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绥化市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龙江省浽化市为例,对黑龙江卫生检疫部门提供的农村饮用水源水水质监测资料,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绥化农村饮用水水质调查监测资料,结果表明:农村饮用水水质不安全.  相似文献   

2.
刘昆鹏 《水利发展研究》2013,13(10):19-23,32
文章以水利部开展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典型调查为基础,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建议,即依法划定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完善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保障农村供水安全;加强水源保护区环境监测,保障农村饮水环境安全;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农村居民饮水安全意识;统一规划,统一施工;建立应急机制,实时监测,确保饮用水水源水质水量;落实水源地保护管理经费,保障工程长期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运用单指标评价、细菌学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评价了2005年枣庄市农村饮用水水源(包括深层地下水水源和浅层地下水水源)水质.评价结果表明:全市农村饮用水水源水质不容乐观,深井和浅井都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浅井污染更为严重,最后分析污染原因,并提出加强水质监测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对余杭区农村饮用水水源现状监测的基础上,从河流水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集中式饮用水出厂水质及农民直接饮用水源水质4个方面分析了余杭区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5.
饮水安全影响到人的健康甚至生命,是涉及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近些年来,泊头市农村饮用水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和短板。结合泊头市农村饮水建设实际情况,本文系统地分析目前泊头市农村饮用水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探讨解决措施。泊头市农村饮水安全面临着水质差和供水工程设备陈旧两大难题。解决水质问题的关键是将原来的深层地下水水源切换为地表水水源。利用南水北调工程和积极利用黄河水,积极修建蓄水水库,以保证充足的地表水水源;同时,合理规划和修建地表水饮水工程,以确保合理分配水资源。对于供水工程设备陈旧问题,则需加大投资力度,积极改进原有设备以及合理新建更多的安全饮水工程。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浙江省8个市25个县(市、区)75个已建农村饮用水工程水质状况的调查,全面分析了农村饮用水工程的水质状况,结果表明全省农村饮用水工程的取水水源水质总体良好;全省农村饮用水工程的出厂水和末梢水合格率较低,微生物指标超标是影响农村饮水安全的主要因素;全省农村饮用水工程的水处理工艺较为落后。建议全省进一步构建以城市供水县域网为主、乡镇局域供水网为辅、单村水厂为补充的三级供水网;加强水厂制水处理工艺设施建设,以及消毒设施设备日常使用和运行管理;健全农村饮用水工程运行长效机制,建立以县为单位的管护机构或明确水务公司,对县城内农村供水工程实行统一专业化管护。  相似文献   

7.
阜新市现有农村人口117.68万人,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42.56万人,占全市农村总人口的36.2%.饮水水源均为地下水,共有16.44万人仍在饮用水质不合格的水源.结合阜新实际,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加强农村供水设施建设的力度,提高饮用水水质,确保在2010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8.
农村饮水安全,水质达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开展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及时发现和消除影响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的隐患,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保证农民群众真正喝上"安全水"的民生工程.文章根据2005年对农村饮用水抽样调查的监测结果,分析了遵义市农村饮用水水质状况,并提出一些解决农村饮用水水质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贵州农村人畜饮用水水质类型及保护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州省农村微型水利工程所拦蓄的浅层地下水、浅层地下水露头和屋面雨水等供人畜饮用水源的水质状况作了抽样分析和深入的调查.结果表明,示范区内人畜饮用水水源点的水质细菌学指标均大幅超标,而以屋面雨水的细菌学指标超标最严重.区内不同水源点造成水样细菌学指标超标的原因不尽相同.通过分析不同水源点造成污染的原因,根据不同类型的污染方式和水质类型分别提出了保护喀斯特农村人畜饮水安全的可行性保护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中俄饮用水水质安全保障措施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与集中式供水系统饮用水水质监测两方面,对中俄两国采取的饮用水水质安全保障措施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我国在饮用水水质标准与水质指标选取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对我国饮用水水质安全保障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国定贫困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普查于2016年12月进行,为期40天,共普查9924处饮水工程,检测指标19项,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了水质安全评价,全省贫困县饮水安全率达82.0%,其中太原市农村饮水安全率最高(97.8%),吕梁市农村饮水安全率最低(68.5%),主要水质超标项目为氟化物、硫酸盐、总硬度、硝酸盐。针对普查出的影响水质不安全因素,本文提出了加强宣传、加大农村饮水工程资金投入力度、增加不达标指标的处理设施等建议,本次农村饮水普查唤醒了广大农村的饮水安全意识,增加了各级政府对贫困县农村饮水安全的重视力度。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106项水质指标实施情况,通过国家水质监测网的23个监测站,评估了全国104个城镇的284个供水厂的98项水质指标状况、检测能力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超标指标状况、超检指标状况以及不同工艺对各种污染物的去除能力,总结了需要进一步关注的水质指标和标准的后期执行、修订情况.  相似文献   

13.
以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为例,借助因子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基于用户需求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契合度评价模型。其中,二级指标对于一级指标的权重系数由因子分析提取公因子的贡献率确定,三级指标对于二级指标的权重系数由层次分析的主观权重和因子分析的客观权重最终确定。研究表明,水费定价收费标准的合理性、饮水资源获取的便捷性、工程建管质量的可靠性成为众多影响契合度因素中的主要因素。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际调查结果大致吻合,这说明,考虑用户需求条件下的契合度评价模型对于指导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评价工作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指标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2020年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目标要求,分析影响饮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诸多因素,建立一套反映农村供水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并用此评价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值——保障程度,对云南省农村供水保障体系发展水平进行定量评价,解决农村供水保障程度系统化和定量化的测度问题,为促进农村供水发展,提高供水安全保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关于村镇供水安全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郭孔文 《中国水利》2006,(9):45-46,4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村镇供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着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饮水不安全、缺少水质检测体系和工程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实施村镇供水单位资质管理,发展适度规模的集中供水工程.是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陈德兴 《中国水利》2014,(19):45-48
农村饮水困难是历史上遗留给甘肃人民的一个长期未解决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甘肃省农村饮水大致经历了寻水吃、找水吃、引水吃、吃好水的过程。通过查阅大量资料、深入县乡调研,对全省农村饮水工作所处阶段进行了研判,分析了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筹措资金,强化管理,稳定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的对策措施及谋划做好"十三五"饮水安全提质增效工作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夏凡  胡圣  杨旭光 《人民长江》2016,47(17):12-14
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是评价和保护水源地水环境质量的重要依据。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主要水源地水质标准体系,并对比我国现行主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参照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差异,指出了我国水源地水质指标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对进一步完善我国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指标体系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关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全国大力推行,为更好地了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现状并进一步推动相关工作的开展,归纳了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发展历程,整理了当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国家对农村饮水安全的政策要求,分析了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9.
鄂学礼  陈昌杰  应波  张岚  王丽 《中国水利》2007,(10):128-130
为深化农村改水工作,加强农村供水水质评价,保证农民安全饮水,提供适宜的水质检验技术与设备十分必要。通过对农村供水水质检验的必要性、农村供水水质检测技术和设备现状、与国内外农村供水检验设备现状的简要分析,提出我国农村饮水水质检验技术与设备需求,包括水质在线检测设备、简易理化实验室设备、微生物检测设备、分散供水的携带式快速检测设备,以及需要进行的相关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