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5 毫秒
1.
建设河西地区节水型社会示范带,最大限度地缓解区域水资源短缺形势,进一步改善生态与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西北干旱缺水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河西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建设河西地区节水型社会示范带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及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2.
我省西部是一个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大有可为的地区,(可大量开发水田、苇田,发展畜牧、渔业等)。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不断进行开发,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受到水资源的限制,开发的速度及范围受到了影响。要解决该地区水资源问题,就必须了解该地区的水文、气象特点,掌握其变化规律。下面就该地区的水文、气象特点及其变化规律作简要分析,以供参考。1西部地区的范围及区内分区的原则我省西部地区大致的范围为东经122°30′~126°30′,北纬44°10′~46°30′,总面积46000km2,其中包括四市(白城、松原、通榆、大安)、两…  相似文献   

3.
运城市水资源现状和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分析了运城市水资源的总体状况及其特点,提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应的对策,为该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历史维度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流域管理亦然。通过对河西走廊近代水资源开发利用历史的回顾,分析了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石羊河、疏勒河及讨赖河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社会经济发展和流域管理的演变,重点探讨了河西走廊地区历史上形成的"以时分水"的时间水权制度的运行情况、人类活动影响下流域水循环特征变化导致时间水权制度失效的机理,以及讨赖河流域传统分水模式与现代水利制度衔接的现实需求与可能方式。研究认为,在历史维度下进行流域管理问题研究,对于深入认识河西走廊水环境演化规律、深刻理解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问题的现实内涵、科学制定传统水资源管理与现实发展要求衔接的可行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历史维度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流域管理亦然。通过对河西走廊近代水资源开发利用历史的回顾,分析了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石羊河、疏勒河及讨赖河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社会经济发展和流域管理的演变,重点探讨了河西走廊地区历史上形成的"以时分水"的时间水权制度的运行情况、人类活动影响下流域水循环特征变化导致时间水权制度失效的机理,以及讨赖河流域传统分水模式与现代水利制度衔接的现实需求与可能方式。研究认为,在历史维度下进行流域管理问题研究,对于深入认识河西走廊水环境演化规律、深刻理解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问题的现实内涵、科学制定传统水资源管理与现实发展要求衔接的可行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建设河西地区节水型社会示范带,对最大限度地缓解区域水资源短缺形势、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西北干旱缺水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关于水权、水市场的理论研究和高效用水的实践探索,张掖市节水型社会试点取得的成功经验,为河西地区解决水资源问题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使在河西地区建设节水型社会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盐城市沂南区自然地理概况,分析了该地区地表水、地下水资源数量特征及变化规律,简述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同时,结合盐城市沂南区主要河道水质现状,分析了水污染源的成因,并提出了水资源保护的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8.
从水资源供给和需求现状等方面分析了河西地区的水资源现状,对该地区的自然环境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分析了供需祭张与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以期对解决生态环境恶化提供实践材料,为河西地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9.
黑河是我国西部地区较大的内陆河,水资源不仅是生活在该地区人们的必要生活资料,而且又是工业、农业生产及维护生态不可缺少的资源,供需矛盾十分尖锐。本文通过对黑河流域水资源特征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分析,指出流域水资源的利用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实施水量分配、开展节水灌溉、统一管理水资源等合理开发利用黑河水资源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黄河谷地位于我国青海省东北部地区。古往今来,该地区由于其良好的地位优势、广阔的区域、丰富宝贵的水资源等自然条件,是人类居住生活、发展生产的不二之选。但就目前状况来看,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黄河谷地这些优越的条件并未得到有效合理地开发利用。本文结合青海省水资源分布状况以及黄河谷地区域水资源特点,对该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取水水源做出了充分的论证,为加快黄河谷地水资源开发利用,使其早日摆脱贫困并为青海省建设贡献力量提出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针对甘肃河西地区,蒸发强烈、土壤透水性大、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的实际,选择膜下滴灌节水技术,不但节约灌溉水量,而且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提高水的利用效率。通过分析河西地区的气候特征,介绍了膜下滴灌技术适宜在该地区推广的特点,论述了在甘肃河西地区推广膜下滴灌技术的意义及应用前景,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应用膜下滴灌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建议在甘肃河西地区大力推广膜下滴灌技术,努力在该地区建立节水型社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河西地区率先建设节水型社会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3月,江泽民同志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把节约用水放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发展节水型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我省河西地区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内陆河流,是形成和维系河西绿洲最基本的条件,三大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河西地区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  相似文献   

13.
干旱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是世界性难题。甘肃省河西内陆河流域的区域用水远远超出水资源承载能力,水资源短缺及开发利用不可持续问题已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构成严重挑战。近年河西内陆河流域开展以用水总量控制为目标的多项措施,初步解决了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问题,遏制了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一、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转化概况石羊河流域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有两千多年的农业灌溉历史,是古丝绸之路上繁荣昌盛的地区.在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水系中,该流域水量较少,但耕地多,土质最好.流域南为祁连山,北为腾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属  相似文献   

15.
张掖地区生态环境现状与水资源优化配置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张掖地区水资源及生态环境现状的分析,指出了该地区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该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要从传统的粗放型模式向可持续利用开发模式转变,同时要重视生态环境的建设和水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虚拟水理论在河西走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赵军  付金霞 《人民黄河》2006,28(2):38-40
虚拟水是指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虚拟水战略是指缺水国家或地区通过贸易的方式从富水国家或地区购买水密集型农产品(尤其是粮食)或高耗水工业产品来获得水和粮食的安全。虚拟水战略为创新水资源管理机制和解决水资源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在总结了虚拟水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甘肃省河西走廊的实际情况和资料的可获得性,计算了河西走廊2000年主要农作物产品虚拟水的含量,提出了虚拟水战略对河西走廊解决水资源危机和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些有益启示,认为虚拟水战略可以更好地协调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河西走廊的生态建设和恢复。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上游和西南诸河水资源特点及可持续供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长江上游和西南诸河地区水资源特点及问题,认为自然条件复杂,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大,水利工程建设相对不足。为推动西部大开发,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对该地区的水资源要合理利用、科学配置、有效保护,通过综合论证,提出重点地区水资源配置方案及保障可持续供水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中游两川两河及十大孔兑水资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开发利用是两川两河及十大孔兑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两川两河及十大孔兑地区实有水资源量,水资源利用现状以及实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后水资源供需情况,提出了该地区应通过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实现山种秀美。  相似文献   

19.
简世勋 《人民珠江》2012,33(2):18-20
根据炼城水文站1954-2009年共56年的实测降水资料,通过数理统计法分析计算降水特征值及其统计参数,并研究、探讨其变化规律,为分析处理区域其他雨量站的短系列资料提供依据,为进一步分析研究弥苴河流域的降水时空分布特性及其变化规律提供可靠、详实的基础数据.其分析研究成果可为该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防汛抗旱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与持续发展研究》是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西北地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中第三课题《河西走廊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第二专题。简称石羊河专题。石羊河是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之一,发源于祁连山冷龙岭,流域面积4.1万km2,水资源量约16.9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5.9亿m3,地下水资源量1.0亿m3。流域内现有耕地42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30万亩。流域内灌区临近水源、地低水高、水量稳定,主要支流建有山谷水库,开发利用条件优越,是河西走廊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的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