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1.工程概况 云浮市府前路综合办公楼,裙楼天面部分梁的跨度较大达26m,采用有粘结预应力砼梁结构。本工程预应力分项工程特点:预应力部分跨度大,结构的重要性高.对施工质量要求很高.并且预应力筋为主要受力钢筋.当其他工种的管线铺设与预应力筋有冲突时,必须以预应力筋为主;在施工中要协调好普通钢筋和预应力筋的位置关系;本工程采用有粘结和无粘结预应力砼,其中无粘结预应力砼优点是布置容易,施工方便,  相似文献   

2.
张立勇 《建筑技术》2003,34(12):934-934
深圳华侨城保龄球中心建筑面积18800m2,地下1层,地上2层,设有40道保龄球馆。框架梁及纵向次梁均为无粘结预应力结构。为满足40道保龄球的大开间要求,采用40m大跨度预应力拱架结构,拱架下弦采用有粘结预应力结构,上弦采用无粘结预应力结构,吊杆加设无粘结预应力筋,楼板均为普通混凝土结构。所有预应力筋均为1860MPa级低松弛高强度钢绞线,锚具单孔为QM-15夹片式锚具,群锚为XM-15夹片式8、9、12孔锚具。1预应力钢筋束施工工艺本工程既有无粘结钢筋,又有有粘结钢筋。有粘结预应力筋采用XM15-12群锚张拉;无粘结预应力筋既有单孔,又有8孔、9孔…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某工程弧形屋面梁采用有粘结预应力筋为例,针对有粘结预应力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工艺进行总结,以供在同类施工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双向预应力平板中无粘结预应力钢筋应力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立 《工业建筑》1989,(8):9-13
目前,无粘结预应力技术主要被应用在屋盖、楼面这类平板结构中,设计中需要对板内无粘结预应力筋各受力阶段的应力进行准确计算。无粘结筋的应力与板的挠曲变形密切相关,而目前在设计中使用的经验方法均为借用有粘结预应力结构做法,仅根据截面上的配筋情况,在比较单一试验条件下由试验值的统计规律确定无粘结筋的实际应力。这不但在理论上有较大的近似性,在设计中也会影响到无粘结预应力平板结构内力的计算精度。本文给出了无粘结双向预应力平板中无粘结筋应力与板跨中挠度之间的理论函数,为这类平板结构中无粘结筋各受力阶段的应力计算提供了合理、实用、简便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工程中梁内分布的预应力筋有两种:有粘结预应力筋和无粘结预应力筋。在板中分布有无粘结预应力筋,无粘结和有粘结的预应力筋的施工顺序要求不同。预应力筋的束型多样,工程施工组织难度大。  相似文献   

6.
分别以碳纤维筋(CFRP筋)及芳纶纤维筋(AFRP筋)为无粘结及有粘结预应力筋,以环氧涂层钢筋为非预应力筋,进行了2组共17条梁的受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纤维塑料筋(FRP筋)有粘结及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弯矩与曲率(或弯矩与挠度)曲线接近为双折线,双折线的交点位于开裂弯矩Mcr处。基于双直线假设,利用实测试验梁的终点刚度折减系数β0.5,可求出1/β0.5对换算配筋率nfρ和预应力强度比λ的线性回归方程,并采用预应力筋粘结特征系数Ω对纤维塑料筋的面积进行折减,得到了能同时针对纤维塑料筋有粘结及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统一的刚度计算公式。此外,对ACI440.4R-04提出的关于纤维塑料筋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刚度计算公式,在有效惯性矩软化系数βd中引入预应力筋粘结特征系数Ω,从而使该刚度计算公式能够适用于纤维塑料筋无粘结及有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刚度计算,上述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与本文试验数据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7.
预应力筋粘结形式对框架复位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残余变形是衡量结构震后能否继续满足使用要求和可修复性的重要指标。首先提出以残余变形为目标的结构或构件复位性能的基本概念;然后利用已开发并经试验验证的纤维模型程序,完成了一榀预应力混凝土框架试件在不同预应力筋粘结形式下的数值模拟,初步探讨了预应力筋粘结形式对结构复位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对于按规范设计的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框架柱预应力筋粘结形式对框架的复位性能产生较大影响,而框架梁预应力筋的影响则相对较小。实际工程中预应力筋宜优先采用部分无粘结形式。  相似文献   

8.
采用ABAQUS软件和清华大学开发的滞回材料本构子程序PQ-Fiber对有粘结与无粘结混合配置预应力筋混凝土梁在竖向低周反复荷载下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重点从滞回性能、骨架曲线、耗能能力、延性、变形恢复能力等5个方面分析有粘结预应力筋与无粘结预应力筋相对含量对混合配置预应力筋混凝土梁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有粘结与无粘结混合配置预应力筋混凝土梁(尤其是当无粘结筋的配筋比例在30%以内)的抗震性能是良好的。  相似文献   

9.
肖常安  李莉 《工业建筑》1999,29(10):37-40
对实际工程中提出的、在地震区某些大跨重载部分预应力梁中采用有粘结预应力筋与无粘结预应力筋结合配筋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若干建议供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0.
无粘结预应力筋施工中的一些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双林 《建筑安全》2005,20(8):30-32
1.工程概况广东罗定市地方税务局综合办公大楼是一幢6~8层柱网间距为10m×8m不等的带无粘结预应力张拉的框架结构,其建筑面积约6000多m2。纵横双向为采用多波连续曲线的无粘结预应力配筋方式,在垂直荷载的作用下,通过柱内或靠近柱边的无粘结预应力筋比远离柱边的无粘结预应力公担的抗弯承载能力多。设计时约有65%的无粘结筋分布在柱及柱边的板带内,给施工中的穿筋、编网和定位均带来诸多不便。2郾施工材料根据图纸要求作如下材料计划:(1)预应力筋采用高强度的钢铰线准s15.24,fptk=1860N/m m2;并符合ASTM—A416标准。(2)预应力筋两端采用V…  相似文献   

11.
卫纪德  卫大可 《工业建筑》2007,37(4):91-93,95
介绍一种新型预应力混凝土空腹板楼盖的应用研究和技术经济指标。这种预应力混凝土空腹板楼盖的承重体系是网格状的工字形截面肋梁结构,能用更少的材料跨越更大的空间,空腹率高达70%,经济跨度可达24m,并且兼顾梁式楼盖和板式楼盖之所长,具有受力明确、外观平整、造价低廉、设计简单、施工方便的特点,是大跨度楼盖的理想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2.
陈安德 《建筑技术》1998,29(12):834-835
湖南国贸中心主楼标准层采用层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楼板,为了解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的受力性能,进行了硬度检验、静载试验、疲劳试验;为检验实际结构受力特点,还对楼面板带进行了模型试验,试验结果均优于设计计算值,经现场荷载试验,楼板未裂缝,各测点工较小。  相似文献   

13.
我国核电发展已有二十多年,在2008年之前,我国核电安全壳预应力施工全部采用国外预应力锚固系统。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多年努力开发了二代改进型核电用预应力锚固系统以及第三代核电用预应力锚固系统,同时开发了配套施工设备,实现了我国核电预应力锚固系统国产化。本文全面介绍了我国国产化的核电预应力锚固系统以及在核电预应力现场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4.
 预应力锚固技术广泛应用于水利水电、交通运输及地下采矿等工程领域。由于常规压力集中型锚索具有前端应力集中、剪应力分布不均匀等现象,研究、设计新型压缩摩擦组合分散型锚索。在介绍该技术要点的基础上,通过室内张拉试验以及数值仿真模拟试验,对该种锚固技术的锚固机制及效应进行系统地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压缩摩擦组合分散型锚索内锚头应力集中量值较小,注浆体轴向压应力及剪应力叠加不明显,应力分布较为均匀,可有效克服现有压力集中型锚索所存在的缺陷,达到改善内锚头应力、提高锚固可靠性要求。在总张拉力确定的情况下,利用所设计的新型压缩摩擦组合分散型锚索技术可实现总张拉力要求,达到锚固岩体的目的。研究结果可为岩土体锚固系统设置提供一定的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15.
陈洋  赵静  马天生 《建筑技术》2007,38(4):283-284
国家会议中心工程总建筑面积27万m2,地下2层,地上8层,建筑物檐高42m,为了减少温度应力对结构的影响,并且充分的考虑到方便施工,在地下一层顶板内布置了无粘结预应力筋;同时,为了充分提高梁承载能力及梁的抗裂性能,采用了有粘结预应力筋,梁跨度有26m和24m两种。  相似文献   

16.
叶浩文  伍嘉陵 《建筑技术》1998,29(11):751-752
广州中城广场工程结构形式复杂,平面曲折多角。施工中在应用多种模板体系、泵送混凝土、无粘结预应力楼板及核心筒部分小平台滑模等方面,采用了多项新技术,保证了工程质量,加快了工程进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开发了一种以超高性能水泥基材料活性粉末混凝土(RPC-Reactive Powder Concrete)作为粘结介质锚固多束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预应力筋的粘结式锚固体系。制作了一组采用9根直径12.6mm的CFRP筋作为预应力筋的CFRP筋-锚具组装件GA12-9,通过张拉试验研究了其力学性能。试验中观测了多束筋材受力的不均匀特征,最终多束筋材发生粘结破坏。研究证明,群锚试件特有的不均匀性会降低其承载能力,研究确定了承载能力折减系数。同时,本文确定了适用于单根、多根CFRP筋粘结锚固体系的粘结强度以及临界锚固长度的预测公式,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研究证明,采用9根抗拉强度约2300MPa的带肋CFRP筋作为预应力筋,以强度为130MPa的RPC作为粘结介质,筋材间净距设置一倍筋直径,需要25倍筋材直径锚固长度能够提供其有效锚固。  相似文献   

18.
新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楼盖是目前正在研究探讨的一种优良的多功能叠合楼盖体系,其具有预制和现浇两种楼盖的优点。此楼盖由于其带肋预制构件具有较大的刚度和承载力,并且通过合理的构造实现了楼板的双向受力。对新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楼盖技术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针对该项技术应用于某学院教学楼的结构性能、施工方案和经济效果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无粘结预应力超宽扁梁-平板楼盖体系是一种介于预应力框架和无梁楼盖之间的新型楼盖体系,能有效降低层高,在节约预应力钢材、减小平板厚度、降低综合费用等方面具有很大潜力,已开始应用到国内的一些工程之中。本文根据该新型楼盖体系在一高层工业建筑中的应用情况,探讨了结构方案的选取及其优越性、楼盖的受力特点、内力及配筋计算、次内力影响、抗震设计等设计方面的问题,并详细介绍了预应力筋形状、扁梁钢筋布置、张拉方案、构造处理等施工方面的特点和该工程的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20.
本针对我国目前悬索桥锚碇预应力锚固系统存在耐久性差的问题,提出了耐久性好、更加安全可靠的,具有“可检测”、“可更换”特点的新型油脂防腐预应力锚固系统。该系统经过了动静载及变形试验,安装、换油、换预应力钢束施工工艺试验,研究成果应用于悬索桥锚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