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尝试从民间信仰的角度入手,以城郡型传统商业聚落泉州古城为考察对象.研究当地以铺境单元为表征的祭祀圈对传统聚落空间的影响。从“社会-空间”过程的角度认识传统聚落的空间形态,通过分析泉州铺境空间的形成过程及其社区特性,探讨历史变迁中传统城市聚落的社会空间与形态空间的互动与变迁。本研究可作为一种新的聚落研究方法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闽南慈济宫为例,对中国传统聚落中民间信仰建筑的流布、组织及仪式空间作了初步探讨。民间信仰祠庙的组织方式,从宏观看,是通过祖庙的"分炉"或"再分炉",来联系分灵宫庙;从微观看,民间信仰崇拜系统的细胞是"境"。境内居民有相近的神谱,祭祀相同的境主神,并共同建造主神的庙宇"境庙"。各类民间信仰仪式,不仅是民间信仰祠庙的组织方式得以实现的主要途径,还形成特有的仪式空间。明清聚落中存在的民间信仰系统与宗族血缘系统,可以平行存在,也可以合一。  相似文献   

3.
李婷  李晓峰 《新建筑》2021,(1):104-109
传统聚落公共空间作为社会行为与物质环境的载体,是社群仪式活动的重要场所.文章通过呈现花灯巡游仪式场景过程,提炼公共空间场景要素,从而聚焦于界面形态、路径序列、信仰中心在仪式场景中的表达,挖掘仪式行为与公共空间的互动机制,以探究公共空间的场景信息蕴含的文化意义.旨在以仪式场景为视角重新审视传统聚落公共空间,通过物质文化与...  相似文献   

4.
本文尝试从民间信仰角度出发以福州螺洲多宗族聚落为研究对象,以宗祠为线索通过整理陈、林、吴三大宗族演变,梳理分析在螺洲古镇多宗族聚落祭祖与游神等仪式行为下的民间信仰具有跨宗族族群整合功能,并提出在民间信仰视角下螺洲古镇多宗族社区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新建筑》2020,(3)
文章选取湘赣地区民间书院学礼制度中最典型的祭祀礼及其仪式活动的空间场景为研究对象,关注仪式活动本身的媒介效应,运用传播的"仪式观",对参与仪式活动群体与个体的文字、器物、服饰、动作等语言或非语言符号研究,分析其所表达的观念、信仰、情感以及达成的认同和秩序,探索民间书院学礼制度与仪式性空间的关联关系,以期为民间书院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靳维  徐清浩 《中外建筑》2024,(4):130-134
以乡村文化振兴为背景,以民居聚落中的信仰空间为对象,文章解析了民间信仰作为乡村重要文化资源的文化价值、精神价值、社会价值和乡愁价值,并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以晋冀豫交界区东下洹村的信仰空间分布为例,进行圈层图解并探讨了信仰空间在构建和谐和美乡村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应在去糟存精的基础上对民间信仰进行科学认知并对其载体——民居聚落中的信仰空间加以保护和传承,助力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7.
基于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基础,对传统聚落中的文化仪式与空间进行类型划分,指出仪式行为通过规定人的活动对建筑空间必然产生一定的塑造作用,从而激发空间并释放意义,仪式与空间具有同构的特征。通过对当代传统聚落衰败的反思,以文化仪式的视角提出传统聚落重构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传统聚落发展与民俗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民俗中宗教祭祀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文章首先通过对三个传统聚落(铺下村、坦洋村、果林村)及其当地民间宗教祭祀活动情况进行介绍,分析当地宗教祭祀类建筑对传统聚落发展变迁的影响,引出宗教祭祀类建筑带来的仪式空间、场所精神,为传统聚落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导向性。  相似文献   

9.
古劳水乡空间生成解析与传统村落文化生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岭南水乡是在独特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与地域文化等作用下形成的相对完整的文化生态系统。而岭南水乡既有研究对传统聚落的物质空间关注较多,对聚落所处的自然整体环境关注较少。以古劳水乡为例,运用文化生态学的理论,从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与地域文化互动的角度出发,对古劳水乡的空间生成过程进行了解析,系统梳理了古劳水乡的整体格局、水网水利空间、聚落空间、基塘农业与墟市空间、民俗信仰与祭祀空间,总结了古劳水乡具有“以水为脉”的文化生态特征,阐释了古劳水乡文化生态特色与整体性历史遗产保护对于珠三角的重要价值,以期丰富与深化岭南水乡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本研究拟通过整体性研究、量化研究弥补以往研究的不足,整体性体现从"社会—空间过程"角度完整认识中国传统聚落形态仪式空间;量化研究体现在TGIS数据库的数据存储、管理、提取、分析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上,以期对聚落形态与社区结构相关性及其仪式空间类型进行数字化表达,建立时空数据模型及数据库等,实现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的延展与创新。1研究主题聚落形态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背景中,人类活动与自然环  相似文献   

11.
杨豪中  韩怡  卢渊 《安徽建筑》2011,18(5):43-44,47
通过对陕北佳县木头峪村传统聚落的村落形态、空间构成、居住空间、礼制空间、祭祀空间等方面的分析,阐明了传统人居环境中人文结构及文化意义在传统村落空间构成中的具体体现及社会功能,以及特定时期礼制文化和民间信仰对于乡村日常生活空间和精神生活空间的濡染和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强调了传统聚落的人文结构与传统文化之间一一印证、相互作用的共生关系。这种共生关系的研究以及反映了这种关系的建筑文化特征的类型学研究,对于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和传统聚落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句法视域中的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聚落的空间形态是聚落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外在表征,对其的研究一直是建筑学界关注的议题。文中以句法视野解读聚落空间形态,以探讨其隐含的文化与社会本性。其中空间句法作为理解聚落空间的社会逻辑语言,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活动与空间形态的互动关联,并可定量而精确的描述空间结构形态,为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与视角。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22,(4):116-120
晋北民间社火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鲜明地方特色的传统民俗文化。用马克思主义文化遗产思想对这一古老的民俗活动予以观照,对其传承变迁中从民间仪式转变为狂欢活动,发展为政府行为,进而成为民众历史记忆的剖析和思考,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与保护。  相似文献   

14.
基于社区再造的仪式空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出发,对中国传统聚落中的仪式空间进行类型划分与探讨,指出从聚落到住宅的各个层次存在着空间的分离与转换的过程.通过对当代社区仪式空间缺失的反思,首次提出重建社区仪式空间的构想.  相似文献   

15.
甘南藏族传统聚落景观是自然环境与当地居民活动相结合的产物,其生态完整,文化特色鲜明。作为文化和生存的载体最能反映出该区域的独特性。文章以景观基因图谱为视角,以甘南藏族传统聚落景观空间形态构成为研究对象,结合了分子生物学里面的“基因图谱”理论,对甘南藏族传统聚落景观空间形态构成进行分析,并将甘南藏族传统聚落景观空间形态进行基因提取,进而构建该区域的聚落景观“基因图谱”,为甘南藏族传统聚落景观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从历史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角度,提出基于历史上泉州地方行政制度的"民间信仰空间"概念。通过历史地图转译法结合实证研究,分析这一特殊空间形成、瓦解的原因与发展趋势,揭示了铺镜宫庙与社区结构及道路街巷的关系,进而提出民间信仰空间的规划管理策略:一方面提出制定以保存历史城市空间格局为目标的民间信仰空间专项规划的建议;另一方面提供了建立以建筑保护利用为目标的宫庙建筑与传统民居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张鹰  刘嘉敏  余梦 《室内设计》2022,(1):132-138
城镇传统聚落表现出杂姓杂居的特 征,杂姓家族社会的演进直接体现在家族院 宅空间的变化上,院宅空间变化影响传统聚 落空间形态,厘清聚落传统院宅空间特征属 性有必要从社会演进视角研究其家族社会与 院宅空间的相关性问题。本文以泰宁古城尚 书巷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基于时空维度,从 传统聚落家族社会结构与其对应院宅空间的 演化分析入手,以家族社会视角,将家族院 宅空间作为基本研究单元,梳理院宅权属、 姓氏院宅的更迭方式,解读家族社会发展演 变与院宅空间变化的相关性,揭示聚落形态 演化的内在规律及其空间特征,为传统聚落 空间分析研究提供一种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8.
《新建筑》2017,(5)
传统社会民间信仰庙宇的祭祀空间与村落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这种关联不仅体现出村落中民间信仰祭祀体系的复杂性,也体现出神庙祭祀空间在村落中的独特性。以广东省雷州市附城镇榜山村及雷祖古庙为考察对象,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视角分析村落中雷祖信仰与其他民间信仰之间的内在关系及以雷祖信仰为核心的村落祭祀空间的构成,以探讨粤西南地区传统村落中神庙的祭祀空间。  相似文献   

19.
文章综合生物学遗传基因"碱基配对"与"DNA序列组合"原理,系统建构了从地文区域、聚落体系、聚落单元、建筑组群、建筑单体五重尺度和"空间基因""文化基因"两大系统对传统聚落景观基因进行"多尺度"识别和"双系统"解译的研究方法,并分别拟定了包括地理分布、环境格局、簇群形态、街巷空间、建筑特色和职能导向、营造观念、价值信仰、社会约俗在内的传统聚落空间、文化基因识别要素。在此基础上,文章以川西传统羌族聚落为实证案例,系统识别、提取出其33项"空间基因"与21项"文化基因"因子,并就其与汉地聚落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为我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的特征、要素识别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传承提供理论与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20.
柳婕  陈曦 《华中建筑》2024,(2):153-157
传统仪俗在长期发展中承载着人们的精神世界,是土家族人在顺应自然过程中形成的智慧结晶,它以一种无形的方式释放魅力,影响着传统聚落空间的发展。该文以鄂西土家族传统仪俗为分析对象,分别从其民俗化境、民俗灵境、民俗生境特点,了解到他们对神灵的尊重,对天象、地象的崇信;从风水观念、宗族礼制、顺应自然视角下阐述聚落空间形态,进一步了解到他们对自然、对神灵的崇敬。深入分析土家族聚落中仪俗表征与空间特性的关联,以期为保护传统聚落,传承创新民族文化遗产提供理论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