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国外城市空间环境与犯罪关系研究的剖析和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国外城市空间环境与犯罪关系研究的相关文献,对其进行分类、归纳和总结。结合城市规划对城市空间环境的作用,提出系统研究城市望间环境与犯罪关系问题的逻辑框架以及对我国城市规划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减少犯罪率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城市规划、居住区布局、城市中各类空间等与犯罪间的关系,从预防和减少犯罪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给出了很多有益的结论与建议,对国内外预防和减少犯罪的空间环境和建筑设计进行了全面的回顾与总结,并对课题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西方马克思主义城市学者将政治经济学或阶级分析方法引入城市规划研究领域,对城市规划的社会政治功能、城市规划与国家职能的关系以及规划者的意识形态与社会作用等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讨.西方马克思主义城市学者尖锐地批判资本的垄断利益,揭示了城市建成环境所内含的社会矛盾.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对城市规划、国家职能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间关系的丰富阐述,弥补了传统规划理论的缺陷和不足,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物质空间的规划和生产的社会目的.  相似文献   

4.
结合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主要内容,研究了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主要对做好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措施进行了阐述,使建筑设计在强调建筑主体形象、创造标志性建筑空间环境的同时符合城市的整体规划,达到城市协调发展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文化线路等概念的发展和当前城市规划的相关要求均强调对运河遗产及其所处城市空间环境的整体认知.以基于河流空间特征的社会连通性概念为研究框架,通过历史考据、空间图解等方法,解析通惠河纵向、横向及河道断面3个维度与元明清北京城市空间的多维度关联,聚焦运河对不同城市环境的连通方式及具体影响,揭示城市空间视野下运河社会连通关系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城市面积的不断扩大,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建筑设计是针对室内外空间的,其原则是保证空间的安全性和美观性,而城市规划则是针对城市空间的设计和布局.可以说,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的微观设计,而城市规划是一个范围广泛的规划设计.本文概述了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及重要性,并提出了合理调整两者关系的...  相似文献   

7.
城市公共空间虽然在近年来的城市空间环境及城市建设中占据了较重要的位置,但作为专门术语,它有别于其他城市空间概念的本质涵义,在国内并没有得到明确的界定.本文利用文献研究方法,通过对西方学术领域中城市公共空间概念的产生及主要相关理论的分析归纳,总结出西方城市公共空间公共性价值判定的主要因素.希望借此充实对城市公共空间概念和本质属性的理解,并指出对城市公共空间的研究将为在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领域内更全面地探讨建成环境与社会政治文化的关系意义提供参考视角.  相似文献   

8.
张韵 《山西建筑》2009,35(36):27-28
主要介绍中国城市规划建设与建筑空间环境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联系,并从正反两面分析了中国城市与建筑空间环境的现状,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城市与建筑空间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城市中公共开放空间的安全防范已经成为各国城市规划研究的课题之一.从环境特征对犯罪行为的影响出发,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设计也应紧密联系安全问题.对环境危险性的研究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0.
西方马克思主义城市学者将政治经济学或阶级分析方法引入城市规划研究领域,对城市规划的社会政治功能、城市规划与国家职能的关系以及规划者的意识形态与社会作用等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讨。西方马克思主义城市学者尖锐地批判资本的垄断利益,揭示了城市建成环境所内含的社会矛盾。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对城市规划、国家职能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间关系的丰富阐述,弥补了传统规划理论的缺陷和不足,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物质空间的规划和生产的社会目的。  相似文献   

11.
王刚 《城市建筑》2013,(16):3-3
城市规划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公共利益发挥到最大化,所以,在城市规划中,规划师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城市规划中城市空间的绩效。本文就重点研究了城市空间的绩效和城市规划。  相似文献   

12.
《四川建材》2017,(3):57-59
城市地标是城市空间结构的关键点,是城市形象与城市特色的重要展示,更是城市历史与文化的重要体现,它承载着人们对于城市的记忆。由此可见,城市地标是人们认知、识别、记忆城市的重要媒介。然而在近几年城市建设中,我国许多城市都出现的城市形象趋同城市文脉断裂等城市问题,城市地标系统也失去了原有的作用与意义。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城市地标系统与城市文脉整合为切入点,加强城市地标系统与城市文脉关联度,提出城市地标系统与城市文脉的整合原则,将城市地标系统与城市自然文脉、城市人文历史文脉与城市空间文脉三个方面进行整合,塑造更具城市文化内涵的城市地标系统。  相似文献   

13.
何佳佳 《城市建筑》2014,(4):334-334
城市雕塑作为城市形象和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其也属于城市整体环境组成之一。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一定有相对应的城市雕塑与之相呼应、相融合,凸显出其城市文化及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城市的脸面。同样地,雕塑也受到城市的文化和形象的限制。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建设带来的建筑垃圾不仅严重影响到了城市的生态环境,还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本文介绍了目前建筑垃圾处理的现状以及对环境带来的影响,提出了处理城市建筑垃圾的相关对策,以便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阐述城市商业广场的空间特征入手,归纳了商业广场与城市交通相互影响的因素,总结了二者的互馈机制并提出了整合的要点。通过二者的整合,一方面促进了商业广场和城市交通的共同发展,另一方面提供了合理的城市空间,改善了城市的出行环境,对于促进我国城市的整体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结合杭州市中心区武林广场中西湖文化广场建筑设计,指出:在城市中心区域的超大体量建筑综合体的设计过程中,建筑师应将城市设计作为建筑设计的基础,首先须考虑城市中心区域的整体性、关联性、耦合性,其次才是建筑本身。运用丰富的空间想像力,将城市建筑形体空间有效地组织起来,并与立体交通统一设计、建设,这是大城市走向高度集中的一种新型建筑模式,也是大城市旧城综合再开发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王辉 《建筑学报》2021,(5):103-108
对信息时代的城市空间美学特征进行归纳,提出城市空间美学在客体要素、主体状态以及美的机制内涵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并通过一项基于社交媒体信息的城市空间认知审美研究案例阐述了相关研究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8.
城市规划的现实任务是解决社会共同面临的城市问题,而后者经历中国数十年城镇化的强劲发展已经发生了巨大转变,与此同时,规划师的角色也将发生转变,这意味着其工作方法和内容必然的革新。当前中国城市规划所进行的土地和空间资源配置已然成为城市中最大利益的分配和再分配。以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为切入点,探讨在城市更新语境下规划工作如何体现其公共作用,容纳公众意见、建立公共部门与社区、市场的伙伴关系,从较多关注空间效率、美学和设计创新转向在空间资源的再分配中保障公共利益、体现社会公平、协调社会冲突,同时促进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19.
Urban wilderness is the remnant nature existing within the cracks of urban context, which can provide habitats for wildlife and natural recreation areas, with significance in optimizing urban ecological resilience. On the one hand, the unprecedented urbanization processes and the public’s negative hypotheses on the concept have caused continuous reduction of urban wilderness; on the other hand, opportunities are seen in reconstructing and activating urban wilderness when natural processes return to dominate the idle lands resulting from industrial recession and urban shrinkage, and the rewilding concept and techniques develop gradually. With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the initiative of a systematic management of the mountains, waters, forests, farmlands, lakes, and grasslands, and the advance of adopting Nature-Based Solutions in China, it is the best time to acknowledge urban wilderness in depth, identify its connotations and values, construct identity recognition, and carry out practices of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相似文献   

20.
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对我国城市防灾规划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城市规划中应对城市灾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