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网络异常流量检测是网络安全保护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异常流量检测方法都是将端口号属性与其他流量属性同等对待,忽略了端口号的重要性。为了提高异常流量检测性能,借鉴注意力思想,提出一个卷积神经网络(CNN)结合端口注意力模块(PAM)和通道空间注意力模块(CBAM)的网络异常流量检测模型。首先,将原始网络流量作为PAM的输入,分离得到端口号属性送入全连接层,得到学习后的端口注意力权重值,并与其他流量属性点乘,输出端口注意力后的流量数据;其次,将流量数据转换成灰度图,利用CNN和CBAM更充分地提取特征图在通道和空间上的信息;最后,使用焦点损失函数解决数据不平衡的问题。所提PAM具有参数量少、即插即用和普遍适用的优点。在CICIDS2017数据集上,所提模型的异常流量检测二分类任务准确率为99.18%,多分类任务准确率为99.07%,对只有少数训练样本的类别也有较高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2.
针对网络入侵检测系统(NIDS)能够检测当前系统中存在的网络安全事件,但由于自身的高误报率和识别安全事件产生的时延,无法提前对网络安全事件进行准确率较高的预警功能,严重制约了NIDS的实际应用和未来发展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网络流量异常预测方法。该方法提出了一种结合深度学习算法中长短期记忆网络和卷积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能够训练得到网络流量数据的时空特征,实现预测下一时段网络流量特征变化和网络安全事件分类识别,为NIDS实现网络安全事件的预警功能提供了方法分析。实验通过使用设计好的神经网络框架对入侵检测系统流量数据集CICIDS2017进行了训练和性能测试,在该方法下流量分类的误报率下降到0.26%,总体准确率达到了99.57%,流量特征预测模型R2的最佳效果达到了0.762。  相似文献   

3.
入侵检测系统(IDS)是在出现网络攻击时能够发出警报的检测系统,检测网络中未知的攻击是IDS面临的挑战。深度学习技术在网络流量异常检测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现有的方法大多具有较高的误报率且模型的训练大多使用有监督学习的方式。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门循环单元网络(GRU)的半监督网络流量异常检测方法(SEMI-GRU)。该方法将多层双向门循环单元神经网络(MLB-GRU)和改进的前馈神经网络(FNN)相结合,采用数据过采样技术和半监督学习训练方式,应用二分类和多分类方式检验网络流量异常检测的效果,并使用NSL-KDD,UNSW-NB15和CIC-Bell-DNS-EXF-2021数据集进行验证。与经典机器学习模型和DNN,ANN等深度学习模型相比,SEMI-GRU方法在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误报率和F1分数等指标上的表现均表现更优。在NSL-KDD二分类和多分类任务中,SEMI-GRU在F1分数指标上领先于其他方法,分别为93.08%和82.15%;在UNSW-NB15二分类和多分类任务中,SEMI-GRU在F1分数上的表现优于对比方法,分别为88.13%和75.24%;在CIC-Be...  相似文献   

4.
深度学习算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网络流量分类,具有较好的分类效果,应用卷积神经网络不仅能大幅提高网络流量分类的准确性,还能简化其分类过程.然而,神经网络面临着对抗攻击等安全威胁,这些安全威胁对基于神经网络的网络流量分类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文中提出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网络流量分类的对抗攻击方法,通过对由网络流量转换成的深度学习输入图像添加人眼难以识别的扰动,使得卷积神经网络对网络流量产生错误的分类.同时,针对这种攻击方法,文中也提出了基于混合对抗训练的防御措施,将对抗攻击形成的对抗流量样本和原始流量样本混合训练以增强分类模型的鲁棒性.文中采用公开数据集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对抗攻击方法能导致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网络流量分类方法的准确率急剧下降,通过混合对抗训练则能够有效地抵御对抗攻击,从而提高模型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5.
网络流量入侵检测技术对主机和平台安全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常采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进行网络流量入侵检测,然而相关数据集的不平衡问题导致模型偏向于学习多数类数据的特征而忽视少数类数据的特征,严重影响了检测准确率。结合SMOTE算法和生成对抗网络(GAN)构建OSW模型对训练数据进行预处理,通过Wasserstein GAN学习少数类数据分布情况,避免边缘分布问题,构造平衡数据集。建立基于Transformer与双向长短时记忆-深度神经网络(BiLSTM-DNN)的TBD入侵检测模型,使用Transformer中的编码器捕捉全局联系并对输入数据进行初步特征提取,利用BiLSTM网络进行长距离依赖特征提取保留数据的序列化特征,采用DNN进一步提取深层次特征,最终通过Softmax分类器获得分类结果。在NSL_KDD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在进行数据平衡处理后TBD模型的二分类和五分类任务检测准确率分别达到90.3%和79.8%,均高于对比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以及机器学习算法。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入侵检测系统对未知攻击类型的检测,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的网络异常检测方法。利用置信度神经网络,对已知类型流量和未知攻击流量进行自适应判别。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制定置信度估计方法评估模型分类结果,训练模型面向已知类型流量时输出高置信度值,识别到未知攻击流量时输出低置信度值,从而实现对未知攻击网络流量的检测,并设计自适应损失平衡策略和基于学习自动机的动态正则化策略优化异常检测模型。在网络异常检测UNSW-NB15和CICIDS 2017数据集上进行仿真实验,评估模型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了未知攻击流量的有效检测,并提高了已知类型流量的分类效果,从而增强了入侵检测系统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7.
C3D作为一种典型的三维卷积神经网络被应用于视频动作识别任务。针对其存在的特征提取不足、易出现过拟合以及识别准确率较低等问题,提出一种融合混合注意力机制的C3D三维卷积网络模型。在原C3D网络插入由GCNet通道注意力模块和3D-Crisscross空间注意力模块构建的混合注意力模块,这两种注意力网络具有全局上下文建模操作,能够对三维特征建立远程依赖关系,加强网络对视频特征在通道和空间上的特征提取能力,提高模型的分类性能。将所提方法在UCF-101和HMDB-51两个大型视频数据集上进行测试,并与深度学习的其他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相对于其他深度学习模型具有相对更高的准确率,在UCF-101和HMDB-51数据集上的识别准确率可以达到96.7%和63.3%,而且与原C3D方法相比在效果上有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8.
针对网络流量数据具有时间和空间双重特性,提出了混合卷积神经网络和循环卷积神经网络的入侵检测模型。将数据预处理后输入卷积神经网络,用于学习流量数据的空间特征,将所学到的特征输入长短期记忆网络,用于学习流量数据的时序特征。实验表明,混合结构模型准确率,比单独使用卷积神经网络和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随着用户安全意识的提高和加密技术的发展,加密流量已经成为网络流量中的重要部分,识别加密流量成为网络流量监管的重要部分。基于传统深度学习模型的加密流量识别方法存在效果差、模型训练时间长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残差胶囊网络模型(DRCN,deep residual capsule network)的加密流量识别方法。原始胶囊网络通过全连接形式堆叠导致模型耦合系数变小,无法搭建深层网络模型。针对上述问题,DRCN模型采用三维卷积算法(3DCNN)动态路由算法代替全连接动态路由算法,减少了每个胶囊层之间传递的参数,降低了运算复杂度,进而构建深层胶囊网络,提高识别的准确率和效率;引入通道注意力机制为不同的特征赋予不同的权重,减少无用特征对识别结果的影响,进一步增强模型特征提取能力;将残差网络引入胶囊网络层,搭建残差胶囊网络模块缓解了深度胶囊网络的梯度消失问题。在数据预处理方面,截取的数据包前784byte,将截取的字节转化成图像输入到DRCN模型中,该方法避免了人工特征提取,减少了加密流量识别的人工成本。在ISCXVPN2016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效果最好的BLSTM模型相比,DRCN模型的准确率提高了5.54%,模型的训练时间缩短了232s。此外,在小数据集上,DRCN模型准确率达到了94.3%。上述实验结果证明,所提出的识别方案具有较高的识别率、良好的性能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小目标检测用来识别图像中小像素尺寸目标。传统目标识别算法泛化性差,而通用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容易丢失小目标的特征,对小目标识别的效果不甚理想。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小目标检测深度学习模型AM-R-CNN,该模型在ResNet101主干网络和候选区域生成网络中使用了通道域注意力和空间域注意力,通道域注意力模块实现了通道维度上的特征加权标定,空间域注意力模块实现了空间维度上的特征聚焦,从而提升了小目标的捕获效果。此外,模型使用数据增强技术和多尺度特征融合技术,保证了小目标特征提取的有效性。在遥感影像数据集上的识别船只实验表明,注意力模块可带来小目标检测的性能提升。  相似文献   

11.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研究者尝试利用深度学习来解决文本分类问题,特别是在卷积神经网络和循环神经网络方面,出现了许多新颖且有效的分类方法。对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文本分类问题进行分析,介绍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注意力机制等方法在文本分类中的应用和发展,分析多种典型分类方法的特点和性能,从准确率和运行时间方面对基础网络结构进行比较,表明深度神经网络较传统机器学习方法在用于文本分类时更具优势,其中卷积神经网络具有优秀的分类性能和泛化能力。在此基础上,指出当前深度文本分类模型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王月  江逸茗  兰巨龙 《计算机应用》2021,41(7):1996-2002
入侵检测一直以来被视作是保证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针对网络入侵检测中检测准确率和计算效率难以兼顾的问题,借鉴深度度量学习思想,提出了改进三元组网络(imTN)结合K近邻(KNN)的网络入侵检测模型imTN-KNN。首先,设计了适用于解决入侵检测问题的三元组网络结构,以获取更有利于后续分类的距离特征;其次,为了应对移除传统模型中的批量归一化(BN)层造成过拟合进而影响检测精度的问题,引入了Dropout层和Sigmoid激活函数来替换BN层,从而提高模型性能;最后,用多重相似性损失函数替换传统三元组网络模型的损失函数。此外,将imTN的距离特征输出作为KNN算法的输入再次训练。在基准数据集IDS2018上的对比实验表明:与现有性能良好的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IDS-DNN)和基于卷积神经网络与长短期记忆(CNN-LSTM)的检测模型相比,在Sub_DS3子集上,imTN-KNN的检测准确率分别提高了2.76%和4.68%,计算效率分别提高了69.56%和74.31%。  相似文献   

13.
在高速网络环境中,对复杂多样的网络入侵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联邦学习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在缩短入侵检测时间与提高数据安全性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深度神经网络(DNN)在处理海量数据时具有较好的并行计算能力。结合联邦学习框架并将基于自动编码器优化的DNN作为通用模型,建立一种网络入侵检测模型DFC-NID。对初始数据进行符号数据预处理与归一化处理,使用自动编码器技术对DNN实现特征降维,以得到DNN通用模型模块。利用联邦学习特性使得多个参与方使用通用模型参与训练,训练完成后将参数上传至中心服务器并不断迭代更新通用模型,通过Softmax分类器得到最终的分类预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DFC-NID模型在NSL-KDD与KDDCup99数据集上的准确率平均达到94.1%,与决策树、随机森林等常用入侵检测模型相比,准确率平均提升3.1%,在攻击类DoS与Probe上,DFC-NID的准确率分别达到99.8%与98.7%。此外,相较不使用联邦学习的NO-FC模型,DFC-NID减少了83.9%的训练时间。  相似文献   

14.
基于传统循环神经网络的加密流量分类方法普遍存在并行性较差、模型运行效率较低等问题。为实现加密流量的快速准确分类,提出一种基于多层双向简单循环单元(SRU)与注意力(MLBSRU-A)模型的加密流量分类方法。将特征学习和分类统一到一个端到端模型中,利用SRU模型高度并行化的序列建模能力来提高整体运行效率。为了提升MLBSRU-A模型的分类精度,堆叠多层双向SRU网络使其自动地从原始流量中提取特征,并引入注意力机制为特征赋予不同的权重,从而提高重要特征之间的区分度。实验结果表明,在公开数据集ISCX VPN-nonVPN上,MLBSRU-A模型具有较高的分类精度和运行效率,与BGRUA模型相比,MLBSRU-A的细粒度分类准确率提高4.34%,训练时间减少55.38%,在USTC-TFC 2016数据集上,MLBSRU-A模型对未知加密恶意流量的检测准确率达到99.50%,细粒度分类准确率为98.84%,其兼具对未知加密恶意流量的高精度检测能力以及对加密恶意流量的细粒度分类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朱倩倩  刘渊  李甫 《计算机应用》2020,40(10):2817-2821
基于生物学原理的深度神经网络(DNN)的发展给人工智能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然而当前神经网络的发展却越来越脱离生物学原理,DNN越来越臃肿的模型对存储空间和计算力的需求越来越高,并且对于DNN在嵌入式/移动端设备上的部署带来了阻碍。针对这一问题,对生物学进化选择原理进行研究,并提出一种基于“进化”+“随机”+“选择”的全新神经网络算法。该方法在保持现有神经网络模型的基本框架的前提下,能极大简化现有模型的大小。首先对权值参数进行聚类,然后在参数的聚类质心值的基础上添加随机微扰进行参数重构,最后通过对重构模型进行图像分类和目标检测来实现准确度测试以及模型稳定性分析。在ImageNet数据集和COCO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重构方法在对图像分类和目标检测的测试准确度提升1%~3%的情况下,仍可将Darknet19、ResNet18、ResNet50以及YOLOv3等四种重构模型的体量压缩到原来的1/4~1/3,并还有进一步简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谢艺蓉  马永杰 《计算机工程》2022,48(10):262-269
卷积神经网络具有较优的图像特征提取性能,被广泛应用于交通标志识别领域。然而,现有交通标志识别算法通常基于专家经验设计改进的图像特征提取网络,需经历图像预处理和模型调参过程,导致模型的复杂度增大。提出一种基于进化ResNet的交通标志识别算法。将ResNet的构建参数嵌入到进化算法中,在架构搜索空间中以构建块作为基本单位,并将网络深度、卷积层通道数、池化层类型和模块构建顺序作为搜索空间的可变参数,利用交叉、变异等遗传算子执行自适应优化搜索,以确保进化搜索的有效性,同时设计适用于交通标志识别的轻量化网络。在德国交通标志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识别精度达到99.41%,而参数量仅为2.37×106,相比Multi-column DNN、MFC、MFC+ELM等算法,在保证识别精度的同时减少网络参数量。  相似文献   

17.
陈郑淏  冯翱  何嘉 《计算机应用》2019,39(7):1936-1941
针对情感分类中传统二维卷积模型对特征语义信息的损耗以及时序特征表达能力匮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一维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循环神经网络(RNN)的混合模型。首先,使用一维卷积替换二维卷积以保留更丰富的局部语义特征;再由池化层降维后进入循环神经网络层,整合特征之间的时序关系;最后,经过softmax层实现情感分类。在多个标准英文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在SST和MR数据集上的分类准确率与传统统计方法和端到端深度学习方法相比有1至3个百分点的提升,而对网络各组成部分的分析验证了一维卷积和循环神经网络的引入有助于提升分类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马耀名  张雨 《计算机应用》2022,42(2):631-637
为了提高高压输电线路巡检效率,提出改进Faster-RCNN的绝缘子检测算法.首先,在特征提取网络中添加具有注意力机制动态选择机制网络(SKNet),从而使网络着重学习与绝缘子特征相关通道;其次,借助滤波器响应归一化(FRN)层替代原批归一化(BN)层,以避免模型陷入梯度饱和区域;最后,使用距离交并比(DIoU)代替原...  相似文献   

19.
陈旖  张美璟  许发见 《计算机应用》2020,40(10):2973-2979
为解决HTTP慢速拒绝服务(SHDoS)攻击流量检测在攻击频率变化时出现的准确率降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一维卷积神经网络(CNN)的SHDoS攻击流量检测方法。首先,该方法在多种攻击频率下对三种类型的SHDoS攻击流量进行报文采样和数据流提取;之后,设计了一种数据流转换算法,将采集的攻击数据流转换为一维序列并进行去重;最后,使用一维CNN构建分类模型,该模型通过卷积核来提取序列片段,并从片段中学习攻击样本的局部模式,从而使模型对多种攻击频率的数据流都具备检测能力。实验结果显示,与基于循环神经网络(RNN)、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及双向长短期记忆(Bi-LSTM)网络构建的分类模型相比,该模型对未知攻击频率的样本同样具有较好的检测能力,在验证集上的检测准确率和精确率分别达到了96.76%和94.13%。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满足对不同攻击频率的SHDoS流量进行检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针对使用传统机器学习方法来识别恶意TLS流量受到专家经验的影响较大、识别与分类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提出了HNNIM(Hybrid Neural Network Identification Model)模型来进行识别与分类。模型由两层组成:第一层用于提取特征,第二层用于识别与分类。第一层中,提取的特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特征由深度神经网络自动挖掘,另一部分特征根据专家经验选取,并由深度神经网络进一步筛选;第二层将第一层筛选出的特征进行聚合,采用全连接的深度神经网络进一步学习和拟合。通过分析大量TLS流量样本,最终选用TLS流量中的ClientHello与ServerHello消息报文与TCP协议交互信息这两部分来作为特征空间。实验的结果表明,HNNIM模型在恶意TLS流量的识别任务上关于恶意样本的F1值为0.989,较随机森林、SVM、XGBoost、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在F1值上分别提升了0.016、0.016、0.019、0.043;在多分类任务上的平均准确率为89.28%,较随机森林、SVM、XGBoost、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分别提升了9.92%、9.09%、11.31%、7.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