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广州太古汇是由建筑公司Arquitectonica设计的商业建筑综合体。本文以其大型购物中心为例,首先从动力方面分析了使用者的视知觉和心理感受。然后结合视知觉特性充分考虑,从建筑空间的边界、导向和序列、光影、色彩、材质、符号等建筑空间形态要素及其表达进行了分析介绍。太古汇在很多方面值得借鉴和参考,尤其是如何利用艺术手段和设计方法创造出优的视觉效应,塑造人性化的内部商业空间。  相似文献   

2.
从环境的构成分析入手,讨论了环境知觉与人行为的作用与反作用,并以此为基础对建筑空间的构成、形态的心理效应及建筑空间形态的涵义作了一定的分析,以期探索出一条体现空间的形态意义的设计道路。  相似文献   

3.
自从1993年格雷格·林恩(Greg Lynn)将折叠与褶皱的概念正式引入建筑空间领域以来,折叠建筑成为一种表达空间知觉的独特建筑形态,为许多建筑设计师所青睐.文章选择坐落在唐长安西市遗址上的中国首座民营遗址类博物馆大唐西市博物馆为例,探析折叠建筑在空间知觉表达方面的独特诠释.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视知觉感光特性的分析,提出在建筑中利用光进行设计时的要点,以及利用它来更好地表达建筑的实体与空间。用视知觉感光特性原理对建筑设计加以指导。  相似文献   

5.
从环境的构成分析入手,讨论了环境知觉与人行为的作用与反作用,并以此为基础对建筑空间的构成,形态的心理效应及建筑空间形态的涵义作了一定的分析,以期探索出一条体现实间的形态意义的设计道路。  相似文献   

6.
由于现在很多建筑的设计都是比较浮躁的,并没有充分考虑到人们的使用和欣赏时候的心理感知,因此加强对建筑心理学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分析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笔者从建筑具有强迫性、建筑的物理属性对人们心理知觉的影响、人们的心里知觉对建筑空间的营造以及人们的心里知觉对建筑空间的营造等方面对建筑心理学对建筑设计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材质性     
材料是建筑的必需组成。材质性是建筑学理论思想与设计实践的本体问题之一,表达了材料的物理、知觉属性与构造、结构及建造方式之间的逻辑关联,以及由此赋予建筑空间的独特内质。它包含了材质与知觉意义、建造逻辑及空间特性三个层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以维特拉消防站为例,从空间构成及知觉、空间深度与透明性、空间形态等方面探讨了建筑空间的建构策略,并对维特拉消防站的有关功能及其建构启示进行了系统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贾芳 《城市住宅》2021,28(1):85-88
为应对后疫情时代博览建筑中人际交往的安全问题,并针对建筑师忽视展陈空间之外的路径空间及观者身体感官体验的现状,阐述博览建筑路径空间需重新规划路径并将观者的感官体验置于首位,对空间材料、光影、色彩、空间气氛进行综合审视设计,试图提供入口、廊、楼梯等路径空间知觉体验性设计思路,以满足博览建筑唤醒观者身体知觉和体验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0.
该文基于格式塔心理学的视知觉,分析了视知觉的完形性、相似性、接近性这三大特性,并从这三大视知觉特性出发总结出设计方法,运用于凹舍建筑空间的解读,从心理的角度分析在视知觉作用下建筑空间的形成,此时反映出来的是人们在不同空间里产生的丰富心理世界。通过此方法设计出来的建筑空间,理性又不失感性,能使人们对其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知。建筑师若能从心理的角度出发,设计出的建筑空间也将更容易被人们领悟及感知。  相似文献   

11.
从视知觉的角度看,人感知空间的基础在于眼睛接收到能产生视觉意义的信息,而非简单地看到空间实体。因此,建筑空间设计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在其设计中需要基于视知觉特性对光和空间实体进行双向的互动考量,以进一步拓展建筑空间设计的视觉表现力。  相似文献   

12.
空间结构的科学合理决定了空间的使用状态,一直以来,商业空间的营造主要依靠建筑师和建设方主观经验判断,该方式在建设规模大、空间系统复杂的商业建筑设计中及使用模式预测方面易流于经验主义与主观主义,空间句法技术用以改善这一现状使空间结构设计更加科学客观。但是在现有研究中,对空间句法分析结果实时反馈设计的研究尚存在空白,研究试图借助数字化编程平台Grasshopper,在这一方面有所尝试。文中以一个典型街区式商业建筑为例,综合应用空间句法软件Depthmap、数字化编程工具Grasshopper对其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空间句法结合数字化编程可以高效完成空间结构量化分析,实现空间句法分析实时反馈;轴线分析、可见图解分析可以互相配合达到满足不同设计阶段分析反馈需求。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perception of space through both visual and haptic systems of perception and examines the resultant impact on the process of spatial visualiz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from science as magic to science as information is used as a framework to (re)discover relationships between (1) the perception of space and the tools of visualization and (2) their effects on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4.
浅析五感在建筑设计中的表现与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浮躁的社会环境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用心感受城市空间、建筑空间、室内空间,五感在设计中的研究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当视觉已经成为我们感知习惯时,以其作为主导的感知使我们产生错觉和感知错误时,我们该如何拓展其他感知的范围,增加空间的多重感知性。本文主要是通过研究五感的来源、五感在建筑设计中的表现,对不同感知的解析,阐述其在建筑设计中不同的感知形式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并强调五感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5,(4)
To interpret spiritual language of architectural public art, architectural form was analyzed. Visual art space is based on spatial vision, artistic forms of point, line, surface and body are major visual elements of spatial form. Visual elements can be demonstrated in various forms, and even more diversified in the context of spatial design,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according to the form principle of beauty, and construct artistic forms of the space. Manifestation of the nature of public art also relies on visual elements, and the public aesthetic experience and feelings about architectural public art are expressed by visual elements.  相似文献   

16.
视觉感知是空间体验的基本方式,对视觉感知规律的研究,可以指导空间尺度与序列形态的营造,建立以人的空间感受为基础的设计思维方式。从人的视觉性角度去研究滨水空间的尺度,探索符合人行为心理的水景跨度,景观节点间距,以及符合人视觉规律的景观造景设计,进而更理性地把握滨水空间设计的内在规律,以促进滨水空间景观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苏扬 《山西建筑》2010,36(17):23-24
从建筑设计中视知觉的基本理论入手,分析了儿童视知觉的特性,对幼儿园建筑设计中建筑色彩、建筑尺度、建筑形态要素等相关方面进行了研究并给出建议,对视知觉理论与建筑设计两方面结合的意义做出了总结。  相似文献   

18.
针对建筑现象学与空间句法在研究视角及内容上相关性,并结合国内较少关联两个理论的现状,该文从认知的主客体统一问题、描述的语言问题、个体体验与整体规则、视觉体验与综合体验这四个话题入手,分析比较了建筑现象学与空间句法理论的异同。指出存在于上述四个话题中的根本差异仍在于主体描述空间的语言不同,现象学是基于个体的直觉体验,而空间句法是基于整体的视知觉科学模拟。如果能将两种理论的差异性语言进行互补与转迭,那么,就有可能在两个理论间搭建科学性与体验性的统合方法。  相似文献   

19.
An interactive collaboration with two actors and a visual artist, this design studio investigated the generation of form and space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ater and performance art. The project asked specifically how an architectural perception might be enriched and informed by the theatrical process, and vice versa. The resultant built works and performances were tangible explorations of design in an arena of complex and often shifting variab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