4∶1,在该配比下,共毒系数为173.28。[结论]复配剂对小菜蛾的LC50值为1.10×103mg/L,与2种单剂(伏毛铁棒锤生物碱LC50值5.64×103mg/L,高效氯氟氰菊酯LC50值13.35×103mg/L)相比,活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筱禾 《世界农药》2012,34(2):25-31
随着甲基溴等高效土壤熏蒸剂以及非熏蒸杀线虫剂的退出或禁用,当前线虫的防治难度日益加大.由于杀线虫剂市场小于除草剂、杀菌剂和杀虫剂,许多农化企业认为开发新颖杀线虫剂无利可图.此外,对人类与非靶标生物安全的有效物质的开发可行性极低.目前,广泛应用的杀线虫剂有涕灭威、硫线磷、克百威、丙线磷、苯线磷、噻唑磷、杀线威和特丁磷等,均属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都为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其中,20世纪90年代初期上市的噻唑磷近来最为常用.各国对这类杀线虫剂的登记要求不同,但总体来说,考虑到环境安全使它们的应用有限.  相似文献   

14.
[目的]开发新型的具有喹啉骨架的杀松材线虫农药。[方法]根据亚结构活性拼接原理在喹啉结构中引入-NHN=CH-结构,合成24个喹啉腙类和酰腙类衍生物,然后采用浸渍法分别测定了喹啉腙类衍生物对松材线虫的毒杀活性。[结果]目标化合物都经过熔点、IR、1H NMR、13C NMR和HRMS确定。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喹啉腙类及酰腙类衍生物具有了较好的杀松材线虫活性,LC_(50)值最低能达到4.30 mg/L。构效关系表明腙类衍生物的杀松材线虫活性比酰腙类衍生物的活性好。[结论]喹啉腙类及酰腙类衍生物对松材线虫具有较好的毒杀活性,为喹啉类衍生物在松材线虫病害防治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5.
新化合物SYP-11277杀螨活性及作用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新化合物SYP-11277是新型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螨剂。为对其进一步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对其杀螨活性及作用特性进行研究。[方法]用盆栽幼苗喷雾法和改进保湿叶碟喷雾法系统的研究了新化合物SYP-11277的室内杀螨活性,并研究了新化合物SYP-11277的内吸性、渗透性、传导性、持效性以及温度对其杀螨效果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新化合物SYP-11277对成螨的活性(LC50值)为2.15 mg/L,对若螨的活性(LC50值)为0.37 mg/L,对螨卵的活性(EC50值)为3.63 mg/L。[结论]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新化合物SYP-11277对螨具有较高的活性,但在植物体内的内吸性和渗透性较差,属正温度系数类型杀螨剂,并且持效期较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阿维菌素B2a防治南方根结线虫的活性进行评价,并探索其作用机理,为其作为杀线剂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室内测定B2a对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J2)和卵的活性,并通过清洗试验考察B2a杀线作用的可恢复性。[结果]B2a杀线效果显著优于杀线威,B2a处理2、24h的LD50值分别为0.79、0.52mg/L,杀线威的EC50值分别是其15.81、20.48倍。恢复性试验结果表明,处理时间超过2h后,B2a对J2产生不可逆致死作用,这表明了B2a和之前报道的B1a相同,均为线虫"致死剂"而非"线虫麻痹剂";在卵抑制试验中,B2a可有效降低南方根结线虫卵的孵化,B2a在质量浓度为2mg/L时,卵在第2、5、7天卵孵化率降低了91.82%、94.33%和94.16%。[结论]B2a对侵染态的根结线虫有较强的致死作用,可高效抑制卵的孵化。此外,需要进一步的田间数据来确定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噻唑硫磷系由日本石原产业公司发现的新颖、非熏蒸型有机磷类杀线虫杀虫剂,并已在日本等许多国家投放市场。 初步研究表明,噻唑硫磷于植物体内有内吸输导作用,对植物寄生线虫和害虫有广谱活性。植物寄生线虫危害许多重要作物,而噻唑硫磷的生物和理化特性又非常适合土表施药,所以成为防治植物寄生线虫的理想杀线虫剂。  相似文献   

18.
赵绿汀  周沙  陈杰 《农药》2023,(7):473-477
[目的]为探究咪唑并嘧啶酰胺类化合物的杀线活性和抑菌活性。[方法]合成三氟咪啶酰胺(Ia)及一系列其类似物(Ib-Il),针对常见农林业植物寄生线虫和病原菌开展生物活性测试。[结果]在200 mg/L浓度下,化合物Ib、Ic、If、Ij对松材线虫表现出一定的活性,化合物Ia几乎无活性;在80 mg/L质量浓度下,化合物Ia、Ib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杀线活性分别为97.83%、62.52%;在200 mg/L质量浓度下,化合物Ih对水稻纹枯病和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93.51%和100%。[结论]化合物Ih具有较好的杀菌活性,可进一步进行结构优化,为咪唑并嘧啶酰胺类化合物在杀菌剂领域的开发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9.
孙科  于秋菊  耿凤英  王锋 《农药》2020,59(9):688-693,702
[目的]分离、筛选杀根结线虫生防菌并进行杀线虫条件优化。[方法]通过抑制根结线虫卵孵化试验、毒杀根结线虫2龄幼虫试验、根结线虫趋避试验、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筛选出杀线能力最强的菌株Ba-2。[结果]初步鉴定菌株Ba-2为坚强芽孢杆菌(Bacillus firmus),最优杀线虫条件为初始pH值7.06、发酵温度29.83℃、盐质量浓度11.24 g/L。[结论]从药用植物牛蒡根际土壤中筛选出杀牛蒡根结线虫能力较强的生防菌,旨在为下一步研制牛蒡专用生物有机肥提供生防菌菌剂。  相似文献   

20.
杨振国  谢道燕  达爱斯  倪婧 《农药》2014,(11):849-852
[目的]为获取新的高效复配杀螨剂配方。[方法]以共毒因子法和共毒系数法评价丁醚脲与溴虫腈对朱砂叶螨的联合杀螨活性及筛选最佳配比。[结果]丁醚脲与溴虫腈对朱砂叶螨雌成螨处理后24 h的LC50值分别为154.67、8.80 mg/L,丁醚脲与溴虫腈以质量比为94.5:5.5~92.0:8.0混合具有明显增效作用,最佳配比为94.0:6.0或93.5:6.5,对朱砂叶螨处理后24 h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83.65和187.26,LC50值分别为39.79、40.27 mg/L,其毒力分别是丁醚脲毒力的3.66、3.89倍。[结论]丁醚脲与溴虫腈以94.0:6.0或93.5:6.5混合对朱砂叶螨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该结果可为丁醚脲与溴虫腈的混合使用防治害螨及复配剂开发应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