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型单帘航摄焦平面快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门是控制感光介质曝光量的重要组件,为使航摄快门适应面阵CCD相机对空间结构上的要求,同时做到幅面曝光时间均匀、曝光时间调节范围大、并且曝光时间连续可调,设计了新型帘幕式快门。在分析了快门的曝光原理的基础上推导出快门有效曝光时间计算公式,并结合快门的有效曝光时间计算公式设计了单帘式快门,采用帘幕环绕面阵CCD的快门结构形式,快门帘幕采用四辊轴的结构形式,并利用正时带实现了快门的曝光功能,利用高斯误差合成对快门系统的精度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到系统的曝光精度为0.057。实验结果显示,快门能够实现1/50~1/250 s的曝光时间调节范围,通过光电法实验测得快门的曝光精度达到0.056,满足0.1的曝光精度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2.
为了获得高清晰的地面目标图像,航空摄影机需要自动控制曝光。提出了一种光圈和快门曝光时间都可以变化的宽范围自动曝光控制原理,给出了宽范围自动曝光控制系统的硬件原理电路和软件设计,经测试和使用证明,此系统适应曝光范围大,控制精度高,工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光栅尺复制工艺中一种新的曝光方法———双向对接曝光法。根据光刻胶的曝光量与曝光时间成正比的关系,推导出光栅尺对接重合处任意一点的曝光量与其它各处的曝光量相同,由此提出采用双向对接曝光技术来解决曝光设备的导轨有效行程过短的问题。实验中,利用导轨有效行程为1.6m的曝光设备复制出测长为2.0 m的光栅尺,其最大线性误差为±17.0μm,完全满足使用要求。实验表明,采用双向对接曝光技术,曝光重合处的光栅线条完全满足测量要求,大幅度提高了曝光的有效行程,解决了曝光机导轨行程短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闪光摄影的曝光控制与现场光摄影的曝光控制是不同的。现场光照明被摄体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也可以说光线稳定的持续时间较长;而闪光灯的闪亮持续时间极为短暂(一般1/1000~1/5000秒)。由于这一区别,在进行闪光摄影曝光时,首先必须注意闪光灯的闪亮与快门开启的时间完全同步。数码相机有镜间快门和帘幕快门两种,不同的数码相机快门最快闪光同步时间不同。  相似文献   

5.
光致发光谱是发光材料在特定光源照射下发出的不同波长光的强度分布,可广泛应用于材料的光学及掺杂特性研究领域,是一种非破坏性的测试技术。利用水热法生长了ZnO微米线,用闭管热扩散方法进行了掺As处理,获得掺As的ZnO微米线,并对掺As的ZnO微米线进行光致发光谱测试。通过改变两个测试参数:CCD探测器的曝光时间及光入射狭缝的宽度,研究这两个参数的变化对测试谱线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只有在适合的曝光时间及狭缝宽度时才能较充分地反映材料的特性。  相似文献   

6.
李清章 《电子技术》1990,17(10):16-18
一、概述 X光摄片机的快门与普通照相机的快门一样是用来控制曝光时间,大型X光摄片机快门一般从0.01s~4s分23档,每档控制曝光时间即控制发射X射线的持续时间。但大型X光摄片机拍片时的曝光时间,决不是单纯由曝光时间的长短来决定,尤其是连续拍片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对阿基米德斩波器及其工作状态进行了模拟,分析了探测器像元的曝光时间、曝光顺序、信号读出及其对后续信号均匀性处理的影响.结果表明:探测器曝光的非均匀性与信号读出模式直接影响后续信号的均匀性处理,阿基米德螺旋线的参数、探测器几何尺寸、斩波器与探测器的相对位置等均影响探测器的曝光顺序和电荷均匀性.在热成像系统总体设计以及电子处理系统设计时,必须综合考虑斩波器各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像素内两次曝光组合的宽动态范围CMOS图像传感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一种基于五管有源像素的宽动态范围CMOS图像传感器(CIS),在像素内部的浮动节点处进行长曝光时间信号和短曝光时间信号的组合。通过优化像素操作,光电响应曲线得到了压缩,获得了宽动态范围图像。设计的CMOS图像传感器采用0.18μm CIS工艺进行了流片,测试结果表明在两次曝光时间分别为2.4ms和70ns,30帧每秒的帧频条件下,传感器的动态范围达到80dB,满足安防监视系统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双面光刻机的类型、工作原理及特点,研究分析了双掩模光刻机的曝光方式,提出了一种通过改进曝光模式、提高双掩模光刻机曝光分辨率及基片曝光线条均匀性的方法,并通过生产线工艺验证及数据分析,得出通过该工艺曝光模式,满足生产线实际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10.
《电子与封装》2017,(11):39-43
掩模生产过程中,数据处理为至关重要的一环,利用专用数据处理软件,将客户设计的图形数据进行图形分割后转换成满足不同曝光机台的数据格式。通过调整数据处理软件的相关参数来研究对激光束曝光机、电子束曝光机曝光数据图形切割方式(fracture)的影响。通过实验数据确认图形切割方式的改变对两种曝光机台曝光时间的影响,最后通过合理优化参数值,在保证图形稳定性的同时,缩短曝光机台曝光时间,达到提升生产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CCD航空相机用长寿命帘幕式快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CD型航空侦察相机由于存储量大,一般每次可拍摄数千张图像,快门曝光次数频繁,因此对其工作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了一种新型高可靠性、长寿命帘幕式焦面快门,帘幕采用金属的钛箔材料,无需齿轮组传动,克服了传统的该类型快门的诸多弊端,保障了帘幕快门的使用寿命;且通过DSP控制整个系统,提高了控制精度.实验结...  相似文献   

12.
基于衍射成像机制分析探讨了场曲的成因与特征,针对数码成像中感光芯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提出了数码成像时场曲的标定及其像素校正的设想和方法,模拟实验表明这种方法的可行性,有助于实现数码成像时场曲自动标定及其像素校正,还有利于改进调控景深、快门、光圈以及感光度与白平衡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液晶光阀在光刻快门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赟  梁立辉 《液晶与显示》2004,19(6):468-471
目前,国内控制码盘、计量光栅图案刻制的机构是快门,原有的穿孔带式快门有很多缺点,为了避免这些缺点,对液晶光阀作为快门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抗蚀剂的感光特性、光源的光效与曝光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推导.构建了它们之间的数学模型。对液晶光阀的特性进行分析并进行了曝光控制实验,为设计一种智能型液晶光阀曝光控制装置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光纤光栅有效折射率的变化与纤芯曝光时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测量光纤光栅有效折射率随曝光时间变化关系(neff~t关系)的新方法,与常用的布拉格波长漂移测量法相比较,该法从理论上有更为准确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以彩色大面阵CCD探测器作为成像介质的大视场数字航空摄影相机设计技术。采用对称Russar型光学系统,在获得了大视场角的同时最大程度的降低了光学畸变;设计了精确的微位移传动系统移动CCD探测器以补偿前向像移,提高了相机的动态分辨率;设计了一种双叶片的中心式机械快门,获得了宽范围的曝光时间控制,保证了探测器的均匀曝光及合适的图像重叠率。地面及空中成像测试中相机的静态分辨率达到了CCD特征频率的要求,获得了清晰的航拍彩色图像,表明相机的各项技术性能满足要求,该相机技术已应用到国土资源的遥感普查中。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采用由曙红做染料、丙烯酰胺和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构成的光致聚合物制成的全息透射光栅的曝光特性,用实验的方法探索了光栅空间频率、曝光强度、曝光时间等因素对该透射光栅衍射效率的影响。实验表明,聚合物全息透射光栅空间频率,曝光强度,曝光时间都有一个互相关联的最佳范围,在这一范围内衍射效率能达到最大值。当聚合物光栅在空间频率为2751 line/mm附近,曝光强度在12mW~15mW之间,曝光量在770mJ/cm2左右时,衍射效率最大。最大衍射效率能达到75%左右,在全息光栅中衍射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焦面帘幕式快门对画幅式航空遥感器成像畸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胶片型画幅式遥感器倾斜成像时产生图像畸变、在航拍后图像处理中景物无法拼接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介绍了该遥感器所采用的焦面帘幕式快门的工作原理,分析了遥感器在飞机姿态变化时的像移补偿。由于在曝光过程中的像移补偿误差使地面景物在像面上存在像移、以及焦面帘幕式快门的分时曝光特性,使地面景物变形,导致图像畸变。通过对产生畸变原因进行分析、计算,给出计算图像畸变量的公式,为航拍图像后处理时校正图像畸变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相控阵雷达孔径渡越时间的数字补偿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孔径渡越时间对相控阵雷达信号的影响,它包括信号的时移、幅度加权和能量损失。提出一种基于信号处理方法的相控阵雷达孔径渡越时间数字补偿方法,可以补偿孔径渡越时间引起的信号时移和幅度加权。通过对典型阵列孔径渡越时间的补偿仿真,表明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