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详细研究了聚合温度对Ni—Al—B—D体系的影响,并与Ni—Al—B体系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50~90℃范围内,Ni—Al—B—D体系活性高、聚合物门尼粘度低、凝胶含量少.90℃高温聚合时,Ni—Al—B—D体系比Ni—Al—B体系稳定.采用Ni—Al—B—D体系合成高门尼胶时,链增长速度变慢,但转化率仍保持在85%以上.  相似文献   

2.
充油顺丁胶生产中溶剂油的循环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前言在采用Ni—Al—B—D四元催化体系合成高门尼顺丁胶和湿法充油的方法生产充油顺丁胶的过程中,会有剩余的催化剂D和填充油遗留在溶剂油中,溶剂油经回收系统处理后能否返回顺丁聚合循环利用及是否会在回收系统积累而影响顺丁聚合,是充油顺丁胶生产中的一大关键。本实验通过对含有一定浓度高芳烃油和催化剂D的溶剂油进行切割、100ml小瓶和5L釜的聚合实验,详细考察了溶剂油的分离情况及切割前后对顺丁聚合的影响。二、实验部分 1.原材料丁二烯、溶剂油、Ni、Al、B、防老剂2,6,4、终止剂乙醇均系我厂聚合生产所用原料。  相似文献   

3.
在丁二烯的聚合过程中,采用 Ni—B—AI 催化剂进行三元老化聚合试验,经过20立升小釜及12M~3单釜连续以及大装置连续聚合试验,可以看出催化剂的老化液是透明无沉淀的,比较稳定。催化剂沉淀堵管问题可以解决。在聚合过程中反应平稳,容易操作。胶液中胶团比较少,门尼合格率此较高,质量比较稳定。挂胶比较轻。  相似文献   

4.
在甲烷、二氧化碳与氧气制合成气的反应中 ,使用添加助剂Ce的Ni/Al2 O3 催化剂对反应有较好的活性与稳定性。在此基础上添加了Cu和Li后能进一步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而催化剂的活性基本不变。XRD和XPS表征结果表明 ,添加Cu后易于形成高度分散的四面体结构的CuAl2 O4 ,使生成的表面晶尖石结构的NiAl2 O4 偏于八面体结构 ;添加Li改善了催化剂的酸碱性 ,促进了CuAl2 O4 的生成  相似文献   

5.
顺酐加氢制1,4-丁二醇负载型Ni-Mo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负载型 Ni 催化剂中引入 Mo 后,对顺酐高压液相加氢反应生成四氢呋喃和1,4-丁二醇活性与选择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 Mo 能显著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生成1,4-丁二醇的选择性。采用 XRD 测定方法,考察了负载型 Ni-Mo 催化剂的结构,证实 Ni-Mo 形成了固溶体。TPR的研究结果表明,金属组份与载体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顺丁橡胶聚合挂胶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内顺丁橡胶生产中挂胶严重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减轻聚合挂胶的对策,在原材料质量合格并控制合适聚合加水量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活性种制备技术,进一步降低催化剂用量和降低Al、B碰撞概率,就能减少凝胶生成量,减轻系统的挂胶,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7.
前报已报导,用胶态镍体系催化丁二烯聚合,催化活性很高。古谷进等人曾用Al、Fe、Ti等金属微粒子作载体,聚合2—烯烃,得到良好的结果。目前定向聚合的第二代高效催化剂在合成塑料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而在合成橡胶方面尚未取得关键性的突破,本文将报导用三乙酰基丙酮铁与三异丁基铝先进行反应,使其先生成Fe°胶体,然后加入环烷酸镍,BF_3·OEt_2(下面分别简称为Fe、Al、Ni、B)。企图以Fe°胶体为载体,Ni°胶体附着在它的上面,形成新生态双过渡金属,然后载在Al—B反应产物上提高镍系催化的活性,降低Ni用量,并得到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低浓度微凝胶体系动态成胶及驱油试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使用长岩心渗流试验装置,模拟油藏条件开展微凝胶体系动态成胶和驱油试验,研究了低浓度微凝胶体系在长岩心填砂模型中的动态成胶特征、流动特性和驱油效果。试验结果证明:低浓度微凝胶体系在通过长岩心的流动过程中能够形成一定强度的微凝胶,产生的流动阻力比相同浓度甚至高浓度聚合物溶液高;微凝胶体系在岩心内部成胶后,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传播性,在后续水驱过程中,仍然保持较高的剩余流动阻力。低浓度微凝胶溶液在动态成胶过程中具有明显的驱油作用,可以较大幅度提高石油采收率,但微凝胶驱的增油效果主要出现在后续水驱阶段。  相似文献   

9.
刘少文  李永丹 《石油化工》2004,33(Z1):551-553
考察了Ni/Al2O3和Ni-Cu/Al2O3催化剂上,反应温度和进料甲烷浓度对流化床中甲烷裂解制碳纳米管过程的影响,发现分别在600℃和650℃时Ni/Al2O3和Ni-Cu/Al2O3上纯甲烷裂解的碳产量最高.用TPO技术对生成的碳氧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发现在相同的反应气氛下,Ni-Cu/Al2O3催化剂上生产的碳中无定形碳含量明显比Ni/Al2O3上的多.Raman光谱技术也表明生成碳的石墨化程度与进料甲烷浓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以Ni—Al—B为催化剂的丁二烯定向聚合,对原材料的质量有很严格的要求。为了制定原材料的质量标准,从原材料中杂质的分析方法和各类杂质对聚合的影响做了大量的实验室研究工作。但一般认为实验室和工业生产的条件不同。这些研究结果只能作为工业生产制定原材料质量标准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聚合物化学凝胶在封堵裂缝型、孔洞型漏失方面具有良好的封堵效果,凝胶的性能直接影响到堵漏效果。对影响CUGB-LJ聚合物凝胶胶凝时间的CUGB-LJ溶液浓度、胶凝比、温度、pH值等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凝胶受CUGB-LJ溶液浓度、胶凝比、温度的影响变化趋势一致,规律性较强:浓度越高,胶凝时间越短,形成强度越强;胶凝比越大,胶凝速度越快,形成强度越强;升高温度可明显缩短凝胶的胶凝时间,形成强度越强。三个影响因素中温度影响最为明显,当温度较高时,浓度和胶凝比对胶凝时间的影响趋于平缓。同时,聚合物凝胶的胶凝时间随着pH值的升高而缩短,形成的凝胶强度越强。聚合物凝胶具有较好的抗盐、抗钙污染能力。  相似文献   

12.
CH4 、CO2 和O2 制合成气的Ni/Al2 O3 催化剂中添加稀土元素Ce可促进催化剂活性、稳定性和抗积炭性。利用XRD、XPS和TPR等测试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 ,分析结果表明 ,添加稀土氧化物CeO2 调节了Ni与载体Al2 O3 之间的强相互作用 ,使制备的xNiO Al2 O3 固溶体结构更近似于NiO ,降低了该结构的还原温度 ,提高了还原后Ni晶粒的分散度 ,从而提高了催化剂的抗积炭性能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姬涛  董新法等 《天然气化工》2001,26(3):27-29,61
在甲烷、二氧化碳与氧气制合成气的反应中,使用添加助剂Ce的Ni/AI2O3催化剂对反应有较好的活性与稳定性。在此基础上添加了Cu和Li后能进一步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而催化剂的活性基本不变。XRD和XPS表征结果表明,添加Cu后易于形成高度分散的四面体结构的CuAI2O4,使生成的表面晶尖石结构的NiAI2O4偏于八面体结构;添加Li改善了催化剂的酸碱性,促进了CuAI2O4的生成。  相似文献   

14.
石油容器常温快速修补胶以催化型特种固化剂—三氟化硼有机高分子络合物固化普通环氧树脂,在5—10分钟内可基本固定,实现石油容器在负载情况下渗漏时的快速堵漏。避免烧焊修补过程中一系列复杂的准备工作,降低了维修费用,提高石油容器利用率,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修补胶可根据石油容器受力和震动情况的不同,灵活调节树脂(A组份)和固化剂(B组份)比例以适应各自特点。通过山东、福建、天津、内蒙广大用户实地试验表明,对固定式油罐、输油管路的渗漏快速修补尤其有效,但对震动剧烈的油桶渗漏只能作为短期的、临时性的修补。  相似文献   

15.
Ni2P/Al2O3 SAPO 11催化剂用于催化重整过程易于积炭失活。通过与Ni2P/Al2O3、Pt/Al2O3 SAPO 11及Ni/Al2O3 SAPO 11催化剂表面积炭行为对比,研究了该催化剂表面的积炭规律。以甲基环戊烷为积炭前驱物,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加速积炭实验,采用热重 差示热分析表征催化剂表面积炭位置,并以环己烷、正庚烷为模型化合物对积炭前后催化剂进行脱氢 异构反应催化性能评价。结果表明,由于P原子的作用,Ni2P/Al2O3 SAPO 11重整催化剂具备一定的抗积炭性能,其积炭形成速率介于Pt/Al2O3 SAPO 11和Ni/Al2O3 SAPO 11催化剂之间;积炭在Ni2P/Al2O3 SAPO 11重整催化剂金属活性中心上形成后,逐步迁移到酸性载体上形成聚合度更高的积炭,并且酸性载体上的积炭是催化剂失活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6.
采用化学还原法,通过在制备过程中加入KAl(SO4)2和NaOH,制备了超细非晶态合金结构的NiB催化剂。Al(OH)3的生成是制备超细NiB催化剂的关键因素,且NiB的粒径随着Al(OH)3生成量的增加而减小。当Al/Ni摩尔比为1∶1时,该方法制备的NiB催化剂粒径约为未加入铝盐时的1/6。催化评价表明,在糠醛加氢和硝基苯加氢反应中,制备的NiB催化剂的活性随着制备过程Al(OH)3生成量的增加而增大。当Al/Ni摩尔比为1∶1时,NiB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为未加入铝盐时的3倍,其原因可以归于该方法制备的NiB催化剂小的粒径和大的比表面积。同时,采用含铝盐废液制备的NiB催化剂的催化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过程的铝盐可以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XRD、XPS、BET、SEM等测试手段,通过对Ni/Al2O3催化剂的结构分析,研究了镍基Claus尾气加氢还原催化剂水中毒及其机理问题。结果表明,Ni/Al2O3催化剂遇水后会出现明显的失活现象。其原因是Ni/Al2O3催化剂的活性物质在催化反应温度(150210℃)下会与H2O和SO2反应生成亚硫酸镍,覆盖在催化剂表面,从而显著降低了Ni/Al2O3的催化活性。这种失活现象是可逆的,当停止向反应体系中注水后,亚硫酸镍将分解还原为NiS2,其催化活性将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8.
将猝冷法制备的Ni50Al50合金经碱处理活化得到猝冷骨架Ni(RQ Ni)催化剂,以ICP-AES、N2物理吸附、XRD、H2-TPD、SEM等手段对合金及催化剂的物化性质进行了表征.与Raney Ni相比,猝冷骨架Ni催化剂残留了较多的Ni2Al3相,有更小的比表面,更高的平均孔径和孔体积,更大的平均粒径和晶胞参数.将催化剂用于乙二醇液相催化重整制氢反应,发现RQ Ni比Raney Ni更易生成烷烃,而生成CO含量较低.结合表征结果,讨论了RQ Ni与Raney Ni在反应中催化行为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关于添加组份对齐格勒—纳塔催化剂聚合的影响问题,已经有很多文献和专利,但多数是的论三氯化钛——氯二乙基铝及三氯化钛—三乙基铝催化体系。丙烯聚合中,用相同的三氯化钛为主催化剂、不同的烷基铝作助催化剂时,聚合反应的活性和产品的等规度不同.添加组份的影响程度也不同。我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两种比表面积、孔容与平均孔径相近,孔径分布明显不同的γ-Al2O3载体浸渍得到了两种不同的Ni/Al2O3甲烷化催化剂,并进行XRD、SEM和H2-TPR表征。通过活性评价实验发现,孔径分布更分散的A载体制备得到的催化剂具有更好的活性。通过N2吸附发现,A载体中孔径为10nm以上的孔道较多。XRD与SEM表征发现,这种结构更有利于活性组分进入到载体的孔道内,使活性组分更好地分散形成粒径较小的Ni O晶粒,有效减少了活性组分在载体表面的团聚。H2-TPR的实验结果表明,利用A载体制备得到的Ni/Al2O3催化剂中,固定态的γ-Ni O要明显多于B催化剂,这种形态的Ni O还原后形成的Ni0更难烧结与流失,能有效提高催化剂的高温活性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