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都市圈战略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城市空间结构战略,也是在市场力量推动下的客观发展趋势.本文依据都市圈理论,结合相关规划材料,界定了西安大都市圈的空间范围,并利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西安大都市圈多中心空间结构作了分析,创新性地提出"144"的西安大都市圈多中心空间结构战略,最后讨论了西安大都市圈多中心的协同发展机制.通过研究以期明确西安大都市圈的空间战略方向.  相似文献   

2.
新型城镇化是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虑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影响因素,构建人口?经济?生态?地理的改进引力模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 SNA)方法从网络密度、中心度、核心与边缘、凝聚子群以及高铁因素等方面探讨长三角城市群空间协调发展水平. 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空间关联网络,网络密度较低,上海和苏州的节点中心度最高,上海、杭州等8城市出入度的差值为正值,其城镇化发展对长三角其他城市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2)以上海为核心城市,南京、苏州等为重要中介城市,总体呈现由内到外的圈层结构,发展联系度由核心向边缘城市圈层递减,上海、苏州、杭州等8个城市为核心子群,形成“全国经济中心+重要节点城市+强关联省会”城市组合;3)高铁因素对长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空间关联性影响显著,高铁通达性可促进城镇化区域协调发展. 基于分析,提出核心城市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边缘城市发展,突破区域行政划分,完善都市圈布局,从人口、经济、生态等方面协调并进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优化提高长三角高铁网络密度,通过资源流通促进长三角新型城镇化一体化发展的结论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科学施策、引导要素资源高效配置为目的,以浙江省域内杭州、宁波、温州、金义四大都市圈为研究对象,在归纳都市圈圈层分布及演化阶段基础上,定量分析2010-2020年四大都市圈人口、经济、用地等要素在“核心-边缘”不同圈层的规模集聚、质量效率等分布特征及演化规律,总结出四大都市圈总体上“中心集聚-郊区外溢-布网整合”各圈层并行发展态势,其中杭州都市圈整体性最强,处于“主城集聚-近郊布网-远郊扩散”耦合发展阶段;宁波都市圈处于“主城提质-近郊扩张-远郊联动”整合发展阶段;温州、金义都市圈处于“主城加密-近郊融入”强核发展阶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按分类、分层导向就都市圈空间整合、结构优化、要素配置等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基于大量样方实测数据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异速生长模型与GIS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西安森林植被碳密度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研究发现,西安五种绿地类型乔木综合指数D表现出:风景区绿地文教区绿地居住区绿地工业区绿地道路绿地.西安不同类型森林植被乔木层碳密度空间分布不均衡,表现为文教区绿地风景区绿地居住区绿地.西安城市居住区森林植被乔木层碳密度集中分布在1.21~3.63kg/m~2;西安城市风景区树木碳密度取值范围介于1.92~13.64kg/m~2;西安城市文教区树木碳密度取值范围介于0.422~94.646kg/m~2,未来西安森林植被具有巨大的固碳潜力,但仍需优化西安森林植被结构,加强城市物种多样性保护,从而更好地发挥森林城市的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5.
西安地区空间结构协调度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安要参与21世纪的城市竞争,必须明确自身的空间发展战略。针对这一目标,对区域空间结构优化指标体系进行改进,增选产业空间协调度这一复合指标以及修改判断矩阵的权值。西安空间结构协调度的计算结果表明:西安空间结构正逐步趋于协调,但空间结构仍需要优化;应调整区域内城镇的区位分布,构造集中与分散相协调的空间结构体系;继续加强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协调各区县的产业趋同化现象,通过公路交通网络的建设,带动城市化进程和城镇密度的提高等。  相似文献   

6.
以四川郫都林盘农耕文化系统遗产地受保护的895个林盘聚落为研究对象,利用GIS空间分析以及数理统计方法,从分布类型、均衡性和空间格局角度定量研究遗产地林盘的空间分布特征,而后基于高德地图API平台测算了各林盘对于郫都区城市建成区中心的交通可达性.结果表明:(1)遗产地林盘空间分布类型为聚集型、非均衡分布态势,呈现集群分布倾向;(2)空间聚集形态上呈现为唐昌镇为核心的高密度集聚圈、二处次级密度集聚圈以及东南部城市建成区的真空地带;(3)林盘交通可达性符合乡村近郊旅游地单程耗时标准;(4)相对平坦的地势、道路等级及整体乡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了林盘的分布格局及可达性.研究结果可作为指导旅游地开发选址、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乡镇土地规划和整治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形象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西安城市为例,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城市形象定量评价与定性描述相结合的系统模型.通过对城市形象的综合评价,指出西安城市形象具有良好的建设基础,交通、生态环境、产业等是形成西安城市形象"瓶颈效应"的强制约因子,同时从建设重点、城市规划与管理以及文化定位等方面初步提出城市形象建设的几点建议.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形象评价模型可为城市形象建设提供依据,为城市创造和谐人居环境提供新的支点.  相似文献   

8.
基于济南都市圈产业结构区域效应现状进行分析,旨在找出其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各城市及都市圈明确优势行业和弱势行业,通过优化使区域效应有所增强.文章主要采用SPSS软件、相关性系数和区位商方法对济南都市圈区域效应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济南都市圈内部区域效应现状表现为极化效应强于扩散效应,核心城市济南对于其它6城市有一定累积效应,但产业同构现象已较为明显;根据济南都市圈外部区域效应测算结果对其进行分类,各城市产业参差不齐.济南都市圈各城市应在发展优势产业、增强比较优势的同时,对弱势产业注重经济要素投入,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区域效应.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我国西北部城市水资源紧缺的问题日益突出.西安水资源价格采用标准为国家省域指导的最低价,现行水价对于城市节水促进作用有限.通过模糊数学模型测算出西安资源水价为1.87元/m3,相比现在采用的0.3元/m3,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东京都23区为研究对象,以居民分布情况为依据,将东京都23区分为都心3区、中间圈层区与外围圈层区。通过对东京都市圈交通计划协议会提供的"个人出行调查"的数据分析,对23区居民的出行目的、目的地以及交通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归纳。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不同圈层下的居民外出行动特点。  相似文献   

11.
《南昌水专学报》2015,(1):68-73
深入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国土开发历史久强度高、工业化步入中期阶段、城镇化不断加速、立体交通网络形成等现状特征,站在全区的高度提出"一湖双核四轴两区"的国土空间开发总格局.同时基于Arc-GIS平台和SPSS 17.0统计软件,从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方面选取指标构建国土空间开发综合分区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兼顾中心城市辐射功能和各县(市、区)交通通达度,综合划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并依据其圈层结构特点和功能定位,提出各分区的核心产业以及主导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宏观背景下,济南作为跨省际的区域中心城市,迫切需要从区域统筹发展的角度,重构城市区域空间发展格局.本文从分析济南城市空间发展特征及存在问题入手,提出了走向区域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的创新模式--构建济南都市圈的发展设想,进而对作为都市圈核心发展区域的济南都市区空间结构进行了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3.
未来区域综合实力的竞争和未来世界的竞争,不是单个城市的实力竞争,而是城市群的组合竞争。都市圈是打破行政区划疆界的最有效的方式。规划和发展上海都市圈,将列入上海与长三角城市群规划发展联动的重要内容。上海都市圈规划要发挥上海区域发展优势,探索上海都市圈基本空间布局,科学梳理上海都市圈形成的历史过程,探寻上海都市圈发展的历史轨迹。按照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在城镇体系上有所突破与创新,与现实历史相衔接,提出上海都市圈的中心城区人口、次中心城市及大、中、小城市人口的总量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上海综合交通发展面临多元挑战,包括"两个中心"建设对上海综合交通的发展要求、长三角核心城市打造对上海综合交通的发展要求、城市空间格局优化对上海综合交通的发展要求、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对上海综合交通的发展要求。为此,上海综合交通未来发展必须考虑对外交通、城乡交通、城市交通等多种出行需求,以使特大城市交通的综合规划设计符合国家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轨道交通线网服务范围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确定轨道站点的吸引范围对于进行客流需求预测、合理规划轨道线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出行者个人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出行者个人属性、出行特性以及交通服务水平对于轨道站点选择的影响确定轨道站点选择效用,根据出行者综合出行效用最大化的理论建立轨道站点选择行为非集计模型.根据站点效用计算结果,结合雷厉公式,给出站点的吸引力以及距离站点一定距离的地点的吸引力强度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轨道站点吸引范围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6.
可达性是评价交通基础设施效率的重要指标,准确测算轨道站点可达性有助于进一步优化站点服务设施和接驳环境.从城市轨道站点可达性的定义出发,建立轨道站点接驳方式选择的多项logit模型,并确定各类型站点对不同接驳方式的辐射范围.考虑轨道站点周边的建成环境和出行成本,建立基于辐射范围的轨道站点可达性模型.以中国西安市为例,计算轨道站点步行、自行车和公交接驳的可达性以及站点可达性.结果表明,轨道站点可达性在空间上呈现出从中心位置到外围“圈层”式递减的形态.换乘站各接驳方式的可达性值均处于较高水平,始末站处于较低水平.中间站根据位置的不同,可达性存在差异,越接近始末站可达性越低,越接近换乘站和市中心可达性越高.  相似文献   

17.
旅游交通网络空间分析--以浙江松阳县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交通网络规划是区域旅游规划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分析松阳县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基础上,对现有公路交通网进行分形维数的测算,参照计算结果,提出旅游交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市域综合交通规划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城乡分治"二元化管理,市域在交通管理体制、城镇空间与职能、交通建设与服务标准,以及城乡统筹发展中矛盾日益突出的问题,采用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对市域综合交通规划的特点和难点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交通发展促进城乡统筹、区域统筹和城市空间拓展的规划技术思路,并结合杭州的具体状况研究了杭州市域综合交通规划策略.在市域交通枢纽整合与共享、规划策略及整体交通组织模式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近30 a宁夏人口分布的区域差异,运用Arcview,Excel等软件,通过人口自然密度和综合经济密度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及罗伦斯曲线等方法,研究了宁夏人口在1980—2008年期间的时序和空间分布变化.结果表明,各地区人口分布变化速度在加快,人口趋于向中部和北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县市集中,政府的移民政策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作用较强,人口分布的历史基础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在逐渐减小;南部山区人口呈负增长,中部干旱带人口稀疏,北部川区和南部山区人口密集,分布不平衡.  相似文献   

20.
步行作为一种低碳绿色的出行方式,在城市交通、环境、活力、健康等问题上起着重要的改善作用.本文选取成都市少城片区作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了可步行性与城市空间形态之间的关系,将地块尺度、交叉口密度、道路密度、建筑平均高度与Form Syntax方法中的街道可达性、建筑密度、功能混合度结合作为城市空间形态指标,并运用步行指数方法计算了可步行性.结果显示,各指标对可步行性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可达性、交叉口密度、道路密度、功能混合度、建筑密度、建筑平均高度、地块尺度,其中地块尺度和建筑平均高度呈负相关,其余呈正相关.研究指出提高可步行性可从城市空间形态指标的定量设计入手,为健康步行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