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曲普利啶胶囊联合复方麻黄碱色甘酸钠膜治疗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106例A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复方麻黄碱色甘酸钠膜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给予曲普利啶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鼻痒、鼻塞、喷嚏、流涕及头痛等症状消失的时间。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3(IL-13)、白细胞介素8(IL-8)及白细胞介素4(IL-4)等炎性因子含量;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2%(P<0.05);观察组鼻痒、鼻塞、喷嚏、流涕及头痛等症状消失的时间分别为(1.61±0.22)、(1.83±0.26)、(4.34±0.54)、(2.37±0.24)、(1.51±0.19)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IL-17、IL-4、IL-8及IL-13含量分别为(0.83±0.22)、(43.15±5.21)、(35.42±10.65)、(113.12±18.53)、(5.44±1.05)ng/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基本一致(P>0.05)。结论:曲普利啶胶囊联合复方麻黄碱色甘酸钠膜治疗AR疗效确切,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钟海潮  范芳华 《金属学报》2016,21(9):1024-1027
目的: 探讨IL-32在重症肺炎患者血浆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机制。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在金华市第二医院住院的肺炎患者120例,将肺炎入选病例分为普通肺炎组(72例)、重症肺炎组(48例)。同时选取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白介素-32(IL-3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普通肺炎组和重症肺炎组IL-6、IL-8、IL-10、TNF-α和IL-3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组IL-6、IL-8、IL-10、TNF-α和IL-3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普通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r=0.86,P﹤0.05)、IL-8(r=0.77, P﹤0.05)、IL-10(r=0.89, P﹤0.05)、TNF-α(r=0.82, P﹤0.05)与IL-32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IL-32与重症肺炎的病情程度密切相关,可能是重症肺炎发病机制中的重要参与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补肾通络方联合热敏药灸治疗仪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对照组采用热敏药灸治疗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补肾通络方治疗。改良JOA脊柱功能评分(m-JOA评分)量表评定患者病情变化。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评估患者的生存质量。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m-JOA评分、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SF-36评分明显增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m-JOA评分、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CRP、IL-1β、TNF-α、IL-6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RP、IL-1β、TNF-α、IL-6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通络方联合热敏药灸治疗仪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确切,能显著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刘玉  张颖  王安才 《金属学报》2017,22(7):814-820
目的: 研究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合并利尿剂抵抗患者的疗效,并观察rhBNP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神经肽Y(NPY)的影响。方法: 60例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合并利尿剂抵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吸氧、利尿、强心、营养心肌等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追加 rhBNP 治疗。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1、3 d的临床症状、尿量情况。检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7 d的血清B型脑钠肽(BNP)、TNF-α、NPY浓度,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并治疗前后进行6 min步行试验。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 d及第3天的呼吸困难好转率为80%、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天及第3天的肺部湿啰音好转率为90%、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 d及第3天的下肢水肿好转率为77%、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1天及第3天尿量为(1 367±198)、(1 528±389) mL,对照组治疗后第1天及第3天尿量为(1 040±139)、(1 096±222) mL,治疗前后两组尿量均有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增加幅度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6 min步行距离及LVEF、LVEDD差值分别为(201±52) m、(15.8±10.5)%、(3.5±8.2) mm,对照组分别为(162±66) m、(8.2±6.2)%、(2.2±6.7) mm,治疗后两组患者的6 min步行距离和 LVEF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升高幅度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治疗前后LVEDD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的BNP、TNF-α、NPY差值分别为(725.1±258.3)、 (15.8±9.2)、(150.0±30.3) pg/mL,对照组治疗前后的BNP、TNF-α、NPY差值分别为(231.8±289.2)、 (10.1±6.4) 、(75.9±28.3) pg/mL,两组患者的上述3项指标治疗后均有所降低(P<0.05),而观察组的降低幅度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BNP能明显改善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合并利尿剂抵抗患者的临床症状,可能与减少TNF-α表达和降低NPY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宋欣  王雪  周黄红  赵天一 《金属学报》2019,24(4):458-463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对着色紫癜性皮肤病(pigmented purpuric dermatosis,PPD)患者抗菌肽LL-37的表达及其对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4月到2018年4月间收治的54例PP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另外选取30例正常受试者作为正常组。对照组口服甲泼尼龙片、皮损处涂抹氟芬那酸丁酯软膏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正常组不做任何治疗处理,1个月后进行观察评价。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三组血清中LL-37水平与皮损处LL-37水平以及三组血清TNF-α、IL-6、IL-17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LL-37水平、皮损处LL-37水平以及血清TNF-α、IL-6、IL-17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LL-37水平、皮损处LL-37水平与血清TNF-α、IL-6、IL-17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LL-37水平、皮损处LL-37水平与血清TNF-α、IL-6、IL-17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70.37%,显著高于对照组51.85%(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52%,略低于对照组3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1.11%,略低于对照组18.5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能够降低PPD患者体内抗菌肽LL-37的表达水平,减轻炎性反应,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更低,疗效及安全性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对儿童哮喘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84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90例,观察组(布拉氏酵母菌)94例。两组均按GINA方案治疗。观察组联合布拉氏酵母菌1.0/次,每日2次口服,连用4周。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3组(另设健康组80例)及治疗后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外周血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7(IL-17)、白介素-5(IL-5)、干扰素-γ(IFN-γ)水平。观察其临床疗效、血清细胞因子及肺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49%)明显高于对照组(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血清中IL-17、IL-5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及IL-10、IFN-γ水平低于健康组;治疗后两组IL-17、IL-5均下降(P<0.01,P<0.05 ),IFN-γ、IL-10上升(P<0.01,P<0.05 ),但观察组上升或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肺功能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哮喘患儿外周血IL-10、IFN-γ与IL-17、IL-5浓度成负相关。布拉氏酵母菌能有效治疗儿童哮喘,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hl/Th2细胞因子的偏移有关。  相似文献   

7.
殷勤  陈飞虎 《金属学报》2015,20(6):673-676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的抗肿瘤作用是否与影响患者血清白介素-2(IL-2)、血清一氧化氮(NO)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有关,并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对与晚期胃癌患者的体力状态评分(PFS)、无进展期及1、2存活率有无影响。 方法:随机将43例40岁至80岁的晚期胃癌患者分为实验组(参芪扶正注射液组+奥沙利铂+替吉奥)和对照组(奥沙利铂+替吉奥组)两组,抽取入院当天和用药7天后外周静脉血,检测两组患者血清IL-2、TNF-α及NO水平,将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入院时实验组与对照组IL-2、TNF-α和NO水平无显著差异。给药后实验组患者血清IL-2与NO水平较对照组患者明显升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给药后TNF-α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与对照组无进展期及1、2年存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给药后体力状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抗肿瘤作用可能与升高血液中IL-2及NO水平有关。使用参芪扶正注射液可有效改善患者体力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肠宁方灌肠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直肠炎(UP)患者炎症因子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探讨联合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74例U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肠宁方灌肠治疗。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凝血功能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NF-α、IL-8、高迁移率族蛋白1(HMBG1)水平均明显降低,IL-4、IL-10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TNF-α、IL-8、HMBG1小于对照组,IL-4、IL-10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D-二聚体(D2)、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水平均明显降低,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D2、PT、APTT、FIB、PLT小于对照组,MPV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7.36%,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宁方灌肠联合美沙拉嗪治疗UP,能显著抑制患者的炎症症状,改善其血液高凝状态,治疗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血塞通软胶囊治疗急性腔隙性梗死合并脑微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中钙黏蛋白S100B、可溶性糖基化终产物受体(sRAGE)水平的影响。方法: 本院就诊的86例急性腔隙性梗死合并脑微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塞通软胶囊,2粒/次,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和MRS评分变化、血清中S100B、sRAGE变化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42%(P<0.05)。试验组CSS评分、NIHSS评分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患者血清中S100B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RAG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血塞通软胶囊对急性腔隙性梗死合并脑微出血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低剂量巴氯芬辅助治疗对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到2019年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56)和对照组(n=56)。对照组使用奥卡西平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低剂量巴氯芬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水平。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TNF-α、IL-6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患者的TNF-α、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MDA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SOD、GSH-Px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患者的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OD、GSH-Px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低剂量巴氯芬辅助治疗对三叉神经痛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疗效及对NOD样受体-3(Nod-like receptor pyrin domain 3,NLRP3)炎症小体的影响。方法:入选UC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1.0 g qid,观察组给予美沙拉嗪1.0 g qid+参苓白术散6.0 g tid。疗程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肠黏膜中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CARD,ASC)、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1 mRNA表达水平;检测外周血血清中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的情况。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86.00%)显著优于对照组(7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肠黏膜NLRP3、ASC、caspase-1 mRNA表达(4.08±0.85、3.75±0.91、3.86±0.93)较对照组(5.26±0.96、4.66±0.95、4.97±0.99)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中CRP、ESR、IL-1β、IL-18[(6.74±2.45) mg/L、(11.63±4.58) mm/h、(44.27±8.58) pg/mL、(263.37±60.34) pg/mL]较对照组[(15.32±5.68) mg/L、(18.45±5.12) mm/h、(51.11±9.26) pg/mL、(371.18±61.25) pg/mL]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联合美沙拉嗪治疗UC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形成,进而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必净(XBJI)注射液对缺氧-复氧大鼠心肌炎性反应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平衡灌注组(N 组)、模型组(H/R组)、低剂量XBJI组(L组,2 mL/100 mL)、中剂量XBJI组(M 组,4 mL/100 mL)、高剂量XBJI组(H组,8 mL/100 mL)。大鼠进行灌注/停灌/再复灌方式制备心肌缺氧/复氧模型。对照组在平衡灌注20 min时纪录心率(HR)、左室发展压(LVDP)、左心室发展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max)、左心室内压(LVP)的值,其余各组再灌注结束后记录HR、LVDP、±dp/dtmax、LVP的变化。ELISA检测心肌组织TNF-α的浓度,Western blot检测TNF-α蛋白,RT-PCR检测心肌组织TNF-α mRNA的表达。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结构的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及平衡灌注组相比,其余各组LVDP、±dp/dtmax、LVP、HR值均降低(P<0.01),TNF-α浓度、TNF-α蛋白水平和TNF-α mRNA的表达均显著上升(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剂量血必净组 LVDP、±dp/dtmax、LVP、HR的值均明显升高(P<0.01)。TNF-α浓度、TNF-α蛋白和TNF-α mRNA的表达均有降低(P<0.01或P<0.05);并以中剂量XBJI组差异最显著(P<0.01);各剂量XBJI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光镜下各剂量XBJI组的心肌组织结构异常变化比模型组明显减轻,以中剂量XBJI组减轻最为显著。结论: 不同剂量血必净注射液可通过降低TNF-α表达减轻缺氧/复氧大鼠心肌的炎性反应,并以中剂量XBJI(4 mL/100 mL)疗效为最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protein,HMGB1)、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of advanced glycation,RAGE)在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25-35损伤海马神经元中的变化。方法: 培养至第7天的原代海马神经元加入不同浓度Aβ25-35作用不同时间后,行细胞计数试剂(cell counting kit,CCK-8)检测细胞活力,确定Aβ25-35浓度及作用时间。将原代海马神经元分为两组:正常细胞组、损伤组。行两组神经元形态学观察,应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神经元胞浆、胞核HMGB1及胞浆RAGE、NF-κB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上清液中HMGB1、IL-1β、TNF-α的表达。结果: 神经元CCK-8的活力检测确定给予25 μmol/L Aβ25-35、作用24 h造神经元损伤模型。形态学观察损伤组神经元明显减少,呈聚集状态。损伤组神经元胞浆HMGB1明显低于正常细胞组(1.596±0.189 vs. 0.146±0.043,P<0.05),损伤组神经元胞核HMGB1高于正常细胞组(0.934±0.145 vs. 1.370±0.354,P<0.05),损伤组神经元胞浆RAGE、NF-κB均高于正常细胞组(0.962±0.180 vs. 1.253±0.254,0.825±0.116 vs. 1.023±0.150,P<0.05)。ELISA检测发现损伤组上清液中HMGB1、IL-1β、TNF-α均高于正常细胞组(P<0.05)。结论:信号蛋白HMGB1与RAGE、炎症因子IL-1β与TNF-α在Aβ25-35损伤神经元中表达均升高,HMGB1可能通过RAGE-NF-κB炎症通路参与Aβ25-35损伤神经元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宋美情 《金属学报》2017,22(6):694-698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T2DM)伴高血压患者骨密度及胰岛素抵抗(IR)、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125例T2DM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2例,对照组63例,两组均口服达美康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治疗12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BMI、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脂联素(APN)、瘦素(LEP)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测定腰椎2-4(L2-4)骨密度(BMD)、左股骨颈BM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及组间各检测指标变化。结果: (1)治疗12周后,两组的FPG、HbAlc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MI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APN、IGF-1、L2-4及左股骨颈BMD均升高,FINS、HOMA-IR、TNF-α、IL-6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EP与治疗前比较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相关分析显示,L2-4及左股骨颈BMD均与APN、IGF-1呈正相关,与HOMA-IR、LEP、TNF-α和IL-6呈负相关。结论:二甲双胍可以改善T2DM伴高血压患者的BMD,降低IR,纠正细胞因子紊乱,可能减少T2DM伴高血压患者骨质疏松和骨折风险。  相似文献   

15.
赵江涛  梁延鸽 《金属学报》2018,23(9):1003-1007
目的: 探究中药葛花总黄酮对异丙肾上腺素致大鼠内耳损伤后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机制。方法: 将大鼠分为4组,葛花总黄酮高、低剂量组,模型组及阴性组,探讨预防给药后对异丙肾上腺素致内耳损伤大鼠的TNF-α、IL-4,ACTH及Bax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 造模后,与阴性组对比,给药组和模型组血清TNF-α、IL-4、ACTH、Bax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对比,给药组血清TNF-α、IL-4、Bax含量降低(P<0.05),ACTH含量升高(P<0.05),其中高剂量组比低剂量组变化更加明显(P<0.01)。结论: 葛花总黄酮对异丙肾上腺素致大鼠内耳损伤能够有效抑制TNF-α、IL-4炎症因子的释放,调节ACTH、Bax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罗玲玲  滕承志  李晓笑  潘丹峰 《金属学报》2017,22(11):1278-1282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04例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急性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10 mg/kg,qd,静脉滴注;试验组给予阿奇霉素10 mg/kg+盐酸氨溴索15 mg,qd,静脉滴注,连读给药7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儿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γ-干扰素(IFN-γ)、降钙素原(PCT)、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15%(50/52例)和82.69%(43/5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hsCRP分别为(13.28±4.76)和(21.11±6.42)mg/L;IFN-γ分别为(8.45±3.62)和(20.36±5.12)ng/L;PCT分别为(4.02±2.07)和(7.46±2.13)μg/L;IgA分别为(2.17±0.43)和(4.03±0.52)μg/L;IgG分别为(8.14±1.31)和(12.32±1.65)μg/L;IgM分别为(0.86±0.28)和(1.20±0.39)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皮疹、腹泻、头晕、嗜睡等,试验组和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3.08%和19.23%(P>0.05)。 结论:阿奇霉素联合盐酸氨溴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急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明确,可减轻患儿的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拟从胆碱能抗炎通路方面阐述右美托咪定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 实验动物选用BALB/c小鼠,以腹腔注射脂多糖(LPS)的方式建立内毒素血症小鼠模型,使用右美托咪定进行干预。观察动物行为学表现及进行生存率分析,实验分为三组(n=20),分别是右美托咪定组(Dex组)、生理盐水组(Saline组)、空白对组照(C组)。观察药物干预120 h后三组行为学表现及小鼠生存状况。检测血清炎症因子和观察病理形态学试验分为四组(n=16),分别为右美托咪定组(Dex组)、生理盐水组(Saline组)、α银环蛇毒素+右美托咪定组(αBGT+Dex组)、空白对照组(C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TNF-α、IL-1β、IL-6的浓度,最后进行病理形态学检查。颈部迷走神经切除试验分为两组(n=16):假手术组(SHAM+Dex组)和颈部迷走神经切除组(VNX+Dex组)。注射LPS 3 h后,检测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的浓度。结果: 生存率分析实验中,Dex组与Saline组比较内毒素血症小鼠的生存率显著提高(P<0.01);检测血清炎症因子试验中,Dex组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的水平较Saline组显著降低(P<0.01),而αBGT+Dex组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的水平则较Dex组显著升高(P<0.01)。并且在心脏组织、肝组织、肾组织、肺组织中病理形态有显著差异。颈部迷走神经切除试验中VNX + Dex组TNF-α、IL-1β、IL-6的表达水较SHAM + Dex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右美托咪定预处理显著提高内毒素血症小鼠的生存率,可能与其抑制内毒素血症小鼠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王世彪  王程毅  翁斌  郭晓峰  林海 《金属学报》2018,23(12):1402-1407
目的: 观察无创心输出量监测(USCOM)联合米力农在小儿重症肺炎并心力衰竭中的临床效果及对脑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78例重症肺炎并心力衰竭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吸氧、抗感染、抗心衰及维持离子酸碱平衡治疗,予以多巴胺5 μg·kg-1·min-1静脉滴注,维持24 h;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米力农0.5 μg·kg-1·min-1,静脉滴注,维持24 h。两组患儿均接受5 d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率、心功能指标、炎症因子、脑钠肽水平,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烦躁消失、湿罗音消失、肝脏回缩及面色转红润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哺乳时间缩短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率(H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主动脉峰流速(Vpk)、射血时间及校正后射血时间(FTc)、每搏输出量指数(SV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6、IL-8、IL-10及脑钠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恶心呕吐、腹泻、血压波动、肝肾功能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力农用于小儿重症肺炎并心力衰竭患者中能获得较高的近期疗效,能缩短临床症状、体征消失,降低炎症因子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过程中给予USCOM监测能反映患者心功能水平,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新化合物N-{4-[4-(5-苯基-1H-四唑-1-基)丁氧基]苯基}乙酰胺(HYY-002)抗房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胺碘酮,低剂量(2 mg/kg)和高剂量HYY-002(10 mg/kg)组。大鼠尾静脉注射乙酰胆碱合并氯化钙[CaCl2(10 mg/kg)-Ach(66 μg/kg)]10 d制备房颤模型。治疗组从造模第4天开始,每天造模前1 h,分别腹腔注射胺碘酮(30 mg/kg)或灌胃给予低、高剂量HYY-002。Ⅱ导联心电图记录房颤持续时间,测定各组大鼠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血浆炎性因子及microRNA-135a(miR-135a)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房颤时间持续延长,AERP较正常组缩短[(61.83±4.13) vs. (72.70±7.05) ms,P<0.05],血浆中炎性因子TNF-α、IL-1和IL-6的含量高于正常组。HYY-002 给药剂量10 mg/kg能有效缩短房颤持续时间[(6.42±1.38) vs. (16.32±1.31) s,P<0.01],缓解房颤引起的AERP缩短[(77.78±3.79) vs. (61.83±4.13) ms,P<0.01],降低血浆中炎性因子浓度,效果与胺碘酮相当。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血浆miR-135a表达明显降低(P<0.01),HYY-002给药后miR-135a在血浆中含量显著上升(P<0.01)。结论:HYY-002对房颤有显著治疗效果,miR-135a可能参与房颤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0.
伍小霞  周虎 《金属学报》2022,27(10):1119-1124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在重型颅脑外伤术后镇静镇痛管理中的效果及对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静脉血氧含量(CjvO2)、炎症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4月本院92例重型颅脑外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各46例。两组均予以术后镇静镇痛管理,对照组给予右美托咪定治疗,观察组使用瑞芬太尼进行联合治疗。观察统计两组镇静镇痛效果、生命体征、炎症刺激[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相关指标、血清皮质醇、β-内啡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给药后2 h、4 h、12 h镇静镇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给药后6 h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低于对照组,给药后12 h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给药后6 h、12 h,观察组CRP、TNF-α、IL-6、IL-10、皮质醇水平低于对照组,CjvO2、β-内啡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瑞芬太尼应用于重型颅脑外伤术后镇静镇痛管理中,可有效提高镇静镇痛效果,降低炎症刺激,调节皮质醇、β-内啡肽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