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考虑耦合刚度时含裂纹转子的非线性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开闭裂纹模型为基础,考虑了轴主刚度与耦合刚度的影响,建立了含裂纹转子的非线性运动微分方程。采用Newmark-p法对方程进行数值计算,分析了转速比、裂纹大小和不平衡量等因素对裂纹转子系统响应的影响。针对裂纹转子非线性响应的特点,从有利于故障诊断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周期采样峰-峰值(PSP)图,为提取响应的周期、拟周期和混沌运动的特征量提供了一种新方法。结果表明,随着参数变化,响应中存在拟周期、混沌运动和分岔现象;当不平衡量较大时,系统在8/3倍临界转速附近存在大量的拟周期运动。  相似文献   

2.
利用打靶法结合Floquet理论,对裂纹转子系统稳态周期运动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揭示了裂纹转子系统同步周期运动分岔导致概周期运动与混沌运动的演变过程.数值计算表明:裂纹转子系统稳态周期运动失稳存在鞍结分岔、倍周期分岔和Hopf分岔三种形式;刚性支承裂纹转子系统周期运动失稳一般只发生在ω0/3和2ω0/3转速附近,较大的裂纹方位角和适度的偏心量有利于提高系统周期运动的稳定性;滑动轴承支承的裂纹转子系统周期运动一般只在ω0/3、ω0/2和2ω0/3转速附近发生分叉失稳,采用三油叶轴承支承有利于提高滑动轴承-裂纹转子系统周期运动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轴上含裂纹的单盘转子系统出现混沌响应时的混沌控制问题。在采用开闭裂纹模型的基础上.推导了单盘裂纹转子的运动方程。在综合了延迟反馈和正弦周期微扰等控制方法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正弦延迟反馈的控制混沌方法。由仿真结果可以看出,可以通过计算最大Lyapunov指数来选择控制参数。调整控制参数,可以将裂纹转子由混沌运动分别控制到协调运动、周期2运动和周期4运动上。  相似文献   

4.
带有居中盘与悬臂盘的裂纹转子系统非线性响应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轴上含有横向裂纹,刚性支承的带有居中盘和悬臂盘的双盘裂纹转子的非线性动态响应。考虑轴旋转过程中裂纹的开闭,推导出双盘裂纹转子的运动方程。采用仿真计算的方法,分析了转速、裂纹深度的变化对响应的影响,并且研究了盘的摆振与横向振动的区别。结果表明,裂纹转子随转速变化,响应会出现丰富的非线性特征;裂纹深度的增大,会导致系统响应出现分叉与混沌;外阻尼可以有效抑制非线性响应;盘的摆振对于裂纹的出现,较之横向振动,包含有明显的高次谐波分量,易于识别。  相似文献   

5.
基于所建立的开闭裂纹转子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对裂纹转子在不同裂纹深度下的振动特性进行了研究,在同时考虑转轴在平行裂纹方向与垂直裂纹方向的刚度随裂纹深度的变化的情况下,用数值方法计算了开闭裂纹转子系统在不同裂纹深度时的频谱和幅频图。结果表明,随裂纹深度的加深,转子的振动特性出现 了较大的变化,由于裂纹的存在使其显示特殊的动力学特性,为工程上转子裂纹的诊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装有挤压油膜阻尼器(SFDB)的转子-轴承-支承系统的临界转速计算及运动稳定性分析,探讨了不同的油膜阻尼器设计参数对转子系统临界转速及运动稳定性的影响。文章首先建立起考虑各种因素在内的转子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然后通过复数运算,找出转子系统通过此非线性支承时的传递矩阵;进而用一种新的迭代方法计算转子系统的临界转速及稳定性边界。通过对以上振动特性进行分析,找到挤压油膜轴承-转子系统获得最佳设计时的参数范围。  相似文献   

7.
双盘裂纹转子的非线性动态响应与混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含有居中盘和悬臂盘的转子轴上出现裂纹时盘的非线性动态响应。在推导出系统的动力学方程的基础上进行了数值求解。由结果可以看出,盘的摆振在无裂纹的一般为与转速相同的同频振动,一旦裂纹出现,摆振一般为转速的倍频运动。裂纹的深度,转子转速,外阻尼和转子不平衡量对盘的非线性响应有很大影响。增大阻尼和不平衡量会抑制混沌运动。系统运动进入混沌的道路主要有3条:拟周期进入混沌,拟周期经拟周期分叉进入混沌,阵发性进入混沌,阵发性混沌过程中随时间变化存在倍周期分叉现象。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求解含强非线性元件大型转子-轴承系统瞬态响应的传递阵矩阵方法.首先利用模态叠加概念和Newmarkβ差分公式,采用加速度型状态变量,导出了非线性转子-轴承系统中分布质量轴段的场传递矩阵,然后用稳定性较好的Xiccati传递矩阵法稳定空间边界值问题.文中未对非线性元件作线性化处理,因而特别适合于强非线性系统.本法保持并改进了Xiccati传递矩阵法的优点,因而适用于大型转子一轴承系统.最后通过实例计算,验证了本法的有效性和多种优点.  相似文献   

9.
在采用有限元法计算转子系统的固有频率时,通常把转子系统化为刚性圆盘,轴段和轴承座等单元,先计算出各单元的运动方程,然后把各单元组合起来形成系统的运动方程。文章把刚性圆盘和弹性轴段视为同一单元处理,其结果计算更为准确,编程更为简单。同时文章也给出了计算转子系统临界的频率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带挤压油膜阻尼器的转子系统瞬态动力响应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传递矩阵法导出了以瞬态刚度矩阵[D]为特征的带挤压油膜阻屁器的转子系统的主导方程,采用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求解转子系统的瞬态动力响应。该方法在常规传递矩阵法的基础上,引进了挤压油膜阻尼器瞬态系数矩阵[Ts],将挤压油膜力统一综合处理,这不仅提高了该方法的通用性,减少了计算时间,也可以处理支承非对称、非线性的转子系统,本文对一模型转子进行了瞬态动力响应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转子轴心轨迹的谐波小波提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分析了常用二进小波变换对转子故障信号分析的优势与缺陷,介绍了谐波小波分析的基本概念,提出了用谐波小波变换对转子振动信号进行频域细分析并进行轴心轨迹提取的方法,并用谐波小波变换对实际的调整压缩机转子振动信号进行了分析,在得到细化频谱的同时,成功地直接得到了转子的提纯轴心轨迹,特别是亚频信号的提纯轴心轨迹,为转子故障信号的分析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离散点集分形示性数的计算,提出了分析信号的混沌程度的方法。由分形信息理论出发,对离散采样的数字信号,通过变化采样频率,多次采样构造原始信号的分形点集;引入分形示性数的概念,得到了分形点集的分形示性数的计算方法,由分形示性数来区分运动的混沌程度。通过计算可以看出,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基于变性法的高阶传动误差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传统的弧齿锥齿轮传动误差呈二次抛物线形,易引起齿对间振动和冲击,本提出的高阶传动误差则可以克服这一不足。中给出了基于变性法的高阶传动误差设计的方法和求解过程,得出了变性法的瞬时滚比函数;利用TCA和LTCA,对高阶传动误差设计进行了轮齿接触仿真分析,验证了该设计方法和求解结果。该方法只修正滚比,无需修改齿轮几何参数与加工调整参数并易于实现。对比传统的二次抛物线传动误差,高阶传动误差设计使齿轮副的动态及强度性能均有改进。高阶传动误差的应用为高性能弧齿锥齿轮副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宏观及显微组织分析、扫描电镜分析和力学性能试验等方法对传动轴的断裂进行了失效分析。结果表明,该轴断裂属疲劳失效,轴端部键槽处在制造过程中存在淬火裂纹是导致疲劳断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筋受力激励下加筋板结构振动功率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筋受力激励下无限加筋板结构在运场的振动功率流分布特性,通过计算机仿真分析并完善了振动功率流分布解析表达式,使用振动功率流的双传感器互谱测量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仿真与实验结果的一致性验证了振动功率流解析表达式及仿真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小型飞行器定位的数据融合误差修正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给出了一种小型飞行器定位误差修正方法。由飞行器运动方程,推导出了斜距和飞行状态之间的关系,根据所测得的飞行状态,利用Kalman滤波方法可得斜距估计。根据实测值、最优估计值和GPS推算值进行数据融合,进一步对无线电仪表定位误差进行修正,仿真和数据回放结果表明,使用此方法可以得到飞行器更准确的定位。  相似文献   

17.
三维地质模型的分形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概要介绍分形及分形维数的基本概念之后,着重分析了三维地质模型的分形建模法,在此基础上,对实测地质构造数据进行内插和重构,并将所获结果与常用的Kriglng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理论分析和用实例得到的结果表明,分形建模法在精细描述三维地质模型的纹理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具有质量偏心的裂纹轴在快速起动时的动态响应的研究,给出了一种可能用作为轴上裂纹产生以及扩展程度的监控判据。  相似文献   

19.
结合饱和函数和继电特性连续函数的优点,提出了含饱和函数的指数趋近律形成的控制律和含继电特性连续函数的指数趋近律形成的控制律。基于这两种控制律,采用准滑模控制方法对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的振动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以一个多层剪切型建筑结构模型为例验证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算例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准滑模控制方法,控制效果明显,能有效地减小结构的地震峰值响应,且在控制参数ε值较大的情况下,控制系统的抖振很小。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材料为SATMA276TY410(相当于国产的1Cr13)的某前置泵泵轴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断裂的原因,对泵轴进行了断口分析、金相分析及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该前置泵泵轴断裂为疲劳断裂,断裂起源于自由端轴左面中间直段部位,导致其断裂的主要原因是金属镀层有裂纹和剥离,镀层裂纹是泵轴表面隐蔽裂纹源,由镀层裂纹伸长而形成疲劳断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