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匝间耐压测试仪的波形形成机制和工作原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匝间耐压测试仪是电磁线绕制的产品进行匝间,层间绝缘耐压测试的新型仪器,它采用相同的高浪涌电压分别施加在标准件和被测件,通过示波管观察和比较两者的波形以判别绝情况。  相似文献   

2.
局部放电是导致变频电机匝间绝缘过早失效的主要原因,匝间绝缘局部放电起始电压(PDIV)的预测对变频电机绝缘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提出一种基于深度信念网络的匝间绝缘PDIV预测方法。首先建立基于汤逊理论的局部放电仿真模型,计算不同仿真参数下匝间绝缘模型的PDIV;其次分析匝间绝缘PDIV的影响因素,建立深度信念网络提取影响因素和PDIV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然后根据仿真分析与试验测试,验证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最后通过平均影响值算法探究了匝间绝缘PDIV的主要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预测结果的最大相对误差为5.9%,为变频电机匝间绝缘设计和状态评估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某水电站水轮发电机磁极线圈匝间绝缘试验方法,利用交流阻抗试验、匝间冲击试验等手段,检测线圈的匝间有无短路故障。通过不同试验手段对比,表明匝间冲击试验比常规试验更能准确检测出线圈匝间短路点及绝缘薄弱点。  相似文献   

4.
HXN5型机车主辅发电机磁极线圈匝间绝缘漆的主要作用,是将磁极导线匝间绝缘与线圈各匝黏结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为实现该种材料的国产化,分析研究了该匝间绝缘漆绝缘性能和相关参数,筛选并确定国产化材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工艺研究和验证试验,通过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实现了国产化材料替代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为满足电力部门,尤其是电力互感器厂生产厂家产品出厂前的匝间绝缘试验的需要,课题组研制了数字式高压交流峰值测试仪,可满足互感器厂产品出厂前匝间绝缘试验的要求。根据IEC国际电工标准和国家标准,互感器产品出厂前必须要进行这种形式试验。该仪器设计合理,结构紧凑、美观,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性能/价格比高,安全、可靠。在高阻抗输入,峰值保持电路有独到之处。仪器测试范围宽,测试精度高,显示直观,自动换档,减少了因换档不及时引起的损坏率。该项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主要技术指标如下:1.峰值压力测试范围:0~10000…  相似文献   

6.
三、电机绕组故障检测 电机绕组的故障主要有以下四种:匝间、相间短路,三相阻抗失配,断路,绝缘损坏。这些故障往往始于电机内部绕组品质的变化。由于长期运行或过载,特别是频繁地起动及反向,过电流产生的热量使绕线绝缘层发生质变,造成初期局部的匝间短路或对地短路,短路严重时,将导致电机烧损。 匝间短路与对地短路是电机最常见的故障。这两种故障虽然机理相同,但相互独立:有时候出现匝间短路的电机,其对地绝缘是好的;而有些电机对地绝缘性能下降,甚至绝缘阻值只有几千欧,但匝间是完好的。有些情况下,这两种故障也会相互影…  相似文献   

7.
介绍一种由感知振荡器电路、耦合电路和报警电路组成的线圈匝间短路测试仪。它主要靠感知振荡器是否起振来判断线圈匝间是否有短路。  相似文献   

8.
高压交流电动机是工矿企业的主要设备 ,本钢的该类电动机数量较多 ,每年到我厂检修更换绕组的高压交流电动机大约有 80台。据有关资料介绍和我厂多年对修理高压交流电动机经验的积累和统计 ,在烧损的高压电机中 ,绝大部分是由于匝间短路故障造成的。因此匝间绝缘是高压交流电动机修理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造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的主要原因有 :  a .绕组在制作中造成的绝缘损伤 ;  b .操作和事故过电压损伤 ;  c .导线本身存在的问题 ;  d .绝缘老化致使匝间故障 ;  e .因环境污染在绝缘中混入金属杂质和导电灰尘等。  为…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对异步电机定子匝间短路故障进行在线监测,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故障监测系统设计方法.以高性能ARM微处理器S3C2410X作为电机物理量采集的核心,利用LabVIEW7.0虚拟仪器开发平台计算电机定子负序电流,并考虑电机绕组先天不平衡因素,定义了故障灵敏度因子反映匝间短路故障程度.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有较好的可靠性和实时性,并具备较强的匝间短路故障辨识能力,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便携式绝缘参数在线测试仪的研制进行了说明,叙述了测试原理及电路的组成,对软件的设计也进行了简述并给出了测试仪的主要参数。  相似文献   

11.
利用等效黏度将circular流变模型整合进通用Reynolds方程,获得点接触弹流润滑入口凹陷的控制方程。采用多重网格法及多重网格积分法进行数值求解,研究卷吸速度变化导致的入口凹陷变化过程,讨论载荷、黏度、黏压系数、钢球半径及弹性模量对入口凹陷速度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卷吸速度的增大,入口凹陷深度从0增大到最大值,然后再减小到0;入口凹陷出现的卷吸速度随着载荷、黏度、黏压系数及弹性模量的增大而减小,随着钢球半径的增大而增大;入口凹陷消失的卷吸速度及入口凹陷的速度域都随着载荷及钢球半径的增大而增大,随着黏度、黏压系数及弹性模量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2.
介绍一种以氯化钙/活性炭复合吸附剂和氨作为吸附工质对的多功能热管型吸附式制冰机组,该机组利用低品位余热作为驱动热源进行制冰。为了强化机组换热及防止余热腐蚀现象,采用热管技术完成吸附床的加热解吸、冷却吸附及回热过程,吸附床加热解吸时,形成以余热发生装置为热管蒸发段、以吸附床为热管冷凝段的热管型加热回路;两吸附床间回热时形成以高温解吸床为热管蒸发段、以低温吸附床为热管冷凝段的热管型回热回路;吸附床冷却吸附时,形成以吸附床为热管蒸发段、以冷却器为热管冷凝段的热管型冷却回路。在此基础上采用新回质回热循环方式对机组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新回质回热方式与传统回质回热方式相比,可大幅度增加机组制冷量,单位质量吸附剂制冷功率,(Specific cooling power,SCP)和性能系数(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COP)增大幅度均在17 %以上;相对基本循环,传统回质回热方式可使机组COP提高43.8 %,新回质回热方式可使机组COP提高幅度高达68.7 %。可见采用新回质回热方式更有利于提高吸附制冰机组的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13.
苎麻纤维增强环境友好型制动摩擦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环境友好制动摩擦材料以天然植物纤维苎麻、天然矿物纤维玄武岩和硅灰石为增强体,以石墨为固体润滑剂,锆英石为磨料,蛭石为降噪剂,重晶石为空间填料,腰果酚型苯并噁嗪原位增韧酚醛树脂为基体。用定速摩擦试验机研究了苎麻纤维含量对材料摩擦因数和磨损率的影响,并应用可拓理论对摩擦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苎麻纤维可降低摩擦材料的摩擦因数,降低摩擦材料在中、高温下的磨损率;苎麻纤维在制动摩擦材料中起弱固体润滑剂的作用;苎麻纤维体积分数为5.6%左右时制动摩擦材料具有最佳的摩擦因数、磨损率及综合关联度。  相似文献   

14.
对AAS仪器的关键部件光源、分光系统与光电检测器件以及实验室研发的CS-AAS仪器装置,近年来取得的进步进行了评述,结合2004年由德国Analytik jena AG公司在世界上首次推出ContrAA 300型顺序扫描连续光源火焰原子吸收光谱商品仪器,对CS-AAS仪器装置的发展现状与未来作了分析讨论。此外,还对二极管激光器光源进入AAS领域后引起的变化和各种小型、微型原子化器的出现所兴起小型专用AAS实验仪器装置,以及一次测量背景校正技术的商品化等等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Data are presented on the changes in the properties of a disiloxane/ester fluid resulting from water concentrations as small as 200 ppm while undergoing mechanical stress at 275 F in a simulated aircraft hydraulic system. The response of fluid flash point, viscosity, neutralization number, and hydraulic system filter differential pressure are discussed for hydraulic fluid water concentrations as high as 18,900 ppm. The efforts of previous investigators, employing bench tests and simulated systems, are reviewed. The limitations and sources of error of methods of determining fluid degradation and level of water contamination, as determined by this study, are noted. Attention is given to the importance of reacted water, for which no routine method of determination has been developed, as apposed to free water as determined by the Karl Fischer method of analysis.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复数矢量法建立了肘杆传动机构的运动方程,运用稳健设计原理,以肘杆传动机构的几何参数为设计变量,以满足曲柄摇杆机构及滑块位移条件为约束,以滑块冲压阶段的最大速度以及速度波动为目标函数,同时考虑杆件制造误差的影响,采用具有正态分布参数的蒙特卡洛法采样和多目标遗传算法对机构进行稳健性优化设计。优化结果表明,该方法更符合实际情况,且当设计变量发生变异时,能有效保证机构性能。  相似文献   

17.
基于模糊决策与神经网络的安全气囊触发控制算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恺  李雷  张德强 《中国机械工程》2003,14(10):871-873
为解决汽车安全气囊适时、正确触发问题,将模糊逻辑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引入汽车安全气囊触发控制算法研究。整个判别系统以加速度序列为输入数据,5层人工神经网络为运算模型,经过特征提取、模糊量运算、结论性判定等步骤,最终以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为判别依据,提出了便于实施、运行可靠的控制算法并完成了相应的软件设计。整个算法具有运算量小、误判率低、所需训练样本数量少等特点。仿真结果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四维聚类的R*-树结点分裂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R*-树应用到逆向工程领域时遇到的适用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新的R*-树结点分裂算法,该算法以R*-树结点最小边界矩形外接球半径为权值,对点、三角形、矩形等多种三维几何对象进行加权处理,将其统一表示为四维点对象,选定距离最远的两个四维点作为初始分簇中心,根据点到两分簇中心的距离进行分簇,结合k-means算法以结点外接球半径为权值计算新的分簇中心,并迭代分簇过程,直到各分簇中心不再变化,结束R*-树的结点分裂过程。试验证明,采用该结点分裂算法可处理复杂数据对象的分簇,并在提高建树效率的同时,优化R*-树结构,提高空间查询效率,对提高逆向工程数据预处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采用表面化学改性的方法得到硬脂酸修饰的纳米碳球,在四球摩擦试验机上考察纳米碳球在合成酯类润滑油中的抗摩擦性能,探讨纳米碳球的抗磨与润滑机制。结果表明,通过表面改性,显著提高纳米碳球在润滑油中的分散稳定性;纳米碳球作为合成酯润滑油抗磨剂表现出优良的抗磨减摩性能;在转速1.200 r/min,载荷150 N的实验条件下,质量分数0.07%的改性纳米碳球可使三羟甲基丙烷混酸酯平均摩擦因数减小幅度达到30%左右,磨损率降低33%,质量分数0.15%的改性纳米碳球可使季戊四醇油酸酯的平均摩擦因数降低幅度达到50%以上,磨损率降低14.6%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车载自诊断系统(OBD)的工作原理和组成,OBD的发展状况以及OBD在中国的应用状况;概述了OBD目前在重型车上的应用状况,阐述了OBD的局限性,并简要给出解决方案,最后对OBD系统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和展望。通过系统的介绍,使读者对OBD系统有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