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满族刺绣是我国少数民族刺绣的一种重要形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由于民族文化的融合及演变发展,其针法受到汉族刺绣针法的一定影响。满族刺绣纹样中既吸收了中国传统刺绣针法的精髓,又有满族独特的针法,其针法形式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形式美学的角度对满族刺绣纹样的图案、构图、寓意和色彩等方面的艺术特点进行了分析,剖析刺绣图案中的传统文化内涵。指出满族刺绣纹样既有自身特色,又融合了其他民族的经典艺术文化,极具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刺绣是传统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会变迁。满族刺绣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深邃的文化底蕴,具有浪漫绚丽的色彩、精湛卓伦的技艺、来自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刺绣技法、纹样色彩创新及品牌形象的确立来探索满族刺绣与现代服装结合的新方式,不仅有利于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丰富大众对满族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了解,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还可以为现代服装的审美潮流赋予独特的美感和内涵。  相似文献   

4.
满族剪纸纹样有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结合案例分析满族剪纸纹样应用到品牌视觉形象的设计可行性,并提出传统剪纸创新应用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陈怡璇  谭文宾 《西部皮革》2023,(12):127-129
满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其服饰文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吉祥纹样在清代满族服饰中的应用推动了清代服饰的发展,也为现代服饰设计提供了宝贵素材。文章结合具体案例,介绍了满族吉祥纹样的类型及不同类型吉祥纹样在清代服饰中的应用,分析了满族吉祥纹样的寓意及其表现手法。希望通过此研究,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国的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满族刺绣是流行于我国北方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满族人民精神内涵、文化生活和审美意识发展的产物,是满族人民智慧的结晶。近年来,满族刺绣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迫在眉睫。文章对满族刺绣和各类现代设计展开分析,分析满族刺绣的历史由来,分析满族刺绣在招贴设计、手账设计、插画设计、可视化数字媒体设计和服装服饰设计中的应用,以进一步探究满族刺绣在现代设计中的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传统艺术设计中,民间染织刺绣纹样是重要的元素,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代表着人们的生活理想和美好愿望。民间染织刺绣纹样和平面设计之间具有紧密的连接,平面设计推进了民间染织刺绣纹样的创新和发展,而民间染织刺绣纹样增添了平面设计的民族特色,为平面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对民间染织刺绣纹样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8.
设计说明:《龙》作品打破传统文化的局限,将传统龙纹样通过刺绣工艺以新的面貌呈现在大众面前,激发其艺术活力,吸引年轻一代了解传统纹样的艺术魅力和传承价值。《凤》作品采用传统刺绣手法,结合现代审美,将传统文化符号融入现代设计艺术。  相似文献   

9.
耿阳  崔晓雪 《丝网印刷》2024,(1):115-117
以大连理工大学传统满族刺绣的美育实践教学为案例,分别从传统满族刺绣的文化典型性、“一核三维度”的研究模式以及美育实效性三方面,分析和总结传统刺绣工艺赋能高校美育实践教学的相关经验。  相似文献   

10.
从大岞惠安女服饰刺绣纹样的不同题材、图案的组织结构、刺绣纹样的色彩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大岞惠安女刺绣纹样按其表现题材分为海洋仿生题材、生活场景人物题材、原始古朴的几何题材、凤与牡丹吉祥题材4大题材;刺绣纹样组织结构分为自由独立和不同题材分区并列的结构形式;刺绣纹样色彩源于自然而提炼于自然,红黄蓝绿形成鲜明对比,艳而不俗;大岞惠安女刺绣纹样包含了闽越文化、海洋文化和大陆文化等多元文化,是研究传统服饰多元文化交融的珍贵遗产。  相似文献   

11.
李頔  张竞琼  李向军 《丝绸》2012,(6):50-54
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馆藏的近代民间服饰品与苏州工艺美术馆等地馆藏的画绣实物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分别统计、解析了服饰品绣与画绣中主要针法,并从表现方式与刺绣主体的角度,分析了两者的区别与联系。发现在题材上,服饰品绣的纹样简单抽象,写意夸张,画绣底稿意境悠远,艺术性强。针法上,服饰品刺绣针法规律性强、特色明显,画绣针法灵活多变,没有固定的程式。在用线上,服饰品绣材质更加多样,纹理明显,画绣用线更细。在用色上,服饰品绣善用对比色,注重色彩间的呼应关系,质朴和谐,画绣以画稿用色为基色,清丽淡雅。因此,对苏绣研究体系的完善与苏绣技艺的传承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沂蒙民间刺绣是鲁绣的一种,色彩鲜艳,风格粗放,具有典型的民间艺术特色。在蒙山沂水的滋养下,该地区形成了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风俗礼仪形式,其中婚俗礼仪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种风俗礼仪形式。婚俗礼仪语境中的刺绣文化则通过其图案、工艺、象征意味等因子表现出了其独特的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  相似文献   

13.
陈金怡 《丝绸》2022,59(2):152-157
明清时期受海上丝绸之路的带动,广绣成为最主要的出口手工艺术品之一,在艺术表现中明显吸收了西方艺术风格。文章通过对外销广绣商品实物、图片和国内外文献等多元化方式进行调研,结果表明:因海外贸易市场的驱动及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广绣外销织物呈现观赏型、定制型及批量型三种品类,且它们在对西方艺术的借鉴方式及程度上表现不一致,在艺术形式及制作方式上都呈现出了各自的特点。外销观赏型通过西方透视构图、色彩光影明暗烘托、水路技艺等艺术手段强调整体画面的立体空间感;外销定制型通过图案的题材和造型等艺术形式突出图案构造的创新;外销批量型则通过就简的工艺、艺人的分工合作等方面突出制作的程式化特点。虽然它们呈现的艺术特色有所区别,但都体现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商品特征。  相似文献   

14.
陈金怡  柯慧明 《丝绸》2020,57(5):109-114
中国传统粤剧戏服是粤剧表演艺术的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之一,其艺术学研究有助于粤剧戏服艺术表现形式和制作技艺的理解与传承。文章通过实物、图片和文献等多元化调研分析,结果表明:传统粤剧戏服以广绣为主体装饰工艺,借助材料、工艺、图案的美学艺术特色形成强烈的艺术视觉冲击力,并能适应社会发展而不断创新。广绣在传统粤剧戏服中的艺术特征主要体现为材料丰富而视觉独特、技法多样而工艺精巧、图案立体而华丽精美。传统粤剧戏服与广绣密切相关,广绣技艺的有效传承与创新是保障粤剧戏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之一。  相似文献   

15.
立体刺绣运用到装饰画上,可使装饰画具有更好的装饰效果,展现出更强的艺术魅力。系列装饰画《破茧成蝶》采用立体刺绣的填绣、垫绣等传统技法,结合穿孔刺绣法创作而成。在构图设计方面,不仅注意远近、层次处理,还结合点、线、面构图法,采用四幅分解组合构成作品;选用蚕茧、丝线为材料,进一步突出、呼应主题。  相似文献   

16.
蒋妮 《纺织报告》2020,(2):92-93
刺绣艺术经历了四千多年的发展和变革,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成就,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民间工艺形式之一。在国内市场,传统手工刺绣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不断回归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中国民间刺绣发展到现代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艺术体系,为日用品设计提供了灵感。文章主要通过追溯民间刺绣的起源与发展,探析民间刺绣在现代家居日用品中的美学价值和民间刺绣在现代家居用品中的应用方法,研究如何更好地实现民间刺绣在现代家居日用品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陈逸阳  高强 《毛纺科技》2021,49(4):92-97
壮族刺绣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手工艺,也是提升壮族服饰文化内涵的重要手段。为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构建壮族刺绣图案创新应用的基础理论,针对壮族刺绣图案在文化内涵和形式语言上的独特表现,通过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由表及里地探索壮族刺绣图案的造型方式、构成形式,深度剖析壮族刺绣图案文化寓意以及呈现形式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壮族刺绣图案在造型上具有“面面相嵌,错落有致”和“线面兼施,虚实相生”的特点;在构成形式上以二方连续式、骨骼续连式、均衡构成式、单独主体式、角隅向心式几种形式为主,在文化寓意上呈现多样统一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许静  张皋鹏 《丝绸》2012,(7):49-54
以羌族刺绣图案设计元素特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已收集羌族刺绣图案资料的整理对比,提取出图案中每一题材的造型元素;结合羌族刺绣历史文化内涵和图案设计理论,分析其题材、造型、形式、色彩特征,形成图文分析资料。分析表明羌族刺绣具有较高审美价值,其图案造型形象生动,构图错落有致,图案元素丰富又生动,艺术风格率真灵动,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和艺术市场上具有极高的价值;指出羌族刺绣设计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姚君洲  蒋高明  张扬  杨洋  张莹 《纺织学报》2011,32(11):58-63
中国刺绣花边织物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在世界服饰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通过对中国刺绣花边织物进行定义,并追溯其历史,列举了历代若干有代表性的刺绣花边织物,从刺绣花边织物的艺术特色以及形制与用途等方面探讨中国刺绣花边织物的研究价值.作为中国传统女红技艺的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分析研究满族刺绣文化内涵、色彩艺术特征和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发现满族刺绣色彩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体现了满族劳动人民的智慧、丰富了现代服装设计理念,其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对推动满族刺绣发展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