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聚氨酯泡沫塑料是把含有羟基的聚醚树脂或聚酯树脂与异氰酸酯反应生成聚氨酯y 体,并由异氰酸酯与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发泡,或由低沸点氟碳化合物(如三氯氟甲烷)作为发泡剂发泡,制造过程中为了加速发泡和有利于气泡的形成还加入适量的催化剂和稳定剂等,然后通过聚合凝固而成泡沫塑料。聚氨酯泡沫塑料按性质不同,可分为硬质、半硬质和软质三种。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具  相似文献   

2.
聚氨酯包覆层修补率较高,主要归结于包覆层易产生气泡。通过对聚氨酯包覆层气泡产生原因的分析,可归结为反应气泡和工艺气泡两大类;对消除气泡的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原材料处理、混料方式、固化剂选择及消泡剂的使用等因素的控制,可消除包覆层中的反应气泡。通过改善脱泡方式、脱泡程度、脱泡温度、包覆方式等工艺条件可消除聚氨酯包覆层中的工艺气泡。从而降低聚氨酯包覆层修补率,提高包覆质量。  相似文献   

3.
通过流体动力学和热力学理论,建立了描述硬质聚氨酯发泡体系发泡动力学的模型,模拟了模塑反应体系的发泡过程,预报了模塑体的密度和分布,探讨了影响气泡涨大、模塑体密度和分布、气泡迁移和泄出等的因素,模型是合理的,结果是可信的,对实际应用具有指导意义,并为通过理论进行材料设计提供了手段。  相似文献   

4.
使用力学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和透射/漫反射红外光谱等手段分析了聚氨酯/水玻璃注浆材料在固化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和宏观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聚氨酯/水玻璃注浆材料的固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在前7 d注浆材料的抗压强度、断裂韧度和弯曲强度迅速提高,分别达到55.4 MPa、1025.3 MPa·m1/2和29.4 MPa,随后缓慢提高到58 MPa、1220.4 MPa·m1/2和37.4 MPa。注浆材料的宏观力学性能,主要取决于有机相的交联固化程度。注浆材料的固化过程涉及有机相与水玻璃之间持续的水、二氧化碳和热交换,最终形成了由多异氰酸酯与水、聚醚多元醇反应生成的聚脲/聚氨酯和水玻璃凝胶固化后的硅酸盐颗粒组成的聚氨酯/水玻璃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5.
热塑性聚氨酯,特别是聚醚型聚氨酯,是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优良,且具有组织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的弹性材料。这类材料适用于制造大多数短时医用植入体,但在用作长期的植入体如人造心瓣、人造心脏时,却存在生物降解和钙化等严重问题。为克服聚氨酯弹性体的这些缺点,作了不少研究,试图用新的二醇和二异氰酸酯合成新的聚氨酯,用添加剂或通过表面处理改良现已商品化的聚氨酯。一、生物医学材料用聚氨酯在各种需要具有优良机械特性的生物医学弹性材料的场合,都可采用聚氨酯。用聚氨酯或用聚氨酯配合其他材料制造的最重要的医用器材是人造心脏瓣膜、各种血泵,如心室辅助装置的隔膜和血液输入与输出系统。  相似文献   

6.
当前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工程材料的性能提出了越来越严苛的要求。工程陶瓷具有高强高硬、优异的高温性能以及耐腐蚀等众多优势,已逐渐代替传统的工程金属材料,被应用于一些极端环境下的各种工程结构中,而陶瓷材料的连接成为该材料成功使用的关键技术之一。但是现有陶瓷接头性能相对于母材较低,导致工程陶瓷连接结构性能不高主要有两大原因,即陶瓷基体弹性应变能的积累和界面脆性反应层生成。分别综述了近年来不断涌现的缓解陶瓷基体弹性应变能和控制界面脆性反应层厚度的各种工艺方法,具体分析了每项工艺方法的理论机理、适用条件、使用范例以及不足。并对进一步提高工程陶瓷连接结构力学性能的理论研究和工艺方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别从模型构造和模拟方法上介绍了黏弹性牛顿流体模型、分子动力学模型、质点动力学模型和气泡挤压模型等四种模拟方法。并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借助于ANSYS Workbench软件对纳米压印过程中二维的胶体流动变形过程进行模拟分析。胶体在进行流动变形时,采用Mooney-Rivlin模型表征胶体的机械性能,并使用非线性超弹性材料模型进行建模求解。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水溶性聚氨酯对涂附磨具柔韧性的影响,确定了聚氨酯的最佳加入量、加入方法以及加入时间.  相似文献   

9.
将E51环氧树脂引入基于Diels-Alder反应的热可逆聚氨酯,制备出环氧树脂改性热可逆自修复聚氨酯材料。引入环氧树脂,可提高改性热可逆聚氨酯的拉伸强度、杨氏模量、冲击韧性和邵氏硬度且保持较高的断裂伸长率。添加20%的环氧树脂制备的环氧树脂改性热可逆聚氨酯材料兼具优异的强度、韧性、硬度等力学性能和良好自修复性能。当环氧树脂改性热可逆聚氨酯出现裂纹裂缝等损伤后,在130℃处理20 min及60℃处理24 h便可修复损伤,并可实现同一部位多次损伤的重复自修复。力学性能提高的原因,是刚性环氧树脂相与聚氨酯弹性相相互缠结形成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构产生的“强迫互溶”和“协同效应”;而多次重复自修复则归因于热可逆Diels-Alder反应和分子链热运动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生物质全降解类制品相关研究是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针对生物质全降解制品成型机理缺乏研究的问题,提出了生物质全降解材料的四步式发泡成型机理,研究了发泡过程中原料溶解阶段、气泡成核阶段、气泡增长阶段和固化定型阶段等4阶段相变机制.在原料溶解阶段,分析了原料混合相变机理及植物纤维存在形式;在气泡成核阶段,探讨了生物质全降解材料的均相成核机理及影响成核质量的因素;在气泡增长阶段,分析了气泡增长过程的受力情况,探讨了气泡发生膨胀、并泡、塌陷和破裂等状况的机理;在固化定型阶段,探讨了开始固化时机和固化速度等因素对生物质全降解材料固化定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环境友好、可回收复用聚合物材料研究是智能仿生和高新技术领域的重要方向,受到全球科学界和工业界的高度关注。聚氨酯(PUs)因其优良性能而被广泛用于涂料、粘合剂、泡沫材料等领域。通常情况下,PUs需要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热固性树脂来实现应用,有害物质残留以及材料难以回收对其应用造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工业发展对材料性能的要求不断地提高,聚氨酯也正朝着智能化、功能化等方向发展,其中赋予聚氨酯材料自修复功能是推进其智能化方向的一个重要课题之一。目前自修复聚氨酯材料研究已取得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其中在聚氨酯材料分子链主链引入热可逆Diels-Alder(DA)共价键以及在传统聚氨酯材料中引入纳米碳材料(如碳纳米管、石墨烯)成为研究热点。然而,目前热可逆DA反应的自修复聚氨酯还存在力学性能稍差、修复效率不高且修复效率随修复次数的增加迅速下降等问题,以及纳米碳材料需经改性才能引入等复杂工艺过程。从光可逆共价键修复体系和热可逆共价键修复体系两个方面简述本征型自修复体系,再从热可逆DA自修复聚氨酯体系和热可逆DA自修复聚氨酯复合材料体系两个方面综述国内外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交联型聚合物要取得良好的极化效果,要求尽量保证极化取向过程与交联过程的同时进行。准确界定交联过程发生的温度段对于极化效果至关重要,为此提出了一种实时测量交联型极化聚合物交联温度的方法。实验利用基于衰减全反射原理制作的CCD监控系统,监控了交联型聚合物聚氨酯升温过程中薄膜厚度以及折射率的变化。发现在80℃附近以及130℃附近,由于聚氨酯发生交联反应所带来的影响,厚度以及折射率曲线斜率均发生突变,由此得出聚氨酯的交联温度范围即最佳极化温度范围为80℃-130℃。界定交联过程的温度范围,有助于优化交联型聚合物材料的极化条件。  相似文献   

14.
聚氨脂部分     
湿固化聚氨酯组成物及其压敏粘合剂,对湿气具有活性、可快速固化的聚氨酯粘接剂组成物及其粘接多层基材的方法,含有优异分散性的多元醇组分的聚氨酯.组成物及其热辐射材料,具有良好力学强度、可生物降解的聚氨酯弹性片材及其地面和墙面材料,聚氨酯热熔胶。  相似文献   

15.
以组合聚醚多元醇、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和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甲烷(MOCA)为原料制备了舱室用无溶剂聚氨酯弹性地板材料,研究了R值、扩链剂、填料等因素对其力学性能、阻燃性能等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该弹性地板材料具有优良的弹性、强度、环保和施工工艺性,可以满足现代舰船舱室地板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6.
聚氨酯隔振器特性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不同的本构模型对聚氨酯材料的实际应力-应变曲线进行拟合,运用ABAQUS软件的超弹性材料评估功能,得出了适合聚氨酯材料的最佳本构模型。基于该本构模型,对一种新型聚氨酯隔振器的静、动态性能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了隔振器的主要性能指标。通过隔振器的试验,验证了有限元分析的有效性,对聚氨酯材料在新型隔振元件设计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粉体设备是指粉体产品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机械设备的总称。一般包括粉碎设备、分级设备、干燥设备、除尘设备、输送设备、粉体测试设备等等。磨料磨具磨料磨具,是磨料和磨具的统称,包括磨料产品和磨具产品。磨料磨具素有工业牙齿的美称。在磨削时常用磨料或磨具作为磨削工具对需加工的零件进行机械加工,而达到一定的技术要求。磨料磨料是锐利、坚硬的材料,用以磨削较软的材料表面。磨料有天然磨料和人造磨料两大类。按硬度分类有超硬磨  相似文献   

18.
聚合物材料滚动摩擦时,其独特的黏弹性质使其弹性滞后效应比其它材料显著得多。为探索弹性滞后效应对聚合物滚动摩擦阻力的影响规律,利用电磁加载的新型斜面法考察了聚四氟乙烯(PTF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醚型聚氨酯(PEUR)等工程塑料与淬火45#钢配副时的滚动摩擦阻力,利用CETR UMT-2型试验机考察了PTFE,PMMA,PEUR的蠕变、松驰行为。基于标准线性固体模型,从弹性滞后效应的角度推导了聚合物滚动摩擦阻力的表达式,对比分析了实验数据和模拟计算结果。结果表明:同样实验条件下,PEUR的滚动摩擦阻力最大,PTFE次之,PMMA最小,三者的比值约为1∶0.51∶0.28。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吻合,可以说明弹性滞后效应是聚合物滚动过程中摩擦阻抗的主要来源。研究结论为从黏弹性角度研究聚合物的滚动摩擦行为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为获得先进陶瓷材料的高效、高精度加工,通过采用新研制的半固着磨具来实现一种半固着磨粒加工技术.制作了以SiC为磨料的不同粒度和磨料浓度的半固着磨具(SFAT),讨论分析了磨料粒度和磨料浓度对半固着磨具特性(剪切强度和表面硬度等)的影响.采用所制作的半固着磨具加工单晶硅片,研究半固着磨具的磨耗率和工件材料去除率.初步实验结果表明,磨料粒度#1000和磨料质量分数为65%的半固着磨具的磨具磨耗率最小且工件材料去除率最大.实验结果有助于指导半固着磨具制作.  相似文献   

20.
用质量比为5∶3的聚醚和甲苯二异氰酸酯反应,制备出聚氨酯软质泡沫.并用此材料作为高分子粘结剂,在聚氨酯发泡过程中加入高性能吸水树脂和缓释化肥,得到一种保水保肥的功能复合材料.研究了聚氨酯软质泡沫材料的配方、吸水树脂和缓释化肥加入量及加入到聚氨酯泡沫的时间对复合材料的形貌、吸水率、保水率的影响.通过栽培实验证明该复合材料能够有效地保水保肥和缓释化肥,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