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Fauconnier等人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从认知层面解读李白诗歌中的水意象。按照概念整合映射关系的三种基本类型,分析了李白诗歌中的水意象的动态意义建构和解读过程。认为从概念整合角度解读诗歌意象,有利于读者准确而全面地把握诗歌意象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随着认知诗学的发展,人们总是在不断地寻找可以用来进行文学作品分析的理论框架。本文运用语篇世界理论对W.B.Yeats的一首诗歌进行认知文体分析,探讨读者在解读文本时如何建立心理表征,形成丰富的认知世界,加强对文本更深意义的解读。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中的数百首诗歌在这一经典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而诗歌中大量出现的"花"隐喻使其更加丰富多彩。本文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红楼梦》诗歌中"花"这一实体隐喻及译文进行解读,对比了原作者在构建"花"隐喻与译者在翻译这些隐喻时的认知整合过程,从而发现译者受翻译目的和语言文化的影响在解读和翻译隐喻时存在些许问题。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诗歌研究多从修辞学出发,关注诗歌的比喻和借代。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从认知的视角对诗歌进行了形式和意义的研究。本文通过运用概念整合理论来分析意象派诗歌意义产生的认知机制,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形式与意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运用关联理论分析了幽默话语,认为话语的幽默效果来自会话者对该话语的关联解读。关联原则认为,听话者对话语的解读过程是他对讲话者假设的最佳关联相一致信息的搜寻。在该过程中,听话者获得的2个与该话语相关联但彼此不和谐的解读,促使听话者付出更多的认知努力,最终根据相关语境发现其和谐面,理解幽默,获得全面的认知愉悦效果。  相似文献   

6.
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广告双关语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认知的新视角来阐释广告双关语意义的构建和人们对广告的完全解读。研究结果表明:概念整合理论从根本上揭示了广告双关语意义在人们头脑中生成的机理,阐释了人们如何一步步成功解读广告商的意图,验证了概念整合理论的认知阐释力。  相似文献   

7.
在Lakoff等人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基础上,G Fauconnier及同仁在认知语义学框架下提出了概念整合理论。该理论可用于解释自然语言的动态意义建构,例如隐喻、创新表达、笑话、漫画等。从认知角度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中国意象诗歌的意义建构,以期阐释意象诗歌中隐喻理解的过程,丰富诗歌的理解和欣赏,并以此证明概念整合理论是目前从认知层面阐释隐喻最具说服力的理论。  相似文献   

8.
想象与诗歌解读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6  
紧紧扣住想象这一关键概念,以此作为解读诗歌的钥匙。并从想象诗歌的形象,想象诗歌的意境,想象诗人的情感诸方面,探讨了解读诗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讨论理解英文广告语的认知过程,提出关联理论对理解英文广告语的认知过程以极强的解释力.运用关联理论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解读英文广告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隐喻是语言实践活动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来分析,隐喻和诗歌密不可分,是同质的认知语言现象,隐喻是诗歌的生命原则,隐喻在诗歌中的运用表现在语言和言语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11.
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分别运用心理空间理论、概念整和理论、关联理论、顺应论和图式理论对英语中出现的歧义现象进行动态解读,弥补了先前学者从语义与句法等角度静态解读歧义之不足,为歧义现象的阐释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从海子独特的诗歌意象切入海子诗歌,同时通过分析其对生命存在本身的无限关注和其强烈的史诗情结,解读海子死亡的真相。从而,对海子及其诗歌进行一个大略的梳理和论证。  相似文献   

13.
诗歌是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对英诗歌的欣赏可以从入手,进行分析和解读。诗歌的格律、意象、修辞、声音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诗人戴望舒心路历程的分析和所作诗歌的研读,解读诗人前期的创作倾向以及诗人和诗歌之间的深切联系,同时把诗人放入时代,比较诗人在诗歌历史上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15.
网络新词作为信息时代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与人类对千变万化的客观世界的认知加工密不可分。结合实例,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对网络新词产生发展的范畴化过程进行了研究。旧词词义的扩大、基本范畴词的升级和已知概念上感知的突显性三个途径是语言范畴化过程的重要手段。运用原型范畴理论解读网络新词的生成方式,有助于人们了解网络词汇演变的内在机制,对于人类了解认知世界的一般规律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意象图式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模式,是我们理解世界的认知手段.分析《登高》的三个英译本中意象图式的运用情况,具体阐述意象图式在诗歌英译中的概念识解操作,旨在开拓唐诗翻译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诗歌翻译是文学翻译中的一个难点,古诗英译涉及古代汉语和英语两种差别迥异的语言文化,是各种翻译理论的试金石.汉语古诗音、形、意密切结合,尤其适合诗意的传达,其“意合”特征决定了诗歌解读的多元性,而这恰恰是诗歌的区别性特征之一.译者需要力求避免对古诗的单一性解读,用英语的形合特征取代汉语的意合特征,或者一味移植汉语的意合特征;应该采取创造性的翻译策略,适度倾向原文意合特征,激发译文读者对原诗的多重解读.  相似文献   

18.
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对于诗歌的翻译也层出不穷.近年来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也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目光,他们以认知语言学的不同角度为出发点,对诗歌翻译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积极探索新的视角来研究诗歌翻译.文章以认知语言学的主观化理论为框架,从主观化对等的四个方面——辖域与背景、视角、突显、详略度,并结合具体的翻译实例...  相似文献   

19.
杜牧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其诗作中蕴含着大量的隐喻。本文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对其诗歌中 出现的隐喻进行归类,分为实体隐喻、方位隐喻和结构隐喻。并阐述这些隐喻的认知特点,旨在实现对其作品更 好地理解。  相似文献   

20.
英译《元曲一百五十首》是中国大陆地区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较大规模的元散曲英译本,是辜正坤教授在其诗歌鉴赏五象论指导下的翻译力作。通过解读《元曲一百五十首》英译本了解本书译者的诗歌翻译理论和翻译原则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进而感受元曲翻译中视、音、义、事、味五象共融的翻译实效,由此来探讨辜先生在诗歌可译与不可译的揣度中寻求到的平衡,及其对于诗歌翻译理论与元曲翻译实践之间的互补互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