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介绍了雷达信息发送和接收程序的位置关系模型以及网络数据传输方式和组播通信关键技术。详细分析了IP组播体系的工作原理,提出了通过WinSock实现IP组播的操作步骤、解决拥挤现象和阻塞问题的最佳方案。实现了雷达数据图像远程实时传送和监控技术的拓展应用。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虚电路的可靠组播技术.首先分析了可靠组播的几个要素,然后介绍了基于虚电路的可靠组播机制,如资源预留、间隙整形、优先级策略等,最后设计了基于虚电路的组播模型.该模型结合多路径备份方法和特殊的重传机制,可以实现在某条链路出现故障的情况下迅速地恢复正常通信,大大地提高了组播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组播是一种多机通信系统中可支持多种聚合通信服务的重要操作。与基于单播和路径的方法相比,基于树的组播通常具有较高的效率。针对高阶胖树源路由网络,提出了一种新型实现方法—DMFTAR。该方法将组播功能实现分为组播服务层、组播路由层和组播转分层等3个层次,其特点是基于分布式组播转发表和异步数据复制实现组播操作。理论分析表明,与传统的基于多头微片虫蚀异步数据复制实现方法相比,DMFTAR方法通信开销低且扩展性好。  相似文献   

4.
《软件》2017,(1):135-138
鉴于Qt在开发基于组播通信的应用时无法绑定到指定网卡接收数据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在Windows平台下实现任意源组播和指定源组播通信的方法。本文以Windows下的Qt开发环境为基础,通过分析软件接收组播数据的特点,解决了无法绑定到指定网卡接收数据的问题,实现了Windows平台下在单网卡和多网卡计算机环境中任意源组播和指定源组播通信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组播(multicast)是一到多或者多到多的多方通信形式,远程会议、交互式仿真、分布式内容系统、多方游戏等应用都对组播业务(multicast service)提出了需求。在OSI模型的网络层或者应用层实现业务是目前组播业务的两种实现体制。IP组播研究起步较早,但最近研究发现网络层组播研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基于互联网的性质和应用的特点,在IP组播模型、Overlay Network和Peer-to-Peer等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应用层组播技术。但应用层组播也有其自身缺陷。本文总结了网络层组播和应用层组播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套两者相结合的体系结构,以取得优势互补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IP组播通信机制及其实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波 《计算机工程》2001,27(6):131-133
组播通信可有效减轻网络负担,避免资源浪费,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通信方式。介绍了IP组播通信机制,并采用Winsock2实现了一个多方会活系统MultiChat,以通过IP组播实现多人之间基于正文的对话。  相似文献   

7.
张文  罗宇  曾嵘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5,26(10):2591-2594,2673
网络层组播是提供一对多或者多对多通信的最佳方式,但是由于其在技术上和非技术上的原因难以在Inteme上部署。设计和实现了一种基于覆盖组播的组通信服务系统,为组通信应用提供组播服务。这个系统独立于路由器的组播机制,能够快速实现与应用系统的集成,而且能够利用多种传输协议,为构建基于Internet的组通信应用系统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组播可以有效实现多点之间通信,如何利用网络层组播技术实现流媒体直播系统,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基于MixCast模型,提出并实现了一种新的基于网络层的安全组播模型。针对当前组管理协议IGMP不提供接入控制,任何端点用户可自由地加入组播组,缺乏安全控制问题提出了依靠应用层单播对接收者认证,提出一种解决网络层组播的安全性问题和可控性问题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本系统具有良好的安全通信效率和可控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IE浏览器的IP组播视频会议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尹传箭  陈哲  张永林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27(19):3568-3570,3600
实现了一种基于IE浏览器的组播视频会议:以Microsoft TAPI3.0(telephony 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COM组件为核心,结合Windows 2000 Active Directory,采用IP组播技术实现多方通信,大大减少了网络带宽的开销.客户端用户无需安装其它的软件,直接利用WEB浏览器来进行多方的语音和视频聊天.介绍了微软TAPI3.0的体系结构、IP组播会议服务体系和主要模块的实现方法,讨论了会议系统的实际部署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文中介绍了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网络与移动IP网络以及IP组播相结合的技术,设计了一种适合移动节点通过隧道传输组播数据的技术。介绍了MPLS网络的网络体系结构,一些重要的概念,如标签以及转发原理。讲述了移动IP组播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指出了其存在的不足之处。着重研究了移动IP和组播技术相结合的技术途径。给出了一种基于MPLS的移动IP组播的技术设计方案,具体描述了相关的实现方法。并在NS2环境下进行了仿真实验,验证了改进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俞经虎  竺长安  邱欲明  程刚  张屹  李川奇 《机器人》2003,25(Z1):610-613
仿生机器鱼的研究受到各国越来越多的研究工作者的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着重研究了仿生机器鱼的尾鳍的动力学并建立了仿生机器鱼的运动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研究探索了仿生机器鱼的前进速度与尾鳍摆角、摆动频率、摆动幅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多种燃料锅炉的运行优化是钢铁联合企业节约能源的一个主要方法,但是这种锅炉的效率曲线的辨识却是一个复杂而困难的非线性最小二乘问题。借鉴大系统递阶算法的思想,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两级递阶辨识的算法。这种算法通过预估关联量,将非线性最小二乘问题转化为两级线性最小二乘问题。实验的结果证明:这种算法是一种有效的算法。  相似文献   

13.
多台电轴系统稳定性区域之扩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永清在[1]、[2]中研究了疏松桂提出的多台电轴系统的稳定性,本文应用标量函数分解法,从如何寻求尽可能大的稳定域的观点出发,研究了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中带平衡机的n台电轴系统的稳定性,扩大了参数稳定性区域,并给出渐近稳定性区域估计式。  相似文献   

14.
智能优化策略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智能优化是从诸多新兴学科衍生出来的前沿科学,本文研究了智能优化的策略,对计算智能策略进行了分析比较,并举出了在工程实践中用这些策略进行智能优化的实例,从中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The area perception of incomplete (interpolated) geometric figures is studied. The obtained data are discussed in order to compare them with the results of our previous experiments where complete figure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of the present experiment support the validity of the model of area perception that i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image function. The different contributions of the perceptual processes as well as of the cognitive processes to the area estimat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商陆军 《计算机学报》1992,15(12):920-926
文献[1]提出了一种新的刻划并发行为的方法.本文继续讨论这种方法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中是如何解决并发代码在继承过程中的冲突问题的.  相似文献   

17.
文中提出了一个基于多边形逼近和凸包球取的人体三围特征计算方法。首先给出了一个具有确定性的高效的多边形逼年算法,运用该算法对人体横截面边界进行特征化处理,再通过特征识别抽取人体三围的特征多边形,最后通过计算凸包的方法获取人体三围特征值。文中提出的方法已运用于一个综合化的服装CAD系统中。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仿真系统的可信度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肖斌 《计算机仿真》2000,17(4):18-20
相似理论是计算机仿真的基础,它在建立仿真模型、仿真可信性评估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在文中分析相似理论中的序结构定律的基础上,将序结构定律运用于计算机仿真系统的相似评定中,并给出了具体的算法。对如何评估仿真系统的相似度问题,在理论上作了一定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给出了表的等价性判定的一些结果:三元可满足性问题,表达式的NP完全性,表的NP完全性,还给出了函数依赖对表的影响,强等价性的复杂性的一些讨论。为对表的进一步研究屯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独立边界自增强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独立边界的自增强算法.使用反复随机搜索获得各种可能的独立边界轨迹;使 用搜索轨迹的自增强代替过去的固定点的领域增强方法;采用搜索轨迹的积累技术代替过去的 迭代操作.实验证明:该方法克服了过去的方法对噪声和局部错误极度敏感的缺点,能够在进行 边缘增强的同时有效地抑制噪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