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入选煤泥组成日益复杂,浮选难度增大,传统烃类捕收剂逐渐成为制约浮选发展的瓶颈。采用超声乳化方法,综合考虑乳化剂的HLB、乳化剂用量、油水比、正丁醇加入量和超声时间等因素对乳化柴油稳定性影响,使用制备药剂进行了小浮选实验,发现乳化柴油捕收剂对河南,江苏和山东三地煤所得精煤回收率与相同剂量的柴油基本相同,所得精煤灰分较柴油低。研究表明,乳化柴油浮选选择性好,含油量为柴油的30%,成本为柴油的40%,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2.
影响超声乳化柴油捕收剂稳定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传统煤泥浮选药剂价格高、用量大、难分散、选择性差等问题,采用超声方法制备了乳化柴油捕收剂,研究了亲水亲油平衡值(HLB)、乳化剂用量、油水质量比、助乳化剂、超声时间等因素对乳化柴油稳定性的影响,并利用浮选试验验证了乳化柴油的浮选性能.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最优单因素条件如下:亲水亲油平衡值为13,复配乳化剂中失水山...  相似文献   

3.
利用胶体磨制备乳化柴油,并对柴油乳化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确定油水比为1∶4~1∶5时,能够制得参数较好的乳化液。分别采用乳化柴油和柴油作为捕收剂进行浮选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乳化柴油时的浮选完善指标比柴油高5.66个百分点,浮选速度试验中第一次精煤产率比柴油高5.01个百分点;在浮选完善指标相同的情况下,乳化柴油用量比柴油节省39.13%。  相似文献   

4.
由于低阶煤表面含氧官能团的存在,用传统的非极性油捕收剂无法实现低阶煤泥的有效回收。与使用传统柴油捕收剂对比,本文在地沟油醇解为生物柴油的基础上进一步合成含有羧酸官能团的捕收剂来强化低阶煤浮选。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核磁氢谱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和接触角测定进一步分析了捕收剂促进浮选的机理。分别使用羧酸捕收剂、0#柴油与生物柴油对某低阶极难浮选煤样进行浮选实验,结果表明,羧酸捕收剂获得的浮选精煤效果最好,比柴油捕收剂,精煤产率提升了14.63%,灰分下降了12.06%。  相似文献   

5.
针对常规捕收剂在矿浆中分散效果差、用量大的缺点,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拟三元相图的绘制,确定乳化柴油和微乳化柴油的最佳配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煤泥浮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微乳化柴油的粒度更小,平均粒度为0.065 mm,且分布均匀,分散效果、稳定性更好;对于与试验煤样性质相同的煤泥,在浮选指标相近的情况下,采用微乳化柴油作为捕收剂时,煤泥浮选速度更快,更节省浮选药剂。  相似文献   

6.
柴油是浮选辉钼矿的常用捕收剂,但在矿浆中分散性差,影响其捕收效果。采用超声法制备水包油型乳化柴油,油水质量比为1∶10,以聚氧乙烯月桂醚为乳化剂,乳化剂用量为油、水总质量的1.5%,超声功率为300 W,超声时间为2 min。制备的乳化柴油用于辉钼矿粗选,可得到Mo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7.71%、86.72%的钼精矿,相较原柴油精矿Mo品位提高0.19个百分点,Mo回收率提高3.44个百分点。超声乳化提高了柴油在矿浆中的分散性,乳化剂的添加则保证了乳化柴油的稳定性,从而有效提高了辉钼矿浮选指标。  相似文献   

7.
乳化捕收剂在煤泥浮选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在煤泥浮选过程中,传统捕收剂耗量大、使用效果不理想的现状,进行了柴油乳化的研究,得到了一种新型的乳化捕收剂ZFC,并已在选煤厂中试用。结果表明:ZFC性能优良,选择性高,大大改善了浮选效果,且药剂的用量比传统的轻柴油节省约70%。  相似文献   

8.
为了考察乳化柴油对乌海肥煤的浮选降灰效果,分别应用乳化柴油与柴油作为捕收剂,采用可燃体回收率和浮选完善度作为评价指标,对煤样进行实验室浮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乳化柴油具有更好的选择性,在可燃体回收率相同的情况下,乳化柴油精煤灰分更低,同时确定了最佳捕收剂用量0.8kg/t,可节油73%;采用分级浮选考察了乳化柴油对不同粒级煤泥的降灰效果。通过对煤样与药剂作用前后的疏水性和Zeta电位的对比,初步探讨了乳化柴油降灰的机理。  相似文献   

9.
采用HLB值法选择乳化剂,逐一探讨了各个乳化条件,对乳化柴油的制备工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实验发现:以司班80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乳化剂,其中Span80与CTAB二者复配后的HLB值为8.8,乳化剂用量为5.0%,助乳化剂正丁醇与乳化剂的质量比约为1.0:2.1,乳化时间30min,即制得掺水量为10.0%的乳化柴油,且乳化柴油的稳定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为了考察高剪切调浆和捕收剂乳化处理对煤泥浮选效果的影响,以山西汾西矿业集团水峪煤矿有限责任公司选煤厂的浮选入料为对象,对比分析了柴油、柴油+调浆、乳化柴油及乳化柴油+调浆对煤泥浮选效果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高剪切调浆和柴油乳化处理均对提高煤泥浮选效果和节省柴油用量有积极作用,在同等灰分指标要求下,与采用柴油作为捕收剂相比,高剪切调浆和柴油乳化处理下的精煤可燃体回收率分别提高3.78和1.95个百分点,柴油用量由325 g/t分别降至225 g/t和100 g/t。两种处理方法均能促进非极性烃类油的分散,有利于降低柴油用量,同时提高煤泥浮选指标。  相似文献   

11.
乳化柴油捕收剂的浮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由柴油、表面活性剂和水以27:3:70的比例复合而成的新型乳化浮选药剂ZFC-1,对淮北瘦煤和张家口1/3焦煤2种煤样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浮选药剂性能优良,稳定性好,选择性高,改善了浮选性能,在基本保持精煤灰分不变的情况下,与柴油相比,使用ZFC一1作为捕收剂时,可提高精煤产率5%~22%,提高可燃体产率6%~23%,节约柴油或煤油用量70%.  相似文献   

12.
黄波  李旭林  赵剑  周燕  张建 《煤炭技术》2014,(8):206-208
对不同表面活性剂及助表面活性剂制备微乳化捕收剂进行了试验研究,利用多重光散射稳定性分析仪考察了的微乳化捕收剂的稳定性和分散相粒径。试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复配比例和助表面活性种类对微乳化捕收剂的性质影响显著。斯潘80与吐温80复配比为7:3时,微乳液分散相平均粒径40 nm,体系稳定性最好;正辛醇做助表面活性剂时,微乳液分散相平均粒径42 nm,体系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13.
选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80三种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分别与煤油制成乳化煤油捕收剂,对低阶煤进行浮选试验,对比乳化前后捕收剂的浮选效果。采用激光粒度仪、接触角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分析了乳化煤油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捕收剂用量为6000 g/t,单独采用煤油作捕收剂时,精煤可燃体回收率为60.07%,浮选完善指标为30.44%。采用乳化煤油的浮选效果均优于煤油,当采用Tween-80乳化煤油作捕收剂时,精煤可燃体回收率达到最大值,为88.05%,浮选完善指标31.21%。粒度分析表明,乳化作用可降低油滴粒径,煤油在水中分散的平均粒径为167μm, Tween-80乳化煤油的平均粒径为1.19μm, SDS乳化煤油的平均粒径为0.152μm, DTAB乳化煤油的平均粒径为1.52μm。结合浮选结果可知,乳化煤油油滴平均粒径1.19μm且小于3.77μm油滴占90%时,精煤可燃体回收率和浮选完善指标最高。FTIR和接触角结果表明,捕收剂有效吸附在低阶煤表面并降低含氧官能团对浮选的...  相似文献   

14.
以黄陵煤为原料进行浮选研究,捕收剂分别为煤油、柴油、地沟油和乳化地沟油,在相同的浮选条件下加入不同的捕收剂,通过改变其用量对精煤产率、精煤灰分和尾煤产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加入OP乳化剂后油水比例为6∶4时乳化地沟油浮选效果最好,精煤产率为88.67%,精煤灰分从9.16%降到8.63%,尾煤产率为11.32%.  相似文献   

15.
陈刚刚  孙秀柱 《现代矿业》2019,35(4):241-242
随着雷门沟钼矿开采的不断深入,矿石性质发生了明显变化,原以2#油为起泡剂的浮选效果越来越差。为寻找理想的浮钼起泡剂,对比了2#油、BK-5、FM405、FM405-2#不同用量下的钼粗精矿指标。结果表明,BK-5#、FM405均是性能优良的浮钼起泡剂,浮选性能均稳定,且对钼矿石均有一定的捕收性能,适用于具有一定氧化程度的钼矿石的浮选,BK-5#在添加量为55 g/t时,可获得钼回收率达87.39%粗精矿,回收率比使用2#油高1.97个百分点;FM405在添加量为51 g/t时,可获得钼回收率达87.59%粗精矿,回收率比使用2#油高2.17个百分点。BK-5#和FM405的起泡性能相近,尚需通过进一步的精选、扫选和闭路试验,了解它们与其他药剂的协同作用效果,并最终确定工业应用选择BK-5#还是FM405。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前述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单因素试验从乳化剂HLB、搅拌转速、搅拌时间、温度等方面来探索乳化捕收剂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乳化剂加入量为2%(质量分数),搅拌转速800 r/min,搅拌时间为12 min,温度25℃下所制得的乳液稳定性最佳。在微观状态下,乳化液中油滴分散的比较均匀,但是水包着的油滴不稳定,乳液颗粒之间容易兼并,形成较大的乳滴。精煤产率相同时,乳化柴油的用量是柴油用量的66.7%。在乳化柴油和普通柴油的分选指标相似的情况下,乳化柴油的用量较少,也说明了乳化后的柴油液滴对浮选的促进作用优于小液滴对矸石的捕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微乳型捕收剂的稳定性和浮选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波  徐宏祥  李旭林 《煤炭学报》2019,44(9):2878-2885
微乳型捕收剂(Micro-emulsion Collector,MEC)在煤浆中的分散性能优于柴油和乳化柴油,可以有效降低煤泥浮选药剂的用量。MEC的稳定性是影响其工业应用的重要性能指标,国内外学者通常采用静置观察法研究乳化柴油和微乳化柴油的稳定性,难以直观并定量表征微乳液的稳定性和液滴粒径。笔者借助多重散射光稳定性分析仪研究了乳化剂配方和用量、超声波功率及作用时间对MEC稳定性和液滴粒径大小的影响,通过煤泥浮选试验考察了MEC的浮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制备MEC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乳化剂用量为柴油质量的5%,含水量为柴油质量的5%,表面活性剂配方为Span80∶Tween40∶Octanol=7∶3∶4,磁力搅拌10 min后用200 W超声波强化处理5 min;乳化剂配方和用量影响MEC的稳定性和液滴粒径大小。乳化剂用量越多,MEC越稳定。乳化剂用量为3%时,液滴易发生聚集,放置一段时间后液滴粒径会超过100 nm。乳化剂用量为7%时,MEC最稳定,液滴初始粒径为69 nm,并随放置时间延长缓慢变大。乳化剂用量为5%时,MEC稳定性好,液滴粒径随放置时间的延长基本不发生变化,保持在37 nm左右;超声波功率低于600 W时,功率越小,MEC越稳定。功率大于600 W时,功率越大,液滴粒径越小,MEC稳定性越好。超声波处理时间为20 min时,MEC的稳定性动力学指数(Turbiscan Stability Index,TSI)值随放置时间延长快速变大,MEC很不稳定;MEC用于煤泥浮选时,能显著提高煤样的接触角,增加煤粒表面疏水性,提高煤粒的可浮性。在相同的捕收剂用量下,浮选精煤产率更高,灰分更低,浮选完善指标更好。  相似文献   

18.
乳化浮选药剂在煤泥浮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一种自主开发的新型乳化剂将柴油乳化后作为捕收剂进行煤泥浮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柴油经乳化剂乳化处理后所形成的油、水混合均匀的乳化油(O/W),不仅可以促进柴油在矿浆中的分散性能,显著改善煤泥的浮选效果,而且稳定性好,利用效率高,节油可高达70%。  相似文献   

19.
以天然油脂棉籽油和工业副产品为主要原料,合成出脂肪酸单甘油酯硫酸盐PGS,将之作为浮选促进剂(3%),与柴油(27%)、水(70%)制备出新型煤用乳化浮选捕收剂ZFC。分别以ZFC和柴油作为捕收剂,对两种1/3焦煤进行浮选速度试验,并应用一级浮选动力学方程进行拟合,得到两种煤样的动力学方程,通过对比得出:以ZFC做捕收剂,所用煤样的浮选速率常数和浮选速度均优于柴油。对PGS促进剂作用前后煤样的疏水性、红外光谱、润湿热进行检测,结果表明:PGS促进剂和煤粒表面发生化学吸附,促进剂的疏水性基团朝外,因此提高了煤粒表面的疏水性;乳化药剂和煤粒的吸附强度及稳定性显著提高,煤粒在随气泡上升过程中不易脱落,从而提高了浮选速度。  相似文献   

20.
高效复合选煤浮选药剂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介绍了一种将捕收剂、起泡剂合二为一的高效复合选煤药剂的制各和应用性能,分析了药剂的乳化和稳定性机理。实验表明,该药剂稳定性好,在获得相同的浮选效果时,该复合药剂的用量比传统的轻柴油药方节省20%—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