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煤矿安全管理系统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玉朋 《中国煤炭》2012,38(8):119-123
以宏观的视角,应用经济、安全、统计、系统分析等理论方法,对煤矿安全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构建了煤矿安全管理系统动力学模型,对煤矿安全管理系统进行了模拟分析;明确了安全监管、安全投入等主要因素对煤矿安全的影响;并进行了多种安全管理政策的组合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
霍峰 《煤》2018,(3):45-46
以高河煤矿使用的KJ95N安全监控系统为平台,通过分析安全监控系统存在的预警问题,建立了静态预警和动态预警两种模型,并将该技术应用到井下E2305回采工作面,通过对比分析发现,静态预警模型预警值比较粗略,利用均方差公式建立的动态预警模型预警值更精确,对回采工作面的安全生产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企业的安全投入与安全管理水平有着重要关系。为动态反应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本文利用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构建了安全投入与安全管理水平系统因果反馈图和系统流量图。在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到评价指标权重的基础上,以常州西源污水处理有限公司为例,利用Vensimple软件进行了仿真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建立的企业安全管理SD模型可定量预测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发展趋势,通过调整企业安全管理各子系统的投入比例可确定最佳投入方案,为企业安全投入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矿山安全生产系统动力学研究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邱利  朱明 《矿业快报》2005,21(2):23-24,54
从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组织现状出发,在对其安全生产过程进行仔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依据系统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建立反映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模型较好地解决了对煤炭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各因素之间复杂关系的表达,为煤炭企业的安全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5.
矿山矿井安全评价内容与评价体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许江 《中国矿业》2005,14(8):11-14
本文在分析我国矿山安全生产严峻局势和矿山矿井安全评价国内外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矿山井下生产系统是一个由人、机(物)、环境三方面所组成的、空间分布极其复杂的灾害系统,其安全评价应立足于人、机(物)、环境三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与判断,并从危险因素、安全评价指标及权重、隶属函数、安全评价结构模型、综合评价方法等方面出发,以掌握矿山矿井系统的安全状态,为矿山安全管理体系的整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煤矿安全生产系统的动态、非线性特点,采用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研究发现煤矿安全系统中的影响因素,总共可分成7大类:设备因素、自然因素、员工因素、安全科技因素、安全管理因素、法律监督因素、经济因素。并分析各类因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影响关系,最后建立起煤矿安全影响因素的系统因果图。通过详细阐述安全模型的体系结构,全面分析了煤矿安全系统,为煤炭企业确立最优的安全管理与控制方案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进而提高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目前数据库系统安全机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个混合动态安全管理模型,并对模型的体系结构及模型构造算法作了详细地描述,探讨了该模型的实现技术,为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者提供了一种灵活基于操作的数据库系统安全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从区域系统的角度出发,以安全科学理论为指导,将煤矿安全生产放在区域系统的大环境中进行研究,提出了区域煤矿安全系统的概念,初步构建了区域煤矿安全系统模型,并对其中部分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以单绳缠绕式提升机斜井提升系统为模型,对提升机安全制动时的状态进行了数学建模,通过对数学模型进行简化与受力分析,得到了安全制动力矩与提升系统变位质量的相互关系;通过对安全制动力矩和最大制动力矩的分析,得到了提升系统固定部分变位质量与提升总质量对提升机制动方式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徐秀  张申 《煤炭科学技术》2007,35(10):78-80,83
以矿井通风安全可靠性数据为依据,设计了资源管理模型,提出了以树型结构逻辑业务组件方法实现的动态、跨地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模型.并依据网格计算技术、网格体系结构而设计的矿井安全网格系统中得到的可靠数据为基础,找出导致系统危险的主要原因和薄弱环节,进而提出管理决策,以消除和降低其危险程度.最终达到了准确、快捷地获得安全评价指标,并有效地抑制安全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矿山安全培训与考核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俊兴 《采矿技术》2010,10(3):59-60,86
重点讨论了我国矿山企业中安全标准化系统中矿山安全培训与考核的建立目标和研究内容,并给出了系统的工作模型和工作流程。该系统的建立,对矿山企业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使员工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全员参与"的安全环境,使得员工能够意识到自身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险和可能遭受的伤害,具备胜任其承担任务的能力,按照安全教育与培训管理程序进行作业起到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煤炭技术》2016,(9):187-188
以某矿井通风系统为研究对象,实施矿井通风本质安全化管理的模式。基于安全绩效评价模型,计算指标体系权重,确定隶属度,将绩效评价分为两类,分别采用专家打分和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模糊综合评价计算绩效分值进而确定绩效评价结果。结果表明,安全绩效评价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为提高矿井通风系统的安全性探索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基于金龙山金矿安全避险“监测监控、人员定位、通信联络系统”的可靠性框图,分析了井下安全避险系统的可靠性逻辑模型,并采用真值表法对其进行了可靠性分析,找到了优化其可靠性的方法,满足了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矿井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矿井安全系统是非线性动力学系统,本构关系不完全清晰,内涵无法用特定的数学函数表示的特点,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评价模型对影响矿井安全的诸多非线性、离散及动态的因素进行量化分析,对矿井安全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切合实际的结果,给安全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降低煤矿机械化生产过程中由于人机不匹配造成人为事故发生的概率,以煤矿生产系统中矿工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安全能力的概念和内涵,认为人员安全能力是由矿工对其所处的人-机-环境各要素知识的掌握状况决定的,由此构建矿工安全能力模型。最后以河南某煤矿采煤工作面高爆不断电事故为例,从而表明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准确评价煤矿工人安全能力状况,在人员安全能力定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煤矿生产一线作业人员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安全能力的概念和内涵,并据此构建以基本素质、业务技能、意识状况、行为能力为准则层的矿工安全能力层次结构模型,针对矿工安全能力评价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建立了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安全能力评价模型。最后以河南某煤矿4名矿工为例,采用上述评价模型量化分析其安全能力状况,结果与实际基本一致,从而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煤炭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处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当前某些煤矿安全信息管理效率低、准确性差的现状,提出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进行安全信息数据的处理加工方法,将煤矿安全信息与煤炭企业管理流程再造相结合,建立了煤矿安全管理模型框架,以提高安全信息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在此基础上,给出具有录入系统和查询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MIS)的软件设计流程图,为煤炭企业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煤矿开采》2019,(1):150-152
基于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原因分析,综合杜邦STOP系统与安全管理学的相关知识,构建煤矿安全行为观察模型,从计划、执行、检查与改进4个方面分析模型的功能。将该模型运用于斜沟煤矿,对3类工种90名员工进行56d的行为观察,根据观察数据绘制了不安全行为变化趋势图。结果表明:所观察员工的不安全行为数量明显减少,安全行为观察是一种较为有效的煤矿安全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雷建华 《煤》2022,31(1):19-22,33
为了消除煤矿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进一步减少甚至避免煤矿事故发生,基于轨迹交叉论、杜邦STOP系统及行为安全相关理论,构建了煤矿人员行为观察模型,从计划、执行、检查、改进四个方面深入诠释模型的内涵,从观察对象、观察内容、观察方式、分析方式、管理方式五个方面解释模型的特点;将模型运用于某煤矿企业,通过对煤矿职工开展10个周期的行为观察与行为纠正,发现员工的不安全行为数量明显减少,安全行为习惯基本养成,说明煤矿人员行为观察模型具有一定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煤炭技术》2015,(12):177-179
针对当前我国煤矿紧急避险系统推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专家打分作为网络输入,以评估安全等级为输出,建立了基于Hopfield神经网络的煤矿避灾硐室安全评价模型。结合某煤矿进行实例应用,操作简单方便,结果合理,具有较高的准确率,适合于避灾硐室安全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