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构建地下均匀半空间获取视电阻率模型,确定模型中实测水平电场源在方向角φ角方向上的分量值,结合广域电磁法中包含视电阻率Eφ的表达式,采用迭代方法计算间接得到地下视电阻率。相比广域电磁法直接求解视电阻率,降低了获取视电阻率的难度。对不同频率下的视电阻率进行理论试算,证明广域电磁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隐伏矿产勘查是我国乃至世界现今的主要任务,电阻率测深法和大地电磁测深法是寻找深部矿和隐伏矿的主要工作手段;根据大功率视电阻率测深与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在坦桑尼亚某金矿区的实际应用,结合钻孔地质剖面对两者的测量结果反演后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了两种测深方法在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上各自的探测效果,研究认为:采用视电阻率测深和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可以推测地下构造带电性分布特征、地质结构、构造产状及矿(化)体的赋存空间,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对矿区深部构造形态反映效果较好,显示了构造蚀变带的垂向延伸情况;视电阻率测深在反映中、浅部地质体特征方面效果较好,并进一步提高了对大地电磁异常的横向分辨能力,能够为布置钻探工程提供更加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三种不同空间尺度的介质体模型,通过采用数值模拟实测数据的方法,探讨了根据实测数据建立视电阻率模型的方法,并通过与真实电阻率模型对比,分析了视电阻率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虽然在数值上视电阻率模型与介质的真实电阻率有较大的偏差,但视电阻率的空间分布格局能够较好的反应真实电阻率的空间分布特征。从而说明建立的视电阻率模型在初步认识介质特性在空间分布上的特征方面是有效的,但要全面了解介质真实电阻率分布特性后期的反演计算仍不可缺少。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15)
利用大功率激电对南京市凤凰山铜矿勘查区进行电测深工作,采用等比对称四极装置进行测深工作,在勘查区内布置两条测线进行探测。对激电测深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利用计算机软件得到视极化率反演剖面图和视电阻率反演剖面图。对图形分析认为:采用大功率激电进行勘测取得了较好的勘测结果,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考虑勘查区地形、电网的分布影响因素,对激电勘测到的异常区建议采用钻探验证。  相似文献   

5.
竖井建设引起的地表移动及变形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应用随机介质理论,视竖井开挖所引起的地表移动为一随机过程,得到竖井建设引起的地表移动和变形值的计算公式、计算程序。现场实测结果与计算结果的对比表明,本文所提出的计算方法和程序可以达到良好的预计效果。  相似文献   

6.
沉桩引起的邻近地表移动及变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视沉桩挤土引起的地表位移符合随机过程,应用随机介质理论,文中提出了预计打桩引起的地表位移与变形的计算公式和计算程序。现场实测结果与计算结果的对比表明,本文所提出的计算方法和程序可以达到良好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7.
应用随机介质理论,视隧道开挖所引起的地层移动为一随机过程,得到隧道开挖引起的地层移动和变形值的计算公式。应用弹塑性介质的本构理论,视岩体为弹塑性体,得到隧道开挖引起的地层应力变化计算公式、计算程序。现场实测结果与计算结果的对比表明,所提出的计算方法和程序可以达到良好的预计效果。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了喇嘛苏铜矿的地质概况和地电特征,在喇嘛苏铜矿上用TEM法圈定了矿体在平面上的投影位;并作出TEM测深视电阻率反演断面图,勾绘出矿体的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9.
文章应用边界单元法进行中间梯度装置视电阻率法二维任意地形改正。在此过程中,应用边界单元法数学理论基础,编制求解方程组的计算机程序,并计算了纯地形的视电阻率。通过与模拟实验结果对比,证明其正确性,然后将实际项目的实测电阻率与其纯地形视电阻率进行比值改正,有效地解决实际地球物理问题,验证了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覆岩裂隙带电阻率响应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同时满足力学性质相似和稳定电流场参数相似的物理模型上 ,应用稳定电流场正问题物理模拟方法和现场实测方法详细研究了煤层覆岩在采动过程中裂隙带发育过程与视电阻率的动态响应特征 ,并通过正反演拟合计算得到了由裂隙带引起岩层的电阻率相对异常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青藏高原高寒区对东昆仑矿集区某斑岩型铜铁矿利用激电数据进行了快速评价及成矿预测。利用先平面后剖面的地质工作方法:首先通过中间梯度法装置进行了平面测量,数据利用距离加权反比插值法进行了插值绘图;接着利用对称四极装置测深法进行了典型剖面的测量,数据采用有限单元法进行了正演模型构造与拟合计算,数据拟合误差幅频率达到0.58%,电阻率达到6.6%,清楚地划分了含矿异常带和围岩的分布,最后钻探验证效果明显。文章提及的数据采集、处理解释方法和思路,为在交通不便、高寒矿集区的地质找矿快速评价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高密度电法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密度电法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物理勘探新方法,它集中了电剖面法和电测深等普通直流电阻率方法的特点,不仅可以提供地下一定深度范围内电性的横向变化情况,而且还可以提供垂向电性的变化特征。广泛应用于地质找矿、石油勘查、地热资源调查、不良地质现象勘察等领域。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它也日益在工程勘察领域中不断使用。以镇江市宝塔山桥为工程实例,说明其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三维电阻率探测存在反演多解性问题,易造成地质解译困难甚至判断错误。针对该问题,提出将多种地球物理探测手段获得的已知信息构建为参考模型约束施加到电阻率反演方程中的解决思路。以地质钻探获得介质电阻率信息,以地质雷达法获得异常体界面信息,将得到的已知信息映射到三维电阻率反演得到参考模型,在电阻率反演中施加参考模型约束,形成了基于参考模型的三维电阻率约束反演方法,其中携带有已知先验信息的参考模型约束,具有定向引导电阻率反演方向的作用,理论上有助于压制反演多解性。开展相应的数值试验和工程应用,结果表明上述电阻率反演方法实现了对异常体形态、规模、电阻率值等的较好反映,是实现多元地球物理探测信息融合、压制多解性的一条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4.
电阻率层析成像法监测系统在矿井突水模型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实现矿井突水过程中岩层断裂和渗流通道形成过程的实时监测和前兆信息捕捉,将三维电阻率层析成像法作为一种实时成像监测手段尝试引入到矿井突水模型试验的监测工作中。采用具有自动采集功能的电阻率层析成像监测系统,实现介质电阻率变化数据的实时动态监测。提出优化反演效率的计算方法,利用Cholesky分解法求解电阻率层析成像正演中的大型线性方程组,利用预条件共轭梯度法求解反演方程,由此建立三维电阻率层析成像实时反演方法,实现原始数据的快速反演和动态图像的实时输出。提出以电阻率层析成像法为主,结合原始视电阻率数据分析和关键点数据时程曲线分析的多参数监测分析方法。在试验过程中,利用层析成像法得到防突层裂隙产生、扩展直至贯通的实时动态图像,得到主要裂隙和渗流通道的产生位置、形成过程等信息,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综合3种方法的分析结果,得出防突层发生突水断裂的诱因,并确定捉到确切前兆信息的最早时,该时刻比突水发生时刻提前998 s。模型试验证明,电阻率层析成像系统有效地反映岩层断裂及渗流通道的形成过程,成功地捕捉到一系列前兆信息,为突水灾害的及时预警预报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毕炳坤  施强  王琦 《矿产勘查》2020,11(3):524-529
河南渑池电厂坻坞水源地位于豫西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地区,本文通过综合运用电法勘探中的音频大地电场法、视电阻率联合剖面法和激电测深等方法,开展水源地勘探工作,查明了该区水文地质条件,圆满完成了水源地勘探任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不同地区水文地质参数 -电阻率预测模型的不定性 ,给出了 4种可供选择的预测模型 ,并在计算机上实现了最佳预测模型自动选取及水文参数的预测计算。针对地球物理工作者勘探地下水时 ,由已知预测未知的类比思维方法 ,根据波谱分析理论 ,建立了电测深数据相关预测的数学模型 ,并研制了有关软件 ,结果表明 ,应用本文所建立的预测模型 ,可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7.
黄土地区地裂缝、黄土暗穴及滑坡等不良地质缺陷,对公路的建设和安全运营构成了影响和威胁。利用电阻率法探测地质缺陷,有着良好的物性基础和探测依据。高密度电阻率法可以实现装置的灵活选择和数据的大覆盖采集,成为浅地表地质勘查的主要方法。本文在数值模拟、物理模拟及工程实践的工作基础上,分析了偶极—偶极、多重中间梯度和五极纵轴测深装置的探测效果。结果表明,不同装置类型有不同的分辨能力,激电信息有助于对地质缺陷的分辨,应用双频激电法可以同时获得高精度的地电阻率和激电信息,是探测地质缺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双巷网络并行电法探测工作面内薄煤区范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提出采用双巷网络并行电法探测工作面内薄煤区范围,为煤矿工作面内地质异常区探测提供新的物探手段,特别是对传统的无线电波透视难以穿透的大面宽工作面,更是有益的补充。网络并行电法采集数据方式简单,实现了整条电法测线电位数据的同步采集,显著提高了电法采集数据的效率和信噪比,可进行多种电极装置的电阻率反演。在工作面双巷中分别布置电法测线,所有电极均布置在巷帮煤壁中部腰线位置,利用网络并行电法仪采集电法数据,将双巷测站采集电法数据进行拼接,联合进行二维电阻率层析成像,可以得到工作面双巷间电阻率变化情况。根据薄煤区与正常煤体间的电性差异情况,分析薄煤区可能的电阻率表现形式,再结合已有地质资料,分析出工作面内的薄煤区及分布范围。淮南矿业集团张集矿综采工作面的探测及验证实例表明,该方法较好地查明了工作面内薄煤区的展布范围,有力地指导了工作面安全生产,并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利用钢筋良好的导电性来制作碳纤维导电发热混凝土的侧面电极,并进行了相关的试验研究.通过研究发现此种侧面钢筋电极发热混凝土的电阻稳定期要比普通混凝土的固化时期长,电阻随电压的变化不是很明显,即电阻是比较稳定的.采用细不锈钢钢筋作侧面电极时导电发热混凝土的电阻率较低.电热试验表明此发热混凝土可以达到较好的发热效果.所做的研究将可以有效提高导电发热混凝土铺层的强度,促进其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