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翁玫 《中国园林》2007,23(12):46-51
景观设计从19世纪发展至今,一直是以视觉艺术为出发点的设计,而我们对景观的感知是五感的综合体验。听觉是仅次于视觉感知外界环境的感官,因此从听觉角度入手,通过对听觉景观的设计原理、设计方法的探讨和案例的分析,以期听觉景观设计能为景观设计注入新的活力,为设计师建立"整体景观"的设计理念。旨在抛砖引玉地启发对景观的五感设计,为人们创造更美好和谐的景观空间。  相似文献   

2.
徐健 《山西建筑》2006,32(19):17-18
通过对透视法的历史和它在当代视觉艺术中的作用与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作为一种工具的透视法与人的感知之间的关系,进而探讨在建筑设计中,如何突破透视法的表达,塑造可感知的建筑空间。  相似文献   

3.
景观中的五感设计是指将人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及味觉五个感官感受运用到景观规划中的设计方式,在庭院中运用五感设计要考虑五感的联系性和完整性。通过设计构想和概念方案浅析,解读了在西双版纳现代庭院中如何对五感设计进行运用,并由文化渗入得到了五感设计可对民俗文化进行发扬和传承的启示,同时提出五感设计将成为未来景观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建筑是捕捉光的容器,就如同乐器如何捕捉音乐一样,光需要可以使其展示的建筑。"这是英国建筑师Richard George Rogers的名言。实际上,不仅光需要建筑以展示自身,空间的存在与感知也必须得到光的造访。本文将试图从光的直射、反射、透射等物理面向,光的时间面向,光的空间面向以及光与影的关系等种种角度出发,论述光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方法,以及不同运用方法所造成空间氛围的差异,以此来思考如何通过光的运用启发当下的建筑设计。  相似文献   

5.
马跃峰  张翔  阎波 《室内设计》2013,28(1):6-10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承担着设计教育的启蒙任务,空间训练是该阶段教学的核心环节、针对空间构成如何摆脱传统构成教学模式的"形式"局限性并适应空间意识培养和建筑设计起步的教学问题,本文结合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一年级"空间构成"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对将环境要素介入空间生成的实验性教学进行了探讨,提出教学重点应从关注"空间—形体"研究转向对"空间—环境要素—行为模式—感知体验—形体"的整体关系与互动关系的研究,籍此构建环境要素作为空间生成的起点、动力与评价标准的逻辑性,探寻建筑学专业背景下空间构成与建筑设计在"空间与环境"设计语境下的教学交汇点。  相似文献   

6.
陈莉 《四川建材》2016,(4):130-131,138
哲学现象学是20世纪在西方流行的一种哲学思潮,之后被建筑学领域所吸收应用,成为建筑现象学。本文从哲学现象学、感知现象学到建筑现象学对感知现象学的应用和继承关系进行梳理,并对已有建筑设计作品中的现象学精神进行发掘、分析,从而表明了基于知觉现象学下的建筑设计手段能够使人在知觉体验中获得更为深刻的空间感受,使建筑设计中融入对建筑本质的理解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7.
何谓五感?五感指人的五种感觉器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本文将对五感在产品中的应用来进行研究和论述,探讨五感在设计中的应用并论述五感在创造产品体验中不可缺少的角色,研究五感应用的潜在价值和发展趋势,实现对产品设计的全新解析,为产品设计的创造拓宽了思路。  相似文献   

8.
《门窗》2016,(8)
光影己经成为现代建筑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量的建筑设计师对建筑设计与光影间的关联性进行研究。因为光影能过刺激建筑空间内部形态和建筑外部形体的视觉感知,进而激发人类情绪。因此本文从光影出发,探讨光影在建筑设计中的成功运用,以期提高两者融合度。  相似文献   

9.
淮建峰 《门窗》2013,(7):186-187
古今中外,大量建筑师皆纷纷致力于建筑设计与光影间关联性的研究。研究证实,任何对建筑空间内部形态和建筑外部形体的视觉感知皆离不开光影的作用,其中光影极具精神性,其能够激发人类的情绪因子和灵魂。由此可见,光影与建筑设计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基于此,本文就光影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展开讨论,以期提高现代建筑设计与光影间的融合度。  相似文献   

10.
日本茶道空间——“茶庭”由茶室 和露地两个部分组成。前辈研究者对日本 茶庭已经有了相当的研究。本文从茶会的 历史,茶会的精神,以及茶室、露地的空间构 造、使用方式和作法要求进行考察,特别参 考19 69年日本造园创始人上原敬二的《庭 园入门讲座》中茶会的作法礼仪,从五感的 利用来论证茶的一系列招待过程对于茶室 和露地的空间要求以及茶人和茶客在该空 间中的动作以及行为要求。由此尝试论证日 本茶道空间的完整艺术是从茶,茶的道具到 使用茶道具的茶人和茶客,包括了茶室与露 地的完整协调的艺术世界,是一种精心准备 调动人之五感最后达到精神高度的舞台艺 术。这种茶庭的使用鉴赏模式对我们中国古 典园林的使用和保护提供了一种思路,即良美的空间需要相之配合的行为以及要求,继而达到 从感知到成境的完整实现。  相似文献   

11.
设计只有扎根于具体的空间环境并与之发生深层对话,才能营造出具有特定场所感的建筑与空间,从而激发使用者的场所认同感。该文通过一个具体的设计案例,阐述在建筑设计中,通过建筑师的努力,使建筑功能与特定的环境要素有机关联,并将人文情怀注入空间环境的营造中,使建筑彰显人性并与环境和谐。通过整合、融合、契合的设计对策,营造出个性、特色的建筑群效果,使建筑具有时代性、文化性和地域性特征。建筑设计在解决具体的功能问题的基础上,对设计方法进行了总结和概括,以期提升设计的品质和思考的深度。  相似文献   

12.
景观的五觉设计理念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茂林  秦莉萍 《山西建筑》2009,35(7):350-350
从新的角度——人的五觉对景观设计的方法和内容进行了探讨,并具体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五个角度加以阐述,通过五觉的结合设计,从而营造出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13.
从“视觉”到“触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丰 《时代建筑》2000,(2):30-32
长久以来,我们的大多数信息来自视觉,并在这同时忽略了其他感知手段的重要性。在徐卫国的设计作品中,我们发现了一种触摸的涵义,它使人认识到建筑感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14.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al discourse suggests we consider the influence of a variety of senses on our understanding of space. This article discusses literature that explores the character and significance of spatial perceptions gained by movement, touch, and other sensibilities, which are known as haptic senses . Case studies of ranchers in rural Montana investigated how people accumulated their place-based experiences. This population demonstrated a strong tendency to rely on geographic contact and movement in space to inform them about the places in which they lived and worked. The article concludes by discussing the implications of considering haptic sensibilities in design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5.
建筑的本体应是人化的本体,而研究人化的本体要从构成人的基本要素——身体开始研究起。人类在建筑深层心理结构时,在形成建筑形态时,身体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身体安全图式”作为人的心理结构,是人感知外界环境的标尺,人的生存空间只有与这个图式相吻合,人在其中才会有心理上的安全感与舒适感;而身体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和理解又是通过知觉实现这个目的。因而,人性化的建筑应成为真正关乎人的身体和知觉的创造。  相似文献   

16.
建筑的本体应是人化的本体,而研究人化的本体要从构成人的基本要素——身体开始研究起。人类在建筑深层心理结构时,在形成建筑形态时,身体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身体安全图式"作为人的心理结构,是人感知外界环境的标尺,人的生存空间只有与这个图式相吻合,人在其中才会有心理上的安全感与舒适感;而身体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和理解又是通过知觉实现这个目的。因而,人性化的建筑应成为真正关乎人的身体和知觉的创造。  相似文献   

17.
建筑现象学的产生是为了探寻建筑存在的本质意义以及在此意义指导下的空间环境塑造行为.城市空间与建筑空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关系,城市空间在宏观意义上可以类似于建筑空间.因此,运用"场所精神"对具体的、狭义的空间环境感知拓展至更加宏观抽象的、广义的城市本质的感知,并以此解释城市的本质对于人们的城市辨别感、认同感等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类感知尺度的城市图景——再读《城市意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凯文·林奇的《城市意向》在以现代派的理性设计观念为主流的设计潮流中,创造出一种新的城市思考方法。向人们集中阐述了一种在人类感知程度上理解城市形态的理论。将目光聚焦在环境感知和场所构建上,以此为前提讨论了城市设计感知尺度。城市设计尺度的价值重点在于人们和他们怎么样认识、评价城市环境,并怎么样从环境中提取意义以及怎么样把意义添加在环境上。文章通过对它的解读,提出两点对其意义的理解与商榷之处,希望能给我们在当前的城市分析提供有价值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王帅  李国庆  刘芳 《华中建筑》2012,(12):20-23
同一种建筑风格,在不同的时空环境下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20世纪30年代,风靡全球的Art Deco建筑风格在其盛行的20年期间,随着时间推进和空间的变化表现出一定的风格差异。该文首先探讨什么是Art Deco建筑风格。其次讨论Art Deco建筑风格形成的思想源泉.再次论述Art Deco建筑风格在发展过程中随着时空环境变化的流变。从而更深刻地认识Art Deco这种包含有非常丰富设计手法的建筑风格,以对我们的设计工作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