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HM探区为典型的平原水网地形,人口稠密,工业发达,地震勘探资料空白带多。为此,对该区典型双复杂条件下的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地面集镇和养殖场等复杂地面障碍区,采用高精度三维多震源激发技术和炮道密度控制设计技术,获取了完整的地震资料;对于火成岩区及软泥、淤泥区等复杂近地表障碍区,采用基于平面波前法原理的大基距组合激发技术和基于高密度微测井的优选激发岩性技术,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品质。  相似文献   

2.
王德志  贾烈明 《石油物探》2006,45(4):423-426
位于中国东北境内的三江盆地,环境与气候十分恶劣,勘探程度低,地震地质条件复杂,以往采集的地震资料品质较差。为整体了解盆地结构,进一步评价盆地含油气情况,在分析三江盆地地震地质条件和以往资料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多类型的表层结构、强屏蔽界面、低信噪比资料、复杂构造成像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理论论证和地震采集技术研究。发现:①首先须做好低、降速带的调查及激发井深、岩性、药量的试验,以保证药柱在高速层顶面以下激发;②该区进行地震采集时,炮检距不宜过大;③须使地震波有足够的高频成分,以获取散射波。通过研究,解决了地震勘探采集中的难点,提高了地震资料单炮记录的品质,获得了浅、中、深地层成像清晰的地震剖面,取得了明显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3.
火焰山山地是吐哈盆地勘探工作的难点 ,由于其良好的勘探前景 ,本地区已开展了多年的地震采集方法攻关 ,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总结以往勘探成果的基础上 ,本区进行了山地三维采集工作。山地三维勘探难度大 ,采集成本高 ,有很大的勘探风险。通过采取合理设计观测系统、提高激发质量、改善检波器接收条件及其他相应的山地采集技术措施等 ,在本区成功地进行了三维采集工作 ,并对吐哈盆地的山地三维数据采集起到了示范作用 ,对西部其他地区的山地采集工作也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楚雄盆地红层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噪声干扰较强,提高信噪比是该区地震勘探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通过对该区地震地质条件和以往资料的研究,重点分析了影响其地震采集效果的各种因素,认为:(1)地表和地下地质结构的双重复杂性是造成地震资料品质较差的根本原因;(2)激发岩性、激发点位置、岩层含水性和干扰波发育,以及检波器组合、观测系统设计的局限性是影响其采集效果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影响因素,为提高资料信噪比和改善剖面叠加成像效果,提出楚雄盆地地震勘探采取多道数、小道距、长排列、高覆盖次数的观测技术是行之有效的。同时指出该盆地下一步的地震采集方法攻关方向应当采用宽线采集技术,以满足页岩气勘探需要。  相似文献   

5.
望江——潜山盆地山地地震采集条件与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望江-潜山盆地在80年代以前进行过有限的山地地震勘探普查工作,但因采集方法有很多缺陷,资料效果较差。通过分析原因,针对该盆地的地面、地质特征,在仪器性能、施工设计、能量激发、野外施工等方面给出了一套解决方法,通过计算机辅助施工设计,做好地震资料能量品质分析,抓好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有望在望江-潜山盆地的地震勘探中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厚黄土区一直以来都是地震勘探的难点.受地表巨厚黄土的影响,激发和接收条件较差,地震波吸收和衰减严重,地震资料信噪比低,严重影响该区油气勘探的发展.为落实非地震勘探发现的柯西2号构造,在该区进行了二维地震采集技术攻关.针对工区特殊的表层结构,通过综合试验选定了最优化的组合激发参数,同时采取了检波器大基距组合接收、宽线观测系统和精细表层调查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所获得的地震剖面品质较以往有了质的改善,较好地完成了地质任务.  相似文献   

7.
南方黔中碳酸盐岩裸露区地震采集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学武 《石油物探》2007,46(5):514-520
南方黔中地区地表出露不同地质年代的碳酸盐岩地层,地表起伏剧烈,地层倾角大,表层破碎,岩性复杂,表层结构纵、横向变化大,激发和接收条件差;溶洞、裂隙发育,散射严重;面波、折射波发育,次生线性干扰强;目的层埋藏深度变化大,断层发育,地腹构造复杂,构造部位的成像效果差;地震波吸收衰减严重,反射能量弱,信噪比低。针对这些问题,探讨了适合于黔中碳酸盐岩裸露区的地震资料采集方法。对采集因素——道间距、最大炮检距、覆盖次数、激发井深、激发岩性、激发药量、检波器组合方式等进行了细致分析,确定了小道距、长排列、高覆盖次数、深井饱和药量激发、多串检波器组合接收的采集方法。实际应用表明,采用该采集方法提高了资料的信噪比,提高了断层和地腹构造的成像效果,可以满足碳酸盐岩裸露区的勘探要求。  相似文献   

8.
望江-潜山盆地在80年代以前进行过有限的山地地震勘探普查工作,但因采集方法有很多缺陷,资料效果较差。通过分析原因,针对该盆地的地面、地质特征,在仪器性能、施工设计、能量激发、野外施工等方面给出了一套解决方法,通过计算机辅助施工设计,做好地震资料能量品质分析,抓好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有望在望江-潜山盆地的地震勘探中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鄂西地区是寻找页岩气的有利区带。针对该区页岩气勘探多套目的层埋深不一、地表激发岩性多变及地下构造相对复杂等特点,以满足不同目的层兼探和实现经济勘探为目标,通过正演模拟研究,结合近几年在该区所获的实际地震资料,对在该区进行页岩气勘探的地震采集主要参数——最大炮检距、覆盖次数、激发因素等进行分析,提出了最大炮检距及覆盖次数的选取范围;通过系统试验,分析确定了各种出露地层中的地震激发参数。  相似文献   

10.
海拉尔盆地岩性地震勘探方法及攻关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保真度和成像精度,并增强解释精度,满足岩性油气藏精细勘探需要,通过对海拉尔盆地岩性地震勘探方法研究,形成以宽方位角观测系统设计的"四高(高接收道数,高覆盖次数,高时间采样率,高空间采样率)、四精确(精确测量,精确表层调查,精确吸收衰减分析,精确激发井深设计)、三小(小面元,小组合距,小滚动距)、二中(中频检波器,中药量)、一宽(宽方位角观测)、三措施(震检联合组合,实时现场质量监控,实时动态环境干扰监控)"岩性勘探地震采集方法,保真处理及精确成像、复杂断陷盆地层序地层学解释、精确储层预测、岩性圈闭识别描述等技术为核心的岩性地震勘探配套技术系列,在海拉尔盆地地震勘探中应用取得了突出的地质效果.随着勘探难度加大,需进一步加强基底裂缝储层、南一段砂体地震识别预测、复杂油藏含油气性地震预测方法攻关.  相似文献   

11.
准噶尔盆地沙漠区延迟爆炸激发正演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银波  张研 《石油物探》2006,45(6):642-645
为了提高准噶尔盆地腹部沙漠区的地震资料品质,开展了激发参数优化设计研究。为了克服单深井激发在施工成本和施工效率上的不足,借鉴东部地区多年来开展延迟爆炸的成功经验,采用延迟爆炸的方法,结合准噶尔盆地沙漠区表层地质结构特征,进行了延迟爆炸正演模拟分析。通过正演模拟,就延迟爆炸激发时所得地震波的主频、频带宽度和激发能量等方面展开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单深井激发相比,相同药量条件下,采用延迟爆炸激发方式可有效提高地震波主频,拓宽地震波频宽,增大地震波下传能量,对准噶尔盆地开展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有较好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激发参数的选取对提高地震采集质量至关重要,周口盆地表层岩性较复杂,有粘土层、沙层、沙泥岩互层,并含有钙质结核,激发井深的选择原则要求在潜水面3~5m以下速度较高的泥岩层中激发。通过试验,提出逐段设计激发井深、逐点控制激发岩性技术,具体井深的确定由潜水面深度及该面以下激发岩性而定。该方法在周口盆地谭庄-沈丘凹陷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苏北盆地深层综合勘探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先确定苏北盆地深凹带的凹中隆、近凹内斜坡深层和部分低凸起为深层勘探的有利区带,应用宽方位角采集技术获取该区的地震资料,采取的主要资料处理方法有振幅补偿、异常值及噪音压制、叠后去噪等,采用的综合解释技术为生油岩及储层特征研究、全三维解释方法、断层解释方法、相似图法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应用上述方法技术,完成了苏北盆地FM和HZB两个三维区块的深层资料采集、处理及解释研究工作,资料品质得到大幅提高,钻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柴达木盆地复杂山地采集技术及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柴达木盆地复杂山地由于受复杂地表条件和地下构造的影响,地震资料信噪比较低,地震勘探难度较大,是多年来勘探的地震空白区或资料空白区,直接影响了该区勘探潜力评价及有利勘探目标的选择。随着盆地地震勘探的不断深入,在总结、分析以往资料和勘探经验的基础上,在该区进行了山地地震攻关,通过针对目标的观测系统设计、精细的表层结构调查、科学的采集参数试验、选岩选层的井深逐点设计及其他相应的采集技术措施,形成了一系列比较成熟的复杂山地勘探技术,在野外采集资料品质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复杂山地的油气勘探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5.
合肥盆地二维地震采集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肥盆地集山地、丘陵、平原、沼泽、水网等复杂地表干一体;低降速带变化频繁,地层倾角变化大,地层界面反射能量弱,噪声干扰严重,资料信噪比低。在合肥盆地的地震采集施工中,针对地表情况,设计了高覆盖次数、大炮检距、小道间距的观测系统;利用卫星照片,结合地质露头调查资料,合理选择接收、激发条件,并及时调整观测系统,采用高爆速炸药激发技术,所得资料较老资料品质有明显改进,效果非常理想。  相似文献   

16.
合肥盆地近地表结构调查和地震激发方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肥盆地地震勘探程度低,激发条件复杂。为查清近地表地质结构,合理地选择激发方式,在分析以往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野外露头地质调查、岩石物性测试和地质浅钻等方法,对近地表的岩石厚度和物性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将盆地划分为平原区、丘陵区、河流区和基岩区4种类型。通过对不同近地表地质结构地区的激发试验,分别选取了适合各类地区的激发参数和激发方式。实际应用表明,利用该方法可以获得品质较好的地震资料。在一条跨越各类近地表结构地区的地震测线上,不同地震剖面段的反射特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在对苏北盆地历年所实施的三维区块进行地震资料评估的基础上,优选了汉留断裂带的永安区块、南部断阶带的竹墩区块进行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从分析苏北盆地地震勘探难点问题着手,应用基于叠前成像的观测系统设计技术、精细的表层调查技术、逐点设计井深和采用小组合基距等六项技术以及严格质量控制体系和措施,通过针对性技术攻关,高精度三维勘探资料品质取得了大幅度提高。通过对永安高精度三维退化方案处理分析,提出了针对苏北盆地不同勘探目标新一轮地震勘探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提质增效,高效勘探”的总体战略背景下,地震勘探的评价优化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准噶尔盆地地震勘探资料的处理和解释工作中,通过实施面向目标的一体化工作流程,提出了“三单一策”的研究方法及评价体系,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效果。但该评价体系没有包含地震资料的采集工作,并且主要采用的是一些定性描述方法。为此,通过构建以地震资料有效频宽为核心评价指标,提出了地震采集的相应指标体系,从而将地震采集方案评估及优化纳入到地震勘探的评价优化中,提出了“三单一策2.0”,构建了一种地震勘探评价优化体系,并在多个勘探项目中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所提出的方法思路,可为类似地区地震勘探的评价优化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