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研究了表面活性剂TTAB、聚合氯化铝、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它们都有助于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表面活性剂TTAB、PAC和CPAM的投加量为0.28 g/L、4.5 g/L和90 mg/L时,污泥的沉降性能和脱水性能分别达到最佳,经表面活性剂调理后的污泥滤饼含水率可以达到70.33%,较PAC和CPAM调理的污泥脱水程度大幅提升,此外,还初步探讨了表面活性剂对污泥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主要通过分散污泥絮体的结构释放污泥絮体内部的结合水和溶出EPS来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  相似文献   

2.
脱硫灰调理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邢奕  洪晨  赵凡 《化工学报》2013,(5):1810-1818
利用脱硫灰调理生活污水剩余污泥并探讨了其作用机理,结果显示,脱硫灰可明显改善污泥脱水性能,单独用脱硫灰调理污泥,投加量为3 g·L-1时,污泥沉降体积最大为519.5 ml,比阻有效降幅达47.56%;脱硫灰使污泥中胞外聚合物(EPS)脱离并释放出结合水,脱硫灰与聚丙烯酰胺(PAM)联用处理污泥可得到比单独投加PAM更好的脱水效果;通过对比脱硫灰处理前后污泥的粒径分布和扫描电镜照片(SEM)发现,经过脱硫灰处理后,污泥絮体粒径较原泥明显减小,污泥絮体细孔的骨架结构被改变,形成更结实致密而具有较大孔径的絮体,使污泥中的水分更容易脱除,PAM有较好的吸附桥连作用,使已脱稳的污泥絮体迅速形成更大的絮体,更易固液分离,从而提高污泥脱水性能。  相似文献   

3.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在污泥脱水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选择不同种类的污泥,采用28种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进行絮凝脱水实验。脱水率与污泥种类、絮凝剂种类、投加量、浓度、环境温度有关。当絮凝剂浓度为0.2%、温度为25~30℃时,对于机车厂的机械加工污泥,最适宜絮凝剂为离子度55%-60%、分子量1500万的阳离子型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最佳投加量为100g/m^3,脱水率为74%;对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生活污泥,最适宜絮凝剂为离子度60%~100%、分子量300~600万的阳离子型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最佳投加量为100g/m^3,脱水率为79%。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超声波结合复合絮凝剂促进剩余生物污泥脱水及其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复合絮凝剂PAM—PAFC的投加比(质量比)为1:1、投加量为污泥干基7%。时,其絮凝效果优于单一絮凝剂,再经20kHz、400W/m^2超声处理2.5min后,污泥体积缩小86%左右,含水率可降至79%,比无超声作用时污泥干基含水率减少7%左右。通过电镜观察发现,小功率超声可促进污泥中小团块的碰撞,增加污泥的絮凝性;投加PAFC后,污泥絮体呈现较为平坦的均匀絮状形态,存在孔洞;再投加PAM后,絮体具有起伏不平的链网状结构,形成比表面较大的复杂形体的絮体,脱水效果优于单独投加PAFC;再经超声处理后,污泥絮体比未加超声时团聚性增强,孔洞增大,脱水性能更佳,脱水效果优于单独投加PAFC—PAM。  相似文献   

5.
曹秀芹  刘溢文  付兴民  杨籍  王玮 《应用化工》2023,(9):2571-2575+2579
探究有机调理剂(PAM)与无机调理剂(PAC)联用对北京市某污水处理厂热水解厌氧消化污泥脱水及流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投加PAM或PAC均可以提高抽滤泥饼含固率,PAM效果要优于PAC。当复配投加PAC掺量4%,PAM掺量2.5‰时,滤饼的含固率最高,达到35.15%。经PAC+PAM联合调理的污泥,相比原泥和单一调理剂的污泥,有着更少的S-EPS和LB-EPS,表明污泥脱水能力有显著提升。添加复配调理剂的污泥中蛋白含量最少,结合水得到释放,有利于水分去除。此外,PAM的投加能降低污泥的屈服应力,而PAC则会增大调理污泥的屈服应力,PAM、PAC能增大污泥稠度,降低流动行为指数(n)。复配调理污泥表现出与PAM单独调理污泥相似的流变参数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絮凝剂在污泥处理处置中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污泥处理处置问题的备受关注,污泥脱水絮凝剂也在不断的发展。文章综述了常用的几种污泥调理方法以及近年来无机高分子污泥脱水絮凝剂、有机高分子污泥脱水絮凝剂、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脱水絮凝剂、天然高分子污泥脱水絮凝剂的研究进展;同时揭示了未来高分子污泥脱水絮凝剂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聚丙烯酰胺--硫酸铁复合调理剂[PAM-Fe2(SO4)3]对活性污泥的脱水性能的影响,考察了投加量、配比等对污泥比阻的降低和滤液的浊度和COD去除的影响.并与聚丙烯酰胺(PAM)、PAC、硫酸铁、硫酸铝(分别单独加入)等絮凝剂的脱水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复合调理剂的效果比单一调理剂的效果好,当PAM(1%)和...  相似文献   

8.
在污泥处置过程中,污泥脱水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含水率是影响污泥处置效果与成本的重要因素。以污泥离心脱水率、毛细吸水时间(CST)、污泥上清液中的总溶解物、蛋白质、多糖、DNA含量、Zeta电势等为指标,研究了电化学与高分子复合絮凝剂——聚丙烯酰胺和壳聚糖联合作用对污泥脱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化学与聚丙烯酰胺和壳聚糖联合调理污泥,电解15min,当聚丙烯酰胺与壳聚糖投加量分别为150和300mg/L时,污泥的毛细吸水时间降至19.6s,污泥离心后含水率为68.4%。电化学与高分子复合絮凝剂联合处理能有效破坏污泥絮体结构,污泥胞外聚合物(EPS)被分解,增加上清液的总溶解物、蛋白质、多糖、脱氧核糖核酸(DNA)含量。  相似文献   

9.
周海祥 《广东化工》2014,(14):65-66
以改性膨润土为絮凝剂对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剩余活性污泥进行预处理。研究了改性膨润土用量、粒径、不同改造剂投加量等因素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膨润土投加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污泥脱水性能好;改性膨润土粒径越小,污泥脱水性能越好;改造剂投加量为4 mL/100 mL污泥(即0.22 g/100 mL污泥)时,改性膨润土对污泥脱水性能较佳,最佳处理效果为66.43%(污泥含水率)。  相似文献   

10.
城市污水处理厂通常采用聚丙烯酰胺或铁盐作为污水处理后污泥的脱水调理剂,然而大量化学絮凝剂的使用不利于后期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本研究首次采用树叶粉作为新型"物理调理剂",探究树叶粉及树叶粉-Fe_2(SO_4)_3、树叶粉-PAM联合调理,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使用树叶粉调理能够在一定程度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树叶粉与化学絮凝剂联合调理污泥,能够充分发挥协同作用,脱水效果优于单独使用树叶粉或絮凝剂的调理效果。  相似文献   

11.
水平电场污泥脱水过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加祥  佘鹏  刘铮  丁富新 《化工学报》2001,52(7):635-638
引 言剩余污泥处理是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工艺流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污泥脱水技术的研究旨在提高剩余污泥固含量 ,以降低污泥后处理和再利用的成本 .活性污泥絮凝体中含有大量的水 ,根据水在絮凝体中的位置和功能不同 ,可将其划分为结合水(boundwater)、邻位水 (vicinalwater)、毛细管水(capillarywater)和自由水 (freewater) [1] .结合水参与形成污泥中生物量 ;邻位水紧贴污泥颗粒表面 ;毛细管水存在于污泥絮凝体的毛细结构中 ;自由水分布在污泥颗粒之间 .这些水与污泥颗粒之间相互作用力…  相似文献   

12.
超声波-复合絮凝剂对石化厂剩余污泥脱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污泥含水率为考察指标,研究了超声波-复合絮凝剂对石化厂剩余污泥脱水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复合絮凝剂的脱水效果优于单一絮凝剂;污泥采用复合絮凝剂PAM-PAFC进行絮凝脱水,在投加质量浓度190 mg/L、m(PAM)∶m(PAFC)=1∶1条件下,再经20 kHz、400 W/m2超声处理2.5 min后,污泥含水率从97%降至79%,污泥体积缩小86%左右,比仅投加PAM处理时污泥含水率降低5%左右.可见,超声波-复合絮凝剂可以强化污泥脱水,在提高污泥脱水效果的同时,减少了有机絮凝剂PAM的用量,降低了污泥处理成本.  相似文献   

13.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conditioner doses and different applied pressures on the dewaterability of municipal sludge during the filtration and expression stage was assessed using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referred to as a uniform design.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conditioner dose and applied pressure on the dewat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municipal sludge was evaluated with a quadratic model using partial least squares (PLS) regression analysis. It was shown that the developed quadratic model was able to accurately predict the dewatering characteristics during the whole process. It was further shown that lime as a physical conditioner had the most significant impact on filtration rate, expression rate, cake dry solids content, net sludge solids yield, and total cycle time. Aluminum polychloride as the inorganic flocculant had a quite complex effect although not as significant as lime. Filtration pressure had only a slight effect on dewaterability of the municipal sludge, though higher feeding pressure was needed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total feeding amount. Furthermore, expression pressure was only of benefit to cake dry solids content and expression rate and failed to improve other dewat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unicipal sludge.  相似文献   

14.
污泥深度脱水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丹丹  窦昱昊  卢平  黄亚继  周军 《化工进展》2019,38(10):4722-4746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污水污泥的排放量逐年增加,环境问题愈发严重,污泥的处理处置成为焦点问题,污泥脱水是制约污泥处置处理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本文针对目前污泥深度脱水技术开展,首先简述了不同来源污泥的分类及其基本特性,然后重点阐述了不同污泥预处理技术,分析了各污泥深度脱水技术作用机理,并对各自脱水效果及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物理法中水热预处理对污泥的可脱水程度提升最大。较低声强、短时间的超声波处理对污泥脱水性能有着明显的改善。化学法在污泥过滤性能以及脱水速率方面有很大优势,酸碱处理后污泥zeta电位上升,污泥过滤性能及脱水速率得到改善。高级氧化法处理后污泥脱水效果高于酸碱处理,微生物细胞被溶解释放出有机物,可脱水程度改善。生物法处理污泥除改善污泥脱水性能外,还有对环境污染小等特点,但耗时较长。最后对污泥的后续脱水工艺进行综述,介绍了现存的主流脱水工艺,包括机械脱水、热干化技术、水热脱水工艺等;并针对不同的污泥后续利用方法,选取合适的预处理技术,提出相应优化的污泥处理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5.
To optimize the press filters commonly used to dewater residual sludge, the impact of the operating parameters must be better understood. The objectives of this article are (1) to identify the impact of the operating parameters on press filter performances and (2) to classify the operating parameters regarding their impact on dewatering performances.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with conditioned activated sludge in a tangential filtration cell, and a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the process was performed. This study emphasizes that cake thickness and filtration pressure have the most significant impacts on dewatering efficiency. These results suggest a promising outlook for press-filter optimization.  相似文献   

16.
电渗透/Fe-过硫酸盐氧化协同强化污泥深度脱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亚林  刘蕾  张毅  魏添  史丹 《化工学报》2016,67(9):4013-4019
利用电渗透和高级氧化技术,采用自制实验装置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脱水污泥进行了脱水研究,系统研究了过硫酸盐投加量、铁盐与过硫酸盐比例、电压梯度、脱水时间和污泥厚度对污泥脱水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渗透-高级氧化复合技术可以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在污泥样品为140 g、过硫酸盐投加量为100(mg·g DS)-1、Fe2+与过硫酸盐比例为1:1、机械压力为17.59 kPa、控制初始电压为11 V·cm-1时,污泥的含水率可以降低至60%以下,与单独使用电渗透技术相比,泥饼具有更好的均匀性,便于后续的运输和安置。  相似文献   

17.
复合絮凝剂对生活污泥脱水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三氯化铁、聚乙烯醇和聚丙烯酰胺三种絮凝剂,考察它们对城市生活污泥的脱水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将三氯化铁与聚乙烯醇以投加比例为4:1时配合使用,其脱水效果均优于单独使用三种絮凝剂的效果。复合絮凝剂用量为干泥量的1.0%时,污泥含水率由94%下降到71%,其体积可缩小为原体积的2%,且滤液澄清度高,透光率达98%。  相似文献   

18.
壳聚糖絮凝剂的投加量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通过污泥比阻的测定,分析絮凝剂剂量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同时对三氯化铝、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壳聚糖以及复合絮凝剂的絮凝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无论是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都存在最佳剂量,小于或大于最佳投加量,絮凝效果都不好。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壳聚糖、三氯化铝的最佳投加质量浓度分别为0.2g/L、10g/L、35g/L。与三氯化铝相比,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药剂消耗量要低得多。壳聚糖与CPAM相比,在达到相同的絮凝效果时,壳聚糖的用量大于CPAM的用量。将壳聚糖与氯化铝复合,用两段法应用于污泥调理,研究这种复合絮凝剂的脱水性能,实验表明壳聚糖和三氯化铝复合,能大大提高污泥的脱水性能。  相似文献   

19.
河湖淤泥干化处理一直是难以解决的技术,各国都进行了几十年的试验研究,特别是对处理大量淤泥的干化工程,始终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无锡市退渔还湖项目实验研究表明,在具备干化场地和时间的条件下,干化处理大量淤泥的干化池,应采用类似建筑用土建造或具备自渗性结构的渗排水系统干化池;需时间短速度快来干化大量淤泥的干化池,应采...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污水处理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高,所产生的剩余污泥作为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处置也越来越成为制约污水处理效果的关键问题。由于污泥混合体的架构复杂且含有微生物组成的细胞和胞外聚合物(EPS)等亲水性物质,污泥脱水困难。污泥预处理作为强化污泥脱水和后续稳定化处理的关键技术能够有效改变污泥组成形态、促进污泥中细胞水和结合水向自由水的转变,是提高污泥脱水效率的主要方法。当前,主要的污泥脱水预处理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上述两种方法的组合等方式。文中主要讨论了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