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3 毫秒
1.
1997年1月12日,美国宇航员杰瑞·M·利宁杰乘坐航天飞机亚特兰蒂斯号飞向太空,登上了俄罗斯"和平"号轨道空间站,并在"和平"号上逗留了132天。从太空归来后,他写作了《太空漂流记——"和平号"空间站上的历险》,用第一人称讲述了他在太空生活和工作的故事。从这真实有趣、同时不乏科学价值的字里行间,我们不难看到人类挑战自身极限,不屈不挠地探索太空的可贵精神。  相似文献   

2.
1997年1月12日,美国宇航员杰瑞·M·利宁杰乘坐航天飞机亚特兰蒂斯号飞向太空,登上了俄罗斯"和平"号轨道空间站,并在"和平"号上逗留了132天。从太空归来后,他写作了《太空漂流记——"和平号"空间站上的历险》,用第一人称讲述了他在太空生活和工作的故事。从这真实有趣、同时不乏科学价值的字里行间,我们不难看到人类挑战自身极限,不屈不挠地探索太空的可贵精神。  相似文献   

3.
1997年1月12日,美国字航员杰瑞·M·利宁杰乘坐航天飞机亚特兰蒂斯号飞向太空。登上了俄罗斯“和平”号轨道空间站,并在“和平”号上逗留了132天。从太空归来后,他写作了《太空漂流记——“和平号”空间站上的历险》,用第一人称讲述了他在太空生活和工作的故事。从这真实有趣、同时不乏科学价值的字里行间,我们不难看到人类挑战自身极限,不屈不挠地探索太空的可贵精神。  相似文献   

4.
1997年1月12日,美国宇航员杰瑞·M·利宁杰乘坐航天飞机亚特兰蒂斯号飞向太空,登上了俄罗斯“和平”号轨道空间站,并在“和平”号上逗留了132天。从太空归来后,他写作了《太空漂流记——“和平号”空间站上的历险》,用第一人称讲述了他在太空生活和工作的故事。从这真实有趣、同时不乏科学价值的字里行间,我们不难看到人类挑战自身极限,不屈不挠地探索太空的可贵精神。  相似文献   

5.
1997年1月12日,美国宇航员杰瑞·M·利宁杰乘坐航天飞机亚特兰蒂斯号飞向太空,登上了俄罗斯“和平”号轨道空间站,并在“和平”号上逗留了132天。从太空归来后,他写作了《太空漂流记---“和平号”空间站上的历险》,用第一人称讲述了他在太空生活和工作的故事。从这真实有趣、同时不乏科学价值的字里行间,我们不难看到人类挑战自身极限,不屈不挠地探索太空的可贵精神。  相似文献   

6.
1997年1月12日,美国宇航员杰瑞·M·利宁杰乘坐航天飞机亚特兰蒂斯号飞向太空,登上了俄罗斯“和平”号轨道空间站,并在“和平”号上逗留了132天。从太空归来后,他写作了《太空漂流记---“和平号”空间站上的历险》,用第一人称讲述了他在太空生活和工作的故事。从这真实有趣、同时不乏科学价值的字里行间,我们不难看到人类挑战自身极限,不屈不挠地探索太空的可贵精神。  相似文献   

7.
1997年1月12日,美国宇航员杰瑞·M·利宁杰乘坐航天飞机亚特兰蒂斯号飞向太空,登上了俄罗斯“和平”号轨道空间站,并在“和平”号上逗留了132天。从太空归来后,  相似文献   

8.
1997年1月12日,美国宇航员杰瑞·M·利宁杰乘坐航天飞机亚特兰蒂斯号飞向太空,登上了俄罗斯“和平”号轨道空间站,并在“和平”号上逗留了132天。  相似文献   

9.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将载着聂海胜、张晓光和王亚平3位"天之骄子"腾空而去,随后与在轨运行近两年的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对接,实现中国载人航天史上首次应用性飞行。"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空间站,也是目前地球轨道上除国际空间站以外仅有的空间站。概括地说,空间站是一个长期运行在轨道上的实验和居住平台,是人类步入太空的踏脚石。那么,空间站到底经  相似文献   

10.
《卫星与网络》2011,(5):15-15
[新华网消息]NASA"奋进"号航天飞机于4月29日发射升空前往国际空间站,完成最后一次飞行任务。随同"奋进"号航天飞机升空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实验设备——"反物质太空磁谱仪"。这一先进的实验设备将在太空轨道上完成搜寻反物质星系和暗物质迹象等重要任务。据科学家介绍,反物质太空磁谱仪重约6900多千克,造价约为20亿美元。该设备将装备于国际空间站,主要用于搜索宇宙射线以及来自外太空的高能带电粒子。反物质太空磁谱仪将采用一个重约1900千克的磁铁来产生一个强大的均匀磁场,该磁场比地球磁场要强3000多倍。磁场可以折射宇宙射线,从而探测器能够分析出宇宙射线的各种属性,如电荷、速率等。在2003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NASA最初决定反物质太空磁谱仪升空计划取消。后来,在科学家们的大力游说下,反物质太空磁谱仪任务得以恢复。去  相似文献   

11.
太空旅游的时代要从2001年算起,当时美国的大富豪丹尼斯·提托(Dennis Tito)买了一张到国际空间站的票,乘坐的是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后续的自费太空游客也是如此。不过到2009年就不能这样干了,空间站的人员从3位增至6位,“联盟号”飞船的全部座位都必须先用来保障空间站工作人员的往来。  相似文献   

12.
《卫星与网络》2011,(12):29-29
新华网华盛顿5月19日电,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宇航员19日完成了升空以来的首要任务——将名为“阿尔法磁谱仪2”的太空粒子探测器安装在国际空间站上。今后,该磁谱仪将伴随国际空间站的有生之年,持续观测太空中的反物质和暗物质。“阿尔法磁谱仪2”重约6.7吨,  相似文献   

13.
《卫星与网络》2012,(10):56-56
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霍索恩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10日宣布,"龙"货运飞船已在美国东部时间10日13时40分(北京时间11日1时40分)打开对接舱门,比原定计划提前一天。此前,"龙"货运飞船已于当天上午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在空间站内指令长苏尼塔.威廉斯和宇航员星出彰彦的操纵下,空间站上的机械臂在美国东部时间10日6时56分"捕获"了"龙"飞船,并慢慢将其引向"和谐"号节点舱冲着地球的对接端口。美国东部时间10日9时03分,"龙"飞船与对接端口牢牢地固定在一起,对接宣告成功。由于俄罗斯、欧洲和日本的货运飞船,以及试验中的"天鹅座"飞船都在返回大气层时烧毁,"龙"飞船是唯一能从空间站  相似文献   

14.
1998年11月20日,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日本和欧洲航天局12个成员国组成的16国国际空间站首批发射成功,这标志着人类和平开发太空的开始。空间站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最先进的载人飞行器,计划耗资400亿美元。11月20  相似文献   

15.
"空间站"这个概念最早可追溯到1897年,当时德国科幻作家K·拉塞维茨认为"空间站"是太空旅行的关键。1968年,这个幻想搬上荧幕,美国著名电影制片人斯坦利·库勃利克在电影《2001年:星际旅行》中想象了一个巨大的通往月球和木星的地球轨道空间站。  相似文献   

16.
《卫星与网络》2011,(7):13-13
世界协调时2011年5月16日12时56分,奋进号航天飞机从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飞往国际空间站,执行STS-134任务。本次空间站任务是"奋进"号航天飞机的终极任务,随着任务执行完毕,"奋进"号航  相似文献   

17.
《卫星与网络》2012,(11):44
美国宇航局31日命令国际空间站改变位置,躲避3年前一颗通信卫星被毁后留下的碎片。俄罗斯补给飞船上的推进器本应该点火帮助空间站转变轨道,但因计算机错误导致推进器故障,空间站没能达到预定位置。但美国宇航局官员称,空间站没有与太空垃圾发生碰撞,上面的6名宇航员都很安全。  相似文献   

18.
《卫星与网络》2014,(6):49-49
太空的宽带时代就要到来了吗?美国航天局6日宣布,该机构利用激光束把一段高清视频从国际空间站传送回地面,成功完成一种可能根本性改变未来太空通信的技术演示。  相似文献   

19.
2006年,美国、俄罗斯及欧空局共同致力于空间站的建造。此外,美国将与俄罗斯在探月方面上展开激烈竞争。欧空局也正在计划出台欧洲太空探索战略。印度航天局也于11月7日批准首个载人太空任务,计划在2014年前将首位宇航员送入太空。  相似文献   

20.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龙”飞船上月23日将首台太空3D打印机和20只实验用小鼠送到了国际空间站。3D打印机将用于测试3D打印技术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的工作情况,“标志着太空制造业新时代的到来”。而小鼠则用来研究执行长期太空任务时人体如何降解。“龙”飞船还给空间站送去一个海风监测仪,它获得的数据将有助于地球海洋飓风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