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福寿 《电世界》2000,41(10):1-3
电力系统中性点不接地可允许单相接地故障存在一段时间,当线路不太长时间能自动消除非永久性故障而无需跳闸,但是当接地电容电流大时,电弧接地过电压会威胁电网安全。经消弧线圈接地的当发生单相接地时,流过消弧线圈的感性电流能基本补偿流过对地电容的容性电流,使接地电弧残余电流容易熄灭,但存在应将残流和脱谐度都调到所需的范围等技术问题。经电阻接地能减少电弧接地过电压的危险性,并使发敏而有选择性的保护得以实现。文  相似文献   

2.
张军召 《电气时代》2008,(4):104-105
针对中压电网中性点不接地供电网系统的不断扩大及电缆馈线回路的增加,单相接地电容电流也在不断地增加。改造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合理选择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是关系到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性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3.
针对中低压电网中性点不接地供电网系统的不断扩大及电缆出线回路的增加,单相接地电容电流也在不断的增加,改造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合理选择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技术问题,分析和探讨了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供电可靠性,提出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相似文献   

4.
随着变电所中性点不接地供电网系统的不断扩大及电缆馈线回路的增加,单相接地电容电流也在不断的增加,合理选择和改造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是关系到电网运行可靠性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5.
对小电流接地系统电容电流超标危害进行简要叙述,给出了接入接地变后系统正常和单相接地运行时的零序等值电路,在此基础上,对引起的母线电压不平衡、接地电容电流估算、接地变和消弧线圈实际效果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电网规模越来越大,特别是电缆在配电网中的大量使用,系统电容电流大幅度增加。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如果接地电容电流达到一定程度,其接地电容电流就不能自行熄灭,就需要消弧线圈进行补偿,否则长时间的弧光接地过电压,必然会造成相间短路,严重的影响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7.
电网电容电流外加信号测量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0 引言我国 6k V~ 66k V的配电网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方式运行 ,单相接地时允许短时间带电故障运行。随着城市电网的扩大及电缆出线的增多 ,系统对地电流急剧增加 ,单相接地后流经故障点的电流较大 ,电弧不易熄灭 ,容易产生间隙性弧光接地过电压[1] 。为使接地电流减小 ,达到自然灭弧 ,应装设消弧线圈。要设置消弧线圈的电感量 ,必须事先测量电容电流。目前测量电容电流的方法有很多种 ,但都存在一定的缺点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外加信号单频测量法。1 消弧线圈的挡位调整法测量电网电容电流的方法有幅值法、相位法、幅值相位法等。其基本原…  相似文献   

8.
巨型水轮发电机组的出现,使直接接于发机定子线圈接地故障保护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流经接地点的电容电流不断增大,将破坏线圈绝缘和定子铁芯。而流经接地点的电容电流与发电机中性点的接地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9.
陈多 《山西电力》2006,(3):11-13
针对中压电网中性点不接地供电网系统的不断扩大及电缆馈线回路的增加,单相接地电容电流也在不断地增加,改造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合理选择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关系到电网运行可靠性关键的技术问题,就电网的中性点接地方式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高压电器》2016,(7):89-95
谐振接地方式符合配电网运行对安全性及可靠性的要求,因而发展前景广阔。电容电流和接地残流不断增大的问题可以通过加设小容量传统消弧线圈及全电流补偿消弧线圈的从消弧线圈装置解决。基于全电流补偿消弧线圈的基本工作原理,从主从式的角度给出了适合于分布式安装的全电流补偿消弧线圈的结构及其特性与谐波分析,并对不同安装方式下的装置进行增容改造方案设计并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装置采用分布安装能更加有效地降低电容电流和接地残流幅值。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配电网中性点采用经小(中)电阻接地方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论证了城市配电网中性点合理的运行方式仍为消弧线圈接地。对于消弧线圈接地系统,阐述了一种更合理单相接地选线方法,在中性点所有接地方式中,该方法可以用于整个配电网绝缘检测。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10 kV城市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比较了配电网中性点采用小电流接地、经自动跟踪补偿消弧装置接地、经低电阻接地这3种常用的接地方式的优缺点。分析了贵州省10kV城市配电网的特点,并对贵州省中心城市主要变电站电容电流进行测试,提出了贵州省10kV城市配电网中性点宜采取经自动跟踪消弧装置接地的方式,指出了应用经自动跟踪消弧装置接地方式时必须注意的问题。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在贵州省采用上述接地方式可大大提高当地的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城市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发展和改进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董振亚 《中国电力》1998,31(8):38-41
回顾了建国以来城市电网发展、改进和变迁的历史,着重对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发展和改进作了比较详细的阐述,同时还介绍了国外有关这方面的信息及国内大中城市(包括经济特区)城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巨大变化,最后,展望了国内城市配电网改造中可能遇到的某些问题,并对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小电流接地配电网系统中电缆线路不断增多,传统中性点接地方式及人工拉路方法难以满足现代城市电网安全要求的形势,梳理了灵活并小电阻选线跳闸、灵活并中电阻选线跳闸、主动干预灭弧、分布式选线跳闸、集中式选线跳闸共5种接地选线后作用于跳闸方案的动作逻辑及主要优缺点。并通过某电力公司试点建设的动作数据及运行经验,推荐已投运设备选择集中式单相接地选线跳闸方案,新建与改造设备选择分布式单相接地选线跳闸方案。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随着我国配电网的全面改造,配电网的结构发生了变化,而配电网中性点不同接地方式的选择关系到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讨论了配电网主要采用的几种接地方式及各自的优缺点,对采用不同的接地方式从内外过电压防护﹑供电可靠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选择的一般原则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贾蕾 《山西电力》2008,(3):12-14
介绍了长治地区电网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现状。针对城市大量电力电缆投入使用引起的系统电容电流剧增,提出工程应用中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讨论了消弧线圈在变电站设计、改造中容量的选取、接地变压器选型、运行维护注意事项等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配电网中性点典型接地方式和复合接地消弧方式的接线形式。围绕单相接地故障分析,在广泛调研和梳理10 kV配电网典型网络结构及接入设备基础上,遵循现有电力设计标准规范,建立了反映配电网工程实际的精准仿真模型。分别阐述了转移接地方式和智能接地方式的工作原理,仿真分析了其故障处理过程,并提出一种利用本线路故障接地和操作接地的暂态信号首半波接地故障进行选线的方法,同时分析了过渡电阻对智能多模接地方式下零序电流保护的影响,为复合接地消弧方式的工程应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颜庆宇  王丹 《黑龙江电力》2009,31(6):438-440
比较了配电系统中性点不同接地方式的优缺点;介绍了中性点电阻选型、接地变压器选型;分析了配电系统经电阻接地对供电可靠性、通信、人身安全、开关维护的影响。指出对电缆为主的配电系统,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是优先选择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简要分析了城市配电网传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弊病,分析了中性点电阻接地方式的优缺点,提出城市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回顾了我国城乡配电网采用的中性点接地方式,对各种不同的中性点接地方式作了比较,并对近年来发展较快的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作了概要介绍。文章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对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提出了推荐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