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硅酸钠水解生成的无定形SiO2对金红石相纳米TiO2进行表面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和比表面仪对纳米TiO2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SiO2沉积在纳米TiO2的表面和颗粒之间。SiO2的表面处理提高了纳米TiO2热稳定性,抑制了TiO2品粒和一次粒径的长大。当热处理温度低于700℃时,经SiO2处理的纳米TiO2的晶粒尺寸和一次粒径几乎不变;当热处理温度高于700℃时,经SiO2处理的纳米TiO2的晶粒尺寸和一次粒径开始缓慢变大,比表面积和孔容快速下降,在900℃下煅烧2h,经SiO2处理的TiO2一次粒径仍为20~30nm。  相似文献   

2.
以偏钛酸为原料通过常温水解-沉淀法制备了纳米TiO2粉体,用XRD、Raman和TEM等手段对粉体的晶型和形貌进行表征。TiO2粉体在热处理温度400-600℃时为锐钛矿,当热处理温度达700℃时,为锐钛矿和金红石的混合晶型,热处理温度达到750℃,样品中锐钛矿完全转变成金红石;用亚甲基蓝为目标降解物,研究了其对亚甲基蓝的降解性能,当分散剂加入量(质量分数)为13.5%,氨水溶液的pH值为4.0时得到的光催化剂粉体的晶粒尺寸均匀,粒径为10-20 nm,其降解亚甲基蓝的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以市售钛白粉为原料,NH4HCO3为沉淀剂,开发了一种适合大规模制备纳米TiO2粉体的液相沉淀法,研究了煅烧温度对纳米TiO2粉体的晶型、晶粒尺寸及形貌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煅烧温度升高,纳米TiO2粉体结晶度提高,粒径增大。温度高于700℃,部分锐钛矿型纳米TiO2转化为金红石型;550℃低温煅烧获得近球形锐钛矿相纳米TiO2粉体,粉末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约为10 nm,微观组织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4.
以四氯化钛为原料,低温合成了金红石型纳米TiO2聚集体,XRD和TEM表明,这种聚集体是由更小的TiO2微晶组合而成。聚集体经过不同温度的热处理,制得不同粒径的纳米TiO2颗粒,结果显示,当热处理在500℃以下时,是TiO2纳米晶相互熔合成纳米颗粒的过程。当热处理在600℃以上时,纳米TiO2粒子快速长大。在波长200~800nm光区测定了纳米TiO2分散液的透光率,详细研究了纳米TiO2粒径、含量和分散时间对紫外线的屏蔽效果和可见光透明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金红石型纳米TiO2的制备及其屏蔽紫外线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四氯化钛为原料,低温合成了金红石型纳米TiO2聚集体,XRD和TEM表明,这种聚集体是由更小的TiO2微晶组合而成,聚集体经过不同温度的热处理,制得不同粒径的纳米TiO2颗粒,结果显示,当热处理在500℃以下时,是TiO2纳米晶相互熔合成纳米颗粒的过程。当热处理在600℃以上时,纳米TiO2粒子快速长大。在波长200~800nm光区测定了纳米TiO2分散液的透光率,详细研究了纳米TiO2粒径、含量和分散时间对紫外线的屏蔽效果和可见光透明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TiO2:Eu3+是一种新型优质的纳米红光发光材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Eu3+纳米晶,研究了TiO2:Eu3+纳米晶的发光特性及退火温度对其发射光谱的影响.利用XRD,PL,PLE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TiO2:Eu3+纳米晶在600 ℃退火时呈现单一的锐钛矿结构,晶粒尺寸约为13.2 nm,900 ℃退火时呈现单一的金红石结构,晶粒尺寸约为44.1 nm;用468 nm激发光源激发时样品显示出强红光发射,对应于Eu3+粒子的5D0 →7F2超灵敏跃迁;荧光强度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先增强后减弱,最佳退火温度为700 ℃,最佳保温时间为8 h.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用3-氨丙基硅烷偶联剂分子与微米级金属铁粉之间偶联接枝-Si(OCH3)3基团和在醇-碱-水溶液中制备Fe/SiO2核壳复合粒子的工艺。XRD、SEM和酸浸实验对Fe/SiO2核壳复合粒子及其热处理复合粒子的研究表明:降低氨水的加入速度可以有效抑制游离SiO2的形成,当加入速度为每分钟约5滴时可获得几乎无游离SiO2的Fe/SiO2唑核壳复合粒子;SiO2纳米壳致密化的最佳热处理温度范围为600~700℃,900℃热处理时SiQ2纳米壳出现熔化脱离现象;复合粒子的耐酸性在200~700℃内随热处理温度升高而提高。  相似文献   

8.
利用酸催化的Sol-gel法制备纯的和不同掺杂量的Zn2 掺杂TiO2纳米粉体,并用XRD、BET、XPS、SPS等技术对样品进行表征.考察Zn2 掺杂量和焙烧温度对样品的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活性、相结构、晶粒尺寸和表面织构特性的影响,并结合表面光电性质和表面组成等探讨Zn2 掺杂对纳米TiO2光催化活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适量掺杂Zn2 可以提高纳米TiO2的光催化活性;当Zn2 掺杂量为0.75%,焙烧温度为500℃时,制备的Zn2 掺杂TiO2纳米粉体的光催化活性最佳.Zn2 掺杂TiO2纳米粉体的光催化活性的提高应归功于Zn2 掺杂促进了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抑制相变和晶粒长大从而增强光生e-/h 的氧化还原能力,增加表面羟基,改善样品表面的吸光性能.  相似文献   

9.
纳米TiO2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了纳米TiO2,DTA分析确定了纳米TiO2的锐钛矿相形成温度为378.42℃.XRD分析确定了TiO2由锐钛矿相向金红石相的转变过程是缓慢的,发生在500-600℃.TEM分析表明热处理温度在400℃时,纳米TiO2粒子呈球形,粒径小于20nm,粒度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10.
介孔TiO2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钛酸四丁酯为先驱体,冰醋酸为螯合剂,利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制备出介孔纳米TiO2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N2吸附-解吸BET技术对其组织结构进行表征,以甲基橙为降解物测定介孔TiO2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并研究了不同温度下TiO2的相变及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纳米介孔TiO2经500℃热处理后完全转变为锐钛矿结构,晶粒尺寸约33 nm,比表面积达到95.339 m2/g,孔容0.095 cm3/g,孔径约11 nm。介孔TiO2光催化剂的最佳热处理温度是500℃,此时甲基橙的降解率最高,可达90%。  相似文献   

11.
采用液相水解沉淀法,以TiCl4为钛源,以NaOH为沉淀剂,系统地研究了氧化铈云母珠光颜料悬浮液浓度、NaOH溶液浓度、加料速度、反应温度、pH值、搅拌速度、包覆率等工艺条件对包膜过程的影响及规律,得到了在云母铈珠光颜料表面包覆一层高折射率的TiO2膜层的新工艺,并对包膜过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得出合理的工艺制备条件:即氧化铈云母珠光颜料悬浮液浓度为1%~5%,加料速度为0.5~1.5mL/min,反应温度为85℃,pH值为2.0~2.5,并通过热处理分析得到了合理煅烧温度(850℃)、升温速率(2~6℃/min),并制得了高光泽的TiO2/CeO2/云母珠光颜料.  相似文献   

12.
二氧化硫脲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硫脲和过氧化氢合成的二氧化硫脲,用正交试验法探索出更好的合成条件,提高了二氧化硫脲的产率。  相似文献   

13.
本文概述了二氧化钛的基本物性、表面羟基、润湿性、表面酸碱性、表面电性和光化学活性等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结合工业应用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综述了水溶液喷雾干燥法、表面活性剂法、偶联剂法、表面反应法、聚合物包膜法和化学蒸汽析出法等表面化学改性方法;探讨了二氧化钛表面改性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二氧化碳中微量二氧化硫脱除新催化剂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金属负载型分子筛脱硫剂,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价与比较,反应温度低、能耗小、性价比高,具有较高的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的计算机系统存储容量不断增大,CPU速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对应用程序大小进行优化仍然很重要,尤其在网上传输更要求小的程序。小的应用程序加载快,而且由于占用的内存少,还可同时运行其它程序。大小优化是通过优化应用程序所占用的内存来提高程序的性能。  相似文献   

16.
绿色环保天然工质二氧化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CFCs和HCFCs类合成工质替代物研究的不断深入 ,天然工质二氧化碳再次受到重视 .本文系统介绍了二氧化碳的基本特性、作为工质的优缺点和目前开发的使用二氧化碳的主要系统  相似文献   

17.
纳米二氧化钛表面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用电解法制备的纳米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粉体进行了表面改性研究,分别采用硬脂酸钠和聚乙二醇改性剂.实验研究了改性剂用量、浓度及改性时间对粉体表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适当的改性剂用量及浓度和时间,可获得较好的表面改性效果,最后对纳米二氧化钛表面改性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用高效低毒消毒剂已成为当务之急.ClO2是优良的氧化型消毒剂,ClO2对水中有机物的氧化降解以含氧基团的小分子化合物为主,即最终以无毒害作用的产物为主.因此ClO2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作为替代液氯的消毒剂,ClO2同样会产生副产物,其安全性同样要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实验研究了6种粒度HMX的撞击感度,以及将粗细颗粒的样品按一定比例级配后对撞击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HMX粒度与其撞击感度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经粗细颗粒级配后的样品的撞击感度介于粗颗粒样品和细颗粒样品的撞击感度之间,且随着细颗粒所占比例的增大,级配样品的撞击感度减小.本文从理论上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