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窑法磷酸生产工艺特点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窑法磷酸工艺是近年中国自行开发的新工艺,是一种直接利用中低品位磷矿生产高纯度、高浓度磷酸的新的生产方法.简述了窑法磷酸工艺的起源和基本原理,指出窑法磷酸工艺的技术关键.介绍了国内外窑法磷酸工艺试验研究概况、技术开发历程.针对窑法磷酸工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窑法磷酸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该文对窑法磷酸新工艺在国内外研究的新进展作了介绍;对CDK窑法磷酸中试成果、经济性和前景作了阐述;对鉴定评审结论作了摘要性报道。  相似文献   

3.
一种生产商品磷酸的新方法—CDK法磷酸制备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φ0.6_内×3米回转窑的中间试验规模上研究了生产商品磷酸的新方法——CDK法磷酸制备新工艺。解决了窑法磷酸工艺存在的关键工程技术难题,开辟了一条新型的磷酸制备工艺路线。CDK法磷酸制备新工艺不用硫,不用大量电能,生产成本低,可直接利用中低品位磷矿石,产品磷酸浓度高,含杂质低,在我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窑法磷酸新工艺开发成功  长沙矿冶研究院日前开发成功的窑法磷酸新工艺 ,解决了低品位磷矿石不能直接制取工业酸的世界性难题。地球上的磷矿石资源虽然比较丰富 ,但大多数都是贫矿。随着人类对富矿的不断开采 ,这一资源越来越少 ,而通过选矿来获取又需付出昂贵的代价。因此 ,主要以富矿为原料的热法磷酸和湿法磷酸工艺都面临着“无米下锅”的问题。长沙矿冶研究院把冶金工业的冷固球团和直接还原回转窑技术 ,应用到利用中低品位磷矿直接制取工业磷酸的研究上 ,在世界上率先发明出窑法磷酸新工艺。该工艺将磷矿石、碳质还原剂和硅石混合 ,…  相似文献   

5.
磷酸生产技术开发的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针对热法磷酸生产耗电量高,湿法磷酸生产对磷矿质量要求严,以及我国中低品位磷矿资源特点,介绍了我国自行开发的窑法磷酸特点、工艺流程和试验结果,以及热法磷酸生产中热能回收技术的进展,认为这两项新工艺、新技术效果显著,应尽快促使实现工业化。  相似文献   

6.
简要介绍了中国三聚磷酸钠生产现状和工艺特点.通过三聚磷酸钠产品消耗定额和市场销售情况分析,指出三聚磷酸钠产品存在消耗高、成本高和效益差等问题.遵循科学发展观,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提出中国三聚磷酸钠生产可持续发展对策:综合利用黄磷电炉炉渣、尾气、黄磷燃烧余热及泥磷等;以净化湿法磷酸为原料,降低三聚磷酸钠生产成本;加速开发窑法磷酸新工艺,用窑法磷酸代替热法磷酸生产三聚磷酸钠.  相似文献   

7.
我国磷酸工业生产面临能源短缺,电价攀升等问题,以热法磷酸为原料的磷化工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逐渐降低。介绍了我国自主开发的“窑法磷酸”和“热法磷酸生产热能回收利用”新工艺,重点分析了热法磷酸的生产能耗以及热能回收技术开发的进展,指出该技术符合节能降耗的要求,建议应予以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8.
窑法磷酸旋窑操作温度范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窑法磷酸旋窑操作温度范围的试验研究邱礼有,江礼科(成都科技大学化工系,成都610065)关键词:旋窑,操作温度,熔点,磷矿还原1前言窑法制造磷酸新工艺是70年代提出来的。它具有不用酸,不用电加热,能充分利用磷和CO的氧化热,可以用中低品位磷矿制取低成...  相似文献   

9.
提高窑法磷酸还原率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江善襄 《磷肥与复肥》1995,10(1):13-17,56
提高窑法磷酸还原率的探讨江善襄(南化公司设计院)本文系在“发展窑法磷酸为什么要用隧道窑法”一文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入分析。全文分为三部分:1窑法磷酸的基本化工和热工原理窑法磷酸属于热法磷酸,它的化学反应式和电炉法制黄磷,再用黄磷生产磷酸完全相同。但后者...  相似文献   

10.
由冶金部长沙矿冶研究院和江西磷肥厂共同承担的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85-801-02-01)CDK窑法磷酸新工艺研究——200t/a窑法磷酸扩试于1997年元月22~24日在江西南昌通过了技术鉴定和验收。会议由化工部和江西省计委联合主持,来自全国20多个单位的领导、专家、代表和新闻工作者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1.
以工业级磷酸为目标产品,以黄磷和湿法磷酸加工为起点,以黄磷产业与湿法磷酸生产已有的上下游生产技术为基础,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出发,系统开展了热法与湿法两条不同加工路线的技术经济分析;引入了原料和产品价格,把热湿两种工艺分别作为一个系统加以分析研究,将各系统生产的所有产品的利润用于冲抵工业磷酸成本来讨论比较其竞争力;重点开展了动力、硫磺价格对热湿两种加工路线所生产工业磷酸的成本分析比较;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建议,指出了在实施黄磷生产尾气制碳一化工产品、渣热综合利用后,湿法磷酸净化制工业磷酸的成本高于热法磷酸。  相似文献   

12.
利用湿法磷酸净化副产的萃余磷酸为原料分解磷矿,采用化成法制取重过磷酸钙(以下简称重钙)。实验中采用单因素法考察了磷酸浓度、反应温度、磷矿粉细度、磷酸含固量和酸矿比对磷矿分解率与重钙产品品质的影响,实验得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磷酸质量分数≥43%,含固量(质量分数)≤8%,酸矿比[m(P2O5)酸/m(P2O5)矿]为2.6,反应温度为45~65 ℃,反应时间为2~3 min,将产物继续化成20~25 min,化成温度为80 ℃,然后进行熟化,熟化温度为55 ℃,熟化时间为8~14 d,在此工艺条件下重钙产品达到了一等品的标准。同时本研究还可以解决萃余磷酸的存放问题,使萃余磷酸得到了综合利用,具有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选用新型高效萃取体系正辛醇+煤油混合溶剂,研究了正辛醇+煤油混合溶剂在萃取净化湿法磷酸过程中萃取温度和相比(萃取剂与磷酸的体积比)与磷酸萃取率和杂质分离系数之间的关系, 考察了硫酸和铁两种杂质对磷酸萃取率和分配比的影响。实验表明: 随着相比提高, 磷酸萃取率上升, 各杂质分离系数提高。提高萃取温度和增加铁含量会使磷酸萃取率和分配比呈减小趋势,硫酸的存在有利于磷酸萃取。通过对正辛醇+煤油体系萃取湿法磷酸系统性的基础工艺研究,以期为设计工业化应用路线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以盐酸酸解磷矿粉制得粗磷酸为基础,采用磷酸三丁酯和煤油混合溶剂萃取与化学沉淀法相结合的工艺对粗磷酸进行净化处理,通过精制、浓缩、除杂、脱色后可制得食品级磷酸产品。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制得的产品磷酸质量分数为85.2%,各项指标不仅达到了工业级磷酸标准要求,而且达到了食品级磷酸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5.
随着磷化工的发展,湿法磷酸在磷酸生产工业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在磷复肥生产过程中,由于磷酸含有一定量的杂质,经常出现管线堵塞而影响生产,需对管线进行清理,一般情况均用稀硫酸溶液对管线进行清洗。利用湿法磷酸半水法和二水法工艺原理的不同,用浓磷酸和稀磷酸间歇输送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磷酸萃取过程模拟模型,主要用于磷酸萃取生产过程的分析、研究。磷酸萃取过程模拟包括磷矿石的Fe2O3、Al2O3、MgO含量与磷矿物类型的关系,磷矿石的化学反应性质和化学加工性能与磷矿物类型和磷酸萃取工艺条件的关系,以及萃取磷酸的多元体系理论。该过程模拟证明:任何多元体系在等温等蒸气压条件下,都由若干个单位体系组成,多元体系的性质为各单位体系性质的加和;二水磷石膏转化成半水的温度,与体系能量系数呈线性相关;磷酸萃取装置生产能力和冷却效率,取决于反应温度。应用和验证结果说明磷酸萃取过程模拟模型,是一个理论研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模型,无论是在提高装置生产能力、降低萃取磷酸杂质含量,或是降低能耗和污水排出量方面,都具有显著模拟效果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彭涛 《磷肥与复肥》2013,28(6):24-26
阐述磷铵生产中澄清磷酸的目的,介绍红磷分公司采用稀磷酸陈化-沉降工艺、浓磷酸两级沉降和陈化-沉降工艺,以及添加絮凝剂、延长磷酸停留时间等澄清磷酸的控制措施,可将浓磷酸w(固)控制在1%以下.  相似文献   

18.
湿法磷酸溶剂萃取法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焕银 《化肥工业》2001,28(4):15-17
研究了溶剂萃取法净化湿法磷酸的工艺。试验结果表明,以异丙醚和磷酸三丁酯作为萃取剂对用硫酸分解磷矿制得的浓缩磷酸进行了多级逆流萃取及反萃取,可以得到高浓度净化磷酸。该工艺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为湿法磷酸的净化提供了一条较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饲料级磷酸氢钙生产过程中,湿法磷酸中的磷氟比(五氧化二磷与氟的质量比)≥250才能符合生产要求。采用汽提法脱氟技术,研究了汽提方式、汽提时间、磷酸温度、磷酸浓度及真空度对湿法磷酸脱氟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采用减压脱氟,将质量分数为50%的浓磷酸加入圆底烧瓶中,加入氟含量2倍的白炭黑,将磷酸温度升高至100 ℃,真空度控制为20 kPa,脱氟1 h,可使磷酸的磷氟比达到286.97,满足饲料级磷酸氢钙对湿法磷酸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我国工业磷酸生产工艺选择概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业磷酸是精细磷化工生产的基础原料,当前我国工业磷酸生产的主要方法有电热法、硫酸萃取法和碳高温还原法三种,结合我国磷矿资源特点分析了这三种生产工艺的特点,认为碳高温还原法制工业磷酸,即窑法磷酸工艺在我国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