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传统微生物分离手段从浓香型大曲中分离纯化得到69株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及系统发育学分析其分类地位。结果表明:采用ITS区序列进行真菌的分子鉴定可将大多数的真菌鉴定到属,部分真菌甚至能够鉴定到种;浓香型大曲内分离获得的真菌类群主要包括曲霉属(Aspergillus)、红曲霉属(Monascus)、根毛霉属(Rhizomucor)、横梗霉属(Lichtheimia)、青霉属(Penicillium)、拟青霉属(Paecilomyces)、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德巴利氏酵母属(Debaryomyces)、异常威克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s anomala)、锁掷酵母(Sporidiobolus pararoseus)等目前已报道的大曲真菌类群,同时也发现了Merimbla ingelheimensis、踝节菌属(Talaromyces),尾孢菌属(Cercospora)、枝孢菌属(Cladosporium)、Acremonium impicatum、脉孢菌属(Neurospora)等霉菌类群在大曲中分布。其中曲霉属是优势种群,其菌株数目和种类最多,分别占43.48%和20.69%。本研究极大地丰富了对浓香型大曲中真菌种群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以洋河中高温大曲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培养阶段真菌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演替规律,并探索了大曲发酵、生香等功能与真菌种类之间的潜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子囊菌门和毛霉门占据绝对优势,子囊菌门包括半子囊菌纲的酵母目和散囊菌纲的散囊菌目,毛霉门即毛霉纲的毛霉目;属水平下,嗜热真菌属、根毛霉属、根霉属、曲霉属、生丝毕赤酵母属、横梗霉属、威克汉姆酵母属等真菌分别在不同培养阶段占据主导地位,前期主要是酵母属,后期主要是耐高温霉菌。其中,大曲发酵力与生丝毕赤酵母属相关性较高,酯化力与嗜热真菌属、红曲霉、威克汉姆酵母属相关性较高,水分则与孢圆酵母属的相关性较高。研究结果揭示了中高温大曲发酵过程中真菌群落的演替规律,解释了大曲发酵、生香等功能与真菌种类之间的潜在关系,有助于大曲微生物多样性形成机制的进一步解析,为优质大曲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机制大曲和人工大曲不同部位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该研究以成品机制大曲和人工大曲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2种曲块各部位理化生化指标,并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各部位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最后通过冗余分析法分析了2种大曲核心微生物与理化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机制大曲和人工大曲各部位的理化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2种大曲曲块不同部位的真菌构成均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同样,机制大曲不同部位的细菌构成也具有较大差异,而人工大曲不同部位的细菌构成却具有较高的相似性。2种大曲中的主要差异微生物为曲霉属、地霉菌属、复膜孢酵母属、双足囊菌属、高温放线菌属和葡萄球菌属。2种大曲的核心微生物中嗜热真菌属、高温放线菌属主要分布在2种大曲的坯心和包心,而芽孢杆菌属、伊萨酵母属、威克汉姆酵母属主要分布在2种大曲的表层和中层。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水分、酸度、还原糖和氨基酸态氮是影响2种大曲微生物的主要环境因子,芽孢杆菌属、根毛霉属、丝孢酵母属、复膜孢酵母属、假丝酵母属和伊萨酵母属是主要影响大曲糖化力、液化力和酒化力的微生物。  相似文献   

4.
高通量测序法对清香大曲真菌群落结构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生物生态学方法客观分析清香大曲真菌群落结构有利于分析大曲功能,同时明确大曲功能菌。利用高通量测序法分析了冷季和热季清香白酒生产用曲真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用不同的宏基因组DNA提供试剂盒,以及不同测序区域得到较为一致的结果,清香大曲在热季和冷季的主要真菌类群相同,主要的真菌类群有霉菌和酵母,霉菌有Rhizopus oryzae(米根霉)和Lichtheimia corymbifera(伞枝犁头霉),酵母有Pichia kudriavzevii(库德毕赤酵母)和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扣囊复膜酵母),2种霉菌含量明显高于酵母,而且冷季酵母比例较热季明显减少。通过本实验可以确认清香大曲主要真菌类群有米根霉、伞枝犁头霉,酵母菌则比较少,主要有扣囊复膜酵母和库氏毕赤酵母。  相似文献   

5.
通过构建真菌ITS基因文库、RFLP指纹图谱分析、测序和系统发育学分析,分别对泸州老窖中高温大曲和郎酒超高温大曲的真菌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高温大曲内真菌多样性高于超高温大曲,且群落组成存在明显差异。2种大曲的真菌均分布于散囊菌目、毛霉菌目和酵母目,根据序列相似度大于等于97%定义为同一个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中高温大曲真菌有10个不同的OTUs,曲霉菌属和覆膜孢酵母属为优势种群(占全部克隆子的比例分别是36.9%和25%);超高温大曲真菌有4个不同的OTUs,曲霉菌属和嗜热真菌属为优势种群(占全部克隆子的比例分别是40.26%和38.96%)。  相似文献   

6.
汾酒大曲可培养真菌多样性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汾酒大曲中分离出81株真菌,并对这81株菌进行了基于rDNA序列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在汾酒大曲中分布有6个属的霉菌和4个属的酵母菌,其中扣囊腹膜孢酵母是优势酵母菌种,伞枝犁头霉和匍枝根霉是优势霉菌菌种.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山西老陈醋大曲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提取山西老陈醋成熟大曲样品总DNA,应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真菌ITS序列分析大曲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结果表明:大曲中的真菌种类丰富,包括: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和接合菌门,其中子囊菌门为优势菌门,占大曲总真菌的94.74%,担子菌门和接合菌门仅2.70%和2.51%。山西老陈醋成熟大曲在属水平上共检测到26种真菌,主要真菌为假丝酵母菌属(35.24%)、威克汉姆酵母属(11.11%)、曲霉属(27.57%)、链格孢霉属(9.34%)、酿酒酵母菌属(2.11%)、隐球酵母属(1.13%)、横梗霉属(1.14%)和根霉属(1.04%)。本研究结果反映山西老陈醋大曲真菌群落多样性,对揭示山西老陈醋的发酵机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白酒高温大曲和中高温大曲进行分析,比较2种大曲真菌群落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霉菌是构成高温大曲的主要真菌,其中疏绵状嗜热丝孢菌(Thermomyces lanuginosus)和Wallemia sp.为高温大曲所特有,分别占总水平的80. 49%和4. 25%;酵母菌是构成中高温大曲的主要真菌,中高温大曲中霉菌含量仅有1/4左右,东方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orientalis)、扣囊复膜酵母(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阿氏丝孢酵母(Trichosporon asahii)、异常威克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s anomalus)、微小根毛霉(Rhizomucor pusillus)为中高温大曲所特有,分别占总水平的38. 22%、25. 66%、21. 40%、3. 82%、2. 75%、1. 5%和1. 29%。此外,Aspergillus intermedius在高温大曲和中高温大曲中的含量分别为10. 95%和3. 45%。该研究初步揭示了高温大曲和中高温大曲真菌群落结构的差异,为大曲在酿造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传统分离方法结合高通量测序对清香、酱香、浓香3种大曲真菌进行多样性分析,两种方法所获得结果较为一致。研究表明,清香型大曲真菌主体较为明显,扣囊复膜酵母S.fibuligera和伞枝横梗霉L.corymbifera是绝对主体,占94%,而生香酵母和酿酒酵母数量较少。浓香型大曲和酱香型大曲多样性结果较为接近,两种大曲中较难分离到酵母类真菌,其主体菌均为谢瓦散囊菌E.chevalieri。区别在于,浓香型大曲中真菌种类较多,数量较为接近,而酱香型大曲中,真菌多为耐热丝状真菌和青霉菌。  相似文献   

10.
以大曲丢糟为主要原料,以假丝酵母、白地霉、根霉为生产菌,采用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丢糟∶麸皮=5∶1,假丝酵母∶白地霉∶根霉=1∶1∶2,在32℃下培养5 d,得到的饲料营养丰富,易被动物吸收,是一种新型的饲料蛋白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