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中国新一代大型低温运载火箭,目前已完成包括首次火星探测、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等国家重大工程发射任务.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电气系统组成复杂、规模庞大,作为火箭的大脑与神经,是决定飞行试验任务成败的关键子系统,也是影响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提升中国自主进入空间能力的主要因素.对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电气系统的布局布线设计技术进行了综合性阐述,详细介绍该技术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研制中的具体特点和应用成果,并对其未来的应用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长征五号火箭发射天问一号探测器进入地火转移轨道(探火轨道),是中国航天60年来首次冲出地球束缚、奔向火星.针对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有效载荷送入地火转移轨道的适应性难题,提出了一种适应探火轨道的高精度制导技术,并给出了制导设计方案及相应的仿真结果.长征五号火箭探火轨道高精度制导技术实现了火星探测器的高精度入轨,入轨指标达到了工程任务要求的百分之三的量级,标志着中国火箭具备执行地外行星探测任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中国全新自主研制的新一代大型全低温捆绑式运载火箭,作为核心研制内容的分离系统具有分离体尺寸规模大、助推器推力高、级间分离行程长、整流罩刚度低等特点,系统设计难度高、技术跨越大。长征五号研制针对分离系统在理论研究、设计方法、仿真手段和试验验证等方面开展了大量探索与攻关工作,对其中的技术进展进行了综述与展望。  相似文献   

4.
2019年12月27日20时45分,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发射场一飞冲天,成功将实践二十号卫星送入预订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长征五号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是中国迄今为止难度最大、规模最大、系统构成最复杂的火箭。  相似文献   

5.
有效载荷整流罩的分离设计是中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研制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对整流罩地面分离试验中负压特性对分离过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对于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简化模型,并基于AMESim平台开展了趋势研究.同时,结合中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整流罩试验结果,采用基于Flow3D平台的CFD方法对分离过程中负压特性进行了仿真,结果与试验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6.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中国全新研制的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2006年获得国家立项,正式开始工程研制,2016年11月3日在海南文昌发射场实施首次发射,并取得圆满成功,工程研制历时10年。在研制过程中,研发团队攻克了大量的工程技术难题,积累了丰富的大型低温运载火箭研制经验,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大幅提高了中国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其首飞成功在迈向航天强国的征程中踏出了最为坚实的一步,中国也由此进入了拥有大型运载火箭的国家行列。  相似文献   

7.
正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起飞中国迈出行星探测的第一步——奔向火星。这是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执行应用性发射成功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由着陆巡视器和环绕器组成,着陆巡视器包括进入舱和火星车。  相似文献   

8.
长征七号甲运载火箭是中国新一代中型高轨运载火箭,采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和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三子级优化组合而成,标准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运载能力达到7.0t,将成为中国未来高轨大中型有效载荷发射的主力火箭.通过对长征七号甲运载火箭总体方案及技术特征的介绍,对火箭与有效载荷的接口及多任务适应性进行分析,对后续发展进行展...  相似文献   

9.
2021年3月12日1时51分,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七号A遥二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将搭载发射的试验9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长征七号A遥二运载火箭的成功发射,拉开了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2021年发射的大幕,标志着中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家族又添新成员。本次发射是长征系列火箭的第362次发射。  相似文献   

10.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中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在火箭发射过程中活动发射平台承受着最严酷的燃气流场环境.为全面掌握活动发射平台在发射环境下受燃气流的烧蚀和冲刷状态,基于长征五号火箭发射燃气动力学仿真预示结果,设计了一种有效的飞行任务搭载测试方法,获得了实际任务火箭发射过程中活动发射平台典型位置的压力、温度、热流密度等热学环境载荷数据,据此提炼出长征五号活动发射平台燃气流载荷的设计边界,证实了活动发射平台目前热防护措施和结构强度设计方案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