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新立低渗透油田水淹层特征及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点讨论了新立油田扶杨油层水淹层在测井曲线上的变化特征,从物理机理上对其特征进行了分析.根据油田试油资料和产水率参数确定了油层的水淹级别,由实际的井资料建立了油田水淹层测井响应参数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利用最大模糊隶属度判别法对一些井进行了水淹层的识别,划分水淹级别.通过实际应用表明,最大模糊隶属度法在新立油田水淹层评价中符合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高含水期水淹层的定量识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讨论水淹层在测井曲线上的变化特征,然后结合实际资料,对关键井储层水淹级别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与储层非均质性和流体性质密切相关的特征参数的计算方法,并根据关键井的资料建立了用于遗传神经网络学习的样本。在此基础上,利用遗传神经网络(GA—BP)对此样本数据库进行训练,建立水淹层定量识别遗传神经网络模型,然后利用此模型对进行未知储层判别,识别水淹层,划分水淹级别。实际计算表明,该方法在油田高含水期定量识别水淹层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提出沉积韵律控制下的厚层砂体水淹级别精细划分方法.该方法以稳定泥岩隔层为划分标志,将测井曲线划分为与沉积韵律一一对应的解释单元.根据深(浅)电阻率曲线与密度测井曲线,以厚层砂体电阻率曲线的平均斜率及密度曲线的相对重心为判别参数,利用计算机自动判别每一个解释单元中所包含的原始沉积韵律类型.以每单一韵律中部为对比标准层,将韵律其他部位小层的电性、物性、时频特征参数与之比较,结合小层与标准层相对位置关系,自动判定各小层水淹级别.11口密闭取心井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给出不同韵律内部各小层的水淹级别,与岩心分析结果相比,总符合率达到78%以上.  相似文献   

4.
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综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水淹层测井解释利用测井资料对水驱油藏水淹所发生的变化进行评价,弄清水淹部位和水淹程度,为进行二次乃至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提供依据。基于测井解释研究水淹层特性,是油田开发调整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油层水淹后,其产层的油水饱和度分布、孔隙度与渗透率、岩石润湿性、地层水矿化度和阳离子交换能力等许多物理性质会发生较大变化。通常,可利用自然电位与电阻率曲线相结合、自然电位测井和交会图版等方法识别水淹层。进而可根据油、水等定量参数来判断储层的水淹级别。此外,动态电阻率下降法和模式识别法近来也被广泛应用于水淹等级的划分。我国在水淹层水淹机理和解释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在实际中,仅仅建立在单井测井资料的水淹层测井解释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若以测井为纽带,将地质、地震资料有机结合起来,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测井资料解释综合应用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轮南油田目前已进入中高含水采油期,为了配合油田的高效开发及挖潜工作,对轮南油田水淹层的测井响应进行了分析,找出了水淹层在电阻率、自然电位及核物理性质等方面的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岩心分析及生产动态资料,建立了评价轮南油田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的计算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计算的剩余油饱和度结合含水率,对该油田水淹级别与标准进行了合理的划分,通过实际资料的分析与处理,计算结果与实际生产数据较为吻合,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利用灰色聚类定性识别水淹层的方法。该方法简单方便,计算量小,根据测井曲线即可判别出油层水淹级别。对胜利油田15口井的资料处理结果证明该方法切实可用,解释符合率达81.8%。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利用灰色聚类定性识别水淹层的方法.该方法简单方便,计算量小,根据测井曲线即可判别出油层水淹级别.对胜利油田15口井的资料处理结果证明该方法切实可用,解释符合率达81.8%.  相似文献   

8.
古城稠油油田油层水淹后的岩性、物性及流体性质均发生了变化,确定水淹后储层的各种岩性物性参数、预测水淹储层的流体性质是测井解释的难点。针对此情况,研究该区岩心分析资料、常规测井资料的变化规律,建立了研究区水淹储层的参数计算模型及水淹层判别标准。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MW油田多口井的测井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油田水淹层的定性判别模式,并利用关键井分析技术建立了多种地质参数的测井解释模型.依据模型编制了水淹层解释应用软件,形成了一套适用于MW地区的水淹层评价新方法.对该区近20口井水淹层段测井资料进行解释处理,解释评价结果与生产测试结果吻合较好,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为油田的增储挖储工作提供了确切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水淹层不是无油而是含油饱和度下降这一认识,江汉采油厂对江汉矿区水淹层进行了一系列的挖潜实践。实践发现,水淹层含油饱和度与电阻绝对值关联性较小,与水淹层和围岩深侧向电阻差值关联性较大,且差值越小,含水率越低,反之则越高;实践认为,低水淹区产建开发应聚焦在平面非均质形成的低水淹剩余油滞留区、层内非均质形成的低水淹剩余油滞留区、水驱压力平衡区和地下流场变化形成的剩余油再富集区等四类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