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1 毫秒
1.
香港公屋的建设始于上世纪50年代初,为中低收入居民提供保障性住房。目前,香港已经兴建超过120万住宅单位,为超过300万的香港居民提供住所。文章以香港公屋住区外部空间为研究对象,根据香港公屋发展的四个阶段,就公屋大厦的基本类型、公屋住区的空间形式和设施配套等三方面分析香港公屋住区外部空间的特征演变,最后对外部空间特征及其设计策略进行总结,为内地保障房住区设计提供设计参照。  相似文献   

2.
香港公屋本质,公屋设计和居住实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分析了香港在不同时期的公屋政策,公屋设计及居住实态。  相似文献   

3.
刘婷 《门窗》2013,(5):249
目前我国廉租住宅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未形成成熟的设计体系。香港公屋历经6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本文分析总结香港公屋设计经验,以期指导我国廉租住宅的设计。  相似文献   

4.
香港的住宅一般可分为政府兴建的公屋和居屋以及私人发展商开发的私人住宅,本文着重从以下几方面研究香港私人住宅区的发展方向,从而寻求有益的启迪。规划与环境香港六十年代开始发展高层私人住宅。此时除了政府公屋是较大规模成片发展外,私人住宅楼宇多为分散单幢或成组小规模穿插于旧城街区之中。如湾仔、铜锣湾及九龙弥敦道一带的早期高层住宅。此类住宅必需的生活配套设施均依赖所处的街区,而由于处于挤拥的市区街道,饱受噪音、废气的滋扰,除了解决住户最基本的居住需要外,并不能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不过此时住宅已为独门独户,…  相似文献   

5.
公共住宅:香港和新加坡的政策性差异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晓  张靖 《城市规划》2002,26(3):44-48
通过公共住宅 (公屋 )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香港和新加坡已经较为成功地解决了本地区的城市住宅 (尤其是低收入阶层的居住 )问题。从目标定位、发展演化、成功要素、计划内容等方面入手 ,对两者之间的政策性差异进行重点的分析。以作为发展中国家探讨城市问题的一种参照。  相似文献   

6.
系统阐述了香港政府针对"长者"的完善"公屋"制度,包括长者公屋配置计划,公屋申请、调迁及资助置业政策,屋邨租金政策等方面。这种为老年群体提供公共住宅的管理制度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房地产发展商与私人住宅 前面介绍了港英政府及其机构房屋委员会对住宅建设所作的工作情况。香港住宅建设的另一半工作是由众多的房地产开发商等私人机构做的。与政府兴建的公屋相比,在此称之为私人住宅。它比公屋标准高,类型多,变化幅度大,成本高,售价也贵得多,面向中等以上收入的家庭。 香港房地产开发商数量难以统计,因为任何一个私人,只要符合  相似文献   

8.
杨靖  杨磊 《建筑与文化》2009,(12):97-99
本文介绍了香港公屋原形设计的四个阶段,并着重从运用模块进行扩展、“居者自行设计房屋布局”模式等方面分析了香港公屋单体设计的灵活性以及总结了香港公屋通用设计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香港公屋作为一种社会福利的同时,它也间接成为了香港土地政策中的一种工具。它在解决香港半数居民居住问题的同时,也造成了香港高密度低质量的居住现状。本文试着通过对香港居住现状根源的探究,去揭示香港公屋的另类本质,并提出香港公屋对我国住房体制及公共住房体系建设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0.
王念念 《建筑》2000,(1):36-37,35
一、概述香港建筑工程从开发商方面划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公屋” ;一类是“私屋” ,公屋即是由政府部门 ,如房屋署、建筑署、屋宇署、路政署、土木工程处等开发兴建的工程 ,主要项目包括住宅、政府大楼、学校、医院、道路、桥梁、码头、山坡加固等 ;私屋则是由个人或企业投资开发的项目 ,比如象写字楼、商场、住宅等。由于是不同的业主 ,“公屋”与“私屋”的施工监督管理也有不同 ,以公屋楼宇为例 ,均是房屋署管辖之下 ,承建商要服从他的监督管理体系和程序 ,在香港从事楼宇施工的企业主要有 :瑞安集团、中国海外集团、金门建筑、有利建筑…  相似文献   

11.
公共住宅从本质上来说不是一个单纯的建筑问题,它是一个国家或社会为保障低收入家庭的最基本的居住条件而建立的一套社会福利制度。香港的公屋制度缘起于20世纪50年代初人口急剧增长、城市住房极度短缺以及社会贫穷问题日益激化的大环境。这些极端的条件激发建筑师的创造力,产生不平凡的设计。文章以香港早期的公屋发展为考察对象,以经济适用原则为基本线索,梳理香港公屋在场地策略、居住单元以及交通流线三个方面的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12.
Three processes are examined to assess the impact on equity of policies to privatise public housing in Hong Kong. These are changes in the inter-sectoral distribution of subsidies, changes in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public rental housing, and changes in access to public housing. It is found that housing subsidies have remained concentrated in the public rental sector, and the quantity, quality and amenity of housing in this sector has actually increased.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has not sought to reduce eligibility for and access to public housing; the lengthy waiting list to join this tenure reflects increases in demand since the privatisation policy was introduced. Thus, unlike the experiences of many other countries,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s policy to privatise public housing has not had a notably adverse impact on housing equity to date.  相似文献   

13.
小户型住宅建筑设计的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 《住宅科技》2010,30(4):4-5
我国住宅建设正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转型时期,如何做好保障性的中小套型住宅设计已经成为重要的课题。文章列举日本、我国香港地区小户型设计经验,从更新理念、适宜定位、平面布局、注重细部设计等方面,阐述小户型住宅设计重在"精密设计"。  相似文献   

14.
褚波 《城市建筑》2012,(12):126-128
本文通过分析香港、日本的公共住房发展历史.公共住房设计的模块化、标准化的设计方法,阐述了现阶段公共住房设计的理念:通过总结参与《公共租赁住房优秀设计方案汇编》的编制体会,探讨现阶段中国公共租赁住房的套型设计。  相似文献   

15.
Yung Yau 《Housing Studies》2011,26(5):701-722
In 2003, the Housing Department launched a marking scheme which aimed to improve environmental hygiene in public housing estates in Hong Kong. Although the scheme can potentially stop anti-social behaviour and other misconduct in public housing estates, the choice of public housing tenants as the sole target of control has not been clearly explained. Therefore, this study attempts to justify this administration-driven marking scheme. It appears that welfare conditionality cannot fully justify the scheme because public housing tenants are not the only recipients of housing welfare in Hong Kong. In addition, discriminating between public housing tenants and the most deprived is not defensible. More importantly, not all the offences prescribed in the marking scheme are socially undesirable. However, the substance of the scheme seems to match the ideologies of Chinese legalism quite well, and the scheme appears to be an initiative by the Hong Kong Housing Authority to strengthen its sovereignty over public housing resources in the city.  相似文献   

16.
陈钢 《城市建筑》2014,(7):126-127
改革开放以来,以香港为模板的住宅设计理念"统一"了全中国。本文结合作者自身体验,对房型设计进行广泛研究和深入探索,提出创新型的住宅房型设计。  相似文献   

17.
亓萌 《新建筑》1999,(5):8-10
香港的土地与房产价格高居世界前茅,私人开发商的住房租金和售价远远超出普通市民的经济承受能力,香港政府通过向市民提供多元化选择的方式,在解决中,低收入阶层的居住问题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为内地进行大规模住宅建设及实践住宅市场的商品化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石克辉  温雯 《世界建筑》2014,(6):120-123
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建设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香港公屋经过了60多年的探索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本文从政策、管理和设计等3方面加以分析,探讨其对内地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