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酶法水解为芭蕉芋淀粉进行改性,提高芭蕉芋淀粉的应用价值,扩大于其在食品工业的应用范围。方法以芭蕉芋淀粉为原料,采用α-淀粉酶水解制备酶解淀粉,结合热失重(TGA)技术考察α-淀粉酶水解对芭蕉芋淀粉热稳定性和其他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与原淀粉相比,酶解淀粉的溶解度和膨胀度、吸水度和吸油度增大;透光率和冻融稳定性降低;TGA结果表明,α-淀粉酶水解不改变芭蕉芋淀粉的组成成分,且酶解芭蕉芋淀粉的分解温度较高,表明其热稳定性增加。结论通过α-淀粉酶酶解法可制备满足工业需要的改良芭蕉芋淀粉。  相似文献   

2.
研究确定了利用双酶法水解获得的粗芭蕉芋葡萄糖浆生产甘油的最适条件:葡萄糖浓度22%~23%,尿素1.5g/L,玉米浆1.0g/L,摇床转速120r/min;糖化液pH值是否调整对甘油产量影响不大;摇瓶发酵甘油浓度可达110g/L,耗糖转化率达48%。与以工业葡萄糖为碳源的甘油发酵相比,以芭蕉芋糖化液为碳源的甘油发酵最适初始葡萄糖浓度稍低,外加营养需要量降低,发酵摇床转速提高。  相似文献   

3.
为获得优质发酵甘油原料葡萄糖浆 ,对去皮芭蕉芋粉糖化工艺进行了研究 ,确定了去皮芭蕉芋粉双酶法糖化工艺流程 ,以及液化和糖化的最佳工艺条件 :粉乳质量分数 2 5 % ,液化酶添加量 18u/ g ,液化 pH 6 0~ 6 5 ,糖化酶添加量 15 0u/g和糖化 pH 4.0~ 4.5时 ,糖化效果最好 ,糖化DE值可达 97%以上  相似文献   

4.
初步分析芭蕉芋的主要成分,重点分析其平均粒径和糊化特性,提出芭蕉芋提取淀粉的生产工艺流程和工艺特点,并对芭蕉芋的应用提出建议和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5.
采用正交实验,优化芭蕉芋淀粉液化条件。结果表明:耐高温α-淀粉酶的使用量为1000U、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75min、淀粉悬浮液浓度为25%,最优芭蕉芋淀粉液化DE值为13.22。在此条件下加入β-淀粉酶2.52U/g、α-葡萄糖苷酶使用量3.67U/g,反应温度60℃,pH6.8,反应时间72h条件下,异麦芽低聚糖为(以总糖计)34.36%。  相似文献   

6.
薯类系列加工技术薯类淀粉、粉条加工技术该技术将鲜薯(甘薯、马铃薯、芭蕉芋等)加工成优质淀粉,其特点是淀粉提取率高达70%以上,质量好。粉条生产采用新型外加温自熟式粉条机,可将薯类、豆类、玉米、大米等的干、鲜淀粉一次性加工成不同规格的圆、片粉条。配合新...  相似文献   

7.
一、芭蕉芋淀粉的加工及其性能芭蕉芋春种冬收,淀粉加工也多在冬春,土法加工先将芋头洗净切成块片在粉碎机上打碎磨粉,经过筛洗流入沉淀缸,反复经过几次换缸取出淀粉烘干。鲜芋头出粉率在15~20%。对芭蕉芋淀粉的性能结合浆纱需要,作了以下一些试验: 1.主要性质色泽:白色含水:19.56~20.71%灰分:0.51%细度:32.36%(过100目╱英寸筛下数)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芭蕉芋淀粉衍生物的浆膜性能测试,提出了较理想的醚化取代度,同时浆纱试验表明,与其他浆料相比,芭蕉芋淀粉衍生物能够取代PVA,减少纺织用浆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9.
芭蕉芋原产于南美洲,后逐渐传入我国,在云南、贵州、四川及广西等省区均有大面积种植,芭蕉芋块茎可达225~30t/hm2。芭蕉芋块茎含淀粉24%,粗蛋白1%,纤维素06%,灰份14%,水分约73%。芭蕉芋淀粉的物理性质绝大部分为直链淀粉,颗粒比较...  相似文献   

10.
以芭蕉芋淀粉为原料,环氧氯丙烷(ECH)为交联剂,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合成芭蕉芋交联淀粉的最优工艺,并通过FTIR、SEM对产品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芭蕉芋交联淀粉制备的最佳条件为芭蕉芋淀粉10 g、 ECH用量为0.9 mL、Na OH用量为4.4 mL、温度39℃、时间4 h。FTIR表明芭蕉芋淀粉分子之间成功交联。SEM表明交联反应使原淀粉的颗粒形态发生变化,呈现一定的交联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1.
芭蕉芋化学成分及其变性淀粉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芭蕉芋作为一种新型淀粉的来源,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文章介绍了芭蕉芋的化学成分及其主要成分一淀粉的分子结构、组织结构和物理性质,并综述了采用微波、醚化、乙酰化、接枝等方法改性芭蕉芋淀粉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2.
芭蕉芋淀粉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本文研究了贵州和广东生产的芭蕉芋淀粉的颗粒形貌、链淀粉含量、X-光衍射图样、糊化温度、糊粘度曲线、抗剪切力稳定性、冻融稳定性,以及浓度、pH、蔗糖对糊粘度影响等性质。用木薯淀粉和玉米淀粉做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对今后芭蕉芋淀粉的开发利用将会起到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香蕉葡萄糖浆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用香蕉提取淀粉来制备葡萄糖浆。香蕉淀粉在抗高温α-淀粉酶的水解下可得麦芽糊精。香蕉麦芽糊精在淀粉葡萄糖苷酶和支链淀粉酶的作用下,经60℃,24h糖化后可制得葡萄糖浆。结果表明:香蕉葡萄糖浆和一般商用葡萄糖浆的化学和物理特性基本相同,但前者的颜色更清晰,适宜于食品工业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以芭蕉芋粉为原料,考察了芭蕉芋原料清液酒精生产工艺,对料水比、液化、糖化、温度、接种量等条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芭蕉芋酒精清液生产最佳工艺为:料水比1∶3.0,拌料水温是60℃,拌料时间为30 min,液化酶用量为6 U/g,液化时间为50 min,糖化酶用量150 U/g,糖化时间30 min,发酵pH 4.2,发酵温度30℃,接种量0.17%(v/v),在此发酵工艺条件下,芭蕉芋发酵醪液的酒精含量达8.8%vol,淀粉利用率为72.14%,原料出酒率达到20.2%.  相似文献   

15.
朱专 《淀粉与淀粉糖》1997,(1):30-32,37
本文介绍了利用α-淀粉酶,生产用作粉末化基剂的低聚葡萄糖浆的方法。通过介绍咖啡伴侣用糖质量标准,引入了淀粉,酵母菌以及铁含量这些淀粉糖浆专业标准未报道的质量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青贮芭蕉芋对肉牛生长性能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将芭蕉芋进行青贮后饲喂肉牛,设置添加青贮芭蕉芋为试验组,未添加的为对照组,试验周期90 d,试验前后分别测量牛的体尺、体重,记录采食量,并计算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试验结果显示,添加青贮芭蕉芋组的末重、平均日增重、体斜长、胸围、腹围显著高于对照组,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添加青贮芭蕉芋饲喂肉牛可提高肉牛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提高其生长性能,从而达到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以芭蕉芋淀粉为原料,三偏磷酸钠为交联改性剂,对芭蕉芋淀粉进行交联反应制备出芭蕉芋交联淀粉。采用正交实验设计进行制备工艺的优化,以淀粉糊化特性中的崩解值和水合特性中的膨胀力为指标,结果表明:当三偏磷酸钠用量为淀粉质量分数的0.7%,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1.5h,反应pH值为9.50时,淀粉的交联效果最好。还考察了三偏磷酸钠的用量、反应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芭蕉芋交联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芭蕉芋淀粉和直链淀粉提取、分离、鉴定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实验首先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芭蕉芋淀粉的提取工艺,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确定其最佳工艺为:料液比为1:2,静止时间为2h,洗涤次数为4次。然后采用热碱法和正丁醇.异戊醇结晶法制备得到了芭蕉芋直链淀粉的纯品,并对其从三个方面加以评定,得知碘.直链淀粉的最大紫外吸收波长为600hm、直链淀粉含量为87.19%、碘结合量为10.4。最后以制取得到的芭蕉芋直链淀粉和玉米支链淀粉为标准物制定标准曲线,测定得到了芭蕉芋淀粉中直链淀粉的含量为77.94%。这将对芭蕉芋淀粉的分子基础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芭蕉芋醚化淀粉浆料的性能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芭蕉芋淀粉衍生物的浆膜性能测试 ,提出了较理想的醚化取代度 ,同时浆纱试验表明 ,与其他浆料相比 ,芭蕉芋淀粉衍生物能够取代PVA ,减少纺织用浆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20.
淀粉质原料芭蕉芋的性质及其酒精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芭蕉芋淀粉含量达58.85%-62.83%,同时还含有蛋白质、脂肪、磷和结合磷以及纤维素等;淀粉颗粒表面相对光滑,颗粒形态多样。通过对淀粉的粘度曲线、糊化温度、糖化醪研究和发酵实验中酵母总数、总糖、还原糖和酒精度的变化规律考察,结果表明,以芭蕉芋为原料生产酒精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