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根据野外露头、岩芯、测井及相关测试资料,分析了青平川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延长组长7、长8油层组的沉积微相。结果表明,长73、长72、长71油层组属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沉积微相主要有水下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间湾两种微相。水下分流河道砂为储集层骨架砂体。长82和长81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到三角洲平原亚相的过渡相,沉积微相主要有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湾。水下分流河道砂和分流河道砂为储集层骨架砂体。对长7、长8油层组各小层沉积微相的时空展布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油气的聚集受沉积微相的控制,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河道微相为长7、长8油层组良好的储集层,是研究区油气开发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利用岩性标志和测井相标志对研究区的沉积相、亚相及微相类型及展布进行研究,认为本区长6油层为一套曲流河三角洲前缘沉积,曲流河三角洲前缘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水下决口扇、河口坝、前缘席状砂和分流间湾等微相。其中以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和河口坝沉积为主。研究区发育三角洲沉积体系,形成沿北北东方向分布的条带状、块状储集砂体,主要类型有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决口扇、河口坝以及席状砂等砂体。长6下部长7油层组在纵向上沉积的旋回性构成了多套生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野外露头剖面、岩心观察和测井曲线资料,确定了陕北富县探区长6油层组的沉积微相特征,利用测井资料建立测井相,利用多种沉积相的识别标志及特征,进行长6油层组沉积相、沉积微相的划分,并进行各小层沉积微相及砂体平面展布规律研究。依据测井曲线综合解释、岩性特征及试油、试采资料,分析石油富集规律。通过以上综合研究,分析沉积微相与石油富集之间的关系,从而对有利含油砂体进行预测。长6油层组沉积属于三角洲相和湖泊相,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微相以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湾为主,骨架砂体为水下分流河道,以北东物源方向为主,总体来看砂体的发育完全受控于沉积微相的展布,均呈北东—南西方向条带状展布。长6油层组油藏主要分布在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主要受岩性控制,分布不均匀,属岩性油藏,通过生、储、盖组合综合评价,认为骨架砂体水下分流河道为有利沉积相带。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研究区27口井的测井、录井及实验资料的分析,结合沉积相标志,在单井、连井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对Z油田A井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1、长6~2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本区长6~1、长6~2油层组主要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沉积微相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分流间湾。研究区砂体以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为主,储集性能好,为研究区延长组油气富集的主要场所,通过对砂体展布特征的研究,为下一步的勘探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胡尖山地区野外露头、钻井岩心观察、沉积构造以及测井结果等资料综合分析,运用沉积学原理对区三叠系延长组长4+5油层组的沉积环境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胡尖山地区长4+5油层组沉积环境为河控三角洲,分别发育三角洲平原沉积亚相和三角洲前缘沉积亚相,其中分流河道微相和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为储集层的主要砂体。并对长4+5油层组各小层沉积微相的空间展布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油气聚集受有利沉积相带的控制,分流河道微相以及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砂体厚度大,适中,是天然的优质储层,是油气富集的最有利的沉积相带,也是今后勘探开发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王鹏  安山  高苗苗  刘冠华 《辽宁化工》2010,39(12):1285-1289
根据大量的岩芯观察及测井曲线分析,研究区长6油层组主要为曲流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可将该区三角洲前缘亚相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水下决口扇、河口砂坝、席状砂以及水下分流间湾等六种沉积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和河口砂坝微相是该区长6的有利储层,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河口坝砂体是该区今后勘探的方向。沉积相分析师研究砂体分布的关键技术,沉积相确定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着对砂体分布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通过观察野外露头、岩心观察,结合测井相资料,分析了研究区长6油层组的沉积微相特征,对同类地区具有指导或借鉴意义的。研究结果表明:长6油层组为三角洲前缘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分流间湾、远砂坝及前缘席状砂构成其主要微相,有利储集砂体为在平面和纵向上相互连接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砂坝砂体,其中长612和长611-2是三角洲建设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曾岔-长官庙地区长9油层组岩心观察、测井曲线形态及岩石学等特征分析,认为本区9长油层组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等微相,河道砂体主要呈北东-南西方向展布。通过对油气分布规律与沉积相展布特征的分析认为,河道微相为研究区下一步油气勘探开发重点区。  相似文献   

9.
刘艳  冯辉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36(23):145-148
本文通过野外露头剖面、岩心观察和测井曲线资料,确定了陕北何家集探区长4+5-长6油层组的沉积微相特征,利用测井资料建立测井相,利用多种沉积相的识别标志及特征,进行长4+5-长6油层组沉积相、沉积微相的划分,并进行各小层沉积微相及砂体平面展布规律研究。依据测井曲线综合解释、岩性特征及试油、试采资料,分析石油富集规律。通过以上综合研究,分析沉积微相与石油富集之间的关系,从而对有利含油砂体进行预测。长4+5-长6油层组沉积属于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微相以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湾为主,骨架砂体为水下分流河道,以北东物源方向为主,总体来看砂体的发育完全受控于沉积微相的展布,均呈北东—南西方向条带状展布。长4+5-长6油层组油藏主要分布在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主要受岩性控制,分布不均匀,属岩性油藏,通过生、储、盖组合综合评价,认为骨架砂体水下分流河道为有利沉积相带。  相似文献   

10.
大庆油田长春岭背斜带扶余油层沉积相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庆油田长春岭背斜带扶余油层沉积微相类型主要是三角洲前缘亚相带内的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分流间湾微相和席状砂微相。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类型比较复杂,共发育有两大类:一是单期河道的正粒序型;二是多期河道叠置型,其中多期河道叠置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进积型、加积型、退积型。由于本区河道类型比较多,导致了本区的砂体展布具有复杂性,且由于河道砂体类型不同导致了砂体的连通性差,进而导致油气水分布的复杂性。扶余油层重矿物组合以高含锆石、石榴石为特征,与松辽盆地南部长春—怀德沉积体系的重矿物组合相似,与西南部保康沉积体系高含锆石、低石榴石的重矿物特征不同,进而判断本区受南部物源控制为主,东部物源控制为辅。  相似文献   

11.
李元宁  陈艳霞 《辽宁化工》2011,40(3):264-266,271
根据大量的岩心观察及测井曲线分析,认为胡尖山-吴起地区长6油层主要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根据沉积层序特征,可将该区三角洲前缘亚相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侧翼沉积,水下天然堤沉积,水下决口扇沉积4种沉积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是该区长6的有利储层,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今后该区勘探开发的重点,沉积相分析是研究砂体分布的关键技术,沉积相确定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砂体分布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李罡  董效锋  刘晓娟  闫健 《辽宁化工》2010,39(7):739-742
根据大量的岩芯观察及测井曲线分析,认为姬塬地区长21油层组主要为湖泊三角洲前缘亚相。根据沉积层序特征,可将该区三角洲前缘亚相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水下决口扇、河口砂坝、席状砂以及水下分流间湾等六种沉积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和河口砂坝微相是该区长21的有利储层,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河口坝砂体是该区今后勘探的方向。沉积相分析师研究砂体分布的关键技术,沉积相确定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对砂体分布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尚小平 《辽宁化工》2014,(10):1281-1283,1286
以区域沉积背景为基础,通过岩心观察与描述,建立岩电关系,充分利用测井资料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进行综合研究。由单井相到相剖面,再到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按照由点到线再到面的步骤进行沉积微相的划分。研究表明,东仁沟区延10油层组属曲流河相沉积,区内主要发育河床、堤岸、河漫3种亚相,进一步划分为天然堤、河漫滩等微相类型。顺物源方向,分流河道砂体连续分布。长1期以三角洲平原分流间湾、分流间沼泽沉积为主,局部夹小型分流河道、决口扇沉积。垂直物源方向,分流河道砂体连续分布,向西北方向呈逐渐变薄的趋势,纵向上,分流河道砂体之间被分流间湾泥岩、粉砂质泥岩分隔,局部发育决口扇、分流间沼泽微相沉积。  相似文献   

14.
寇红梅  杨静  张丽伟 《辽宁化工》2012,41(10):1039-1040
姬塬油田延9油层组是延9期形成的一套的三角洲沉积,是姬塬油田侏罗系延安组的主要含油层位.主要发育分流河道、支间沼泽和天然堤等沉积微相类型.砂体的平面控制受沉积相的控制,在沉积相平面勾绘的基础上,根据砂体厚度绘制了姬塬地区延9各小层砂体等厚图.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岩心、测井、化验资料综合分析,对西区油田旦巴区长4+5油层组沉积体系进行分析。研究认为:长4+52小层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水下分流间洼、河口砂坝、前缘席状砂;长4+51小层为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包括分流河道、分流间洼、天然堤、决口扇、泥炭沼泽;河道主要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其中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和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是油气富积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16.
张鹏  党海龙  曹玉珊  王涛  康胜松  赵鹏飞 《辽宁化工》2014,(10):1309-1311,1320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地区樊学油区延长组长8油层砂体为灰褐色细、细-中粒长石砂岩,粒度概率呈曲线两段式,还有部分呈三段式,砂体内发育水平层理。结合研究区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及单井相分析,认为长8为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的三角洲前缘亚相,物源来源于北部或东北方向,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道侧缘、分流间湾等微相。测井曲线形态以箱型、钟型及其组合为主,反映了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比较发育,砂体在剖面上呈一系列旋回多次叠置,剖面上呈上平下凸的透镜体,垂向上具有向上变粗的层序,表明研究区湖盆沉积范围不断扩大,构成进积三角洲沉积。  相似文献   

17.
王刚  胡改星 《辽宁化工》2013,(12):1459-1461
结合子洲油田石宅河区录、测井资料以及地层岩性、粒度、沉积构造等相标志,分析了该区延长组长6油层沉积微相特征。结果表明,长6油层组属三角洲平原亚相,其中包括分流河道、决口扇、分流河道间微相。同时对长6油层组各小层沉积微相的时空展布特点进行分析,认为油气聚集受沉积做相控制,分流河道微相为K6油层组良好的储集层,是研究区油气开发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火焰山油田属于吐哈盆地的火焰山构造带,通过测井、录井、岩心等资料,结合三工河组区域上的沉积特征和沉积相演化规律,认为火焰山油田三工河组为三角洲沉积环境,岩性主要为深灰色-灰色泥岩、泥质粉砂岩,灰白色砂砾岩、含砾砂岩和细砂岩;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席状砂沉积微相;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砂体连通性好,构成研究区内最主要的含油层系。通过对沉积微相的研究,为研究区油田的高效开发奠定地质基础,进而为下一步勘探部署工作做好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大老爷府油田砂体展布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运用Petrel建模软件,采用确定性建模与随机建模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大老爷府油田研究区块的构造模型、沉积微相模型、属性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地质储量进行复算。仿真结果表明,大老爷府油田储油微相以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为主,主要含油层位孔隙度、渗透率空间分布相关性较差。以三维地质模型为基础计算所得的储量值客观合理,为油田的后续开发调整奠定了基础,研究成果对类似地区的相控建模研究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