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李洪明 《建井技术》2022,43(1):25-29
以口孜东矿区为例,搜集整理采掘工程揭露的断层资料,利用三维地震进行动态解释.系统分析原始数据体在所揭露断层处的地震时间剖面、相干属性切片资料,研究不同落差的断层在地震时间剖面上的响应特征,分落差小于5 m、5~10 m、大于10 m断层在三维地震时间剖面及相关属性上的特征,为今后利用三维地震工作站解释预报断层、指导采掘...  相似文献   

2.
利用地震属性技术对黄陵一号煤矿采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取了多种地质属性,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解释,在小断层的解释方面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经巷道验证,吻合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典型地质构造的三维地震波形特征及断层的量化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顾北煤矿揭露的地质异常现象(包括断层、层滑及煤层变薄区)与三维地震时间剖面的对比分析,阐述了典型地质构造现象在三维地震时间剖面上的波形特征以及如何在三维地震时间剖面上确定断面和断层落差,使断层得到量化。  相似文献   

4.
目前,小煤窑采空区已严重威胁到国有煤矿矿井安全生产,利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探查小煤窑采空区范围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以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探测陕西某煤矿周边小煤窑采空区范围为例,通过对小煤窑采空区在地震时间剖面上的反映特征分析和提取地震属性技术分析,解释了小煤窑采空区分布范围。解释结果与矿方钻探资料对比,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5.
煤炭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方法是在煤炭机械化采煤对地质成果高精度的要求下而展开的研究.通过高密度三维地震资料成像质量与空间采样密度、观测系统参数的关系的研究,提出了高密度采集的方法,在精细处理和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方面展开了高密度数据处理的研究,发展了高密度三维地震资料的多属性解释技术.研究表明:高密度三维地震地震成果剖面上的煤层波频带宽度达到200Hz以上,煤层波的主频为110Hz,有效地识别出了2m落差的断层.  相似文献   

6.
断层是诱发矿井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对落差5 m以内小断层的识别是一大难点。选取南方典型煤田——贵州省六盘水煤田作为研究区,对煤田地层进行详细调查和现场踏勘,设计地震物理模型,采用特有速度比1∶1.74,实现地震物理模型对埋深800 m、1 000 m和1 200 m,落差5 m、3 m和1 m小断层的构建和分析。应用地震波动力学方法提取多种地震属性对小断层进行分析,获得振幅包络、振幅一阶导数、振幅二阶导数等7种地震属性对小断层特征响应的敏感程度,据此建立地震属性与落差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当煤层小断层落差5 m以内时,不仅与传统上的振幅属性存在线性关系,还与相位、频率有关的地震属性成线性关系,其中振幅包络和振幅虚部的相关性较高,瞬时频率、振幅一阶导数、余弦瞬时相位、振幅二阶导数和振幅包络相关性较低。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陷落柱一直严重威胁着我国北方一些煤矿的高产高效安全生产及综合机械化采煤机组的正常运行。地震勘探作为陷落柱勘探的主要技术手段,在识别查明该异常地质体方面发展挥了重要作用。以往利用地震时间剖面和层拉平切片对陷落柱进行识别解释,仅对较大的陷落柱(直径大于50 m)反映特征明显,而对于小陷柱却无能为力。通过分析陷落柱的地震正演模拟、属性特征及实例认为,可以利用方差体、均方根振幅、弧长等地震属性技术对其进行精细解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煤炭技术》2017,(2):118-120
结合山西五家沟煤矿地质情况,阐述了小煤窑采空区地球物理特征及地震响应,利用属性分析技术提取了多种地震属性并进行了对比优化。采用总振幅属性时,采空区边界显著,易辨认确定。根据地震时间剖面和属性分析综合解释结果,圈定了小煤窑采空区的范围。  相似文献   

9.
戚广龙 《煤炭技术》2004,23(2):97-98
论述了用地震反射波法探测煤矿采区小断层 ,必须从野外工作方法做起 ;同时叙述了在资料解释对比时 ,断层在时间剖面上表现的各种特征。  相似文献   

10.
在煤炭开采中,断层是影响综采机组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不仅是矿井水的运移通道,而且还是影响安全的一个主要因素。文章以淮北童亭煤矿109采区三维地震勘探为例,基于煤层反射波的突出特征,论述了用地震数据层面属性分析技术识别小断层的方法。研究表明:通过对地震资料进行进一步地震属性优化提取处理,不仅明显地提高了发育于煤层中断层的解释精度,而且大大缩短解释周期。  相似文献   

11.
基于SVM算法的地震小断层自动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振宇  彭苏萍  邹冠贵 《煤炭学报》2017,42(11):2945-2952
为了提高小断层解释的准确率,构建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算法的断层自动识别方法。通过分析构造部位和非构造部位地震属性特征,建立SVM两分类的断层识别模型。首先,研究支持向量机两分类算法的基本原理和结构,表明支持向量机在两分类问题上具有准确率高的优点;然后建立断层正演模型,分析不同地震属性的断层响应特征,表明断层分布与属性值变化趋势相关;通过对支持向量机算法和正演模型的分析,表明利用地震属性作为支持向量机的输入,预测小断层具有可行性。从叠后地震数据中提取方差、曲率等与断层相关的属性集合;通过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评估属性,确定4种互相关性低的地震属性。利用14口钻井、3条巷道的地震属性和断层信息共606个数据,选取400个作为训练样本,构造SVM断层识别模型;206个数据作为测试样本,进行断层识别,识别正确率达到98%。利用地震属性建立的SVM断层自动识别模型,能够有效识别小断层,降低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缩短了解释周期;钻孔分布越均匀、数目越多,解释精度就越高。  相似文献   

12.
常锁亮  刘大锰  林玉成  陈强 《煤炭学报》2009,34(8):1015-1021
以煤田三维地震的应用为例,结合其他地震资料解释技术,利用断层等构造引起的相位调谐体上相位不稳定的特性,对山西阳泉矿区南部某矿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构造解释,发现一些常规解释技术难以发现的断距小于5 m的小断层;并基于煤层气(瓦斯)富集引起的高频吸收衰减特性,利用不同频率的调谐振幅变化,预测了研究区15号煤层的含气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查明顾桂矿区活断层的发育特征,采用三维地震的方法进行研究。 首先应用叠前时 间偏移处理的方法对活断层进行了高分辨率地震数据处理;在归位准确的情况下,采用地震属性 和三维可视化分析,同时利用体-面-线-点相结合的全三维解释方法,对研究区新生界发育的断 层进行精确查明。 在此基础上,对新生界底界面进行了时深转换,获得了深度等值线图。 全区共 解释8条活断层,通过统计发现这些断层走向基本为北西向,倾角近90°,发育规律性强,并且延 展长度长、切割深度大,部分断层还延伸到煤系地层中。 随着采动影响和应力释放,断层错动面 将变宽,有可能形成导水通道,可见活断层是煤矿安全开采的重大威胁,必须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识别小断层的方法。首先生成导向体,然后综合利用中值滤波和扩散滤波提高地震资料的品质,并从滤波后的地震资料中提取地震属性,最后利用地震属性进行小断层识别。这种方法在界沟煤矿三维地震构造解释过程中,明显地提高了识别小断层的分辨能力,取得了满意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三维地震动态解释技术在防治煤矿突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矿三维地震动态解释技术实现了三维地震信息随煤矿生产进行全程动态解释,改变了传统的三维地震解释模式,能够查明煤层中的断层或其它构造分布.利用该项技术对邱集煤矿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了分析研究,确定了导水陷落柱的空间位置、边界和大小,为封堵导水通道提供了有力的地质依据.研究表明:利用三维地震信息可以从平面和立体角度研究地层的构造和岩性变化,从而对水文地质异常做出判断,为防治水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煤矿工作面回采过程中无计划揭露地质构造将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影响煤矿安全生产,为提前探明其赋存规律,针对典型回采工作面,采用槽波地震“透射-反射”联合法进行地质构造精细化探测。结果表明:槽波地震透射法探测对采面内陷落柱的反应良好,可以高精度控制陷落柱的影响区域,且偏差小于20 m;槽波地震反射法探测对采面内走向型断层的反应良好,可以找到采面内断距大于1.5 m的近走向型断层的发育位置及延伸长度;综合利用槽波地震“透射-反射”联合法进行采面地质构造精细化探测,可提升探测准确率,对于直径30 m以上陷落柱和断距大于1.5 m近走向断层的探测准确率可提高至80%以上。  相似文献   

17.
小断层是影响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有关小断层的地震波识别方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对煤田落差5 m以内小断层的识别仍是一大难点。南方煤田一般地形复杂、断裂发育,为推进南方煤田小断层的地震勘探研究,本文选取南方典型煤田——贵州省六盘水煤田作为研究区,通过建立煤系地层地震物理模型进行地震数据采集、处理与解释,从地震波运动学和动力学的角度对不同埋深落差分别为5 m、3 m和1 m的小断层进行识别。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煤层处于地表低速层,对于落差1~5 m的小断层采用地震波运动学方法难以识别,而应用动力学方法提取多种地震属性进行分析,发现振幅类属性对于识别小断层较为敏感,分辨能力较强。通过模型试验,在震源频率为60 kHz的条件下,成功解释出落差5 m以内的小断层,结果与煤系地层地震物理模型实际小断层相吻合。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柳塔矿区黄沙覆盖、地形起伏大、煤层埋深浅、煤层多、小断层发育等不利于地震勘探的特点,采用小线距、小偏移距技术解决了地形起伏大、煤层埋深浅的问题;采用宽方位角观测系统、宽频带接收、叠前三维地表一致性补偿、三维地表一致性反褶积等手段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分辨率,提高了成像精度;解释过程中采用波阻抗反演与地震综合属性分析技术确定了煤层的范围,利用相干体分析技术搞清了断层特别是小断层的发育情况,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地震勘探的综合属性分析是解决煤层厚度预测的有效手段,全数字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通过小面元、宽方位角、高覆盖次数和数字检波器全频接受等优势,能够采集到质量全面提高的原始资料,针对性处理后得到“高分辨率、高信噪比、高保真度”的三维数据体。结合淮北某矿区实例介绍了全数字高密度三维地震中地震属性预测煤层厚度的应用。经过地震属性的提取、标准化、优化以及地质转化后,得到了包括振幅类属性、频率类属性、相位类属性、谱统计类属性等在内的6种地震属性,6种属性经过多元回归计算得到区内煤厚变化。预测煤厚与钻孔煤厚的交汇情况显示,煤厚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