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刘聪  高日 《特种结构》2022,(2):109-113
基于减震榫良好的滞回性能和桥梁减震效果,结合支座功能分离概念,提出一种新型的钢阻尼支座.钢阻尼支座由球形钢支座和减震榫组成,球形钢支座承担桥梁竖向荷载,减震榫承担水平荷载以及水平地震力,从而实现支座功能分离的构想.为研究钢阻尼支座的滞回性能和减震效果,首先对全尺寸钢阻尼支座进行了拟静力加载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钢阻尼支座具...  相似文献   

2.
在桥梁地基与基础之间设计"一种用于桥梁基础的减隔震支座",配合传统的桥墩顶部减震结构,减小地震水平作用力和竖向荷载对桥墩的影响。通过对桥梁基础减隔震支座进行竖向加载和水平拟静力加载试验,得出支座的竖向刚度及支座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并进行分析。桥梁基础减隔震支座在承受竖向单向轴力的作用下,能够保持稳定,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能够发挥消能减震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场地震作用下采用拉索减震支座桥梁纵向地震响应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台湾集集近场地震记录作为地震动输入,以常规盆式支座和铅芯减隔震支座为对比,系统考察了近场地震动的速度脉冲效应、破裂方向性效应、上盘效应对采用拉索减震支座连续梁桥纵向地震响应的影响,并且对拉索减震支座进行了参数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近场地震三种效应对采用三种支座的连续梁桥的地震响应都有放大效应;拉索减震支座同铅芯减隔震支座比较,对于位移的放大效应有明显的减小,对于在近场强震情况下通常由位移控制的减隔震连续桥梁,突出显示了其限位优势,能够实现力和位移的完美调节;通过调整拉索减震支座的摩擦系数和拉索自由程能达到更理想的减隔震效果,控制结构的位移,防止落梁、碰撞等灾害发生。  相似文献   

4.
减震榫减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高速铁路桥梁抗震设计的需要,针对支座功能分离的设计理念,通过试验对减震榫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和耗能等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减震榫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有很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在线弹性阶段有较大的刚度,符合铁路桥梁对减震榫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软弱场地中梁桥进行动力时程分析,发现高阻尼隔震橡胶支座的采用能有效减小桥梁结构的地震响应,其抗震性能高于板式橡胶支座。但滑动型支座的采用会导致边墩处的地震响应远小于中墩,使得全桥各墩的荷载分配不均。在软弱场地中,支座的选择应考虑滑动支座对边墩分担地震能量的削弱作用,适当增加边跨支座的剪切刚度,以达到全桥各墩抗震性能的均衡,减小地震作用对桥梁结构的破坏。  相似文献   

6.
梁伟  李宁 《四川建筑》2011,31(1):148-150
介绍了E型钢阻尼支座,并以厦-深线尚书桥为例,建立了空间有限元模型,利用Midas对其进行了非线性时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E型钢阻尼支座能有效的耗散地震输入的能量,减小桥墩的最大剪力和弯矩,在减震方面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袁智 《城市建筑》2014,(17):343-344
本文介绍了 E 型钢阻尼支座,并以一座三跨连续梁桥为例,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利用 sap2000对其进行了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E型钢阻尼支座有效消减了地震产生的能量,减小了桥墩的剪力和弯矩,在减震方面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通常,连续梁桥梁体的质量比较大,这样无疑要加大桥墩及桩的尺寸来抵御地震作用。本文提出的关于连续梁桥减震设计的构思,是利用耗能减震原理和支座功能分离的思想,采用防屈曲耗能支撑来承受并减小连续梁桥巨大的纵向水平地震力,而支座只承受竖向力,使得连续梁桥更有效的抵御地震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跨度桥梁由于恒载较大,纵向滑动墩支座处往往存在较大的滑动摩擦力,同时由于其结构体系相对较柔,在地震作用下支座相对位移一般也较大,由此产生的摩阻耗能效应将可能对结构的抗震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针对典型大跨度连续梁桥,应用非线性时程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场地类型地震输入下,连续梁桥纵向活动支座摩擦效应对连续梁桥地震反...  相似文献   

10.
以某实际高速铁路桥梁工程为背景,针对该工程中已应用的摩擦摆支座在地震作用下剪切变形容易超限的现象,引入一种适用于高铁桥梁的软钢阻尼器——减震榫,与摩擦摆支座共同作用组成一种新的减震支座系统。用SAP2000建立桥梁有限元模型,分析模型中摩擦摆支座采用SAP2000中的Friction Isolator连接单元,减震榫采用Plastic(Wen)连接单元模拟,桥墩中混凝土和钢筋均采用纤维模型。对比分析了高铁桥梁当分别采用摩擦摆支座、摩擦摆-减震榫支座系统作用时的地震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