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中国新一代大型低温运载火箭,目前已完成包括首次火星探测、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等国家重大工程发射任务.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电气系统组成复杂、规模庞大,作为火箭的大脑与神经,是决定飞行试验任务成败的关键子系统,也是影响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提升中国自主进入空间能力的主要因素.对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电气系统的布局布线设计技术进行了综合性阐述,详细介绍该技术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研制中的具体特点和应用成果,并对其未来的应用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长征五号火箭发射天问一号探测器进入地火转移轨道(探火轨道),是中国航天60年来首次冲出地球束缚、奔向火星.针对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有效载荷送入地火转移轨道的适应性难题,提出了一种适应探火轨道的高精度制导技术,并给出了制导设计方案及相应的仿真结果.长征五号火箭探火轨道高精度制导技术实现了火星探测器的高精度入轨,入轨指标达到了工程任务要求的百分之三的量级,标志着中国火箭具备执行地外行星探测任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为中国目前推力最大的现役火箭,5m直径芯级捆绑4个3.35m助推器,起飞质量达到869t,火箭竖立在活动发射平台上时,传统火箭使用的芯级4点支撑方式已不能满足要求,改为助推器12点支撑方式.火箭周围存在液氧服务塔、液氢服务塔、支撑点等多项空间约束,并且增加了对滚动角偏差的要求,对起飞漂移控制要求更加苛刻.采用了起飞多约束抗漂移技术,实现了火箭起飞段安全出塔.  相似文献   

4.
为了能够对发射平台在火箭加注和发射过程中的应变进行实时监测,提出一种基于光纤光栅的平台应变测试方法,通过在发射平台关键位置布置光纤光栅传感器,建立一套火箭活动发射平台应变监测系统.系统通过了火箭发射任务的检验,完整获取了2次加注发射过程中的平台应变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并与应变电测结果进行比较,数据有效且可表征火箭起飞前后的各个状态及平台的承载状态.试验结果表明,光纤光栅可用于火箭发射过程中发射平台的应变测试,可为建立平台健康管理系统和平台可靠性评估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
2019年12月27日20时45分,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发射场一飞冲天,成功将实践二十号卫星送入预订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长征五号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是中国迄今为止难度最大、规模最大、系统构成最复杂的火箭。  相似文献   

6.
为确保某运载火箭活动发射平台在轨道上完成运载火箭的垂直转运任务,根据活动发射平台产品自身和转运轨道的技术特点,在借鉴以往型号设计经验基础上,设计了其理想速度曲线,包含直线轨道运行、经过道岔和终点定位等过程,通过行走试验证明活动发射平台理想速度曲线设计合理,能够保证活动发射平台在满足任务要求的基础上顺利完成运载火箭的垂直转运任务.  相似文献   

7.
一九八八年十一月十五日,苏联成功地用能源号运载火箭发射了“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五时四十九分,“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上的电子计算机启动。这意味着人不能再干预发射前的准备过程。五时五十分,平台、支架和检修塔架撤离火箭,火箭脱离发射装置。两分钟后,已飞到60公里高度。  相似文献   

8.
5月10日,我国长征系列又一新型火箭长征四号乙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把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和实践五号科学实验卫星送入了870km高的太阳同步轨道。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6次发射。上午9时33分,长征四号乙运载着我国自行研制的两颗卫星腾空而起。火箭飞...  相似文献   

9.
有效载荷整流罩的分离设计是中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研制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对整流罩地面分离试验中负压特性对分离过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对于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简化模型,并基于AMESim平台开展了趋势研究.同时,结合中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整流罩试验结果,采用基于Flow3D平台的CFD方法对分离过程中负压特性进行了仿真,结果与试验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政府官员日前表示,质子号火箭在完成上面级的重新设计后于8月中旬恢复商业发射。3月15日,俄罗斯质子号M火箭在执行美国通信卫星14号(AMC-14)发射任务中,位于微风M上面级主发动机燃气发生器与推进剂涡轮泵之间的气体管路破裂,导致主发动机涡轮泵关机,发射以失败告终。事后几个月内,赫鲁尼切夫国家航天研究与生产中心一直对微风M上面级发动机进行分析和测试。  相似文献   

11.
舰载共架垂直发射导弹发射时间协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避免发射和飞行中2枚导弹的相互干扰,研究了共架垂直发射导弹的发射时间协调,基于垂直发射导弹发射初始段的运动特性,考虑垂直上升段和程序转弯段的弹道散布误差,建立了弹道散布体时域模型; 引入距离裕度的概念,对不同发射时刻下2枚导弹的预定弹道管道进行冲突检测,并根据距离裕度确定导弹发射间隔时间。仿真结果表明,得到的冲突检测与消解的时间在100 ms级,满足实战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导弹发射安全性及降低成本,设计一种简易的地面发射系统,用于该导弹研制过程中的发射试验.采用模块化、通用化设计思路,分别对地面发射台架和发射装置进行介绍,基于多体运动学理论方法,建立地面发射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模型,实现导弹倾斜发射,并对发射系统进行发射动力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发射系统方案可行,能够满足某型导弹的发射需求.  相似文献   

13.
CZ-2F火箭逃逸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成功发射中国载人飞船的CZ-2F运载火箭上专门配备了保障航天员安全的故障检测处理系统和逃逸系统.本文简单介绍了逃逸系统的总体设计、气动设计、固体发动机设计、结构机构设计以及系统综合试验.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4种测试发射模式国内外的应用情况,从多角度重点比较分析了三垂模式和一平二垂模式两种测试发射模式的优缺点,并探讨了在海南建设发射场,中国运载火箭测试发射模式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15.
运载火箭测发控系统通用化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载火箭测发控系统通用化设计是一种先进的设计理念。通过采用通用化的设计方法,可以统一各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提高接口的标准化,简化系统间的匹配设计,简化使用和技术状态控制,从而提高发射可靠性、发射效率,并且为测发控系统一体化设计打下技术基础。对运载火箭测发控通用化关键技术和解决途径进行分析,描述基于COTS组件集成和通用化测发控软件的运载火箭测发控通用化设计方案和试验验证情况。  相似文献   

16.
载人航天运载火箭地面测试发射控制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简要介绍了载人航天运载火箭地面测试发射控制系统功能、组成以及设备构成,该测试发射控制系统的研制成功为后续地面测发控系统研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运载火箭靶场测试数据包括遥测无线测试数据和地面有线测试数据。参数数量巨大,数据类型繁杂,人工判读测试数据工作量大、效率低、判读准确度难以控制。为适应靶场高密度任务形势需要,针对靶场几类参数,采用中值滤波算法实现了台阶参数和脉冲参数的滤波平滑处理;创造性设计了双边多点阈值判断方法与符号判读方法相结合的台阶识别算法,实现了台阶的自动准确识别;引入6σ原则,实现了脉冲参数的脉冲识别和统计;并对每个台阶进行滤波前后的数理统计,实现了自动辅助判读功能。该方法的成功应用,有效提高了发射场数据判读比对效率和判读准确性,为中心做出准确高效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8.
基于发射场的大型航天器运输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外大型航天器运输技术的现状,分析了当前以大型火箭为代表的航天器在发射场运输的主要方式、基本形式、应用范围和使用特点,并对几种典型火箭的在发射场内运输方式进了比较和分析,对运输方式的确定原则进行了阐述,最后对大型火箭运输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CZ-2F火箭是中国唯一在役的载人火箭,目前其使用的地面测发控系统已经超过10年,为了满足空间站工程的测试与发射需求,亟需开展更新改造.在分析了国内外运载火箭地面测发控技术的基础上,根据载人火箭的特点形成地面测发控系统的设计原则,兼顾继承性与先进性,提出了新型载人火箭地面测发控系统改进总体方案,并主要从地面测发控系统的...  相似文献   

20.
某新型固体运载火箭取得“一箭四星”任务的圆满成功,展示了固体火箭“快速、可靠、便捷、灵活”的技术优势,检验了快速发射流程。对固体运载火箭发射流程管理、计划管理模式进行系统总结,对流程管理和计划管理中的创新模式、管理举措进行提炼,为后续型号及其他型号的发射流程和计划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