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多孔玻璃制备中的应力进行了分析,产生应力的主要原因是:分相玻璃热膨胀系数不匹配;离子交换;毛细管力和水合力的作用。分相玻璃在浸析过程中由于组成、分相制度、冷却速度的不同,而使多孔玻璃受到拉应力或压应力,通过改善浸析条件可制得具有一定强度、没有裂纹的多孔玻璃。  相似文献   

2.
多孔玻璃制造中的应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对多孔玻璃制备中的应力进行了分析,产生应力的主要原因是,分相玻璃热膨胀系数不匹配;离子交换;毛细管力和水合力的作用,分相玻璃在浸析过程中由于组成,分相制度,冷却速度的不同,而使多孔玻璃受以拉应力或压应力,通过改善浸析条件可制得具有一定强度,没有裂纹的多孔玻璃。  相似文献   

3.
采用传统熔融冷却工艺制备了高浓度稀土掺杂磁光玻璃,并利用粉末法测定了硼硅酸盐稀土磁光玻璃的化学稳定性.通过讨论稀土离子浓度、稀土离子极化能力和侵蚀时间等因素对玻璃化学稳定性能的影响,研究了磁光玻璃的侵蚀机理与规律.结果表明:稀土硼硅酸盐磁光玻璃的耐碱性能最佳,耐水性能次之,耐酸性能最差.由于稀土氧化物能够提供游离氧且稀土离子具有较强的积聚能力,因此适当地提高其在玻璃体中的浓度有利于增强玻璃网络结构,提高玻璃的化学稳定性,且稀土离子极化能力越强,玻璃化学稳定性越好.此外,随着侵蚀时间的延长,玻璃表面产生覆盖层,从而使玻璃的溶解速率减缓.  相似文献   

4.
以火山灰为主要原料制备的Na_2O—CaO—Al_2O_3—B_2O_3—SiO_2玻璃,在一定条件下热处理后产生分相,沥滤后得到微孔玻璃。本文利用扫描电镜、红外线光谱等分析了该系统中CaO、Al_2O_3对分相的影响。通过调整组成和控制热处理工艺条件获得不同的分相结构,为制定微孔玻璃生产工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分相法制备微孔玻璃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孔玻璃膜的制备是采用一定组成的Na2O-B2O3-SiO2系玻璃,500-700℃分相,再用酸液浸蚀的其中的可溶相,即可得到具有一定孔径分布的微孔玻璃膜。讨论了化学组成和工艺条件对微孔玻璃膜孔结构的影响,探讨了这些因素对膜孔结构影响的基本规律,以便通过改变工艺条件来控制微孔玻璃膜的孔结构。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别采用溶胶凝胶法和常规法制备钠钙硅玻璃,液相温度和不混溶上限温度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进行测定。结果发现溶胶凝胶法(SGD)制备的玻璃液相温度比同组成的常规法(CD)制备的玻璃液相温度要高。对于组成落在介稳分相区的玻璃,溶胶凝胶法玻璃的不混溶上限温度要比相应的常规法玻璃高,而对于落在不稳分相区的玻璃则两种方法制备的玻璃具有相同的不混溶上限温度。该现象归迹于这两种不同方法制备的玻璃结构上稍有差别,即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玻璃结构中含有较多的OH~-而导致的;这种结构上的差异引起了玻璃在析晶或分相期间的动力学和热力学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采用Na2O-B2O3-SiO2系统制备基体玻璃.经分相和酸浸析等处理方法.制得多孔玻璃.采用氮吸附静态容量法,测得多孔玻璃的氮吸附等温线、比表面积和孔分布曲线.讨论分相时间和温度对多孔玻璃的孔径和孔隙率分布的影响.总结了多孔玻璃的孔径随着热处理的温度和时间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采用熔融冷却法制备不同Li2O含量的高硼硅酸盐玻璃。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玻璃结构,测试玻璃的密度、热震性、化学稳定性和力学性能,研究Li2O含量对硼硅酸盐玻璃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Li2O含量增加,使R值减小,从红外图谱和SEM图片中可知体系中[BO3]比例增大,硼氧三角体[BO3]与硅氧四面体[SiO4]结构差异大,分相加剧。由于Li+的高离子场强,导致网络结构致密,使玻璃的硬度增强。Li2O摩尔含量对硼硅酸盐玻璃的热膨胀系数影响较小,当摩尔含量小于1.00%时,膨胀系数略微增大,当摩尔含量大于1.00%时,结构致密性使膨胀系数减小。Li2O含量的增加使玻璃的化学稳定性急剧下降,主要与其促进分相,且形成化学稳定性差的连通结构有关,易受侵蚀的富碱硼酸盐相直接暴露在介质中。Li2O含量的增加使玻璃的弯曲强度降低,这是由于分相导致不均匀性,产生了破坏源。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相状态的观察和沥滤速率的测定,研究了P_2O_5对钠硼硅系统玻璃分相和沥滤的促进作用,分析了其本质所在。所得结果表明,在钠硅硼基础玻璃中加入少量P_2O_5,极大地促进了分相和沥滤两个关键过程,是一种改进传统高硅氧玻璃制备的极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TiO2掺杂的铋锌硼玻璃作为封接玻璃和特种光学玻璃材料,其光学特性和化学稳定性研究是至关重要的。主要研究了掺加2%、4%、6%和8%TiO2的Bi2O3-SiO2-ZnO-B2O3体系玻璃的光学和化学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玻璃表面没有条纹和缺陷,从可见光透过率可知,玻璃为半透明,透过率在20%~50%之间。玻璃的耐水性能受玻璃中离子含量的影响较大,Ti离子的含量越高,结构越稳定,耐水性能越好;玻璃的耐酸性能与结构中阳离子的极化能力有关,极化能力越大,耐酸性能越好,而且玻璃的侵蚀是渐缓的;玻璃在碱性介质中的侵蚀机理是铋锌硼长链末节的金属离子被水化,导致Bi-O-Bi断键,耐碱性能变差,加入TiO2后,改善其耐碱性能。  相似文献   

11.
高强度多孔玻璃基片的制备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探讨了高强度无裂纹多孔玻璃基片的组成、制备工艺和制作技术,分析了母体玻璃分相过程中的影响,因素,酸浸析中玻璃碎裂的原因以及酸浸蚀过程中酸浓度对多孔玻璃孔 影响,提出了采用1-2%的Na2SiO3处理多孔玻璃有利于新生态孔道的修饰和片体强度的提高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12.
采用Na2O-B2O3-SiO2系统制备了基体玻璃,经分相和酸浸析等处理,制得了纳米多孔玻璃.采用扫描电镜(SEM)、氮吸附静态容量法(BET),测得了多孔玻璃的表面微观结构、氮吸附等温线、比表面积和孔分布曲线.探讨了组分掺杂、酸溶工艺、分相时间和温度对多孔玻璃孔径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SiO2含量及Na2O/BzO3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组分掺杂是调整多孔玻璃孔径方便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详细探讨了高强度无裂纹多孔玻璃基片的组成、制备工艺和制作技术,分析了母体玻璃分相过程中的影响因素,酸浸析中玻璃碎裂的原因以及酸浸蚀过程中酸浓度对多孔玻璃孔径的影响,提出了采用1%~2%的Na2SiO3处理多孔玻璃有利于新生态孔道的修饰和片体强度的提高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差热分析、热膨胀曲线测定、红外和Raman光谱等方法,研究了分相对若干系统玻璃转变温度(Tg)的影响规律。作者发现,对稳定分相玻璃,两相的Tg一般相差较大;而亚稳分相玻璃,各相的Tg与原始玻璃的Tg相差很小,所以,此类分相玻璃只存在一个可以确定的Tg,这个Tg与原始玻璃的Tg基本相等。  相似文献   

15.
采用Na2O-B2O3-SiO2玻璃,经分相、酸溶清洗后,得到高硅氧孔径可控的纳米多孔玻璃(CPG),CPG的孔径为50nm~100nm,同时研究了分相温度、分相时间对孔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用磷酸盐和氟化物混合乳浊的乳浊玻璃,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荧光X射线分析(EDX)技术观察了这些玻璃的分相形貌和显微结构,讨论了乳浊机理及乳浊剂用量与乳浊度的关系,通过熔制试验,也谈到了乳浊玻璃的熔制性能对耐火材料的侵蚀情况。  相似文献   

17.
以Na1O-B1O3-TiO2-SiO2、Li2O-Al2O3-SiO2玻璃系统为基础,制备微晶搪瓷,借助于XRD、SEM、耐酸性测试、密着性测试等分析测试方法确定了析晶与组成的关系,并对搪玻璃釉的耐酸性能以及搪玻璃的缺陷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R2O-CaO-SiO2系统微晶玻璃是一种新型的高级建筑装饰材料,引入F作为晶核剂,在制备过程中容易发生各种相变,影响工业化生产。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场发射扫描电镜研究氟引入量对相变的影响,以有效控制分相、成核和析晶过程。结果表明:氟的引入量由3.3%增加到6.3%,使得退火后玻璃易于发生分相。当退火温度从450℃提高到550℃,虽然母体玻璃并未产生明显的失透现象,但场发射电镜测试结果表明此时仍发生成核。晶化处理之后,微晶玻璃析出了硅碱钙石和a-硅碱钙石晶相。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一种Na2O-CaO-SiO2系统磷酸盐乳浊玻璃,通过加入混合着色剂Fe2O3、Co2O3、NiO使玻璃着色,探讨着色剂掺入量对乳浊玻璃颜色的影响规律,制备出灰黑色系列的乳浊玻璃。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等方法,研究着色剂对乳浊玻璃分相和析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外加一定量的着色剂范围内(质量分数Fe2O32.0%~5.0%、Co2O30.15%~0.25%、NiO 0.3%~0.4%),当Fe2O3的含量小于4.0%时乳浊玻璃的主晶相不变,仍为磷酸钠钙(Na3Ca6(PO4)5),Fe2O3的含量增大到4.0%时主晶相变为羟基磷灰石(Ca5(PO4)3OH);Co2O3和NiO的加入使析晶量减少;着色剂的加入使分相液滴的数量增加,而分相液滴尺寸从约500nm减少到200~400nm。  相似文献   

20.
采用硼硅酸盐玻璃经熔融、磨、成珠、分相、酸溶和膜化等处理方法.制得了多孔玻璃微珠.讨论了酸溶温度、酸浓度和浸析时间对多孔玻璃微珠浸析过程的影响.通过对多孔玻璃微珠组分对比,分相温度、时间的对比,酸溶时间的对比,得到控制多孔玻璃微珠最佳工艺,总结出了多孔玻璃微珠孔径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