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西南山区河流,一般坡陡流急,洪水期泥沙含量大,采用引水式电站的开发方式.在引水式电站首部枢纽设计中,防沙、排沙设计是关键,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成败.本电站所在河流,属于典型洪水期多泥沙河流,电站首部枢纽布置,河床上采用全闸方案,结合水库运行采用综合防沙排沙设计.  相似文献   

2.
方健 《人民长江》2001,32(1):16-18
陶岔枢纽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和取水枢纽,为满足调水需要,必须将已建初期工程加高扩建。加高扩建枢纽建筑物的布置自左至右为左岸非溢流坝段、进水闸坝段、连接坝段、预留电站进水口坝段、右岸非溢流坝段,该方案较好地利用了初期工程的进水闸,预留电站进水口坝段可为适时建设电站厂房提供条件,增设坝内廊道和防渗帷幕,可提高枢纽运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介绍大盈江三级水电站首部枢纽取水防沙水工模型试验研究的部分成果,重点研究分析水沙特性分析、拦沙坎体型的确定、运行方式及取水防沙的试验成果.  相似文献   

4.
李远贤 《四川水力发电》2003,22(2):55-57,68
低水头闸坝式枢纽工程在山区、平原中小河流上应用较多,由于有供水及引水发电的需要,需要解决首部枢纽的取水防沙、拦沙排沙及闸下游的消能防冲等泥沙问题。根据一些工程的模型试验成果,对这些问题进行总结,供设计和运行管理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5.
李猛  刘玉哲  王珏 《水力发电》2012,38(3):47-49
吉沙水电站枢纽工程由首部枢纽、左岸有压引水隧洞、调压井、高压管道和地面发电厂房等主要建筑物组成。首部枢纽主要建筑物由拦河坝和电站进水口组成,拦河坝为混凝土重力坝。介绍了拦河坝、坝基处理和枢纽区边坡的设计情况。工程实际运行表明,首部枢纽拦河坝设计方案合理,可为在河道狭窄、边坡陡峻的河流上建设的水利水电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取水防沙”是低闸(坝)引水枢纽设计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特别兴建在山区河流上的引水式水电站,因水流含有大量推移质,必须防止其进入取水口和输水道,以免对水轮机造成磨损和破坏。我院从60年代起,先后设计了映秀湾、渔子溪和南丫河等水电站,其首部枢纽的排沙、防沙设施在实际运行中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这些电站的引水枢纽  相似文献   

7.
我国川西南山区河流一般河道平均比降大、河谷深切、泥沙含量较高,多采用修建拦河闸坝、引水式开发。针对洪枯流量悬殊、沙峰随洪峰出现的特点,首部枢纽近些年来多采用"以库代池"的方案,故其取水防沙设计至关重要。分析了川西南山区十余座引水式电站取水防沙布置设计的特点,对其中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共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简要介绍了白水江青龙水电站的取水防沙设计。  相似文献   

8.
杂谷脑河为多泥沙的山区河流。红叶二级水电站库容小 ,引水率大 ,泥沙淤积速率快 ,为节省工程投资又能很好地解决电站引水发电与冲沙、排沙的矛盾 ,在首部枢纽布置上采取了“侧向取水 ,正向冲沙、泄洪”的方式 ,通过水工模型试验优化确定 ,采取三道防线的结构布置 ,并拟定了合理的水库运行方式 ,基本能满足电站引水防沙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万家寨引黄应急工程首部枢纽是考虑万家寨电站与引黄入晋工程同步建设,电站施工期限较引黄工程长2~3年而设计的。提出了有坝引水和无坝引水方案,及其防沙效果  相似文献   

10.
红叶二级水电站首部枢纽采用“侧向引水、正向排沙”工程布置型式,结构合理。试验研究提出的进水口前缘高程各一、错落有致的导、截、排等防沙设施,优化了设计方案,并为设计采纳。  相似文献   

11.
山区性多沙河流具有坡陡流急、洪峰沙峰集中、推移质输沙量大等共性,在瓦斯沟则更为突出,因此加大了该电站首部枢纽取水防沙布置难度。本文主要论述了优选取水防沙布置的研究和探讨过程,并对布置机理作出浅析。针对河流的水沙特性,从总体上采取束水攻沙,配以排沙能力很强的拉沙槽;从局部上则利用导沙坎等设施获得局部环流水流结构,以螺旋流来控制泥沙运行轨迹,使其朝远离取水口的方向输移,达到“门前清”。该优选布置方案取  相似文献   

12.
大花水水电站首部枢纽由碾压混凝土拦河大坝、泄洪建筑物和电站进水口组成。大坝采用河床拱坝 左岸重力坝的组合坝型,拱坝最大坝高134.50 m,重力坝最大坝高73 m。泄洪建筑物布置在拱坝坝身,为3个表孔 2个中孔的布置型形式。电站进水口布置于左岸重力坝坝身。首部枢纽布置紧凑,而且充分考虑了坝址区河谷狭窄、地形地貌及、存在的地质缺陷,以及泄洪流量大等工程特点。本文重点介绍首部枢纽的布置设计比选过程。  相似文献   

13.
欧文兵 《水力发电》2004,30(7):40-42
西藏金河水电站根据地形特点采用跨流域引水发电模式。枢纽布置中考虑到引水防沙问题,采用“侧向取水、正向泄洪冲沙”及“表面排沙、中层取水、底层冲沙”的布置原则。首部枢纽组采用水库沉沙技术解决工程泥沙问题。为保证水库的泥沙库容,需进行不定期的冲沙及监测:  相似文献   

14.
严军 《水力发电》2007,33(5):23-26
南盘江属于南方多沙河流,天生桥二级水电站首部进水口是低坝水库容水库取水,在天生桥一级水库建成之前能否解决好引水防沙难题,是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通过选择较理想的坝址、利用一个开阔河弯的末端布置引水防水设施,深入研究水沙条件,优化防沙设施布置,开展泥沙模型试验验证,实行水库合理调度运行,较理想地达到了引水防水效果。  相似文献   

15.
太平驿水电站首部枢纽引水防沙布置及运行方式张逢银(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成都,610072)1前言太平驿水电站闸址控制流域面积19920km2,年径流量114.48亿m3。电站首部枢纽由泄洪闸、冲沙闸、漂木闸、引渠闸、左右挡水坝段、取水口闸、拦污栅闸、...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东西关工程的低佛氏数和大单宽流量的泄水建筑物的消能防冲问题,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消能工的布置形式。依据电站布置在嘉陵江大河弯的特点,利用弯道环流,对引水渠采用合理的进水口形式,使电站的取水防沙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水电站分层取水式进水口的水力特性,以亭子口水电站工程为例,建立分层取水式进水口三维数学模型,采用六面体结构化网格,精细模拟了叠梁门分层取水式电站进水口的固壁边界,对流速分布、水头损失等水力特性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与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依据研究结果,可优化进水口体型参数,对保证电站安全高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吉布洛水电站的设计根据水文、地形地质特点,结合施工导流要求提出了合适的首部枢纽布置方案;解决了径流式水电站所特有的浅式进水口防沙、防污、易产生吸气性漏斗漩涡的技术难题;对调压井的设计进行了创新与尝试,创造性地解决了电站甩负荷时,产生的最高涌浪问题,改善了机组运行条件,同时解决了高调压井引起的结构难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栓驴泉水电站工程进行简介,对水能的开发、引水枢纽取水防沙工程布置、隧洞衬砌处理、具有上室差动式调压井的应用、厂房位置选择及高陡岩坡处理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20.
针对山区砂卵石推移质河床上引水枢纽的取水防沙问题,结合某电站进行了模型试验,通过对两种方案的试验比较,研究了卵石河床建筑物取水防沙的布置形式,并通过优化试验,解决了取水防沙和推移质过闸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