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和丙烯酸羟乙酯(HEA)为共聚单体,并以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TPGDA)为交联剂、十二烷基硫醇(NDM)为链转移剂和乙酸乙酯为极性溶剂,采用核/壳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侧链含C=C的丙烯酸酯预聚体;然后以此为基体树脂、丙烯酸异冰片酯(IBOA)和三羟甲基丙烷二丙烯酸酯(TMPTA)为活性稀释剂、651为自由基光引发剂和碘鎓盐为阳离子光引发剂,制备了UV固化胶粘剂。研究结果表明:合成丙烯酸酯预聚体的最佳工艺条件是m(BA)∶m(MMA)∶m(GMA)∶m(TPGDA)∶m(HEA)=20∶60∶10∶4∶6、n(TPGDA)∶n(NDM)=2∶2、w(热引发剂)=3%和w(乙酸乙酯)≥70%(均相对于共聚单体总质量而言);自由基/阳离子混杂双重UV固化胶粘剂比单一自由基UV固化胶粘剂具有更大的附着力和耐酸碱性,此时前者的最佳配方中w(预聚体)=55%、w(651或碘鎓盐)=5%、w(IBOA)=15%、w(TMPTA)=12%和w(GMA)=8%(均相对于胶粘剂总物料质量而言)。  相似文献   

2.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丙烯酸酯乳液胶粘剂,考察了乳化剂、引发剂对碱溶性丙烯酸酯乳液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十二烷基硫酸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SDS/OP-10)为阴/非离子型复合乳化剂,以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KPS/Na HSO3)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当w(复合乳化剂)=6%和w(氧化还原引发剂)=0.8%(均相对于单体质量而言)、m(OP-10)∶m(SDS)=1∶2和m(KPS)∶m(Na HSO3)=2∶1时,乳液的综合性能相对最好。  相似文献   

3.
以丙酮为溶剂、AIBN(偶氮二异丁腈)为热引发剂和NDM(十二烷基硫醇)为链转移剂,采用半连续加料工艺制备出黏度适宜的丙烯酸酯预聚体;然后以此为基体、184(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为自由基光引发剂、IBOA(丙烯酸异冰片酯)和TPGDA(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为活性稀释剂,配制出性能优异的UV(紫外光)固化胶粘剂。研究结果表明:当w(AIBN)=1.0%(相对于单体总质量而言)、w(NDM)=1.5%和w(丙酮)=30%(均相对于UV固化胶粘剂总质量而言)以及聚合温度为75℃时,能够合成出黏度为10 Pa·s的丙烯酸酯预聚体;当w(活性稀释剂)=40%(相对于UV固化胶粘剂总质量而言)、m(IBOA)∶m(TPGDA)=10∶30时,UV固化胶膜的折射率达到了1.50左右,透光率在一定波长范围内超过了90%。  相似文献   

4.
以醇溶性PU(聚氨酯)树脂液为连接料,乙醇、乙酸乙酯和水为溶剂,添加分散剂、消泡剂和炭黑等助剂,制备了用于PET(聚酯)薄膜、PA(尼龙)薄膜和BOPP(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印刷的凹印油墨;测试了油墨的细度、黏度、附着力和耐水煮性等性能指标,探讨了连接料、溶剂和助剂掺量对油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m(乙醇)∶m(乙酸乙酯)∶m(水)=25∶15∶10、w(醇溶性PU树脂)=35%、w(炭黑)=10%和w(分散剂+消泡剂)=5%(均相对于油墨总质量而言)时,制备的凹印油墨是一种适用于塑料薄膜印刷的环保油墨。  相似文献   

5.
碱溶性核/壳型丙烯酸酯胶粘剂乳液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反应型阴/非离子乳化剂(DNS-86/ANPEO-10)为复配乳化剂、丙烯酸(AA)和甲基丙烯酸(MAA)为混合羧基单体、丙烯酸异辛酯(EHA)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混合交联单体等,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核/壳型碱溶性丙烯酸酯乳液。讨论了反应型乳化剂、羧基单体及交联单体等对丙烯酸酯乳液胶粘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功能单体、反应型乳化剂均参与了共聚反应,并且相应基团的红外光谱(FT-IR)特征吸收峰比较明显;当w(DNS-86+ANPEO-10)=2.5%且m(DNS-86)∶m(ANPEO-10)=1.0∶(1.0~1.5)、w(AA+MAA)=8%且m(AA)∶m(MAA)=2∶3、m(HEA)∶m(GMA)=1.5∶1且w(HEA+GMA)=4%~5%时,采用核/壳聚合工艺制备的乳液胶粘剂,其耐水性及碱溶性良好,并且其综合性能相对最佳。  相似文献   

6.
以自制固体碱溶性丙烯酸酯树脂(A-30)为大分子表面活性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硬单体、丙烯酸丁酯(BA)为软单体、丙烯酸(AA)为功能单体和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为交联单体,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合成了性能优良的纸张上光油用水性丙烯酸酯乳液。研究结果表明:当m(MMA)∶m(BA)=40∶56~45∶51、w(NMA)=3%(相对于总单体质量而言)以及w(A-30)=30%~50%(相对于乳液质量而言)时,乳液及其胶膜的综合性能良好,其硬度、附着力、储存稳定性、光泽度、耐磨性、耐水性及耐溶剂性俱佳,并且胶膜经有机溶剂擦拭22次后仍不掉色。  相似文献   

7.
以丙烯酸丁酯(BA)为软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硬单体、丙烯酸(AA)为功能单体、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为改性剂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为阴/非离子型复合乳化剂,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丙烯酸酯乳液胶粘剂;然后采用单因素试验法优选出制备该胶粘剂的最优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当m(BA)∶m(MMA)=4∶1、w(APS)=0.4%~0.5%、w(AA)=2%~3%和w(KH-570)=1.0%(均相对于共聚单体总质量而言)时,相应胶粘剂的粘接强度(剥离强度为123.4 N/m、拉伸剪切强度为0.49 MPa)相对最大、耐水性(吸水率为18.91%)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8.
无苯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清成  付华 《精细化工》2004,21(Z1):140-141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MAA)、甲基丙烯酸β 羟乙酯(HEMA)、丙烯腈(AN)为原料,在酯酮混合溶剂回流温度80℃下反应5~6h,合成了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实验表明:当单体质量比为m(MMA)∶m(BA)∶m(MAA)∶m(HEMA)∶m(AN)=10∶70∶4∶14∶1、引发剂用量占反应体系总质量的0 28%时,合成品的剥离强度为24N/25mm,耐水性为8N/25mm。用无苯、无卤溶剂合成溶液型丙烯酸酯胶粘剂,对降低化工品给环境造成的危害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得水性丙烯酸酯胶粘剂。探讨了配方条件对该胶粘剂粘接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w(软单体)=45%、w(亲水单体)=25%、w(乳化剂)=0.4%和w(引发剂)=0.7%(均相对于单体总质量而言)时,水性丙烯酸酯胶粘剂的粘接性能相对最好;将该胶粘剂用作锂离子电池的胶粘剂时,锂离子电池经50次循环后的放电比容量为422.2 m Ah/g,表现出较稳定的电池性能和较好的充放电效率。  相似文献   

10.
以BA(丙烯酸丁酯)、MMA(甲基丙烯酸甲酯)、AA(丙烯酸)和HPA(丙烯酸羟丙酯)等作为主要单体,GM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作为交联剂,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自交联型水基丙烯酸酯胶粘剂乳液,并将其应用于PVC(聚氯乙烯)/织物的粘接。研究结果表明:当m(软单体)∶m(硬单体)=5∶5、w(复合乳化剂)=3%4%、w(引发剂)=1.0%和w(GMA)=4%(均相对于总单体质量而言)时,胶粘剂乳液的综合性能相对最好,其平均粒径为126.8 nm、乳液稳定性良好、胶膜吸水率(4.23%)相对较低、耐热性相对较好且PVC/织物的剥离强度(28.3 N/25 mm)相对最大。  相似文献   

11.
影响苯丙乳液黏度与粒径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以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为主要原料合成了用于制备胶粘剂的苯丙乳液。重点研究了引发剂、乳化剂及种子单体的用量及硬软单体不同配比对苯丙乳波黏度和粒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引发剂用量为0.5%(占单体总质量,后同)、乳化剂用量为1%、种子单体用量为8%、硬软单体配比为30/46的条件下,合成的笨丙乳液黏度较高、粒径小、粒度分布宽,用该乳液制备的胶粘剂具有优良的施工性能.  相似文献   

12.
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一种水性丙烯酸胶黏剂,可用于塑料膜的复合。研究了功能单体、乳化剂、引发剂对胶黏剂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软/硬单体比例为60/40~65/35,功能单体AA与HEA占丙烯酸单体用量的5%,乳化剂占丙烯酸单体用量的1%~2%,引发剂占丙烯酸单体用量的0.6%,得到的乳液胶黏剂性能最佳,其剥离强度最高可达1.8N/15mm。  相似文献   

13.
梁文庆  唐宏科 《粘接》2010,31(7):48-50
以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异辛酯、乙酸乙烯酯为主要单体,以丙烯酸为功能单体,采用预乳化种子乳液聚合法成功合成了性能优良的醋丙乳液纸塑复合胶粘剂。着重讨论了单体的选择、软硬单体配比、乳化剂以及功能单体的用量等因素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软硬单体质量比为45:50~50:45,乳化剂用量为单体总量的3%,功能单体用量为6%时,制备的乳液具有较好的纸塑粘接性能。  相似文献   

14.
乳液型纸塑复膜胶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丙烯酸丁酯(BA)和丙烯酸异辛酯(2-EHA)为软单体、醋酸乙烯(VAc)为硬单体和丙烯酸(AA)为功能单体,采用预乳化种子乳液聚合法成功合成了性能优良的醋丙乳液纸塑复膜胶。着重讨论了单体的选择、软硬单体配比、引发剂、乳化剂以及功能单体的用量等因素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m(软单体):m(硬单体)=45:50~50:45、w(引发剂)≈0.6%、w(乳化剂)=3.0%和w(功能单体)=6%时,乳液具有较好的纸塑粘接性能。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三种乳液聚合方式:间歇乳液聚合法、半连续乳液聚合法、种子乳液聚合法,根据实验结果和三种聚合工艺的特点,选出最适合的丙烯酸酯聚合方式;探讨了聚合温度、搅拌强度、软硬单体配比、功能单体、引发剂等因素对聚合反应及压敏胶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种子乳液聚合法最佳;当体系聚合温度为80℃,聚合反应6h,搅拌速率为200f/min时可得到综合性能较好的压敏胶;当软硬单体的比例大约为3:1时,压敏胶可达到最大剥离强度;引发剂的适宜用量为单体总量的0.5%。  相似文献   

16.
丙烯酸酯乳液胶粘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丙烯腈(AN)和丙烯酸(AA)为单体,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乳化剂,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通过半连续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丙烯酸酯乳液胶粘剂。研究了软硬单体配比、不同硬单体以及功能单体AA对胶粘剂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m(BA)∶m(MMA)∶m(AN+St)=75∶15∶10[其中m(AN)∶m(St)=1∶3]、w(AA)=2份时,制备的乳液胶粘剂具有较好的剪切强度、拉伸强度和耐水性。  相似文献   

17.
溶剂型聚丙烯酸酯压敏胶合成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丙烯酸丁酯(BA)为软单体、丙烯酸甲酯(MA)为硬单体、2-丁酮(MEK)为溶剂和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溶剂型聚丙烯酸酯类压敏胶(PSA)。考查了聚合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软硬单体质量比和烘胶温度等因素对PSA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聚合反应温度为80℃、w(AIBN)=0.4%(相对于总单体质量而言)、m(BA):m(MA)=2.5:1和烘胶温度为70℃时,PSA的综合性能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8.
铝箔/纸复合用醋丙乳液胶粘剂的制备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醋酸乙烯(VAc)和丙烯酸丁酯(BA)为主要单体,加入少量功能单体丙烯酸(AA)进行共聚改性,采用半连续种子聚合法制备出乳液型铝箔/纸复合用胶粘剂。研究了聚合过程中单体比例、乳化剂、引发剂以及AA等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BA)∶m(VAc)=50∶50~65∶35、w(复合乳化剂)=3%、w(AA)=2%~3%(相对于单体总量而言)和w(过硫酸铵)=0.6%时,可以得到剥离强度、易干性和抗冻性等综合性能良好的醋丙乳液。  相似文献   

19.
聚氨酯改性丙烯酸酯水性塑/塑复膜胶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种子乳液聚合和单体预乳化工艺制备了一种塑/塑聚氨酯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复膜胶(GH-5142)。研究了聚氨酯加入工艺、丙烯酸酯单体类型、配比、乳化剂体系等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聚氨酯占乳液总量的2%,软硬单体质量比为1.5,乳化剂用量15%-2.0%,所得复膜胶性能较佳。  相似文献   

20.
双组分水性丙烯酸酯复膜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齐  傅和青 《粘接》2009,30(2):38-42
以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AA)等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丙烯酸酯乳液,加入固化剂,得到双组分水性丙烯酸酯复膜胶。研究了丙烯酸、固化剂含量,软硬单体比例以及交联剂和不同乳化剂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丙烯酸占单体总量的2%,固化剂为6%,软/硬单体质量比为1.36,固化时间为4h时,所得的双组分水性丙烯酸酯复膜胶的性能较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