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锦屏一级水电站大坝混凝土温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林生 《人民长江》2009,40(18):91-93
混凝土浇筑层厚度对其最高温度和温度应力有显著影响,也影响拱坝施工工期。锦屏一级水电站大坝混凝土浇筑层厚选取1.0、1.5、2.0 m和3.0 m,为四级配混凝土,强度等级分别为C18030、C18035和C18040,总量超过500万m3。经过对C18040混凝土浇筑基础约束区和非约束区的研究,推荐大坝混凝土的浇筑方案为:非约束区采用3.0 m浇筑层厚,浇筑温度不高于14℃;约束区采用1.5 m浇筑层厚,浇筑温度冬季不高于12℃,其它季节不高于11℃。推荐的冷却方案为:约束区冷却水管间距1.0 m×1.5 m(水平×垂直),一期冷却水温10~15℃,二期冷却水温8~10℃;非约束区冷却水管间距1.5 m×3.0 m(水平×垂直),一期冷却水温10~14℃,二期冷却水温8~10℃。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气候变化条件下水工混凝土的抗冻耐久性,采用自制的气候模拟系统,设定了-5℃、-10℃、-17℃、-30℃、-40℃等5个冻融过程降温终了混凝土试件中心温度,研究冻融温度对F50、F100、F300等3种抗冻设计等级水工混凝土的质量损失、动弹性模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冻融过程中降温终了试件中心温度的降低,F50、F100、F300等3种抗冻设计等级的水工混凝土的质量损失、动弹性模量损失逐渐增大,水工混凝土能经受的最大冻融循环次数也逐渐减少。降低冻融过程中混凝土试件的中心温度可引起水工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的降低。  相似文献   

3.
李峰  赵卫  吴恒辉 《人民长江》2009,40(13):64-65
通过对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漕河渡槽段落地矩形渡槽施工期安全监测成果的整理,重点分析了槽身温度、钢筋应力和混凝土应变等监测量的变化特征和发展趋势。温度监测成果表明,混凝土浇筑完成后30 h左右内部出现最高温度,范围在55.5~57.9℃之间;同期夜间最低气温在22℃左右,内外温差接近35℃。因此要保证混凝土表面不出现裂缝,施工中需高度重视混凝土浇筑后150 h内的养护工作。根据现场情况合理选取综合配套的养护方法,建议采用草袋铺设和蓄水法相结合、白天通风和夜间保温相结合等施工措施,合理选择拆模时间和拆模顺序,使混凝土表面裂缝得到有效控制。对槽身混凝土温控和渡槽运行期监测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利用气候模拟系统试验研究了F300、F50两种水工混凝土,在-40℃、-30℃、-25℃、-18℃、-10℃、-5℃冻融最低中心温度下的抗冻性。结果表明:在不同冻融中心低温条件下高与低抗冻设计水工混凝土所能经受最大冻融循环次数、力学性能、动弹性模量、质量损失等变化规律存在差异,水工混凝土的微观特性在冻融作用后发生明显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刘双英  马云飞 《吉林水利》2010,(10):31-32,42
本试验主要研究由于东北地区冬夏温差大而造成混凝土冻裂的问题,同时为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的混凝土施工而设计,最终成功制备出高抗冻性混凝土,满足C30F300的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6.
主要依据《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等规范设计某工程泄洪闸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以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升和水化热为目的,根据当地原材料的性能指标、配制出适合寒冷地区使用的C25 F200水工大体积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该配合比水泥用量为280 kg/m3,粉煤灰掺量为65 kg/m3,胶凝材料绝热温升44.51℃。该配合比的优化设计使得混凝土的绝热温升降低了5.18℃。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利用冬春低温季节采用通仓薄层浇筑法进行施工的碾压混凝土坝在施工期的温度及应力观测情况。由于工程施工进度的影响这里仅获得关于块体升高速度为6~7m/月的施工经验。低入仓温度,高掺粉煤灰(50%)与薄层(h=1m)浇筑相结合,使基础约束范围内的内部混凝土最高温升值控制在30℃以下。碾压混凝土温升与温降过程均很缓慢,块体内温度较均匀,可充分发挥混凝土材料的徐变性能,改善坝体混凝土温度应力状况。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观音岩水电站夏季高温时段和低温时段不同气候条件对碾压混凝土温控的影响,探讨混凝土施工过程的精细化控制。首先,采用解析法研究机口到入仓过程低温和高温时段温度回升情况;然后通过精细化的仿真计算,模拟碾压施工的过程,考虑日气温变化,研究入仓到浇筑过程气候差异对混凝土最高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浇筑温度下,浇筑过程的日气温变化对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的影响仅有0.4℃,而运输过程高温和低温时段混凝土温度回升值可相差6℃。因此高温季节重点是通过优化控制运输环节辅以改善仓面小气候等措施,混凝土温度回升最大可以改善6℃左右,最高温度最多能降低2~3℃。  相似文献   

9.
(一) 混凝土预冷选定方案及新工艺的设想1.选定方案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东风水电站大坝为混凝土双曲抛物线拱坝.坝体混凝土总方量为43万m~3。最高月平均浇筑强度为4万m~3。低温时段混凝土生产能力为120m~3/h;高温时段生产能力为80m~3/h。混凝土预冷方案是根据原设计温控要求选定的,即高温季节混凝土浇筑温度控制在15℃以内,并按8月份相应的混凝土出机口温度10.7  相似文献   

10.
苗尾水电站水库库容较小,溢洪道使用频率高,泄洪最大流速达38m/s,对抗冲磨混凝土的抗冲磨性能、抗裂性能及其耐久性要求高。通过不同施工方式、不同品种混凝土性能试验,并参考类似工程应用经验和研究成果,综合考虑混凝土抗冲磨强度和抗裂性,确定溢洪道底板抗冲磨混凝土采用PVA纤维常态混凝土。温控防裂分析结果表明,溢洪道底板抗冲磨混凝土控制设计厚度0.80m,浇筑块尺寸20m×20m时,即使在气温最高的7月份浇筑,如控制浇筑温度17℃,采用流水养护措施,入冬后覆盖4cm厚保温被覆盖的表面保温措施,且先浇筑1层平均厚度为0.15m的C20混凝土的找平层时,混凝土温控抗裂最小安全系数可达到1.70。建议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底板超挖现象、混凝土配合比及其浇筑质量,避免混凝土出现温度裂缝。  相似文献   

11.
水工混凝土由于结构上的需要,常常是大块浇筑。众所周知,水泥在硬化时,会产生大量的水化热量。在最初一周内产生的热量几乎占总热量的80%,10天内可以达到总热量的90%。这些热量使混凝土温度显著上升,一般要比浇筑时高出15~30℃,以后又逐渐散发热量,温度随之降低。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或相邻混凝土的约束而出现了拉应力。若此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裂能力,就要产生温度裂缝,有表面的、深层的和贯穿性的。这些裂缝程度不同的影响工  相似文献   

12.
魏德文 《中华建设》2011,(7):166-167
美国《炎热气候下混凝土施工》(ACI305R)标准中,对炎热气候下混凝土施工定义为:高温(即气温高于24℃),低相对湿度,干燥,强烈日照以及大风等综合条件作用下,加速了混凝土的水分损失,使得混凝土干燥和凝结过快,导致混凝土出现强度降低,收缩,开裂,压光困难等问题,对混凝土的性能产生了不利影响状况下的施工。我国《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中规定,高温季节施工时,混凝土最高浇筑温度,不得超过28℃。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大型泄洪洞抗冲耐磨混凝土温控要求高、裂缝控制难等问题,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了大岗山水电站泄洪洞边墙C9050衬砌混凝土在不同通水温度、不同通水流量条件下的温度场和温度应力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衬砌混凝土的最高温度和最大拉应力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且峰值温度出现在浇筑后的4~5 d;通水冷却效果与通水温度呈负相关,而与通水流量呈正相关;在混凝土浇筑早期,适当增大通水流量或降低通水温度,均可降低混凝土的最高温度和最大拉应力,达到温度控制的目的。根据仿真计算结果,施工中采取了"早通水、大流量、短历时"冷却的温控防裂措施,在浇筑过程中至浇完1~2 d,通12℃左右的冷却水,流量约为3.5 m3/h,3~7 d通17℃左右的河水,流量约为1.8 m3/h,7 d以后依靠表面流水养护达到降温效果。现场温度监测数据显示:泄洪洞边墙典型桩号的实测温度变化过程线的线型和变化趋势均与数值模拟结果一致,且边墙衬砌混凝土的整体温控检测合格率达90%以上,表明这种"早通水、大流量、短历时"的冷却措施温控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水工沥青混凝土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力学特性和经荷载作用后的防渗性能,在-30℃~30℃条件下对其进行了抗压试验研究,并对荷载和温度作用后的试件进行了渗透试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对水工沥青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全曲线、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峰值应变以及破坏模式等力学特性有显著影响。对比水工沥青混凝土在-30℃~30℃条件下应力-应变全曲线特点,可推断-10℃~0℃为其应力-应变特性变化的过渡温度区间。水工沥青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峰值应变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基于试验结果,本文提出的经验公式较好地反映了抗压强度、弹性模量以及峰值应变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在-30℃~0℃条件下,水工沥青混凝土的破坏模式主要为骨料开裂和沥青胶浆与骨料的黏结破坏;在10℃~30℃条件下,破坏模式主要为黏结破坏。此外,水工沥青混凝土经荷载作用后的防渗性能与温度环境有关。在10℃~30℃温度环境中,水工沥青混凝土承受7%的轴向压应变后,其渗透系数仍在10-7~10-6cm/s量级,防渗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5.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普通混凝土配合比最大的区别在于骨料的含水状态,水工混凝土配合比所用骨料为饱和面干状态,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所用骨料为干燥状态,这就导致两种配合比的各种参数大不相同,文章是以南水北调某标段的C30W6F150混凝土配合比为例介绍水工混凝土设计及相关试验,提出满足设计及施工技术要求的、经济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以指导工程的施工。  相似文献   

16.
参窝大坝溢流面混凝土因冻融破坏而被凿除,补以C30W6F300高强度混凝土.在施工中,新浇筑混凝土产生大量裂缝.本文介绍了参窝大坝溢流面裂缝检测过程与成果,分析了裂缝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王快水库溢洪道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处于炎热的夏季和气温偏低的秋季,夏季最高温度为35℃,春秋浇筑时最低气温为3℃在混凝土浇筑前,通过对混凝土出机口温度和混凝土最高温度计算,并采取相应措施,成功地控制了浇筑温度,保证了混凝土浇筑质量,避免了大体积混凝土表面裂缝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RCC施工期温度应力分析及施工安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跃之 《人民长江》1998,29(9):24-26
根据一个实际工程拟定的RCC施工方案,对RCC在施工期的温度应力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5 ̄8月炎热季节浇筑RCC,其绝热温升与入仓温度之和远较气温为低,出现热流倒灌现象。浇筑层的温度因而可升高约4℃,导致RCC的最高温度难以控制在允许最高温度之内,所以在这期间不宜浇筑混凝土。如果非在炎热季节浇筑混凝土季节浇筑混凝土不可,则应考虑到热流倒灌而将入仓温度相应降低。此外,在高温季节亦不应安排间歇时  相似文献   

19.
叶庆  石荣剑  陈博 《人民长江》2015,46(3):42-44
通过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对比,探寻冻结法隧洞施工中衬砌混凝土水化热温升与冻结壁温度场相互影响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初期支护的钢拱架外部木背板及喷混凝土形成的保温层作用下,二次衬砌混凝土浇筑后水化热对冻结壁的影响深度仅有30~100 mm,只有表层冻土温度短时间内升至零度以上,而后迅速降到零度以下;虽然二次衬砌混凝土受到外部冻结壁低温影响,但混凝土内部温度仍能升至28℃以上,混凝土外表面温度在浇筑20 d后降至零度以下,表明混凝土强度增长基本不受影响。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结果基本吻合,相关成果对类似工程研究及设计和施工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头屯河水库涵洞检修闸井为塔井式结构,总高54.2 m,工程结构材料为掺有矿渣粉和粉煤灰的C25F200W6、C30W6F300钢筋高性能混凝土,采用常规技术进行高落差混凝土浇筑施工难度较大。为保证施工质量和提高施工效益,研究了高性能混凝土泵送技术、配合比设计、泵型、泵管敷设和布置、防止混凝土输送管道堵塞等措施,优化了泵送施工工艺,解决了施工现场地形复杂、高落差混凝土施工困难等问题。经质量验收评定,工程质量达到优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