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张兰 《今日印刷》2008,(2):35-36
众所周知,平版印刷基于“油水不相容”的原理来实现图文的正确转移的。事实上,油水不相容的“水”指的就是润版液,因为纯水的表面张力太大,不利于在印版空白部分铺展,所以在纯水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如异丙醇等)配制成润版液原液,再加水稀释得到印刷用润版液,它降低了水的表面张力,保证在印版空白部分形成良好的水膜.快速实现水墨平衡。  相似文献   

2.
现今胶印轮转机的印刷速度越来越快,印刷机自身产生的热量相应地提高了.为了做好印刷的水墨平衡,很多印刷机都纷纷配备了具有冷却系统的润版液水箱.润版液冷却系统不仅能改善水墨平衡,而且还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1.改造原因和工况简介 ①改造原因.在印刷时,由于墨辊是以极高的速度运动,它的温度会上升,使油墨的温度也随着上升.在高温之下,油墨的粘度降低,流动性增加,这样印刷时,油墨便会迅速铺展,容易造成网点扩大,影响印刷品.但在印刷的过程中,使用了润版液冷却系统,能有效地降低印版的温度,保证油墨的印刷适性,从而减少这类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润版液的电导率会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升高,冷却系统能将润版液的温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保证润版液电导率的稳定.因此,润版液冷却系统能很好地控制水墨平衡,对提高印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胶印的特点在于印版需要润湿。通过在印版涂墨前先涂布润版液,使油墨与润版液之间的界面达到平衡状态,实现图文的正确转移。当水墨平衡被打破时,将会引起印刷质量问题。胶印的特点在于印版需要润湿。通过在印版涂墨前先涂布润版液,使油墨与润版液之间的界面达到平衡状态,实现图文的正确转移。当水墨平衡被打破时,将会引起印刷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4.
对于胶印来讲,润版是不可忽视的环节,要根据水墨平衡原理,把供给印版的水量控制在印版空白部分不起脏的最低限度.特别是润版液的pH值、导电度,直接影响着印版质量、油墨的干燥速度、界面张力等.因此,要了解润版液的特点和性能,选择适合的润版液,以保证印刷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5.
胶印润版液是胶印所需的主要耗材之一,其主要功能就是润湿印版的空白部分,与油墨之间建立起一道隔离屏障,使油墨仅仅能够传递到图文部分,而不会沾污印版的空白部分,即达到理想的"水墨平衡"状态,从而保证印品清晰、精美.目前我国基本上普及了铝基PS版,胶印润版液大致分为酒精润版液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润版液两大类.  相似文献   

6.
夏军 《印刷杂志》2002,(11):42-46
一、润版装置概论众所周知,印刷中专门用于向印版供水的装置称为润版装置。其性能和精度将直接影响到印品的质量。一般认为,润版装置的功用就是在印版接受油墨之前将润版液涂布到印版上,利用油水不相容的原理,在印版表面的非图文部分形成水膜,从而使其再与着墨辊接触时不沾附油墨。对润版装置最基本的要求是它必须保证在印刷过程中对水膜的控制均匀、稳定,而且尽可能地使用水量为所需的最小额度,确保水墨平衡。水墨平衡的控制在印刷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俗话说:“掌握了水就掌握了胶印”。水墨平衡会极大地影响产品的质量:当水分…  相似文献   

7.
润版液参数对胶印质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通润版液主要由水、缓冲剂、印版保护剂、润湿剂、表面活性剂、防腐蚀剂、干燥剂、杀菌剂、络合剂、消泡剂等成分组成,润版液的技术参数主要包括pH值、浓度(导电率)、温度、表面张力、缓冲能力等,它们既是衡量润版液质量的指标,也是实现胶印水墨平衡的关键控制要素。  相似文献   

8.
传统胶印过程中,要先给印版上润版液,然后再给印版上墨,这样印刷才能正常进行.胶印中上水(润版液)和上墨的次序不容颠倒,这与润版液、印刷油墨在印版表面的润湿和铺展有关.  相似文献   

9.
成家声 《印刷技术》2012,(10):49-49
我们知道,胶印是利用油水不相溶的原理,使油墨和水在印版上保持相互平衡,从而实现网点转移的,水墨平衡贯穿于胶印生产的始终。可以说,要想生产出高质量的胶印印品,关键是在胶印过程中使水墨平衡达到最佳状态,即控制好润版液。在胶印生产中,水箱是调配润版液,并将润版液直接输送到各色组水槽的关键部件,其性能优劣将直接影响水墨平衡及印品质量。  相似文献   

10.
胶印是利用油水不相融这一原理来进行时。有经验的印刷工人都知道解决好水墨的平衡,印刷就基本没问题了。而润版液控制好了,水墨平衡的控制就容易得多了。选用润版液应考查其是否具有以下成分:缓冲剂、印版保护剂、润湿剂、防腐剂、干燥剂、生物杀灭剂、防泡沫剂。缓冲剂主要起到稳定润版液pH值的作用。因润版液原液一般呈酸性,随着其添加量的变化,pH值会有较大的波动,这会影响印版的使用寿命(对印版的腐蚀),另外还会使油墨干燥困难,特别是有金属颜料的油墨。印刷过程中,润版液一直和印版有接触,印版的非图文部分(无机盐层)会不断地溶解,亲…  相似文献   

11.
胶印印刷是依据水墨平衡原理而进行印刷的.如果水墨平衡状况不佳,就容易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如印迹光泽度不好,不易干燥,网点文字发虚、增大,图文不清晰,纸张易变形,胶辊易堆墨等,都会对印刷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影响水墨平衡的因素有很多,如润版液,油墨、印版、印刷速度、印刷材料,输水装置等.除了一些常见因素外,还有一影响水墨平衡的因素--润版液温度.  相似文献   

12.
正胶版印刷利用的是油水不相溶原理,这里提到的水就是润版液。胶印中控制水墨平衡是关键,水墨平衡的控制除了与润版液的施加量有关,还与润版液的特性参数有一定的关系,比如润版液的pH值,如果印刷中没控制好润版液的pH值,将会对印版、油墨、印刷品等带来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介绍pH值对印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胶印中,水墨平衡控制得好坏直接影响印品质量的优劣,在实际印刷中,很多操作人员不重视水墨平衡,直到印刷一段时间后油墨严重乳化,造成墨辊脱墨,印品粘脏,墨色暗淡无光时,才意识到水墨平衡控制的重要性。本文以 V—30八色轮转胶印机为例,介绍控制多色轮转胶印机水墨平衡的几个要点。水墨平衡从润版液入手1.润版液的选用润版液的主要作用是在印版的空白部分形成排斥油墨的水膜,抗拒图文部分的油墨向空白部分扩张,防止脏版,增补印刷过程中印版表面被破坏的亲水盐层,维持印  相似文献   

14.
在胶印过程中,pH值主要来自两个方向:纸张和润版液。胶印过程中,先是靠版水辊对印版上水润湿,印版的空白部分亲水而吸附一定量的水分,图文部分亲油而不吸附水分。然后靠版墨辊对印版上墨,图文部分就吸附一定量的油墨。因此,纸张和润版液的pH值会直接影响这一过程中的水墨平衡,也就成为了印刷操作人员比较关心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正>在地图印刷中,诸多印刷故障都与水有关,所以水墨平衡显得尤为重要。而只有了解和掌握印版水膜形成过程,才能更好地控制水墨平衡,减少印刷故障的发生。印版水膜是由润版装置中的水斗液经水辊传递和挤压在印版上形成的一层薄而均匀的膜,其控制好坏直接影响地图印刷过程中的水墨平衡和印品质量。笔者从多年的工作经验出发,梳理了海德堡四色机印版水膜控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影响润版液性质的因素 众所周知,对印刷有利的润版液pH值应在4.3~5.5,这样的润版液会使印刷网点清晰,印版更易亲水并能延长其使用寿命,油墨干燥效果更为理想且不会脏版或蹭脏,并可以减少细菌等杂质的侵害,更好地保持水墨平衡.如果pH值低于4.3,则印版、油墨和纸张易受损;如果pH值高于5.5,则易发生脏版和蹭脏的故障.那么影响润版液pH值的因素有哪些呢?  相似文献   

17.
无水胶印是指不需润版,以抗墨硅橡胶层作印版空白部分,使用特殊油墨的平版印刷方式。传统胶印要用水液润版,利用水墨排斥,保持水墨平衡原理实现网点的转移。水墨平衡与否将严重影响印制效果。在实际生产中,要真正达到水墨平衡是相当困难的,需要操作人员充分掌握印刷材料适性,规范工艺操作,同时还受到印刷设备性能制约。因此出现无水胶印。无水胶印与传统胶印在印版、油墨及印刷设备上有其各自的特点,下面分别予以介绍。1、印版:无水胶印的印版是多层结构。基材是铝板,在铝板上涂布一层重氮感光材料,最外层是约2μm厚的抗墨硅…  相似文献   

18.
胶印印刷中,靠版水辊先对印版上水润湿,印版的空白部分亲水而吸附一定量的水分,图文部分亲油而不吸附水分;靠版墨辊对印版上墨,这时图文部分就会吸附一定量的油墨.再通过压印,水分和油墨经印版滚筒、橡皮滚筒转移到纸张上.这一过程的难点是水墨平衡,而润版液正是其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张雷 《印刷世界》2010,(5):36-37
<正>良好的润版液应达到以下要求:具有良好的缓冲能力及稳定的pH值;能在印版空白部分充分铺展,润湿性能好;与承印物、油墨等的印刷适性相匹配;与印刷机的润版系统相吻合,对机器、印版等腐蚀性弱;润版液最好干净无色,有利于彩色印刷的呈色效果;环保无害。  相似文献   

20.
酒精润版是指在润版液中加入部分酒精。酒精是一种表面活性物质,通过添加酒精来降低水的表面张力,改善润版液的铺展性能,在印版空白处形成一层很薄的、均匀的润湿膜。酒精润版能大大减少用水量,在国内外已得到普遍应用。 在酒精润版液中,酒精浓度越高,其表面张力越小,在印版上扩散越快,水膜薄,但表面张力与酒精浓度不成正比关系。我们在润版液中加入酒精,目的是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但是酒精润版液的表面张力也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