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彭海容 《中国食品》2014,(21):86-87
超市里经常有“牛奶买一送一”的情况,商家这么做就不怕亏本吗?事实上,只要我们仔细看会发现赠送的牛奶往往是快过期的,有的甚至第二天就要过期了。针对此现象,从10月1日开始,浙江省推行《临近保质期食品管理制度(试行)》,凡是临近保质期的食品,都需要有明确的标识,提醒消费者注意保质期。半个月实行下来,杭州超市做得怎么样?消费者们知晓情况又如何?超市促销搭售的是临近保  相似文献   

2.
八面来风     
《中国食品工业》2003,(11):40-40
<正> 卫生部发布: “散装食品”规范 近期,卫生部发布了《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并于明年1月1日起执行。该规范适用于所有经营散装食品的食品超市、商场等销售单位。规范包括:供消费者直接品尝的散装食品应与销售食品明显区分,并标明可品尝的字样;由经营者重新分装的食品,其标签应按原生产者的产品标识真实标注,必须标明食品名称、配料表、生产者和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存条件、食用方法等。该规范的出台使散装食品的卫生管理有了较为详细的依据,对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将起到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曾几何时,食品工业发展过程中引以为傲的长保质期食品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而逐渐被冷落。即使这是一种被误解的观念,但是仍有太多人一听到"食品保质期很长"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款食品是否加入了过多的防腐剂或添加剂?会不会对健康不利?"在这种市场环境下,短保质期食品(以下简称"短保食品")的走红就显得顺理成章。于是,超市、便利店、网店中保质期不超过48小时的饭团、  相似文献   

4.
市场动态     
<正> 国内消息 LOCAL NEWS 上海投资亿元改造食品 加工技术大力发展食品工业和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是上海商办工业今年的重点。据筹划,今年上市供应的系列包装主副食品、冷冻速冻食品和熟食制品,将比去年增长约10%,同时新开发的100种新产品将进入超市。  相似文献   

5.
熟肉及其制品是细菌繁殖良好的培养基,检验微生物是国家规定的食品卫生标准熟食制品的重要指标之一,以此作为熟食制品被污染程度的标志。因为肉制品为即食食品,其卫生质量与消费者身体健康密切相关。笔者根据几年来的操作,浅谈几点体会,仅  相似文献   

6.
行业资讯     
《中国食品工业》2024,(6):16-17
<正>市场监管总局鼓励优化食品包装标签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鼓励食品企业优化预包装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标签标识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推动食品企业积极采取针对性改进措施,方便消费者清晰辨识。为方便消费者查找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公告》鼓励食品企业在预包装食品最小销售包装的主要展示版面显著标注;最小销售包装有多层的,在其最外层包装上标注;采用“见包装物某位置”的形式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其位置应当清晰明显、描述准确、易于查找。为方便消费者识读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相似文献   

7.
肉灌肠熟食制品是—种方便、快捷的食品,为人们所喜爱,其卫生营养状况如何呢?中国消费者协会与北京市消费者协会近期联合对京市场销售的31个品牌定型包装肉灌肠熟食制品进行了比较试验.委托中国人民大学商品检验中心进行试验,对包括感观、营养、卫生安全的指标进行了测试;本次比较试验样品由协会工作人员以普通消费者身份在北  相似文献   

8.
编辑朋友: 我经常到便利店或超市购物,偶尔能碰到一些过了保质期的食品。据说国外超市处理过期食品有“妙招”。编辑朋友,请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经验好吗?  相似文献   

9.
石尚 《食品开发》2014,(5):48-49
目前,超市中食品的包装,只能简单地起到食品说明书和防止食品污染的作用。通常人们认为,只要包装的食品在保质期内,就应该是安全的,但有时并非如此。为了保证食品安全,使消费者不误食变质食品,科学家研究出一些能指示食品是否变质的新型包装技术以及延长食品保鲜期的包装技术,这些技术统称“活性包装技术”或“智能包装技术”。可惜,我国目前在这方面还很落后。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内外与食品添加剂相关的安全事件层出不穷,曝光接连不断,相关媒体对食品添加剂众说纷纭,其中不乏部分媒体由于自身对食品添加剂的片面认识而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消费市场.以至多数消费者认为食品添加剂是有害的,进而谈“剂”变色。记者曾在马连道家乐福超市对前来购买肉制品的消费者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刺的认识不容乐观。所有的被访人都认为食品添加剂不安全  相似文献   

11.
何莉 《食品与机械》2015,31(1):277-280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将采用最严格的规定监管食品安全,但却没有将食用农产品纳入草案的监管范围,这无疑给食品监管留下了漏洞。将食用农产品纳入草案监管,在立法上不存在障碍,但因之会带来政府执法能力不足、执法成本提高、执法措施出现缺陷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因此,解决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立法,而在于立法后如何实现食用农产品的有效监管。文章探讨了问题存在的内在原因,提出了采用食品安全四方合力分类管理制度,以完善现有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12.
食品安全已成为民众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食品安全法的实施是食品安全工作的新起点,但仅有食品安全的立法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隐患及危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现状分析,借鉴国外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先进经验,提出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吉丽颖 《食品与机械》2018,34(12):63-66
根据法经济学的理性经济人假设,食品安全事件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总收益大于风险成本,以及违法行为人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成本的较低预期和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危害的较低预期。当前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规制却存在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惩罚过轻、食品行业龙头企业违法行为频现,以及缺乏对食品安全规制的整体规划等问题,从而使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具有了相当的获利空间,成为当前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因此,有必要通过加大惩罚力度增加违法成本、建立龙头企业重点监控制度、提高违法成本预期,以及科学规划食品安全规制、加大打击力度等法律规制手段,实现对食品安全事件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4.
梁亮 《食品与机械》2019,(2):103-106
传统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一直注重对当事人权益的保障以及食品安全事件本身的合法性分析。但是,以合法性审查为中心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已经难以承载现代行政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福祉的要求。运用成本收益分析、A-A’等经济分析方法,科学设定食品安全监管主体,选择恰当的食品安全监管时机,合理运用食品安全的管制工具,从而推进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优化。这种优化,在理论上对于推动行政法学研究范式的变革具有启迪意义,在实践上对于转变政府治理理念、提升政府管理水平、实现政府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The dramatic changes in food consumption revealed in the recent Household Food Consumption and Expenditure 1990 survey, which studies trends over the period 1940–90, are reviewed. 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meals eaten away from home is discussed together with the underlying causes for the changes in the United Kingdom. The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consumer's choice of food are complex and must be added to variables such as Pavour, texture, appearance, advertising etc. Demographic and household role changes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microwave ovens have produced changes in eating habits, a reduction in traditional cooking, fragmentation of family meals and an increase in snacking. The vigorous sale of chilled and other prepared foods is related to the large numbers of working wives and single people who require and value convenience. Developments in retailing,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80% of food sales in supermarkets, is also important. Consumers are responding to messages about safety and healthy eating—they are concerned about the way in which food is produced and want safe, 'natural', high quality food at an appropriate price. The increase in sales of organic produce probably relates to concerns about intensive farming methods and animal welfare. The choice of food by young people—future consumers—has caused some concer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Single Market in 1993 with the free movement of people and goods within Europe should alter food choice for consumers. Many consumer organizations are concerned about lower standards of consumer protection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food safety .  相似文献   

16.
In recent years, trade of Halal foods is spreading at a rapid pace. Additionally, Halal food consumer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concerned about the integrity of Halal-food related products in terms of production, transportation and storage along an entire supply chain network as it is important for Halal food products these consumers purchase from supermarkets are truly Halal. These are unlike traditional principles of any other food type. This requires Halal food suppliers who monitor Halal food supply chains to provide adequate information on foods purchased in supermarkets which can be easily accessed by consumers.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framework in development of a RFID-enabled monitoring system for a Halal meat supply chain network design for enhancing traceability of integrity of Halal meat products. A multi-objective model was developed for investigating an economic feasibility of the proposed RFID-enabled monitoring system. A case study was used for verify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developed mathematical model.  相似文献   

17.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基于经济学角度来看,食品安全问题实质上还是在于"利益"二字,属于一个典型的经济学问题,食品生产企业和个人违法的主要目的还是在于追逐经济利益,而食品安全监管的实质在于让食品生产企业和个人的违法成本大幅度增加。本文分别从消费者、厂商、政府三个角度来分析了食品安全监管的经济性,并且深入探讨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经济学对策,为更好地落实监管工作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8.
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关乎民生,更关乎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而2009年《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和2010年食品安全委员会的设立并未有效解决目前的困境,通过分析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现状和不足,并合理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经验,认为应从加强立法、打破监管体制部门界限、统一信息公开、增加违法成本、引入因果关系举证责任倒置原则、推行食品安全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等多方面对《食品安全法》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严重危害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完善食品相关法律制度,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成为当务之急. 分析我国食品召回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食品召回相关法律法规上位法与下位法、新法与旧法有冲突;食品召回主体范围过窄;食品召回监管部门不明确,责令召回执法力度不足;企业诚信体系不完善,企业违法成本过低. 建议进一步完善食品召回的法律制度体系;扩大食品召回主体的范围;建立和健全食品企业信用法律制度;提高召回违法成本.  相似文献   

20.
田林 《食品科学》2015,36(9):271
食用农产品与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其安全性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我国现行《食品安全法》对于食用农产品的态度模棱两可,没有解决执法实践中原本存在的农业部门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职责不清的问题。通过对国外食用农产品监管的立法与执法经验的比较研究,本文提出《食品安全法》在修订过程中应坚持“食品”的广义概念,并将其作为食品安全领域的基本法,处理好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衔接问题。除此之外,相关部门在执法工作中应通力合作,在《食品安全法》框架下处理好食用农产品的界定与监管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