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立体构成是传统建筑学基础教学中形态构成课程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衔接启蒙建筑认知与形态设计初步的桥梁。然而人文艺术积淀的日益匮乏和追求形式美学的不断泛滥,已经对建筑学专业教育所应坚守的核心价值观造成了不小冲击。文章基于多年来对立体构成课程教学的回顾和反思,从建筑学思维培养角度出发,尝试探求体验"空间"和"建构"等建筑学本质要素及其系统的立体构成课程教学改革方法,提出以动态连接形态构成系列课程、强化三维模型营建能力、系统培养建筑设计思维逻辑等为目标的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并总结了部分教学改革成果。  相似文献   

2.
钟力力 《华中建筑》2010,28(10):196-199
空间构成是建筑学专业设计原理、方法的重要部分和设计基础的主要内容。文章阐述了建筑学专业空间构成教学亟待改善的问题,提出强化形式与空间的认知、加强与建构的结合、探寻数字技术下的新趋势等,推动建筑学专业空间构成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9)
平面构成课程是建筑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抽象形态要素的造型能力。以往的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忽视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与建筑学专业特点的联系不够紧密。该文立足建筑学专业学科特点,进行平面构成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构建建筑学专业特色的平面构成课程,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4.
马跃峰  张翔  阎波 《室内设计》2013,28(1):6-10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承担着设计教育的启蒙任务,空间训练是该阶段教学的核心环节、针对空间构成如何摆脱传统构成教学模式的"形式"局限性并适应空间意识培养和建筑设计起步的教学问题,本文结合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一年级"空间构成"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对将环境要素介入空间生成的实验性教学进行了探讨,提出教学重点应从关注"空间—形体"研究转向对"空间—环境要素—行为模式—感知体验—形体"的整体关系与互动关系的研究,籍此构建环境要素作为空间生成的起点、动力与评价标准的逻辑性,探寻建筑学专业背景下空间构成与建筑设计在"空间与环境"设计语境下的教学交汇点。  相似文献   

5.
传承·发展·突破——立体构成教学的总结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形态构成系列课程之一的立体构成课,一直是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基础的重要教学课程.该文总结了我校立体构成课程近十年来的发展概况以及在传承、发展、突破等三个不同阶段,课程大纲不断优化调整的过程.探讨了我校立体构成课程基于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并且有别于其他艺术类院校同名课程的不同特点:突显建筑学专业特点;强调构成系...  相似文献   

6.
建筑学造型基础涉及范围较广,如何进行有效造型训练,培养观察方法,是建筑学造型基础教学中的难点。为攻克此难点,需要引入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使学生明确认识到建筑设计创新活动的技术性与艺术性,并无缝对接建筑学专业的学习。本文研究探讨的重点是建筑学专业造型基础的"1+3"教学模式指导下的实践课程开展。"1+3"教学模式,"1"是指建筑学专业基础教学的1个主要目的,即培养学生的造型思维与审美能力;"3"是指建筑学专业基础教学的3个关键要素,即基础造型能力、平面转换能力、空间构建能力。遵循"1+3"理念,本文分述了建筑学专业造型基础实训课程的内容与特点、价值与意义、平台建设、教学模式与师资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基础建筑设计》课程作为建筑学专业主干设计课程的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也是学生接触建筑学的敲门砖,是培养学生的建筑学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建筑学正确的学习方法的课程。以该课程为例,应用心理学中的"心流"理论,通过课程场景营造、学习目标预定、教学工具引入、教学表演等多种教学手段的使用,使教学游戏化、综艺化,引导师生进入"心流"状态艺术氛围的教学方法探讨,实现学生主动学习并最终达到幸福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刘红红 《华中建筑》2014,(7):160-163
《建筑设计初步》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作为基础教学,各个学校都在进行教学探讨和改革。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我系《建筑设计初步》课程形成了四个基本的教学模块:建筑认识、建筑表达、建筑构成、设计入门。该文通过这四个模块的教学探索,指出《建筑设计初步》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进行基本功训练,更重要的是力求提高一年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做到设计启蒙教学与二年级以上的建筑设计能良好的衔接,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使学生从"门"外顺利过渡,走向建筑。  相似文献   

9.
以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一年级"构成辅助设计启蒙"的教学改革实践为基础,针对构成课程在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障碍,结合建筑设计基本素质的培养这一基本目标,对构成课程如何适应建筑学专业的教学特点,以及构成教学与设计教学如何衔接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色彩构成是"三大构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当前建筑色彩教育的缺失,针对色彩构成在建筑院校的构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现有的色彩构成教学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对色彩构成如何适应建筑学专业的教学特点进行研究,从调整教学目标,细化教学流程,增强建筑色彩分析,统筹"三大构成"教学和建立理性色彩思维等5个方面探讨基于建筑学的色彩构成教学,提出构筑从色彩构成到色彩分析再到色彩设计的精细化教学模式,以期为今后建筑基础课程教学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1.
手工形态构成课程自20世纪20年代建立以来至今仍是独联体国家各主要院校建筑学专业的基础主干课程,本文系统梳理俄国手工形态构成课程的建立、传承与发展过程,以莫斯科建筑学院和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建筑学为例,介绍该课程在独联体国家建筑学专业教育中的传承与更新情况,为我国建筑学基础教育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2.
建筑学专业设计系列课程教学十分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基于交流的"场环境"对建筑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对当前建筑学专业设计系列主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筑学专业设计系列课程"场效应"教学模式及其实践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3.
面向建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探索开放式联合教学模式,提出建筑学专业高年级课程建设的新思路,创新课程建设的内容和方法。引入系统理论,通过要素层次分析、系统复合构建、课程关联建设等方法,在综合分析、创新设计、合作沟通、表达汇报构成的"能力框架"导向下,根据专业教学主线构建"中外联合、学研结合"的课程体系及内容,并提出训练学生建筑学整体思维的特适化教学组织方式,以及融入互联网和信息化的多元互动式教学方法与手段。  相似文献   

14.
常青 《建筑师》2019,(4):19-23
根据2018年教育部对全国专业硕士学位必修课程的设置要求,在被认定的建筑学硕士学位专业必修课中,包含了"建筑历史与理论"课程。本文从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出发,针对适应建筑学硕士学位培养目标和学生未来主要职业生涯的特点和需求,在以往相类教学课程的基础上,以理论诸范式及其相互关系为主线,提出了"建筑历史与理论"课程教学大纲,对讲授内容和方法作了新的系统梳理和概括,列出了部分比较重要的教学参考书目,以为日后课程设置在全国各建筑院校的实施提供前期研究和讨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针对当前城乡规划专业的发展现状,结合作者对城乡规划专业相关基础课程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用"串联"的方式将该专业的核心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逐步渗透至《建筑初步》课程之中,创新性的组构"一心多面式"基础课程群教学模式,以此对原依托建筑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变更和探索。  相似文献   

16.
《建筑设计》课程作为建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在普通高校传统教学模式中与其他专业课程之间是相互独立的状态,导致课程间出现"1+12"的教学效果。本文通过具体实践,以实例探讨"课程组合教学"的指导思想、成果展示与任务更新。通过将建筑设计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结合教学,以期达到在普通高校建筑学专业"1+12"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三大构成"训练在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建筑学及相关专业的基础训练中持续已久。这三大构成是指平面构成、外部空间构成、内部空间构成,具有极为突出的专业特色。文章对该校近十年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归纳,其中包括对教学过程的总结和对学生作品的简析。  相似文献   

18.
李江  韩荣 《华中建筑》2020,38(3):138-141
微课作为当今信息化领域一项重要的教学方式,具有时间简短、内容具体、资源占用较小的鲜明特点。《建筑结构与选型》作为建筑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程,涉及到多种相对独立的结构体系,构成了若干个完整的知识点,十分适宜进行微课体系建设。《建筑结构与选型》微课体系建设在明确教学目标的指导下,精细设计微课课程的教学过程、环节组织和展现方式,满足学习者基于视频课程进行自主学习的需求,达到重点掌握各结构体系分类与应用等教学任务。通过《建筑结构与选型》微课体系建设的组织架构设计,希望能够为建筑学专业相关微课制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建筑造型是构成建筑外部形态的美学形式,是被人直观感知的建筑空间的物化形式。形态构成,着重培养学生建筑形态创作的基本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是学生正式接触建筑设计的一项前置性工作,在整个建筑学专业教育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针对当前建筑学专业形态构成课程的现状,结合建筑形态的理论与实践发展趋势,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提出一条"从构成到生成"的建筑形态演变思想,并结合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为专业基础课程的更新与发展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基于南昌大学建筑学专业的教学特点,对"建构实验"在"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教学进度等进行的5年改革和实践,完善了建筑学专业设计课程教学体系,对提升学生空间认知和空间建构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教学改革过程中积累的教学经验,对"建构实验"在国内同类院校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