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慈竹纤维形态及组织比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5年生慈竹材的纤维形态和组织比量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慈竹纤维长度2.4~2.8 mm,纤维宽度14.5~ 16.0μm,长宽比大于150,细胞壁厚10.4~11.5 μm,壁腔比2.3 ~2.6.慈竹材基本组织比量44% ~ 50%,纤维组织比量39%~ 43%,输导组织比量8% ~ 13%.在竹秆径向,纤维长度、宽度、长宽比及腔径均表现为中部较大,而细胞壁厚表现为外侧较大;在竹秆纵向,纤维长度、长宽比、细胞壁厚、壁腔比随竹秆高度增加呈先增大后降低趋势,纤维腔径、基本组织比量随竹秆高度增加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2.
利用扫描电镜,多媒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三种仪器观察竹纤维分丝帚化情况和细胞壁的破裂情况。结果发现: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清晰地观察到竹纤维次生壁的剥离过程,而且可以看到竹纤维次生壁外层的微纤维与细胞轴向之间的夹角很小,几乎与轴平行;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到次生壁外层完全剥离之后,纤维表面变得光滑;用多媒体显微镜能够较好地观察低倍数下纤维的分丝帚化。用这三种仪器结合起来观察纤维打浆过程中的细胞壁破裂情况,是一种研究磨浆机理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竹纤维分成两大类,即天然竹纤维和化学竹纤维。 1天然竹纤维——竹原纤维竹原纤维是采用物理、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制取的天然竹纤维。其制取过程是:竹材→制竹片→蒸竹片→压碎分解→生物酶脱胶→梳理纤维→纺织用纤维。  相似文献   

4.
竹浆纤维壁微细结构与打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竹浆纤维次生壁的微细结构与针叶木或阔叶木纤维不同,竹纤维次生壁的外层很薄,内层是由交替排列的数层宽层和窄层组成。因此在打浆过程中竹纤维表现出较大的特殊性,打浆度上升快,纤维表面容易起毛,容易内帚化。本文从竹浆纤维形态和微细结构的特点,讨论了竹浆打浆的特殊要求是较多的挤压、摩擦力,较少的剪切力为宜。  相似文献   

5.
对6年生毛竹材在白腐菌和褐腐菌腐朽过程中纤维形态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得出腐朽时间对纤维长度、宽度、长宽比影响不明显,竹肉部分纤维细胞长度和宽度均大于竹青和竹黄部位,而竹黄部位略小于竹青部位;但对纤维壁厚、腔径、腔径比的影响明显,纤维壁厚和腔径比随腐朽时间增长而逐渐变小,纤维腔径随腐朽时间增长而逐渐增大,且竹肉部位变化趋势最明显。此外,褐腐菌对竹材的细胞壁破坏程度大于白腐菌,在腐朽最初1~2周内,褐腐菌便开始对竹材细胞壁降解,而白腐菌从6周以后腐朽才加剧。  相似文献   

6.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SEM-EDXA)及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研究了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正常木与受拉木纤维细胞的超微结构及木质素在细胞壁中的分布。结果表明,柠条正常木纤维细胞壁分为胞间层(ML)、初生壁(P)、次生壁外层(S1)、次生壁中层(S2)、次生壁内层(S3);而受拉木与正常木不同,其细胞S3层被凝胶层(G层)取代。正常木与受拉木中导管和木射线细胞壁的木质素浓度均比纤维细胞壁的高。正常木纤维细胞各形态区的木质素浓度不同,细胞角隅区的木质素浓度最高,其次是复合胞间层(CML),S2层最低。柠条受拉木纤维细胞壁中除G层未木质化外,与正常木细胞壁各层木质素分布相似。  相似文献   

7.
<正>关于竹浆纤维的标准目前有竹纤维的原料标准,FZ/T51002—2006《粘胶纤维用竹浆粕》、FZ/T52006—2006《竹材粘胶短纤维》和FZ/T54012—2007《竹浆粘胶长丝》。还没有专门针对竹纤维产品的标准,对于竹纤维产品,  相似文献   

8.
为了寻求更好的竹材分离成纤的方法,文章对经简单化学处理的竹材施加不同形式的外载荷,尝试各种单一作用力和组合外力的形式对竹材分离效果,通过分析竹材中胶质的破坏情况及纤维间的分离情况,测试竹纤维的勾拉强力和勾拉强力下降率。  相似文献   

9.
竹材纤维及在毛纺产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拓宽毛纺制品企业选用原料的范围,详细介绍了再生竹纤维(竹浆纤维)、原生竹纤维(竹原纤维)、竹炭纤维的结构、性能及加工方式。这3类竹材纤维在结构和性能上有较大区别。受加工方式的影响,竹材固有的一些优良性能是否能仍保留于所加工的纤维中有待进行深入研究。此外,还介绍了竹浆纤维、竹原纤维及竹炭纤维在毛纺产品开发中的应用情况,以期为企业研发新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国家林业局政府网9月5日报道,石家庄市某化纤有限公司研究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竹纤维产品。该公司主要产品有化纤浆粕、竹材浆粕、麻材浆粕、粘胶短纤维、竹材纤维、麻材纤维等7大类12个品种,2007年实现产值15亿元。  相似文献   

11.
竹纤维及其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现状   总被引:9,自引:9,他引:9  
介绍了国内外竹纤维的研究开发现状和竹纤维的性能特征.竹纤维是一种新型的纺织材料,具有抗菌、防紫外、环保等优良特性,竹纤维纺织品具有穿着舒适、凉爽透气等优点.竹纤维的开发具有相当广阔的前景.目前,对竹原纤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竹原纤维与棉纤维、竹浆纤维性能的对比以及竹原纤维的加工方式,而对竹原纤维的结构以及其性能的研究,尤其是对竹原纤维适用加工和使用性能研究不很充足;缺乏竹原纤维特色产品的设计以及产品的生产加工工艺探讨;竹原纤维纺织品的性能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探讨竹炭纤维的性能。通过对比分析竹炭纤维与粘胶纤维的截面形态、强伸性能、摩擦性能、耐酸碱性、质量比电阻等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竹炭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其断裂强度、初始模量明显大于粘胶纤维,其质量比电阻、摩擦因数略小于粘胶纤维,其耐酸耐碱性能接近于粘胶纤维。认为竹炭纤维具有较好的可纺性和服用性能。  相似文献   

13.
几种天然纤维素纤维的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通过对几种天然纤维素纤维的结构进行较为全面的测试与分析,以便于对其性能有所了解,也有利于加工、使用与鉴别.研究结果表明:竹纤维的结构属结晶度高、取向度高、大分子排列非常紧密的纤维,腰圆形截面有中腔并有裂纹,纵向有凹槽,有利于水分的传递与蒸发;化学成分分析表明竹纤维为典型的纤维素纤维;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竹纤维的物理结构和化学结构与苎麻纤维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14.
竹纤维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化学方法提取了毛竹单纤维,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衍射研究了竹纤维的形态、微观结构和结晶结构,并与棉纤维和麻纤维进行了比较。竹纤维呈圆柱形,头端为圆锥形,有麻类纤维的横向节纹,其长度要比棉、苎麻和亚麻短得多。竹纤维表层微纤的取向角很小,与纤维轴近乎平行排列,利用扫描电镜能够观察到竹纤维的同心层结构。X衍射的结果表明竹纤维的结晶度和晶粒的取向度与苎麻相近,要高于亚麻和棉,其晶粒尺寸大于其他3种纤维,同其他3种纤维一样,竹纤维的晶型均为Iβ占主体。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竹炭纤维的截面结构、力学性能、细度、摩擦性能、耐酸碱性、质量比电阻等性能的比较分析,为合理使用竹炭纤维和粘胶纤维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竹炭纤维的细度离散度较粘胶纤维小,纤维均匀、可纺性好;竹炭纤维的吸湿性、断裂强度、初始模量明显大于粘胶纤维,其摩擦性能、比电阻等性能与粘胶纤维接近。  相似文献   

16.
竹纤维上浆工艺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崔鸿钧  李丽君 《丝绸》2005,(3):38-40
根据竹纤维的结构与性能特点,分析并探讨了竹纤维织物的浆料选用和上浆工艺参数的确定,以保证竹纤维织物顺利织造。  相似文献   

17.
竹浆纤维与竹原纤维的性能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竹浆和竹原纤维,同属纤维素纤维,文章通过对竹浆与竹原纤维的纵、横向形态结构,抗紫外能力,耐不同无机、有机化合物性能试验,以及与着色剂的着色结果比较,说明竹浆与竹原纤维在性能上的差异。测得它们的形态结构不同,都能溶解于无机酸,不溶于有机溶剂,竹浆纤维的耐碱性比竹原纤维要好,竹原纤维的着色能力与抗紫外能力明显高于竹浆纤维。  相似文献   

18.
竹、棉、粘胶纤维的染整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秋宝  陈君莉 《丝绸》2006,(7):35-37
分析了竹纤维的形态结构,比较了竹浆、棉、粘胶织物的染整加工性能,表明了竹纤维具有优良的吸湿、导湿性能,其染整加工性能更接近于粘胶纤维.  相似文献   

19.
以普通粘胶纤维为对比,采用松弛干热处理方法,研究热处理时间和温度对竹浆纤维结晶结构、白度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竹浆纤维经不同温度热处理后结晶度比原样有下降;当热处理温度为180℃时,随处理时间的延长,竹浆纤维的结晶度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热处理对竹浆纤维结晶结构的破坏较普通粘胶纤维的大;热处理后竹浆纤维的白度下降比粘胶纤维明显,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和断裂比功的下降幅度也大于普通粘胶纤维。说明竹浆纤维的耐热性不如普通粘胶纤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